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说说周朝武丁王和他王后妇好的故事吗?为什么后人把武丁即位以后的这段时期称为“武丁中兴”_卜辞_商朝_殷商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武丁 卜辞 商朝 殷商

本文目录

  • 能说说周朝武丁王和他王后妇好的故事吗
  • 为什么后人把武丁即位以后的这段时期称为“武丁中兴”
  • 武丁身为大商天子,为何要用圣人托梦的方式寻找辅佐之才
  • 诗经《殷武》中提到武丁赫赫武功,甲骨文中有哪些卜辞可以显示武丁的南征北战

能说说周朝武丁王和他王后妇好的故事吗

公元前12世纪前半叶,商朝,曾生活着历史上最成功的一对帝后:武丁与妇好。

他们是一对真正志同道合的好夫妻,堪称世上最愉快、最成功的一对儿。武丁是个性非常强、也非常富于情感和壮志的君主,在他的统治下,形成过历史上有名的“武丁中兴”的辉煌盛世。

妇好就是武丁的第一位王后,武丁的结发妻子,妇好不仅仅是武丁的配偶,同时,还是一名勇敢的战将和得力的臣僚。她嫁给武丁之前的身份,应该是商王国下属或周边部落的母系部族首领或公主,有着非同一般的出身和见识。妇好古尸容貌复原图妇好十分聪明,有着超乎寻常的勇气和智慧,曾策划了中国历史记录中第一次伏击战。商王朝武功最盛的君王武丁,赫赫武功中,有着妇好相当一部分的功劳。

妇好身体强壮、臂力过人。从妇好墓出土陪葬品中发现,妇好生前曾使用过龙纹大铜钺当作武器,重8.5公斤,还有一件虎纹铜钺重9公斤。其中一柄大斧刀刃上有崩痕,应是妇好生前战斗的痕迹,妇好使用如此重的兵器,可见骁勇善战、武艺超群,力大过人。

妇好军事才能卓越,她策划了中国历史记录中第一次的伏击战。当时有一个外族部落叫做鬼方,入侵商王朝,在河西走廊附近交战激烈,妇好向武丁提出一个作战方略:大王带领军队从正面迎击他,让鬼方误认为这是我军的主力,而妇好从背后向敌人发起攻击。实战之中,双方在交战之时,恰好刮起一阵狂风,妇好率军从背后向鬼方发起进攻果然取得胜利。鬼方战俘被押到殷商的都城祭祀,如今检测头骨发现一部分具有印欧种族的特征。纵观当时的世界局势,发现其实这一场战斗对整个中华文明至关重要。公元前4000年到3000年之间,欧洲的雅利安人从欧洲一直向东进军,先攻占了印度河流域,毁灭了哈拉帕文化和摩亨佐·达罗文化,又到了恒河流域占领印度,打到河西走廊之后,由于妇好和武丁成功战略战术阻止了雅利安人,保护东亚文明和种族。

商朝的甲骨文记载,每当妇好单独出征,凯旋归来的时候,武丁总是抑制不住喜悦,出城相迎。有一次一直迎出八十多公里。当这对夫妻带领着各自的部属,终于在郊外相遇的时候,久别重逢的激动使他们忘记了国王和王后的身份,将部属们甩在后面,两人一起并肩驱策,在旷野中追逐驰骋。

武丁是一个非常有见识的君王,他并不因为妇好是自己的妻子,就认为她理所应当要无偿为自己的国家奉献。在妇好立下赫赫功绩之后,论功行赏之时武丁没有忘记她,给她划分了封地。妇好在自己的封地上,就是一切的主宰,她主持封地范围内的一切事务,拥有田地的收入和奴隶民人。她还向丈夫武丁交纳一定的贡品,一切都按照国王和诸侯的礼仪来办理。决不因私废公。妇好的封地一定是商王朝最富庶的地方之一,因为在她的封地上,她拥有自己独立的嫡系部队三千余人——在那个年代,普通小国的全部兵力也不一定能够达到这个数目。

武丁和妇好,不但是感情方面的夫妻,也是事业方面的伙伴。为了管理自己的封地,妇好经常离开王宫,到封地去生活,有点象如今的职业女性因公出差。小别胜新婚,妇好虽然常因征战和理政与武丁分别,但是仍然屡屡为他生育儿女。妇好33岁不幸去世,武丁非常痛心,此后每当国家有战事,武丁都要亲率子孙大臣,为妇好举行大规模的祭礼,请她的在天之灵保佑自己能够旗开得胜。即使如此,武丁仍然觉得自己守护的力量不够,不足以深达幽冥。于是,为妇好举行了多次冥婚,将她的幽魂先后许配给了三位先商王:武丁的六世祖祖乙、十一世祖大甲、十三世祖成汤。

在最后将妇好许配给成汤之后,武丁终于放下了心,认为有多达三位伟大的先人共同照看,妇好在阴世里能够得到安全和关怀了。

妇好,不但是一位将领,能征善战且善饮;更是一位尊贵的贵妇人,爱美而且擅于修饰;更是一位拥有独立经济能力的贵族领主,拥有庞大的奴隶群。妇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传奇女子,伟大的王后。

为什么后人把武丁即位以后的这段时期称为“武丁中兴”

武丁是商朝的第23位王,他在位59年时间,文治武功都很突出,死后被尊为高宗。

武丁即位之前,商朝国势日下,社会矛盾尖锐。武丁是商朝第22位王小乙之子,年幼时曾在民间生活过,与“小人”一同劳作因此深知稼穑之艰难,所以即位以后,能够注意节俭,勤于政事,不敢荒废政事。为了使国家复兴,他重视任用人才,发现并破格录用了一批有才干的人,其中最重要的是甘盘与傅说,前者被尊为师,后者本来是一个罪犯,被他破格任用为相。在这两人的辅佐下,他整顿内政,发展生产,强化军事,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武丁在位期间,商朝的周围有不少强大的部族,如南面的虎方东面的夷方,北面的鬼方,西面的羌方等,对商朝的威胁很大,有的甚至一度侵入到商的王畿地区。因此武丁动员了大量的军队,向这些部族发动进攻,出动的兵力少者数千,多者数万,最多的一次竟然出动了十多万人。有时战争旷日持久,比如对鬼方的战争打了3年,方才获胜。根据卜辞的记载,武丁的妻子妇好甚至亲自统率军队征伐,比如对羌方的征伐就是由她指挥的。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部族之外,还有龙方、黎、亘、印方、人方、土方、马方、危方等许多小方国,都一一被商朝征服了。这一系列的军事胜利,使商的疆域大大地扩展了,北面到达了河套,南面到达了江淮,西面到了与周族接壤的渭洛地区,东面到了今山半岛的东北部,从而使商朝发展成为一个空前强盛的帝国。

战争的结果使商朝的安全强化了,获得了和平发展的时间,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对被征服的地区,商朝直接封当地的首领为侯伯仅甲骨文中记载的侯就达50多个,伯近40个,这些侯伯对商朝均有纳贡的义务,发生战争时有出兵协助作战的义务。为了加强商朝与周边方国、部族的关系,除了封侯伯外,商朝还通过联姻的办法,来强化相互之间的关系。为了巩固新征服地区,商朝采取的另一个措施就是筑城驻军,类似的记载在卜辞中时有出现。商朝疆域的扩大,使得各地的经济与文化交流加强了,同时还促进了一些边远地区社会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故《孟子·公孙丑下》说:“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说明这一时期商朝在天下诸侯中的威望达到了顶点,大家无不服从命令,尽到各自的义务。文献中也说在武丁统治时期,出现了“天下咸欢,商道复兴”的大好局面。

武丁开创的这种鼎盛局面一直维持到祖在位期间。《尚书·无逸》中说祖甲即位之后,知民众之疾苦,因而能够施惠于民众,不敢轻侮鳏寡,社会继续维持了30多年的平稳局面。但是在祖甲统治后期,发生了一些变乱,不过影响不是很大。

武丁身为大商天子,为何要用圣人托梦的方式寻找辅佐之才

“一鸣惊人”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代霸主楚庄王曾在刚继位的时候,三年不理朝政,贤臣用不飞也不鸣的怪鸟来警示楚庄王,而实际上楚庄王只是在暗处观察一切。三年一过,楚庄王迅速除掉一部分人又重用了一部分人,然后带领楚国人饮马黄河并问鼎中原,终于在孙叔敖等人的辅佐下成为当时最有能力的国君,将楚国带到了最顶端,这位霸气的国君发出了“止戈为武”的礼仪之语,为世人折服。

实际上早在殷商时期,也有一位君主曾有过初继位而三年不言语的事迹,他就是著名的殷商帝武丁,“武丁中兴”的开创者,因为年代久远,现在的人对武丁时期甚至是殷商时期的史实所知甚少,不过现在,很多人应该都知道武丁的妻子妇好,去年的《国家宝藏》中有一期就是专门讲妇好鸮尊,这是来自于妇好墓中的珍贵文物。妇好墓的出土让我们了解了殷商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妇好,她另一个身份就是帝武丁的正妻。

武丁继位之后,曾三年不说话,而将政事交给大冢宰,他自己则观察国家的情况,其实就是试图以旁观者的身份看清楚一些事情,也是为了发现人才,《史记》中记载武丁初继位的情形:“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意思是武丁想让殷商的发展达到开国君主商汤时期的水平,但是他没有良佐。这句话比较有深意,要知道武丁绝不是真的没有能臣贤臣来辅佐自己。毕竟他敢将国政委于大冢宰,他还有自己的老师甘盘,这都是殷商时期著名的人才。但是,武丁觉得这是不够的,他还想要更多的人才,最好是能为他所用,而不是殷商王族成员。他们盘根错节,处处对武丁形成掣肘,这样的情况下,武丁很可能还是会走祖上的老路,在内乱中耗尽殷商的国运。

而武丁想要的这个人才正是傅说,他是“武丁中兴”的重要参与人物,但是他的出身却是非常不好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他是一个犯人,在狱中服役。武丁是怎么和这个人有交集的呢?按照《史记》以及多部先秦著作来看,武丁是做了一个梦,梦到了一个圣人,能成为殷商复兴的希望,于是武丁就开始寻找这个人,最终在傅险找到了这名被叫做“说”的所谓圣人。 但是令人震惊的是,说在傅险做筑城等的土木工程等方面的工作,而他的身份是一名囚犯,他所做的劳动就是服役,至于这个犯人究竟是真的犯了错被抓,还是因为没饭吃才主动进入监狱,做起了版筑的工作,为的不过是混口饭吃,已经不得而知。《史记》中关于这一段的记载是这样的;

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得说於傅险中。是时说为胥靡,筑於傅险。……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故遂以傅险姓之,号曰傅说。

这就是著名的辅政大臣傅说,一个出身低微的人,同时又是具有非凡才能之人。那么武丁会用“梦”来寻找治世能臣呢?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傅说这个人也绝不仅仅是犯人这么简单,他很可能早就被武丁选中,但是如何进入权力高层,如何为武丁所用是一个大难题,于是武丁想到了借助于做梦,说自己在梦中遇到了一个圣人能够帮助殷商重新强大起来。

傅说的身份毕竟很尴尬,这样的人一旦进入官场,是会被排斥的,尤其是殷商王族成员。所以武丁假托梦境,其实就是将傅说放在了一个神的地位。殷商时期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这说明当时神权是非常强悍的,这样实际上对王权是一种威胁,但同时也是王族用来提高自己地位的一种手段。

武丁托梦就是为了重用傅说,还不能让朝中有人反对,伪造身份可能不好办,但是假托神明是非常有效的,当时的人对鬼神有一种深深地崇拜,单看出土的甲骨文卜辞就可以知道这件事。

傅说进入高层后,不负所望,确实辅佐武丁开创了“武丁中兴”,武丁选择人才的眼光还是比较靠谱的。

诗经《殷武》中提到武丁赫赫武功,甲骨文中有哪些卜辞可以显示武丁的南征北战

《诗经·殷武》这类文献记载了武丁的「赫赫武功」,甲骨文与经传的文献的记载非常吻合。

首先,我们对武丁时期的甲骨卜辞做一个介绍。

其实,所谓甲骨文主要就是从武丁时期开始的,武丁之前的甲骨占卜极少数,卜辞分为五期,第一期主要就是武丁卜辞:

引自:沈之瑜. (2011). 甲骨学基础讲义. 上海古籍出版社.,页145

《甲骨文合集》有四万多片甲骨,有接近两万三千片是武丁时期的,所以,今天的我们对武丁时期非常了解,而恰恰传世文献上记载的武丁是一位贤明的中兴君主。

武丁卜辞从书风上来雄健、工整,非常漂亮,艺术价值非常之高,可以说是无价之宝,如果如下图这样以整版的武丁卜辞,最保守的估算要值一个亿人民币。

2004年拍卖的孟广慧旧藏甲骨,就是武丁时期卜辞,只不过几个断片,而且字迹比较潦草,拍出4800万人民币的天价,还是在15年前。

图片引自:《殷契国粹》(孟广慧旧藏甲骨文),上海崇源艺术品拍卖公司。

一期卜辞中关于武丁南征北战的卜辞我只能罗列式的简单说,因为这后面的考证很复杂,及商代地理、制度等各方面的知识。

甚至武丁时期南征北战的次数太多,有些学者如王宇信专门将其进行分期,以下是武丁讨伐过的一些方国:

图表引自:商代史,卷9,页119

下面说几个武丁亲自的占卜,里面有「王」字征伐方国卜辞:

  • 征土方卜辞——武丁集结五千军队征土方

郭沫若等人认为「土方」有可能就是夏人的残留势力,因为经传中有「大禹下土方」的记载「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

  • 征邛方卜辞——在甲骨文中「邛」写作上「工」下「口」,这片甲骨是武丁卜问征邛方是否受天地神灵庇佑

  • 征人方卜辞——卜问九月的征人方的战争是否顺利

「人(尸)方」也就是「夷方」,甲骨文中没有「夷」这个字,用「人」「尸」表示。

另一片征人方的卜辞:《合集6460》

貞:王叀(惠)侯告比正(征)尸(人方)。

《合集6480》武丁命令妇好「伐人方」、「伐巴方」卜问:

武丁时期的战争卜辞非常之多,用兵非常之频繁,这里说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还有《易经》记载「三年伐鬼方」,另外,还有所谓的「屠虎方」,在殷商南部的「虎方」,可能是古代百越的范畴,也即《诗经》中所说的「奋伐荆楚」。

总之,华夏民族和北方的游牧民族之间的战争,可以说持续了几千年,高宗武丁相当于后世的秦始皇和汉武帝,将盘踞在河套一带的游牧民族邛方、鬼方、土方驱逐,迫使他们远遁。

不过游牧民族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后来又变成了匈奴、突厥、蒙古、契丹、满清,走马观花,轮番上阵,对战几千年,今天除了蒙古还在,几乎全部都消失,但是我们越变越多。

总的来说,高宗武丁的赫赫武功体现了八个字:解除边患,扩大疆域。所以庙号被冠以「武」。

《诗经·商颂·殷武》在周代的殷人遗民的祭祖之词:

说明殷人念念不忘武丁开疆拓土,万国来朝之功绩,赞美之程度一点都不输开国先王商汤,同时,武丁也是周人和历代王朝认可的贤君。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