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是韩国人发明的?扯淡_中秋节_新罗_唐朝

01、中秋节

中秋节又叫祭月节、月光诞、秋节、拜月节、月夕、仲秋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由上古时期的秋夕祭月演变来的极具代表性的民间的传统节日。

中国的中秋节最初是在24节气中的“秋分”这一天,后来又被人们改为农历的八月十五日。

不过在中国也存在少数的一些地方或一些人,会在农历八月十六,这天庆祝中秋节。

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嘛。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实际上,中秋节是四兄弟中诞生时间最晚的小弟弟。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众说纷纭,直到现在依旧没有定论。

其实中国上古时期素有祭月传统,有春祭日,秋祭月一说,每年秋分时节,就是上古时期的祭月节。

而中秋节就是由祭月节演变而来。

中秋一词,在先秦文献中并没有明确记载,一直到托名先秦,实成书西汉的书籍中才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比如《礼记·月令》记载的:

“仲秋至岳阳衰老,行糜粥饮食。”

比如《周礼·夏官·司马》记载的:

“中秋,教治兵。”

汉武帝就曾建一个“俯月台”用来赏月,也就是说西汉时期已经有赏月行为,并且会在八月十五这天或者立秋时分进行一些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的活动。

展开全文

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有了中秋赏月的文学作品,比如傅玄的《明月篇》

皎皎明月光,灼灼朝日晖。

昔为春蚕丝,今为秋女衣。

丹脣列素齿,翠彩发蛾眉。

娇子多好言,欢合易为姿。

玉颜盛有时,秀色随年衰。

常恐新间旧,变故兴细微。

浮萍本无根,非水将何依。

忧喜更相接,乐极还自悲。

沈约的《应王中丞思远咏月诗》

月华临静夜,夜静灭氛埃。

方晖竟户入,圆影隙中来。

高楼切思妇,西园游上才。

网轩映珠缀,应门别录苔。

洞房殊未晓,清光信悠哉。

不过此时中秋赏月并不太普遍,至少中秋节在北方地区还不是很流行。

主要是某些诗人文学家顾影自怜,借月抒怀。

02、咏月之风

到了唐朝,赏月、咏月成为一种影响遍及全国的风尚。

没有一个朝代,像唐朝一样,留下这么多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诗篇。

你能想到的任何古典意境、传统事物,以及人的所有情感,都被唐朝人写尽写绝了。

中秋节的主角——月亮,至少被唐朝人写了5000多次。

仅在《全唐诗》中,提到月亮的共总有5377首,占了总数的11%;

而在《唐诗三百首》中,写到月亮的诗,总共有81首,占总数的27%。

尤其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全唐,是咏月诗中的经典,全篇共有15个月字。

几乎每句都是千古名句。

而像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贺、刘禹锡、李商隐等一众咏过月的天才诗人们更是让人望尘莫及。

也就是说,其实中秋赏月是被古代文人们给玩出花样,赋予很多意义。

不仅文人墨客喜欢咏月赏月,就连唐朝皇帝也爱好此等雅事,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唐玄宗。

一轮明月不知道见证了唐玄宗和杨贵妃多少你侬我侬的恩爱缠绵。

于是百度百科上说,中秋节在唐朝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

百度百科给出的理由是: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

这个看上去非常令人信服。

但小编对着今晚的月亮发誓,百度百科这个说法是不对的。

首先,唐朝目前有两部唐史,一个是《新唐书》,一个是《旧唐书》。

而记载唐太宗的是本纪,又简称纪,而不是记。

其次,无论是《新唐书》还是《旧唐书》的太宗本纪里,都没有这一句话。

小编逐字逐句的查过,真没有。

尽管,从文学以及唐朝社会风俗来说,八月十五其实已经完全具备一个节日的所有氛围。

但目前所有资料都表明,唐朝是没有中秋节的,更别说成为官方认可的全国性节日。

大唐王朝的公务员们甭想在八月十五日这天放假。

其实,唐朝时期的中秋节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在的情人节、圣诞节,节日氛围是有的,但政府没有承认,也不会给大家放假。

而且民间对八月十五日这天的热情度远不如春节、元宵、寒食、端午等节。

总之八月十五日在唐朝压根就不是一个节日,与之最相近的只有八月初五这天成为唐朝全国性节日——千秋节。

因为这天是唐玄宗的生日,但这个和中秋节没有多大关系。

唐玄宗画像

03、韩国中秋节

倒是有个资料,非常吓人。

唐朝时期,日本有个叫圆仁的和尚,来到唐朝时曾取道新罗,他根据这段经历,写了一本《入唐求法巡礼记》的书。

书中记载:

“作八月十五之节,斯节诸国未有,唯新罗国独有此节。老僧等语云:‘新罗国昔与渤海相战之时,以是日得胜矣,乃作节。’”

这个记载,吓人就吓人在,这是目前所有文献中,第一个把八月十五日这天当做节日的记载。

问题就出在这一句“唯新罗国独有此节”。

新罗,也就是今天的朝鲜半岛。

新罗国地图

而新罗人就是韩国人的祖先。

重要的是,对于韩国人来说,中秋节是韩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

韩国人和我们一样,在中秋节的这一天,男女老少欢聚一堂,共同庆祝中秋节。

我们吃月饼,韩国人也吃月饼,月饼是中韩两国人民在中秋节必不可少的食物。

只不过我们的月饼是象征寓意阖家团圆的圆形,而韩国人有的月饼是半月形的。

这种月饼必须是以新米为原料制作的松饼。

在韩国看来中秋节是人们秋收的时节,松饼、酒寓意“荐新”的意义。

而且我们现在过中秋节,基本上都是赏月,甚至赏月都很少了,主要是圆月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聊家常、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而对中秋节极为重视的韩国庆祝方式多为举行祭祀活动,其中祭祀祖先是必不可少的流程。

所以在中秋节当天,全家都要早起,大家共同准备中秋的祭祀活动,然后还要一起祭祀祖先。

呃,像是我们的清明节。

韩国中秋节

正是因为韩国一直在过中秋节,而中秋节最早记载始于新罗,于是,很多韩国历史专家一直都在强调中秋节是韩国人发明的。

然而,《入唐求法巡礼记》明确记载:“新罗国昔与渤海相战之时,以是日得胜矣,乃作节”。

新罗人在八月十五日过的节日,并不是庆祝团圆的中秋节,而是一种名为“嘉俳”的庆祝活动。

新罗国君会划分不同的区域,并命令王女带领其他的女子进行织布比赛,织的布匹多的一队即为获胜的一方。

而新罗百姓则们会在这一天演唱“会苏曲”,这首曲子优美而悲伤,与此同时,胜出的一方将会受到来自败方的款待。

韩国中秋节

也就是说,当时新罗国只是把八月十五这天当作一个庆祝胜利的节日,和中秋节没有任何关系,中国也没有因为受新罗国影响,把这天当做节日。

所以,中秋节并不是韩国人发明的!

04、中秋节出现

在否定了中秋节产生于唐朝以及产生于新罗之后,有些学者认为这是中秋节产生于宋朝。

而当时的皇帝也是太宗,宋太宗赵光义。

《中华民族辞典》就持此说法,认为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

反正中秋节就跟太宗没完了,不是宋太宗就是唐太宗。

然而,中秋节之父不是唐太宗,也不是宋太宗。

宋太宗画像

目前所有信史都没有说宋太宗曾设立中秋节(不过他倒是重新规定七夕节是七月初七日)。

因此,更权威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古代节日文化》中只说中秋节产生于宋代;

而《中国风俗辞典》、《中国民间信仰风俗辞典》则说中秋节产生于北宋,时间进一步缩小了范围。

之所以会把时间定在宋朝,是因为中秋节一词最早见于南宋文人的笔记。

据南宋著名文人吴自牧所著的《梦梁录》记载:

“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

这是目前最早的中秋节记载,该书明确指出八月十五日就是中秋节。

因此可以断定,中秋节在唐朝已经具备节日氛围,在宋朝已经正式成为一个节日。

从中秋节产生时间来说,它真的是中国众多传统节日里的小弟弟!

但是这并不妨碍中秋节独有的魅力。

正如唐朝诗人王建所言: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我们不必纠结中秋节产生于何时,我们只需和家人一起抬头望着这轮明月,让明月见证我们每一个人团团圆圆,阖家安康。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