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一句话(崇祯帝在临死前写下了一段什么话)_崇祯_太监_一人

本文目录

  • 崇祯帝在临死前写下了一段什么话
  • 明崇祯帝自缢书里任贼分裂吾尸勿伤百姓一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朕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毋伤百姓一人(我知道这句话是崇祯说的,请详细解释下)
  • “君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是崇祯说的吗

崇祯帝在临死前写下了一段什么话

  1. 崇祯帝在临死前写下了:“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2. 李自成起义军从彰义门杀入北京城。然后朱由检手执三眼枪与数十名太监骑马出东华门,被乱箭所阻,再跑到齐化门(朝阳门),成国公朱纯臣闭门不纳,后转向安定门,此地守军已经星散,大门深锁,太监以利斧亦无法劈开。三月十九日拂晓,大火四起,重返皇宫,城外已经是火光映天。此时天色将明,朱由检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却无一人前来,朱由检说:“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最后在景山歪脖树上自缢身亡,死时光着左脚,右脚穿着一只红鞋。时年33岁。身边仅有提督太监王承恩陪同。上吊死前于蓝色袍服上大书:

    “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3. 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于1622年(天启二年)年被册封为信王。1627年-1644年在位,年号崇祯,后世称为崇祯帝。

明崇祯帝自缢书里任贼分裂吾尸勿伤百姓一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是李自成对皇帝来说他自然是反贼 是指李自成;因为李攻入北京时崇祯皇帝被迫自杀的!如果李真的不伤害百姓,那么崇祯皇帝这句话就是一种标榜之言

朕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毋伤百姓一人(我知道这句话是崇祯说的,请详细解释下)

这句话的意思是崇祯自己摘掉皇冠,用头发遮住脸,表示无脸面见列祖列宗。崇祯的尸体任由李自成蹂躏,但希望他不要伤害任何百姓。
背景: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中旬,李自成的大顺农民军相继攻陷北京周边的居庸关、昌平等地。崇祯皇帝朱由检紧急命令各地总兵入京勤王,但迟迟不到。三月十七日,李自成攻到北京外城;三月十八日,广安门监军宦官曹化淳倒戈,打开城门放李自成入北京内城。
此时的崇祯有感大势已去,他把家人都召集过来。将自己三个儿子朱慈烺、朱慈炤和朱慈焕打扮成平民模样,对他们说:现在国难当头,你们要忘掉自己的身份。从明天开始,你们就不是皇子了,而是平民百姓。以后见着年长的人要叫叔叔,见着年老的人要叫伯伯。将来等你们有出息了,一定要给父母报仇!说罢,命令太监将他们护送出紫禁城。崇祯又对周皇后说:你是国母,现在国难当头,你理应殉国!周皇后痛哭着跪在地上说:臣妾侍奉陛下十八载,但陛下从来没有听从过臣妾的一句话,导致现在的情况发生。如今陛下要臣妾死,臣妾怎敢不从?说罢磕了三个头,然后带着嫔妃回内屋上吊去了。崇祯坐在椅子上没有说一句话,又对袁贵妃说:你也随她们去吧!袁贵妃痛哭着磕了几个头之后上吊了,但是没死,后来被李自成救下来。
崇祯命令嫔妃殉国之后,又恐自己的女儿落入贼寇手里惨遭羞辱。于是来到长平公主的住处,对她说:你为什么要出生在帝王之家?说罢用袖子遮住脸,表示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女儿被自己杀死,手持宝剑,砍向公主。长平公主下意识的用手挡了一下,结果被砍断了手臂,昏死过去。崇祯以为公主已死,就没有再下手。后来长平公主被李自成所救,李自成撤离北京时没有带她走。清军进京后为了笼络人心,将长平公主许配给崇祯生前选好的驸马周世显。但由于国破人亡,公主的身心受到极大伤害,婚后仅一年后便离世,去世时还怀有五个月的身孕。
崇祯从长平公主的住处出来后,又来到昭仁公主的住处,这次他没有手软,而是杀死了她。而此时已是三月十九日凌晨了,天也马上就亮了。崇祯周围只剩下一个太监——王承恩。崇祯来到平台,他撞响了上朝的钟声,希望再能与大臣们搏一搏。但是任凭他怎么撞,那些大臣们依旧一个没来。他哪里知道,绝大部分的大臣眼见明朝已亡,已于昨夜纷纷殉国。
绝望之下,崇祯与王承恩这一帝一臣蹒跚着走向皇宫后面的煤山。崇祯咬破手指,用鲜血写下了遗书:朕自登极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然后摘掉皇冠,用发敷面,表示无脸面见列祖列宗;又脱下一只鞋,表示不愿入地面见苍生百姓。随后踩在王承恩的背上,在一棵歪脖树上自缢殉国。王承恩痛哭着磕了三个响头,也在旁边的一棵老槐树上自缢殉国。
至此,大明王朝在本质上宣告灭亡,国祚277年。

“君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是崇祯说的吗

是的,崇祯临死前,咬破手指所写的血书,至今读来让人泪流满面:朕死后,摘下皇冠,披头散发,没脸去见列祖列宗。贼军可以随意分裂我的尸体,但请不要伤害一个百姓,他们是无辜的!同时留下一句:“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此句与一代霸王项羽临终话语何其相似: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

崇祯十六年(1643年)正月,李自成部克襄阳、荆州、德安、承天等府,张献忠部陷蕲州,明将左良玉逃至安徽池州。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一日,大同失陷,北京危急。初四日,崇祯帝封吴三桂为平西伯,飞檄入卫京师,起用吴襄提督京营。

六日,李自成陷宣府,太监杜勋投降,十五日,大学士李建泰投降,李自成部开始包围北京,明王朝面临灭顶之灾。太监曹化淳说:“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明军在与农民起义军和清军的两线战斗中,屡战屡败,已完全丧失战斗力。

三月十七日,农民起义军围攻京城。十八日晚,崇祯帝与贴身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也称万寿山,今北京景山),远望着城外和彰义门一带的连天烽火,只是哀声长叹,徘徊无语。李自成军攻入北京。太监王廉急告皇帝,崇祯帝在宫中饮酒长叹:“苦我民尔!”太监张殷劝皇帝投降,被一剑刺死。

崇祯帝命人分送太子、永王、定王到勋戚周奎、田弘遇家。回宫后写下诏书,命成国公朱纯臣统领诸军和辅助太子朱慈烺。又命周皇后、袁贵妃和3个儿子入宫,简单叮嘱了儿子们几句,命太监将他们分别送往外戚家避藏。他又哭着对周皇后说:“你是国母,理应殉国。”

周皇后也哭着说:“妾跟从你18年,陛下没有听过妾一句话,以致有今日。现在陛下命妾死,妾怎么敢不死?”说完解带自缢而亡。崇祯帝转身对袁贵妃说:“你也随皇后去吧!”袁贵妃哭着拜别,也自缢。

崇祯帝召来15岁的长平公主,流着泪说:“你为什么要降生到帝王家来啊!”说完左袖遮脸,右手拔出刀来砍中了她的左臂,接着又砍伤她的右肩,她昏死了过去。同时也挥剑刺死了自己年仅六岁的么女—昭仁公主。

崇祯帝又砍死了妃嫔数人,并命令左右去催懿安张皇后自尽。懿安张皇后隔帘对朱由检拜了几拜,自缢身亡。十九日凌晨,李自成起义军从彰义门杀入北京城。然后崇祯帝手执三眼枪与数十名太监骑马出东华门,被乱箭所阻,再跑到齐化门(朝阳门),成国公朱纯臣闭门不纳,后转向安定门,此地守军已经星散,大门深锁,太监以利斧亦无法劈开。

三月十九日拂晓,大火四起,重返皇宫,城外已经是火光映天。此时天色将明,崇祯帝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却无一人前来,崇祯帝说:“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

最后在景山歪脖树上自缢身亡,死时光着左脚,右脚穿着一只红鞋。时年33岁。身边仅有提督太监王承恩陪同。

崇祯帝吊死前于蓝色袍服上大书:“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扩展资料

轶事典故

好学不倦

崇祯帝还是一个好学不倦的皇帝,博览群书,举凡《四书》《五经》《资治通鉴》《通鉴纲目》《大学衍义》《贞观政要》《皇祖明训》《帝鉴图说》等典籍几乎朝夕不离手。他还命令武英殿中书,画历代明君贤臣图,写《正心诚意箴》,制成屏风,分别安放在文华殿、武英殿,以便随时激励自己。

年号起名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二十四日,即明熹宗朱由校驾崩后十余日,朱由检在皇极殿即皇帝位,改年号为崇祯。

在选择年号问题上,朱由检颇有斟酌。当时阁臣提供四个年号供他选择,一为“乾圣”,朱由检说“乾为天,圣则安敢当”;二为“兴福”,朱由检说“中兴甚好,亦不敢当”;三为“咸嘉”,朱由检认为“咸旁为戈,今方欲息干戈,勿用”,于是选择崇祯为年号。

僧尼相配

崇祯十一年(1638年)冬天清军内犯,兵部主事沈迅提出了一个荒唐的建议,请求崇祯帝以天下僧人配尼姑,编入里甲,三丁抽一,可得兵数十万。崇祯帝居然认为沈迅的建议十分有理,其言可行,立即将沈迅改任兵科给事中。

占卜迷梦

一夜崇祯皇帝梦见人写个“有“字,便叫宦官悄悄去拆字以占吉凶。那太监刚说拆个“有“字问军国大事,先生就说:“不好!‘有’字是大明江山已去了一半。 ”

密室藏画

崇祯帝上吊后,在其身上的遗言旁边又有一行书写到:“文武百官全都倒东宫行在去。”原来崇祯帝以为内阁诸臣已经看到了他所写的朱书,却不知道实际上内传将朱书送入内阁时大臣们早已四散逃命了,内侍放在桌子上便走了,因而文武群臣并没有一个人知道此书。

当初大内中有一间密室,看管的十分严密,相传其中有刘诚意所藏的秘记在内,说没有重大变故不能随意开启。到此时,事情紧迫,众人开启来看,看到是一副绘图三轴,最末一轴图像酷似崇祯帝模样,身穿白背心,光着左脚,披头散发悬在空中。于上吊后的崇祯帝的情况没有任何别。

大明陪臣

崇祯十七年,有个朝鲜人崔孝一来到在北京昌平县城外的崇祯帝墓前,绝食七日而死。像这样微不足道的事,中国史书是绝不会记载的,但朝鲜的正史和野史却大书特书,赞美这人是“千古义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崇祯帝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