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报恩纳一女子为妾,多年后她的后代,帮司马懿夺走曹魏大权_司马懿_何晏_宦官

一、曹操的“特殊嗜好”

三国时期,若没有曹操那是不可想象的。最起码或说最俗气的解释便是,让后人少了很多的话题。因为曹操太复杂和全面了。

论文采,他开创了建安风骨派。论军事,差点一统三国,是公认的军事家。论口才,曹操敢说自己第二,就没人敢承认第一。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就惊艳了历史,赞乎?占便宜乎?你咋理解都对,堪称三国最牛“脱口秀”大师!

而若论手段和前瞻眼光,他一个挟天子令诸侯,就甩其他三国竞争者半条街。以至于刘备为了破解曹操的这个优势,魔怔一般强调:我老刘,乃大汉皇叔,手握天子衣带诏,是奉旨讨逆贼曹操!效果如何?显得很勉强!

但以上这些,却都不如曹操的某一特殊嗜好,更夺人眼球。说得好听些是,曹操太率性和坦诚了,难听些就是太好色!如宛城之战,曹操贪恋张绣的婶子,导致损失惨重。以至于此事都成了影响三国历史的事件,他的长子曹昂若不战死在宛城,哪还有曹丕和曹植之争,司马懿就更没戏。

还有下邳城擒拿吕布之战,曹操又抢走了关羽看中的杜夫人,自此关羽“心不自安”。此事就成了关羽说啥也不跟随曹操的原因之一。

为何曹操生前未能一统三国,死后他的曹氏天下,还被司马懿抢走了?瞅瞅上面这两个事例,显然曹操好色是一大关键原因。不过,必须要说明的是,曹操虽有许多妻妾,却并非全因他好色导致。其中有一位,明显是曹操为报恩,这就是:尹氏,史称:尹夫人。但这一切,却都要从曹操发迹之时说起。

二、曹操报恩纳妾

曹操自太学毕业后,便在汉灵帝身边当了议郎。随着黄巾起义爆发,大将军何进组建了一支骑兵,那么谁来统领?何进看中了曹操!至于原因,大致有两个。

第一个是,曹操身上有“宦官之后”标签,他父亲曹嵩是大宦官曹腾的养子。但同时曹操的行为做派,又明显倾向于清流圈(属于外戚势力)。这就使得曹操,能同时被宦官势力和外戚势力所接受。

须知东汉末年,宦官势力和外戚势力,是构成平衡的两大势力。因此任何职位的争夺,都必须要考虑到这个因素。而三国乱世之所以能开启,就是因袁绍和袁术,灭掉了宦官势力,让皇帝失去了“手中的刀”。

第二个就是,年轻的曹操“不务正业”,当别的二代们或附庸风雅,或钻营攀爬时,他却没事就捧着兵书或杂家看,有这方面的特长!

就这样,曹操成了大将军何进的手下,统领这支骑兵,并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个武职:骑都尉!随后,曹操就被派到颍川地区,跟着名将皇甫嵩,跟黄巾军作战。都说曹操是凭借剿灭黄巾起义发迹的,显然他的发迹起点,就是这个“骑都尉”职位!

也就是说,大将军何进虽才能平庸,以至于被宦官杀掉了。但对于曹操来言,却是他的恩公!随着何进被杀,袁绍、袁术反击闯宫,屠杀宦官,东汉的两大势力,顷刻间灰飞烟灭。这才有了董卓的火箭蹿升,并一举掌控朝政,连皇上大哥都敢换。

何进家也由此衰败下去。后来曹操把汉献帝接到许都,当上司空后,得知何进的儿子早逝,只留下一对孤儿寡母后,他就把何进的儿媳,也就是这位尹氏纳为了妾。由此尹氏改称为:尹夫人。后来她给曹操生出了亲儿子:曹矩。

同时,曹操对尹夫人的儿子,也是异常喜爱,视为己出!都搞得曹丕,各种羡慕嫉妒恨了。据《三国志》载:文帝特憎之,每不呼其姓字,尝谓之为“假子”!

意思就是说,曹丕是又气又无奈,不敢实质性伤害人家,就只能在言辞和称呼上做文章,占便宜,称呼他为“假子”。好听些的翻译是“养子、义子”,若难听些翻译,恐怕就是“杂种”之类啥的了。

因为曹操也曾这样大骂过刘备和刘封,那是在汉中之战时,曹操听闻刘封挑战后,气得大骂:卖履舍儿,长使假子拒汝公乎!待呼我黄须来,令击之。古文你猛一看,似乎很文雅,但若细品是非常难听的。相当于此刻的老曹,正在跳着脚骂大街呢,这“假子”能好听?那才奇怪了。

咱书归正传,那么这位让曹丕都羡慕嫉妒恨的假子是谁?正是日后大名鼎鼎的三国美男子:何晏!

三、闹幺蛾子的人

为何咱中国人非常讲究传承?因为这是奋斗动力之一。一提祖上荣耀,后辈自然当自强!何晏也是如此,他有傲娇的资本,所以才“无所顾忌”。

据《世说新语》记载:由此曹操太喜欢何晏了,便想让他也姓“曹”,如曹真一般!可何晏却不是曹真,他“画地为牢”。在地上画一个框框,站在里面表示:这是我们老何家的房屋!

潜台词就是,我是大将军何进之孙。曹操得知后,立刻明白了他的小心思。不得不佩服曹操的气度,非但不生气,反而尊重其选择。

可问题是,曹操是超常之杰,曹丕却不是!自然他就异常讨厌何晏了,这也是很正常的反应——你吃我曹家的,喝我曹家的,穿我曹家的,我老爸还把女儿许配给你,你却不认我曹家,你几个意思啊?

因此在曹操死后,曹丕虽对曹真,视为心腹手足一般,但对何晏却明显是各自限制和打压,一官半职都不给他!而何晏自然也明白这是为啥,便开始了一通骚操作,最著名的便是跟夏侯玄、王弼一起,开创了“玄学”。

总之,完全是一派清高姿态。意思仿佛是说:做官?那也太俗了!别以为你曹丕不给我官当,我就服你!我何晏可是追求道德完美的人——那么事实是如此吗?

根本就不是!曹丕死后,曹叡登基,也跟老爸一样,对何晏进行各种限制。可哪料曹叡也是短寿之人,临死前托孤给曹爽、司马懿。而何晏则立刻意识到,自己的时机终于来了,立刻抛弃“玄学”,成为了曹爽的左膀右臂,一时间权势熏天!

从何晏这变化来言,虽曹丕没法跟老爸曹操比,但在看人方面还真有一套,明显曹丕是意识到了,何晏是一位:能闹幺蛾子的人。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如今我们都说司马懿太能忍,但从史料分析,真正的原因是:若无何晏“鼎立帮助”,司马懿极有可能,真就选择当一位,安静的“过期美男子”了。

四、帮司马懿夺曹魏大权

曹爽和司马懿,最初共同辅政时,关系是比较融洽的。曹爽尊重司马懿的老资格,司马懿也恪尽职守。但这一切却都被何晏等人给破坏了——也就是说,在事实上,何晏等于是帮司马懿,一举夺走了曹魏大权。

先是何晏和丁谧认为:曹爽太年轻,没啥功劳却身居高位,比不过司马懿那么硬核和一呼百应,所以必须打沉司马懿。曹爽真就听了,把司马懿折腾到了“太傅”这种,高规格的“养老”官职,曹爽由此独揽朝政。

司马懿就这样,被击沉了!但事情却还没有完,何晏随后便又提出:郭太后太碍事,她不是皇帝的生母,却控制着皇帝,为了彻底掌控年幼的皇帝,也应把郭太后给踢出局。曹爽又听了,于是“迁太后于永宁宫;专擅朝政,多树亲党,屡改制度”。

看看曹爽这两件事。为何高平陵之变时,几乎所有大臣都站在司马懿那边,连蒋济这种赤胆忠心的老臣,也是如此?

曹爽玩得太过分了!“专擅朝政,多树亲党,屡改制度”,最直白的翻译就是,无法无天,想推倒了重来,甚至不排除曹爽想取而代之。这损害了多少曹魏大臣的利益?他们能不聚拢在司马懿身边吗。

而曹魏的宗亲,自然更不高兴了。我们才是真正的曹家人,你曹爽仅是曹家“假子”曹真的后代,你凭啥肆无忌惮,享受我们曹魏的果实!

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司马懿的“高平陵之变”,才得以成功。司马懿二话不说,便指派何晏去审理曹爽——这叫堡垒自内部攻破!

那么何晏审案曹爽了吗?当然审了!且还非常认真负责,他本来就是曹爽的左膀右臂,自然曹爽势力经何晏审理后,就连根拔除了!然后他来向司马懿来汇报,司马懿却笑了,说:“未也!”晏穷急,乃曰:“岂谓晏乎!”宣王曰:“是也。”

意思就是说,司马懿摇头表示,曹爽势力还没完全铲除。何晏听出了话外之意,说:莫非你是在指我吗?司马懿点头:聪明,就是你!就这样何晏跟曹爽一样,被司马懿“诛灭三族”了。

而司马家,也由此正式拉开了“三马啃槽”的序幕,直至司马炎最终一脚踢到曹魏,开国晋朝!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