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宁巾口到修水有多远?江西省修水县,是个什么样的地方那_修水_修水县_黄庭坚

本文目录

  • 武宁巾口到修水有多远
  • 江西省修水县,是个什么样的地方那

武宁巾口到修水有多远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最新数据为准。

驾车路线:全程约95.1公里

起点:巾口乡

1.从起点向正北方向出发,行驶340米,稍向右转

2.行驶170米,左前方转弯

3.行驶980米,过右侧的老岭背约230米后,直行

4.行驶750米,直行进入永武高速公路

5.沿永武高速公路行驶47.9公里,过澧溪枢纽,朝广州/修水/G45/G60方向,稍向左转进入武宁西枢纽

6.沿武宁西枢纽行驶600米,过武宁西枢纽约60米后,直行进入大广高速公路

7.沿大广高速公路行驶34.2公里,在修水/S313出口,稍向右转进入修水互通

8.沿修水互通行驶1.3公里,直行

9.行驶3.6公里,直行进入南岭隧道

10.沿南岭隧道行驶1.6公里,左转进入宁红大道

11.沿宁红大道行驶2.8公里,右转进入散原路

12.沿散原路行驶300米,左转进入义宁大道

13.沿义宁大道行驶210米,右转

14.行驶1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

终点:修水县

江西省修水县,是个什么样的地方那

离开黄石,沿着大广高速继续向南,穿越东西走向的幕埠山脉,我们就来到修水河上游的修水县。

修水1914年因修河才改名为修水县,修水是江西九江下辖县,处于九江市以西。修水地处湖北、江西、湖南三省交界处。

修水在商朝为艾侯国,春秋为艾邑,先后属吴、楚、越管辖。西汉建艾县,隋代并入建昌县,唐代为武宁县,唐德宗贞元年间(公元800年)又分出来宁县,元代升为宁州,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改名为义宁县。

修水县面积4504平方公里, 是江西面积最大的县,截至2020年,修水县GDP 257.01亿,常住人口71万,人均3.61万,人均收入相对较低。不过经过全县人民努力和国家的政策扶持,2020年4月26日,修水县也退出贫困县序列。

修水县地处幕阜山与九岭山山脉之间,过去交通不是很方便,又处在三省交界处,统治基础薄弱,是著名的革命老区。

修水为中国革命做出过自己的特殊贡献,是秋收起义的发起地。1927年4月12日南京国民政府,7月15日武汉国民政府相继发动反革命政变,背叛革命。8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会议决定立即在群众基础较好的湘鄂粤赣四省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

1927年8月,由共产党领导的原国民革命军第4集团军第2方面军警卫团奉命参加南昌起义,途中得知起义军已撤出南昌,便来到修水驻扎待命。

8月12日,平江工农义勇队也到达修水县城,与通城、崇阳农民自卫军统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余洒度任师长,下设4个团,其中1、4团驻修水,毛泽东任前敌委员会书记,卢德铭任总指挥。师部参谋长何长工、副官杨立三,根据前敌委员会指示,在修水设计并制作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和臂章。秋收起义第一枪就在修水打响,后来出现攻打长沙失利,三湾改制,创建井冈山根据地。。。。。最后缔造了新中国。

修水人民为中国革命事业,付出10余万优秀儿女的宝贵生命。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被授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历史上修水也是出过名人的,其中最有名的人物应该是北宋时期与苏轼齐名的黄庭坚。

黄庭坚(公元1045—1105),字鲁直,世称黄山谷、豫章先生。北宋江南西路洪州府分宁人(今修水县)人。祖籍浙江金华市。北宋诗人黄庶之子。《二十四孝》“涤亲溺器”中故事的主角,品德是很高尚的。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黄庭坚的诗,被苏轼称为“山谷体”。黄庭坚的书法独树一格,自成一家,他的书法跟北宋苏轼、米芾和蔡襄并称为北宋四大家。文学造诣,黄庭坚与苏轼齐名,被称“苏黄”,其中作品有《山谷词》《豫章黄先生文集》等。

黄庭坚61岁病逝,被宋高宗追赠黄庭坚为“龙图阁大学士”。公元1265年,宋度宗追赠黄庭坚谥号:文节。黄庭坚一生为官清正,治学严谨,以文坛宗师、孝廉楷模垂范千古。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