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德铭【中共党员,秋收起义总指挥】_南昌起义_修水_部队

卢德铭简介

卢德铭(1905~1927年),字邦鼎,号又新,又名继雄,生于四川省宜宾县双石铺(今自贡市仲权乡)狮子湾一小康之家。卢德铭6岁入私塾,民国10年(1921年)小学毕业,考入成都公学。此间,常读《新青年》、《共产主义ABC》等革命刊物,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积极投入学生运动。民国13年初,卢德铭入黄埔军校第二期辎重兵队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2月,广东革命政府东征讨伐陈炯明,卢德铭任学生军侦察队长。同年6月,卢德铭毕业留校,在政治部组织科工作。民国14年11月,叶挺独立团在广东肇庆成立,卢德铭调任该团二营四连连长。次年5月,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独立团担任北伐军先遣队进入湖南。卢德铭率四连战士在攻打安仁、攸县、平江、贺胜桥战斗中,英勇顽强,指挥果断,战绩显著。是年8月26日,汀泗桥一仗,北伐军6个团先屡攻不克。卢德铭随独立团行动,绕到敌后实行包抄,终于使敌全线溃退。在攻武昌城时,一营营长曹渊牺牲,卢德铭接任一营营长。攻占武汉后,民国16年初,国民革命军进行整编,叶挺晋升为二十五师师长,独立团改编为七十三团,卢德铭升任该团参谋长。

民国16年5月,夏斗寅叛变,卢德铭随叶挺率部平定了叛乱。同年6月,卢德铭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警卫团团长。7月,汪精卫继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决定举行武装起义。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在南昌发动了武装起义。当晚,卢德铭在武昌一连接到两则电报:一则是周逸群从南昌发来;另一是张发奎(第二方面军总指挥)从九江发来。卢德铭与团其他领导人研究后,决定利用九江的命令立即去南昌参加起义。8月2日晚,卢德铭率全团二千多人乘船东下。两天后,得知张发奎在九江设防,不准部队通过。卢德铭立即决定在阳新县上岸,步行前进。部队赶到阳新,获悉南昌起义部队已离南昌南下,张发奎又派了两个团前来堵截。卢德铭估计已追不上南昌起义部队,决定到湘鄂边境的铜鼓、修水一带休整,同时等待党组织的指示。

部队到达修水后,卢卢德铭与中共湖南省委取得了联系。省委领导夏曦要卢等三位团干部离开警卫团,到南昌起义部队指挥战斗。卢德铭等化装到达武汉,向党中央和湖北省委领导人向警予汇报了离队经过。向请示中央后,给他们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要他们返回警卫团,带领部队参加秋收起义,并组织一个指挥部,由卢德铭任总指挥。卢德铭接受任务后,返回修水。时,毛泽东在湘赣边境已把起义队伍组织起来,卢德铭很快与毛泽东取得了联系。9月9日,卢德铭与毛泽东等领导了湘赣边境秋收起义。卢德铭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总指挥,毛泽东任前委书记。各路起义军在进攻长沙途中受挫后,于9月19日退到文家市集中。毛泽东提出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主张向敌人力量薄弱的罗宵山脉中段进军。卢德铭完全赞同毛的主张,使部队统一了认识。

1927年9月20日,工农革命军离开文家市向井冈山进军。22日宿营芦溪镇,次日出发向南行动,在离芦溪镇15华里山口岩,遭江西朱培德部伏击,损失严重。在危急关头,卢德铭挺身而出,率一个连阻击敌人,掩护毛泽东等转移,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2岁。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