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服三个国家的大唐战神,遭到邻国电视剧痛骂:臭名昭著的苏定方_新罗_百济_唐朝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唐战神 苏定 新罗 百济 唐朝

苏定方,唐初名将,官拜左武卫大将军,邢国公。作为一代名将,他大器晚成。他青年从军,曾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短期任用。但在立下攻灭东突厥的奇功后,苏定方却意外地坐了20多年冷板凳,直到唐高宗年间才得到重用,此时他已经59岁了。

然而就在苏定方进入暮年之后,却立下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奇功:消灭三国,擒三王,并将大唐的疆域拓展到了顶峰。

苏定方戎马一生,征战无数,但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战役莫过于灭百济之战。这场战役,是中国少有的跨海灭国之战,堪称古代版的诺曼底登陆。

百济,位于今天朝鲜半岛的西南部,是一个由东北扶余人建立的国家。自高句丽南进以来,尤其是长寿王十五年 ( 427) 高句丽定都于平壤之后,并与南方的新罗、百济两国在朝鲜半岛的争夺全方位展开,而这段时期被韩国人称为前三国时代。

自东晋到隋唐,高、百、新三国和战无常,均难以消灭对方。唐朝建立后,百济与高句丽、日本组成了联盟,三面夹击新罗国。

当时唐朝与高句丽关系进展,新罗是唐朝在朝鲜半岛唯一的立足点,不容有失。贞观二十二年 ( 648) 三月,百济攻破新罗西境腰车等十余城。对于百新战争,唐朝表示了极大关切,然而百济却悍然中断了朝贡,坚决与唐朝为敌。

永徽六年 ( 655) ,新罗国王金春秋再次向唐朝告急,当时高句丽、百济和靺鞨联合入侵新罗,已经攻陷了数十座堡垒,新罗国已经处于危急存亡的边缘。

唐朝见屡次警告无效,于是决定用武力解决百济问题。在唐朝人看来,攻灭百济,不仅可以解救新罗,还可以从南部包抄高句丽的后路,可以后面灭亡高句丽铺路。

公元660年,大唐13万雄师在14道行军总管苏定方的带领下,从莱州出发,渡过黄海,在百济西部登陆,新罗国立即派出5万大军进行接应。在熊津口,唐罗联军大败百济军的主力,斩首万余人。

随后苏定方长驱直入,攻破了百济国的都城,并俘获百济贵族58人,统统送往长安问罪。此战后,百济全境投降,收获户口76万,百济自此灭亡。

此战中,苏定方表现出了出色的指挥艺术。要知道早在一年前,苏定方刚刚擒获了西突厥可汗贺鲁,立下盖世奇功。听闻百济有战事,年迈的苏定方又横跨万里,指挥了攻灭百济之战,并同样擒获了敌人的君王。无论是沙漠还是大海,都无法抵挡大唐军队的征服之路。

为了震慑百济遗民,彰显大唐雄师的盖世奇功,苏定方专门在熊津口立了一座碑——《大唐平百济国碑铭》。

在碑铭中,首先严正斥责了百济对邻国的入侵,以及百济国王宠信妖妇,陷害忠良的恶行,正所谓:

“窃命岛洲,襟带九夷,悬隔万里,恃斯险厄,敢乱天常。东伐亲邻,近违明诏,北连逆竖,远应枭声。况外弃直臣,内信妖妇,刑罚所及,唯在忠良,宠任所加,必先谄幸,标梅结怨,杼轴衔悲”。

很显然,唐朝彰显自己征服百济的正义性。但是在韩国学者李昊荣看来:高句丽、新罗和百济的和战均为大韩民族的内部事务,唐朝无权干涉。因此这段话不过是唐朝在为自己的侵略行为涂脂抹粉。

同时在碑文中,还称赞了苏定方的勇武:

“使持节神丘嵎夷马韩熊津等一十四道大总管左武卫大将军上柱国邢国公苏定方,迭远构于曾城,派长澜于委水,叶英图于武帐。标秀气于文昌,架李霍而不追,俯彭韩而高视,赵云一身之胆,勇冠三军;关羽万人之敌,声雄百代。捐躯殉国之志,冒流镝而逾坚;轻生重义之心蹈前锋而难夺心悬冰镜,鬼神无以蔽其形;质过松筠,风霜不能改其色。”

苏定方在灭百济之战中身先士卒,置生死于度外,而且还恩威并施,最终成功的抚平百济。因此作者认为,苏定方的战功高于李广、霍去病、韩信,勇武强于赵云、关羽、彭越,乃是智勇双全的名将。

然而根据高丽时期的史料——《三国史记》,苏定方曾在百济都城纵兵抢掠,进而引起黑齿常之等百济旧将的反叛,导致百济烽烟再起。然而要知道,《三国史记》成书之时,距离百济灭亡已经过了将近600年。高丽人的史料,未必属实,恐怕有很多演绎的成分。

在《三国史记》中,极力表现新罗大将金庾信的豪勇,而反衬大将军苏定方的无能退让。从《三国史记》的倾向性来看,其记载并不合理。

百济灭亡后,黑齿常之等百济旧将作乱,攻占200余城堡。同时,一些百济贵族流亡日本,向日本请求援兵。为了与唐朝争夺百济,日本派遣水陆数万大军驰援百济。谁知在白江口,唐军以少胜多,大败日本。从此,百济的归属已经无可争议。

百济之战,彻底改变了东北亚局势。由于盟国百济的灭亡,导致高句丽腹背受敌。数年后,高句丽同样被唐朝歼灭。百济和高句丽的灭亡,让新罗有兔死狐悲之感。于是他们趁唐军深陷吐蕃战场之机,夺取了百济故地和高句丽的部分土地。

但最终,新罗还是败给了唐朝,止步于平壤。之后,新罗向唐朝求和,而唐高宗见吐蕃方向战事吃紧,于是接受了新罗的请罪,并承认了新的疆界。由此,东北亚形成了唐朝、新罗和日本并立的局面,从此再无大的战乱。

如今,苏定方所立的《大唐平百济国碑铭》仍竖立于韩国忠清南道扶余市定林寺遗址,被韩国人视为最顶级的国宝。

但是对竖立碑铭的苏定方,韩国人却并无好感。在他们的历史剧《三国记》《黄山伐》《渊盖苏文》《大祚荣》《大王之梦》中,我们总能看到苏定方的身影,而且均以残暴、凶戾反派的面目示人(令人称奇的是,苏定方却从未在我国影视剧里出现)。在电影《黄山伐》中,主角还特意说:

“唐朝遣兵五十万来攻我(百济),统兵元帅是臭名昭著的苏定方。”

由此可见,韩国人对苏定方是有多憎恨。正所谓我之英雄,彼之仇寇。

俗话说:读史使人明智,因此,我建议大家,要多读历史,多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智慧。在所有史书中,《资治通鉴》几乎是一本,能够让人各方面素质都全面提升的书,看完等于多活了1300年。

通过《资治通鉴》,我们可以学到汉文帝的为人处世和权谋之道。只要学好了《资治通鉴》里的权谋,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学习工作,都能游刃有余。

但是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阅读文言文还是比较吃力的。因此,陶陶向大家推荐一套好书——《白话资治通鉴》。

这套书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台湾大学国文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锦鋐领衔主持,集中台湾地区多家院校27位教授、学者,历时3年,合译而成。

因为编纂此书的学者本都是国学大家,因此这套书绝不是现在市面上,那些粗制滥造、携带私货的资治通鉴。而是尊重原文,逐字逐译,不多增一个字,以求贴近、还原《资治通鉴》本义。不以“现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叶。而且是全本。

里面有重要人物画像

有简明皇帝谱系表、官制简表。出来后得到了国学大师钱穆跟台静农的推荐。

做为历史爱好者,入手这一套非常划算,因为这一套在头条做活动,一套十大本,原价498,现在头条读者只要208,可以说是很超值了。

对于这本书,只要能够读一遍,就能有巨大的收获。因此陶陶建议大家,赶紧买这套书,多读几遍,长长见识,学学权谋。相信读完这本书,你将比别人多走1300多年的人生路。

大家可以点下面的链接购买。之前的6000本卖完了,现在又新进一批,数量不多,就快没库存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