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低配坦克被称为“猴版”?为什么古代武将被绑住后不能反抗_乾隆_明朝_崇祯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丘八文化 乾隆 明朝 崇祯

本文目录

  • 为什么低配坦克被称为“猴版”
  • 为什么古代武将被绑住后不能反抗
  • 和珅参加乡试,连举人也没考上,为何还能得到乾隆的提携
  • 崇祯帝上台时,袁崇焕为何敢立下五年平辽的生死状

为什么低配坦克被称为“猴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苏联时代的武器,分为所谓的人版和猴版。

也就是,苏军和华约国家自己使用的高配置武器,就是人版。

而苏军出售给外国,比如中东国家的武器,通常会将一个档次,叫做猴版。

也就是这些武器看起来很像高配,但其实是有不小差距的。

说通俗点就是,看起来很像是个人,其实就是只猴。

这个猴版,最初源于二战期间的苏军武器。

在二战最关键的阶段,苏军急于投入大量武器到战场,就出现了所谓猴版的武器。

也就是取消一切不必要的工艺,将武器的次要功能尽力减少,以提高生产速度,降低武器成本。

以T34为例,1941年的造价为 26万9000卢布,价格并不算贵。

然而,到了1943年前后的战场激烈期间,被迫对T34进行简化。

坦克不但生产工时几乎减少了一半,造价也降到13万5000卢布。

当时德军回忆,很多T34都是简化制造的,它们的炮塔铸造工艺粗糙,肉眼就可以看到很多空洞。很多坦克刚刚进入战场,装甲表面就开始生锈。发动机一发动,就会有巨大噪音和浓浓的烟雾。

然而,即便这种简化的T34仍然保有相当的战斗力。

况且,当时苏军T34往往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击毁或者击伤,造的太精致似乎也没有什么意义。

到了二战后,苏军之所以大量生产猴版武器,主要是两个原因。

第一,便于低价倾销。

猴版的武器价格要低得多。

而向苏联购买武器的国家,大部分是第三世界,根本就没有多少钱。

这些国家更看重性价比!

猴版武器并不是就是垃圾,至少保有武器的大部分战斗力,在这些国家看来是可以接受的。

就比如伊拉克最初装备猴版T72时,在中东也是很牛逼的,不亚于以色列的梅卡瓦。

第二,防止技术泄密。

不仅仅是苏联,美国也是如此。

正常来说,外售的武器,尤其是高精尖的空中武器都要低于本国的水平。

不然,一旦武器出现叛逃甚至被这个购买国家私下转卖,那么技术就泄露了。

苏军的猴版武器很常见。以中东战争的坦克和步兵战车来说。

中东国家的T62没有安装火炮稳定器,采用较为落后的光学瞄准器,炮塔操纵全部靠手工,炮弹也是钢芯而不是钨芯。

阿拉伯人认为,T62只能在停止的时候,炮击以色列同样静止或者低速运动目标。在打击低速运动目标时,因火控系统非常落后,命中率很低。

而BMP步兵战车装备的反坦克导弹,猴版比苏军自用版要落后一级。

比如BMP2苏军自用的导弹是AT-5拱肩,出口给阿拉伯的则是AT-4塞子。前者最大射程4000米,后者才2000米,相差了很大。前者破甲能力高达600~700毫米,后者才400毫米。

这就是猴版的区别了。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前出售的武器,性能往往比自用的质量还要好,绝对没有猴版一说。

很多武器我们还没有装备,优先供给那些同志加兄弟国家。

比如著名的歼7,我军在没有解决生产问题,不能大规模制造的时候,就曾毫不吝啬的提供给北越。

然而,北越却嫌弃歼7性能不可靠,拒绝接受。。

为什么古代武将被绑住后不能反抗

谢邀!

为什么古代武将被绑住了之后不能反抗?主要有以下几点吧。

1、平常看到的武力值都是神装武力值。

题主说的武力值高,其实都是在神装装备下的武力值。吕布一把方天画戟,一匹赤兔马,加了多少攻击力、攻击距离跟移动速度?被俘后,这些装备都被卸了,顶多身上剩下个甲。当然狠一点的连甲都给你卸了,直接裸奔。这时战斗力能有多少?我就打个比方。你玩LOL、王者荣耀,要是裸装出门,就算你用T1级别英雄,别人用冷门下水道级别的英雄,有装备支持肯定会追着你打,把你shi都给打出来!同样是在三国,典韦的双戟被人偷了,直接就是战死。

没有装备,一群小兵上来平A就能把你干掉。

2、被俘后的各种debuff

一旦被俘,就啥都轮不到你做主了,敌人会给你加各种debuff。首先是五花大绑,等于你移速、攻击力、攻速啥都下降了。其次,俘虏都没有饱饭吃的啊!《投名状》里赵二虎给庞青云说降了一帮战俘,结果庞青云不给饭吃,弄得俘虏嗷嗷叫,最后庞青云直接把战俘杀了。

而且人是铁,饭是钢。得吃饱饭了才有力气干啊!一仗打下来,肯定是没有吃饭的功夫的,被俘之后就更别说啥时候才能吃上饭了。就算你有心反抗,也没这力气。

3、即使反抗成功了,回去人家信你吗?

就算你牛逼,有办法解开五花大绑,同时你裸装也一样战斗力超群。但你一个人,肯定杀不了对方主将的。当年赵子龙一身神装,七进七出,也没说他能把曹操杀了。顶多就是杀几个敌人,自己逃出来。但回营后,也免不了被猜忌吧?被俘了又让你逃出来,会不会有诈?如果遇到的是智力值低一点的主公还好忽悠,要是遇到个生性多疑的估计也不好受。

所以被俘了顶多只能找机会逃,反抗是很难有好结果的!而且关键是能接受被俘就是不想死。敢死的都已经战死或者以身殉国了。先不反抗,才有可能找到活路。

和珅参加乡试,连举人也没考上,为何还能得到乾隆的提携

1775年秋天,乾隆出游山东。坐在轿子里的乾隆闲来无聊,拉开窗帘往外一看,一个年轻的新侍卫出现在眼前。乾隆和他聊了几句,问了下他的简介。

侍卫回答,我26岁,姓钮祜禄,名叫和珅,在宫里当差三年多了,今年刚当选乾清门侍卫,这是头一次陪您出差。

和珅回答完,乾隆就对他产生兴趣。不是他回答精辟,而是他的神情态度让乾隆好奇。一般人第一次与皇帝对话,往往会神情紧张,说话支支吾吾。而和珅与皇帝的对答,态度从容恭敬,一点也不紧张,语言流畅得体。

乾隆又问和珅读过书没有,和珅说18岁时参加过乡试却没有中举。

乾隆问,那你还记不记得当年的作文。和珅说记得啊,于是边走边背,很快就把八年前的乡试作文从头到尾背了出来。

乾隆大为吃惊,那心情就像《红楼梦》里的王熙凤见到丫鬟小红一样。于是,乾隆叫人查一下和珅的背景。

和珅是满洲正红旗人,父亲常保做过福建都统不过去世比较早,后来家道中落。三年前,和珅通过亲戚关系走后门,进宫当了侍卫。

乾隆一看,和珅家庭背景清白,很满意,就试着给他安排几件差事。比如这次出游山东,旅途中的衣食住行、对接地方官、特产采购,都由和珅负责。几件事情办下来,乾隆发现,这个和珅善解人意,能力出众,将来可以重用。

见面后仅三个月,乾隆就提拔和珅为御前侍卫兼副都统。和珅原来是从五品三等侍卫,一下就连升六级成了正三品官员。运气来了,真的是挡都挡不住。第二年正月,27岁的和珅被提拔为户部侍郎;三月,任职军机大臣;四月,又兼内务府大臣,成了乾隆的大管家。

和珅的升迁已经不能用芝麻开花来形容了,简直就是坐火箭。整个中国历史,升迁速度如此之快的,很难想到另外一个。和珅为什么能够受到乾隆的赏识,一年之内就平步青云呢?

乾隆晚年有一种特别的心态,和珅正好符合这种需求

老年的乾隆,被两个矛盾所困惑:一是乾纲独断与身体每况愈下的矛盾;二是物质需求增加与“不增加百姓负担”的矛盾。

乾隆迫切地需要一根得力的拐杖,或者说是一个贴心的秘书,不仅能帮他处理日常政务,还能帮他挣钱。这个人需要具备的条件是,一是没有资历,没有帮派,这样才会唯皇帝马首是瞻;二是才能出众,可以解决实际问题。

和珅满足了这两方面要求,正好击中乾隆的痛点。

和珅后来写过一句诗“怀才误此生”,他确实担得起才华出众这四个字,让乾隆不得不用他

第一,和珅的文化水平和才能很高。和珅毕业于咸安宫学。这个学校是清朝最好的学堂,以招生条件严格和教育质量出众而出名,相当于今天的清北。能考进去,就已经证明智商比较出众了。

咸安宫学的教学目标就是专门给朝廷培养高级人才,所以课程设置很有针对性,课程包括经史、书画、少数民族语言、书画、骑射和火器。在这个学校里,和珅学习刻苦,是品学兼优的学生。

和珅毕业的时候,就已经掌握满、汉、蒙、藏四种语言,不仅会骑射,文字功底也是一流。尤其“兼精满汉”,是他的一项重要资本。乾隆时期的重要文件都是用满文书写,许多汉臣因此被排斥到了最高层之外。

大清国的财政、文化、军事、外交等工作,和珅都有参与。到了乾隆晚年,大臣中精通满汉又有眼光见解的,只有和珅一人,连英国使臣马戛尔尼都高度赞扬和珅:

“态度和蔼可亲,对问题的认识尖锐深刻,不愧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

和珅兴趣爱好十分广泛,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这一点与乾隆十分对味。更重要的是,和珅情商高,总能拿捏住帝王心,让乾隆心情愉悦。

第二,和珅是一位理财达人。内务府是乾隆的小金库,常常入不敷出,老爷子想干点私事,经常“捉襟见肘”。但是内务府在和珅的经营下,很快就能扭亏为盈。

和珅有才华,察圣心,能办事,会赚钱,乾隆想不重用他都难,他是乾隆王朝的必然产物,也是清朝由盛转衰的重量级推手。

崇祯帝上台时,袁崇焕为何敢立下五年平辽的生死状

当时的八旗兵赠送给大明朝的军队,也就是咱们汉族军人一个非常响亮的称号:

“披甲之懦夫!”

为什么会这样称呼呢?来源于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
在努尔哈赤时期,明朝有一支部队驻扎在朝鲜国的皮岛上,号称有二十万之众。主将是毛文龙。这个毛文龙被当时的明朝朝廷和现在一些粉丝寄予莫名其妙的厚望,梦想能够对后金起到所谓的“牵制”作用。

这支部队几乎所有的战绩都是靠幻想作家来编写完成,然后制成报表上交朝廷,从明朝那个愚蠢的皇帝那里骗点钱粮。

据我考证,这个毛文龙或许与天启和崇祯有很深的血缘关系。人家在皮岛上生意做得很好,国际贸易搞得热火朝天,毛文龙每天抱着花枝招展的朝鲜小姑娘穿着貂皮,吃着人参,想让他为明朝尽忠,不是亲爹哪肯去卖命与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作对,还断了自家财路?

毛文龙在向明朝讨要军饷那是带兵去的,浩浩荡荡的水军船队吓得明朝官员们屁滚尿流。毛文龙给崇祯的奏折中还像爹骂儿子一样,充斥威吓之词,吓唬崇祯,说要到朱元璋的坟头上去放马。

对于任何一个有尊严的皇帝,这肯定不能忍的,但崇祯忍了。明朝皇帝就这特点,你对他忠顺,他杀你头,你要抽丫的,他反而像爹一般供着你。
有一天,这个毛文龙向后金派出一支部队,准备去搞点劫掠,据说毛文龙的士兵战斗力很强,这支部队有三百人之众,还是挺吓人的。

这支部队进入后金统治区的一个村庄,恰好,这个村庄里的男人都去开会了,村子里只剩下妇女和老人小孩。

有个妇女是青佳努的妻子,不知道青佳努是个什么人,但他老婆确实很不好惹。

青佳努之妻带着另外两个妇女拿着砍柴刀翻墙而上,就和毛文龙的部队打起来了。

确实是悍妇,下手十分凶狠。而毛文龙这三百人的部队居然被三个满族妇女击溃了。

从此后,后金军民就把汉族军人称之为“披甲之懦夫”。

我以前曾经发文,说一个清军士兵能打三十个明朝士兵,还有很多人骂我。今天我必须道歉,收回我的话。实际上,一个满族妇女就能打败一百个明朝士兵,如果是八旗正规士兵,应该能打三百个。
袁崇焕这个人不信我的话,他是这样认为的:

明朝的疆土远胜于对方,军队的数量是敌方的数十倍,国民总人口是对方的数百倍,经济总量更是天壤之别,各种火炮枪铳的数量是敌方远远不能相比的。在这样碾压式的优势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连“五年平辽”都不敢想,不敢说,这是个多么饭桶的一个国家,多么窝囊废的一个民族?

像这样的民族,还有何面目生存于天地之间?每走一步都是在浪费土地,每活一天都是在浪费粮食,每一次呼吸都是在浪费空气!

袁崇焕认为我们这个民族还是有勇气的,还是有羞耻心的,所以就提出了“五年平辽”,要夺回被努尔哈赤占领的辽东。

真是个逗逼。
如果朝鲜国有近亿的人口,百万军队,红衣大炮,他们说要五年平辽,完全有可能,因为朝鲜族有自尊心,有理想,有李舜臣这样的英雄。

如果蒙古人有近亿的人口,百万军队,红衣大炮,他们说要五年平辽,那是小菜一碟,横行天下也不是问题,因为蒙古族有自尊心,有理想,有林丹汗这样的英雄。

但要说明朝有近亿的人口,百万军队,红衣大炮,说要五年平辽,只能是令人捧腹的笑话。
袁崇焕最大的错误就是把笑话当真了。他还组织骑兵,还修城墙,还搞据点,还派间谍,还收买蒙古人,还整合皮岛那群“披甲之懦夫”,军令归一,当成是正事办了。也不知道他是脑子不够用,还是太狂妄了。

也有人认为,汉族军人的战斗力并不差,就是君主和朝廷的水平太次。比如岳飞就很能打,但赵构太孬种了;袁崇焕也很能打,但崇祯和明朝政府是垃圾;在委员长领导下,我们被倭寇平推,而在主席的带领下,我们以弱敌强,反而能平推十六国联军。
到底是崇祯皇帝和明朝政府太混蛋呢,还是整个汉民族太饭桶呢?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就能区别两个阵营。

我属于“满遗”,我认为是明朝皇帝和明朝政府太混蛋了。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