高丽王朝各代君王之间的关系?高丽王朝是什么时侯,被取替为后来的朝鲜王朝的,是两个不同的民族么_新罗_国号_王朝

高丽王朝各代君王之间的关系

高丽国祖王景虎——————【徽陵】高丽懿祖王帝建——————【光陵】高丽世祖王隆建——————【昌陵】1高丽太祖王建【918—943】【显陵】2高丽道宗王贞【943】———【辽陵】3高丽惠宗王武【943—945】【顺陵】4高丽定宗王尧【946—949】【安陵】5高丽光宗王昭[王仙]【949—975】【宪陵】6高丽景宗王胄【975—981】【荣陵】7高丽戴宗王旭——————【泰陵】8高丽成宗王治【981—997】【康陵】8高丽湣宗王讼【997—1009】【义陵】(改为:高丽穆宗)9高丽安宗王郁——————【武陵】10高丽显宗王询【1010—1031】【宣陵】11高丽德宗王钦【1031—1034】【肃陵】12高丽靖宗王亨【1035—1046】【周陵】13高丽文宗王徽[王绪]【1046—1083】【景陵】14高丽顺宗王勋[王烋]【1083】—【成陵】15高丽宣宗王运[王蒸/王祈]【1083—1094】【仁陵】16高丽献宗王昱【1094—1995】【隐陵】17高丽肃宗王颙[王熙]【1095—1105】【英陵】18高丽睿宗王俣【1105—1122】【裕陵】19高丽仁宗王楷[王构]【1123—1146】【长陵】20高丽毅宗王晛[王彻]【1146—1170】【禧陵】21高丽明宗王晧[王昕]【1170—1197】【智陵】22高丽神宗王晫[王旼]【1197—1204】【阳陵】23高丽贞宗王韺[王惪]【1204—1211】【硕陵】(改为:高丽熙宗)24高丽康宗王祦[王祷/王贞]【1211—1213】【厚陵】25高丽高宗王皞【1213—1259】【洪陵】26高丽英宗王淐——————————【元陵】27高丽元宗王倎【1260—1274】【韶陵】28高丽中宗王口[王昛/王椹]【1274—1298/1298—1308】【庆陵】29高丽宪宗王璋[益知礼普花]【1298/1308—1313】【德陵】30高丽太宗王焘[阿剌讷忒失里]【1313—1330/1332—1339】【毅陵】31高丽孝宗王祯[普塔失里]【1330—1332/1339—1344】【永陵】32高丽继宗王昕[八思麻朵儿只]【1344—1348】【明陵】33高丽哀宗王蚳[迷思监朵儿只]【1349—1351】【聪陵】34高丽武宗王祺[伯颜帖木儿]【1351—1374】【玄陵】35高丽庄宗王耦[辛耦]【1374—1388】【乐陵】36高丽原宗王昌[辛昌]【1388—1389】【思陵】37高丽纯宗王瑶【1389—1392】【高陵】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高丽王朝是什么时侯,被取替为后来的朝鲜王朝的,是两个不同的民族么

高丽太祖王建为何定国号为高丽,在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一般认为,高丽国号取自东北亚古国高句丽的简称,高丽成宗时期的大臣徐熙曾明确表示:“我国即高勾丽之旧也,故号高丽”。这可能跟王建曾经服事的弓裔打出的“高丽”(史称后高句丽)旗号有关。但是除了袭用名字与一部分疆土重叠外,高丽王朝(王氏高丽)本身与高句丽(高氏高丽)几乎没有直接关系。高丽时代的阿拉伯商人将此名称传播到欧洲世界,韩国的英文名“Korea”就是高丽英文名“Goryeo”的变形。高丽时代的一些场合下,人们会冠以上国名号作为全称,见于史料的有“有唐高丽国”、“有晋高丽国”、“有(大)宋高丽国”、“有(大)元高丽国”等称谓,不过臣事辽、金时则无此习惯,单称“高丽国”。有观点认为高丽国号取自“山高水丽”一语的缩写,但可能只是后人附会而已。历史建国形势高丽建国前形势新罗借助唐朝的力量完成了朝鲜半岛中南部的统一,8世纪后期以后,新罗同其宗主国唐朝一样,陷入内乱与衰落的窘境。9世纪末,真圣女王统治下的新罗爆发了人民起义,导致新罗在朝鲜半岛的统治土崩瓦解。在各处的起义势力中,弓裔和甄萱两个乱世枭雄脱颖而出,分别打出了高句丽和百济的旗号(史称后高句丽和后百济),与在金城(今韩国庆州)一隅之地苟延残喘的新罗形成鼎立之势,史称“后三国”。新罗的碎片化造成了各处豪族割据自立的局面,后三国只是当时朝鲜半岛中南部较大的三个势力,半独立的中小豪族更是不计其数,高丽王朝的开国之君——王建就是出身松岳(今朝鲜开城)地方的豪族。根据高丽王朝后来的说法,王氏家族的父系祖先(曾祖父)是微服东游的唐朝某帝王或皇族(有唐肃宗、唐顺宗十三子、唐宣宗等说法),该李唐皇族与出自白头山的圣骨将军虎景的曾孙女辰义(追封贞和王后)结合,生下了王建的祖父作帝建(追封高丽懿祖),作帝建又与西海龙王之女(追封元昌王后)结合,生下了王建的父亲龙建,后经求法唐朝而归国的道诜和尚指点,以王为姓,名隆(追封高丽世祖),并在第二年生下了王建。此等传说固然荒诞不经,但王氏为华人后裔确有可能性存在。896年,王隆以松岳郡归顺割据铁圆(今韩国铁原郡)的军阀弓裔,被弓裔封为金城太守,时年20岁的王建则被弓裔命令在松岳筑城,并受封为城主,开始崭露头角。897年王隆去世,901年弓裔称王,自居高句丽报德王后裔,定国号为高丽,史称后高丽或后高句丽(904年改国号为摩震,911年改国号为泰封)。王建是这个政权最重要的将领之一,他在与后百济的作战中屡次胜利,受到弓裔的重用,于913年被任命为百官之首——侍中。弓裔猜忌好杀,导致众叛亲离,918年7月25日(阴历六月十五日),泰封骑将弘述(后被王建赐姓名为洪儒,以下三人同)、白玉(裴玄庆)、三能山(申崇谦)、卜沙贵(卜智谦)发动兵变,拥立王建为君主,国号高丽,年号天授,大多数官民当即表示归附。弓裔闻讯逃走,途中被民众所杀。翌年正月,王建将都城从铁圆迁到自己的“龙兴之地”——松岳,改称开州(后称开京),从而巩固了高丽的基础。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