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归南山作者(孟浩然的《望洞庭湖》描写了一种怎样的心境)_岁暮_南山_失意

本文目录

  • 孟浩然的《望洞庭湖》描写了一种怎样的心境
  • 为什么说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是“一生失意之诗,千古得意之作”
  • 形容老去的诗句

孟浩然的《望洞庭湖》描写了一种怎样的心境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是一首干谒诗。孟733年西游长安,写此诗赠当时的张丞相,希望得到赏识录用。为了保持身份,写得委婉,极力泯灭干谒之迹。

首二句写湖水汪洋浩阔,与天相接。润泽广袤,容汇百川。颔联二句古称名句,上向虚拟想象,视通千里;下句取景眼前,如实勾勒。显出洞庭湖不仅广阔壮美,而且充满活力。

后四句抒情。想渡水,无舟可乘,欲闲居,有负圣朝。向张丞相表明心迹,说明自己出仕求官之情。末二句又巧用《淮南子说林训》“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典故,说明自己只能徒羡他人仕途有路,热切希望丞相加以援手。

诗人在歌咏山水时,抒发了经世致用的积极抱负,情感激越自信,典型地体现了盛唐时代精神。作为干谒之作,此诗写得不卑不亢,措辞委婉,既点明自身所求,又不失身分,不露寒乞之相。在艺术上显得十分成功,是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

为什么说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是“一生失意之诗,千古得意之作”

孟浩然这首今天看上去比较“丧”的“幽怨”的五言律诗,历来评价都不低。夸它的人不少,而说它是“一生失意之诗,千古得意之作”的,是明末清初的学者冯舒

冯舒和孟浩然相差了900多岁,拍古人的马屁,也得不到什么现实回报,这么下狠手死夸,可能是真心觉得有这么好吧。

下边,任襟亚就斗胆和大家一起分析分析,为啥他要这么夸这首诗!


失意的背景

公元728年,39岁(周岁)的孟浩然心情超级郁闷,因为他落榜了。

浑身才华,一肚子文章,满腔报国激情,另外还有王维、张九龄等一众业内高手的肯定。这么优秀的条件竟然没啥卵用,考个进士都没考上。憋屈!

就是在这种极端沮丧的复杂心境下,《岁暮归南山》诞生了。


失意之作《岁暮归南山》以及它和唐玄宗的小故事

咱先把《岁暮归南山》这首诗全文摆出来: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下面,我们还要对它做详细的分析。

先讲个故事。

《新唐书·文艺传》记述了一个有关皇帝唐玄宗和这首诗的小插曲,更为这首诗的“失意”增添了几分力度。

王维和孟浩然诗风相近,都长于写“山水田园”诗,世称“王孟”。

或许是为了安慰这个老大哥(王维比孟浩然小了整整一轮),王维私自把孟浩然领到了办公的官署。好巧不巧,唐玄宗居然大驾光临。孟浩然就赶紧躲了起来。

或许是小王同学年纪轻演技不纯熟,或许是他想以这种特别的方式搏一搏,拉帮孟大哥一把。总之,他决定不藏着掖着了,向皇帝坦白。

皇帝一听,挺高兴。早就见识过他的诗,听说过这个人,别躲着了,出来当面拉拉吧!

这就得怨孟浩然了,给皇帝朗诵啥诗不好啊,《春晓》、《过故人庄》、《宿建德江》(这首当时应该还没写出来【捂脸】它不香吗?再不济,至少也给他读个表达渴望出仕的《长安早春》行吧,——偏偏他就读了这首《岁暮归南山》?。

大家看看,他这首诗的颔联第一句是啥?——“不才明主弃”

看了这个,你要是皇帝你不急眼啊?

唐玄宗当场就不爱听了,抛下一句狠话转身走了。说的是:“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你不想当官是你的事,我可没有不要你,老子可不“背锅”!

故事有点雪上添霜,这首诗是不是看上去更“丧”了?

够失意吧?

还没完呢!这件事情之后六年,孟浩然再次进京考试,结果——依然保持同样的“点背”。

就这样,他人生中离皇帝最近的一次机会,就在这首《岁暮归南山》的手上溜走了!

那么,前半句“一生失意之诗”,是不是算解释通了?

下面我们再来探讨“千古得意之作”那一部分。


得意之处

所谓“得意”之处,自然是指它的优秀和优秀引起的肯定。

这一方面,我打算从以下三个点做个简单的分析:第一,作者本人的自我肯定;第二,历来评论家们的高度赞赏;第三,本诗文本水平的过硬。

1.首先,诗人自己得意

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连我们都看出来把这首诗读给皇帝有点不妥,为什么孟浩然还要这么做呢?

估计有两个原因:第一,他高估的皇帝的气量;第二,他实在是对自己的这首诗很满意。

否则,他非要给皇帝读,就是缺心眼了。

明人在《唐诗归》中评论说:浩然于明前诵此二句,自是山人草野气。

“山人草野气”,今天我们把它理解为率真、坦诚,没毛病!

2.其次,历来许多评论家们都认可它的“得意”

(1)早在冯舒之前,南宋词人刘辰翁已经有过和他类似的评价,他说“是其最得意之诗,其最失意之日”。

意思很明白:这首《岁暮归南山》,是孟浩然在最失意的时刻,写出的最优秀的诗作。

(2)元代的方回在他编写的唐宋两代的诗选《瀛奎律髓》中,盛赞这首诗“八句皆超绝尘表”。都“超绝尘表”了,算“得意”没问题吧?

(3)明代徐增《而庵说唐诗》:此作字字真性情,当是浩然极得手之作。

另外,有评论说它是真气贯注”;有说它“最为清雅,不求工而自合”;还有说它“结句意境深妙”……

考场失意不假,诗作被“众口铄金”而“千古得意”也不算虚!

3.从《岁暮归南山》诗作文本本身来看它的“得意”

行家都说好,那么它怎么个好法?

在中国诗坛,或者说文学史上,因人生失意而成就了作品的,颇有那么几个。比如杜甫、苏轼、元好问他们老哥几个。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诗圣杜甫。

老实说第一眼看到“一生失意之诗,千古得意之作”这个评语,我首先联想到的就是杜甫的“千古七律第一”《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一旦把它们放在一起多读几遍,会发现,《岁暮归南山》还真有点《登高》的味道。(注:杜甫比孟浩然小23岁,《岁暮归南山》比《登高》早39年。)

“多病故人疏”不就是“百年多病独登台”吗?

“白发催年老”不就是“艰难苦恨繁霜鬓”吗?

一样的怀才不遇,一样的理想湮灭,一样不可排遣的忧愤,一样的无可奈何!

一样赤诚的灵魂,一样深沉痛苦挣扎!

当然,它们也有它们的不一样。(因为和本文要阐述的主题关系不大,这里就不去详细分析了,若有机会,单独成文悉述。)

有了《登高》做情感上的引导,《岁暮归南山》的好是不是就更容易看出来了?

这首诗从字面上看就是在说:朝廷不用我,我也只能回到我终南山的破房子去了。混不好,自己身体又有病,亲朋好友都不愿意和我多交往。我自己岁数越来越大,但是四时轮转依旧,春天就要来了。我内心悲伤睡不着觉,只看到月光里的松树影子在我的窗外勾画出一片空旷寂寞……

话说得很明白,就是因为命运的不如意,万分失落,彻骨悲凉。

然而,只有落寞悲凉吗?

你细品其中的这两句——“青阳逼岁除”和“松月夜窗虚”,就会发现,诗中虽然有“怨气”,但是却不“阴戾”,有一种温厚的微光和微暖。“青阳”的意思是“春日”,春日是什么?是希望!“夜窗虚”,这个“虚”虽然是“空虚”,但同时也是“空旷”,而空旷则蕴含着某种程度的大和包容。

所以它不是一味地抱怨,在了无痕迹之间,作者已经留出了一道意味深长的“精神出口”。

乍看,面前是一幅烧残的焦土,留神就会发现,还是有股“生”的力量正从焦土里萌动着……

这正是它的殊甚精妙之处!

那么,你认为这首《岁暮归南山》,能不能算“千古得意之作”呢?


小结

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第一人,诗作风格一向冲淡自然。“淡然”几乎是山水田园诗人的共性。《岁暮归南山》虽然写得是强烈的失落情感,但是在作者“清淡”的大逻辑平衡下,感情矛盾呈现出一种理性的深沉厚度,有“不求工而自合”的高妙。

我是爱诗词、爱历史、爱读书的任襟亚,谢谢您的耐心阅读!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形容老去的诗句

日落西山;

老来莫提勇当年,

碾子*上肩转场畔。

寨子丛林捅蜂窝,

堡子旁边掏鸟蛋。

骑车上道不服输,

争先恐后耍疯颠。

走路从来不正步,

两脚一蹦三尺远。

吸烟都在看品牌,

好猫、娇子装大款。

取妻生子奔日月,

生存艰难灭火焰。

人逢六十华甲子,

工作未做心打战。

走路身体似风飘,

子孙上前将你搀。

牛肉、羊肉眼瞪园,

从次告别棍棍面。

好汉别提当年勇,

日出东方落西山。

*碾子:一种用青石制作的农具,直经20——30cm,长一米左右。用来碾压土地或谷物。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