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书房、南书房、御书房的区别是什么?上书房的剧情简介_书房_乾隆_皇子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上书房 书房 乾隆 皇子

上书房、南书房、御书房的区别是什么

说到故宫中的各大书房,就不得不从这皇宫中的学霸说起。康熙皇帝不仅是清朝在位最久的帝王,也是被世人公认的超级学霸,他的好学并不源自天赋,而是有原因的。

康熙八岁登基,虽有九五之尊的身份,却对朝政无法掌控,也无法参与。他除了不停的学习,努力的储备,使自己强大之外,别无选择。

法国学者白晋,著《康熙帝传》中提到:他总是兴致勃勃的学习每门学科,除了每天和我们一起度过两、三小时之外,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他自己还要花不少时间自学。通常他睡的很迟,又坚持早起,所以我们力求早一些到达皇宫,但他已经派人来找我们,去检查他已经搞好的运算。

南书房

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听说的南书房,其实并不是供皇帝或皇室成员读书的地方,而是清代皇帝文学侍从值班的地方,因为位于乾清宫的西南侧,所以取名为南书房。

南书房,始建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撤销。起初这里确实是康熙皇帝读书的地方,也称——南斋。就是因为康熙太过好学,在读书的时候总是有很多问题要问,临时宣大臣进宫又过于耗时。

后来他命侍讲学士张英,内阁学士高士奇入值,即内廷词臣直庐。就是让文官大臣,轮流在内廷南书房值班,以便康熙有问题时可以随时找到人询问或探讨。词臣,就是基本充当皇帝顾问、参谋的大臣。

上书房

就是因为康熙自己好学,所以他更加重视皇子们的学业。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爷决定在皇宫中增添一所皇子学堂,取名——上书房,但并没有固定地址。雍正时期,上书房的地点被固定在了乾清宫东南侧台基上的庑房内。

乾隆年间,在军机处任职的赵毅,在他所著的《檐曝杂记》中生动描绘了皇子清晨上学的情景:“本朝家法之严,即皇子读书一事,已迥绝千古。余内直时,届早班之期,率以五鼓入,时都院百官未有至者,唯内府苏拉往来。黑暗中残睡未醒,时复依柱假寐,然已隐隐望见有白纱灯一点入隆宗门,则皇子进书房也。”

文中所指的五鼓,就是现在的凌晨4点左右,而这仅仅是皇子们一天课程的开始。给大家看看家里有“皇矿”的,是怎样学习的。

凌晨3点起床,5点开始早自习,必须高声朗诵《论语》、《中庸》等课文。匆匆吃过早饭,又开始学习诗词和满语,中午只有半个时辰吃饭,吃完马上学习天文和地理。此外,骑射、拉弓、摔跤也是皇子们的必修课。就这样日复一日寒暑无间,一年中只有5天假期,家里有皇位要继承,还真是辛苦呢!

御书房

御书房,一听名字就是皇帝专用,您是不是觉得,应该也是等级最高的吧?但是很遗憾,我们并没有在故宫中找到一处固定的宫殿,被称之为“御书房”。“御书房”三个字出自乾隆八玺之“御书房鉴藏宝”玺篆体真迹,可以理解为皇帝读书、藏书的地方。

虽然并没有一处宫殿被称之为御书房,但在偌大的皇宫中,又怎么会少了皇帝读书和藏书的地方呢?

御书房之一:养心殿三希堂

自雍正开始,清代的帝王就把寝宫,从乾清宫移到了养心殿。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通常皇帝处理政务和日常休息的大部分时间都会在这里度过。

养心殿的西暖阁,被乾隆皇帝命名为——三希堂,取“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意思是“士人希望成为贤人,贤人希望成为圣人,圣人希望成为知天下的人”,有督促、鼓励自己勤勉向上的含义,这里是乾隆爷最喜欢的书房。

御书房之二:乾隆花园倦勤斋

倦勤斋,位于宁寿宫区域的西北角,乾隆花园最后一进院落的最后一座建筑,可以称得上是宫中的“隐秘角落”了。这里是乾隆为自已退位后养老所建,也被称为是乾隆最豪华的书房。

虽然,乾隆爷并没有如他所愿做到“耆期致倦勤,颐养谢喧尘”。在倦勤斋建成后,他也只是在正月里偶尔来此坐坐,并浅谈吟诗。但在乾隆之后,嘉庆、道光、光绪等帝王都曾在倦勤斋留下活动的遗迹,并以此处作为书房使用。

御书房之三:御花园漱芳斋

在故宫博物院的官网中搜索“御书房”,会显示100+的相关页面,这些条目大多是曾经御用的文房用品,而相关古建最靠近首页的就是——漱芳斋。

没错,就是《还珠格格》中的那个漱芳斋,但历史中的漱芳斋却与格格毫无关联,这里也从来没有住过任何公主。而在漱芳斋前殿东次间的多宝阁后,却藏着乾隆爷的御用书房——静憩轩,这里是弘历旧时休息、读书的地方。并且乾隆年间,每到春节皇帝都会先到西苑阐福寺拈香,随后到漱芳斋开笔书福。

所以,关于南书房、上书房、御书房的最大的区别就是使用的人不同。南书房是词臣用于值守的地方,也用于日常文学交流;上书房是紫禁城的皇子学堂,专门教授文化课的地方,以上两处都可以找到书房旧址。而御书房则是专供皇帝一人使用,并且比较明确的指向都是关于乾隆皇帝的御用书房。

上书房的剧情简介

故事开始时,雍正因自觉身体虚弱,于是组织了一个策论考察众位皇子。四阿哥弘历坦诚直言,把自己在上书房的所学所知全部表述了出来,这种坦诚的态度反而触怒了皇帝。而三阿哥在师傅的指导下,通过走感情路线,刻意把自己装扮成一个孝子,感动了雍正,使雍正立弘历为储的打算有所动摇。再加上弘历犯错,险些使雍正陷入险境,最终,在宫中形成了对储位的激烈争夺。三阿哥和五阿哥、田师傅在这场争斗中,对弘历使用了各种手段,使弘历两次被迫离开了上书房。但弘历不为所动,他坚持自己坦诚、坚定、仁厚的做人做事原则,最终克服了信任危机、感情危机、生死考验,终于重新获得了皇帝的信任和众人的叹服。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