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子可以怎么吃?各地端午粽子有什么特色你那里呢_粽子_介子_端午

本文目录

  • 端午粽子可以怎么吃
  • 各地端午粽子有什么特色你那里呢
  • 农村老大爷说:“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是什么意思
  • 中国端午粽子是怎样制作的
  • 粽子为什么叫端午粽
  • 端午节粽子吃不完怎么办
  • 除了屈原、粽子、艾草和龙舟,你还知道什么与端午节相关的事物

端午粽子可以怎么吃

端午粽子,因为地域不同,有不同的口味,而因为口味不同,又有不同的吃法。

比如:比如陕西的粽子,大部分都是甜的,尤其喜欢吃甜的蜜枣粽子,直接煮熟就可以吃,不用蘸料。

海南粽子,都是吃咸的,尤其是大肉粽子,必须要肉肥油多才好吃,而且自己做的粽子好大,吃起来好油腻,可以蘸糖吃,可能做为北方人吃不惯,海南人很喜欢的味道。

云南的粽子火腿粽子,咸鸭蛋粽子,各种口味还有白米粽子,大部分都是佐料糖,蘸着吃,有的喜欢咸的,会弄点酱油啊,或者卤腐等,都是美味呢。

各地端午粽子有什么特色你那里呢

小时候最喜好吃粽子,北方的粽子完全不同于南方,用料简单,基本上只是一把糯米中篏入一两颗大红枣,煮熟时糯米粘为一体,红枣甜到流汁,吃时剥开粽皮放入盘中,用长条扁形木条或勺子压扁粽子,枣汁融入米粒,再沾上满满的蜂蜜,吃上一口香甜糯口,感觉极爽!尤其特别爱吃外面小摊卖的粽子,特配的蜂蜜,不知加了什么配料,油黄粘稠透着亮,反正有种特别的不同于家常蜂蜜的味道!这种味道是远离儿时故土还常常想起的小时候的味道!每次回去,必定是要专门找买粽子的小摊先买上一大罐蜂蜜,再美吃几个粽子,盘子最后的蜜汁是一定要舔干净的!蜂蜜带回广东,专门配上广东的甜碱粽或西米粽,但不管怎样吃,反倒没有了西北吃时的那种独特的风味!也许粽子不同,配料再一样,终究仍是不同!再也许,美食特色一旦离开了地域文化便失去了那种本真的味道!再再也许,是有某种特殊的情感融入其中,欲罢不得!


广东的粽子和北方的从来就不一样,论个头(广东人长的小巧,粽子可真不小),一个一斤有余,用荷叶做皮,馅料以咸为主,用了去皮的绿豆,再加一块各种调料腌制的大肥肉,用柴火蒸煮半天或一天有余,所以学名叫裹蒸(我理解为包裹着蒸煮)。初来肇庆,便被一斤多的裹蒸粽吓到,初听名字,不知何物?端来一看,满满一大盘,怎能容下小小胃!其实肇庆真的一年四季都不缺粽仔,裹蒸早已是鼎湖的美食特色,礼盒真空包装,满足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总之不管好不好吃,爱不爱吃,已无所谓,反正游鼎湖,吃裹蒸已是地方一大旅游特色!来广东这N多年,已很少吃裹蒸了,但常常会想起北方的甜蜜粽,还有那带着蜂巢味道的土蜂蜜!


话说你今天吃粽了没有?心中“粽”有你 ! 已是永久不变的心情!!!


农村老大爷说:“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是什么意思

我是365平凡之路,很高兴来回答问题。

今天是6月6号,湖北黄石,早晨大风暴雨。今天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也是端午节的前一天,并且也是一年一度的高考前一天,所以说,今天是不是很重要呢,对了,今天也是我国爱眼日的日子,所以在这里祝福各位头条老师,注意用眼,保护好眼睛。

今天,你家的粽子准备好了吗?是的,端午节来了,端午节也是一年重要三节中的第一节,所以人们比较重视,在这端午假期来临之际,你是否已经有出游计划了呢?今年的天气同比去年的气温较低,且灾害性的天气比较多,在这里小主提醒各位老师在出去走亲访友,游玩的时候注意气温的变化,防止感冒生病。

其实在这端午节前后,我国前人已经总结出了天气变化的民间谚语。“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下: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意思是说,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前后,我国的天气变化无常,特别是长江中下游流域,因进入梅雨季节,天气有点热,但是天气还会变冷,这时的人们一感觉到热了,就把春天的防寒的衣服都收储起来了,其实不然,我们不能大意,下雨天温差好几度甚至十几度都是会出现的。这不前几天我家小宝,因当时比较热,把平时的外套都脱了,还去理了个短发,突然连续的下雨,温度一下子降了十几度,我家小宝晚上睡觉把盖的毯子都踢了,第二天早上就开始咳嗽了,真是大意了。

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意思也很明显,说是端午节的粽子都吃了,端午节都过了,天气还会变化,我们要时刻注意衣服的舔减。这是因为在真正热天来临之前,北方冷湿气流还会南下影响到我国大部,特别是长江流域,加上梅雨季节的到来,天气变化无常。

综上所述,只有真正进入了盛夏,我们才可以把御寒的衣服收储起来,穿上比较宽松的短袖。所以说我国前人说的“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说的很有道理。

最后再次祝福大家端午节快乐。

中国端午粽子是怎样制作的

我们不怎么吃粽子,我们叫馏米(和蒸糕差不多)。三晋美食馏米是风靡于山西太原、晋中、吕梁等一带家喻户晓、老少皆宜的美食,因工艺考究、营养丰富、文化深厚,三晋儿女千古年来一直作为赶集、庙会待客、婚丧嫁娶早餐、端午、腊八的核心美食。

做法:糯米提前泡好(通常泡三四天),洗净,骏枣煮熟,一层糯米一层枣,传统蒸器是陶的桶状型的,底部都是孔,蒸的时候铺一层粽叶,现已都改用电饭锅蒸。里面搭配一些红豆,葡萄干,稍加一些白糖,清香扑鼻,甜而不腻


粽子为什么叫端午粽

据说当年屈原跳河,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就做了粽子往河里扔,所以端午节做的粽子就叫端午粽。

远在他乡的我和宝贝们也爱上吃粽子,正愁着怎么学做粽子,说来巧了,正好我工作的地方组织粽子比赛,几个人为一小组,胜出者还有奖品,不会包粽子的我被几个会包粽子的同事鼓励着同她们一组,我说我真不会包,不想比赛拖你们后腿,同事问我你不是说宝贝们爱吃吗所以正好可以学,我们不为奖品,重在参与,我想着宝贝们看着粽子那馋猫似的眼神,为了宝贝豁出去了,嘿,比赛那天,我从拿捏粽叶到装米好不容易把线捆扎好,经过我努力包好粽子还是米外漏,不过我还是觉得不错,起码还能捆成一坨,我边看同事包的手法,自己再反复包了拆拆了包,没想到我成功了,米不外流了,在我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负责粽子比赛的工作人员问我浪费的粽叶算谁的!我无言以对?从那以后我学会了包粽子,也满足了宝贝的胃蕾,我腌制的肉馅包出的粽子非要美味,爸妈从不爱吃粽子也能吃上两三个。

这不正好也快过端午节了,远在他乡的我准备提前做些粽子给婆婆寄回去(之前是网上买寄、从前两年开始我就自己做了寄)。下面分享一下我包粽子的食材。

糯米、粽叶、棉线、红豆、黑豆、花生.

生抽、老抽、五香粉、胡椒粉、盐

将糯米泡发6小时、粽叶泡发后用开水煮再清洗干净、红豆、黑豆、花生泡发10小时。

将泡发好去糯米、红豆、黑豆、花生捞出洗净滴干水分,拌入生抽、老抽、五香粉、胡椒粉、盐搅拌均匀备用。

拌料:

五花肉切四方块、料酒、生抽、蚝油、五香粉、胡椒粉、白糖、鸡精、盐、植物油(将配料依次抹在切好块的五花肉上,搅拌均匀腌制2小时。

开始包粽子:

拿片粽叶按要求折好,加入搅拌均匀的糯米,中间放块腌好的五花肉,再加上糯米将肉盖住,将粽叶把糯米全部包裹后用线扎紧。(喜欢吃蛋黄的可以放在肉一起包)甜粽方法一样,只用糯米、可加红枣、蜜饯等)包好的粽子高压锅压3⃣️小时,也可以根据自己口味选择时间长短。包粽子视频请关注蜀北琴姐。附粽子图片!谢谢查阅。




端午节粽子吃不完怎么办

端午节粽子吃不完怎么保存呢?

当然是放冰箱冷冻啊,不过冰箱冷冻室呢会放其他肉类,为了防止串味,把粽子分别用保鲜膜包好,整个在套个袋子,裹保鲜膜之前把粽子煮熟,通风地方晾干表面水分。这样保存三个月都不会坏,想吃的时候拿出蒸一下就可以了!

不过最好一次不要包太多,吃完就好。

除了屈原、粽子、艾草和龙舟,你还知道什么与端午节相关的事物

端午节起源于何时?端午节是不是只是纪念屈原呢?从历史文献来看,端午节不单单是纪念屈原。其中还有一位,那就是介子推。那么,介子推为什么也是端午节被纪念的人呢?

1、重耳先生想吃肉

春秋晋国之主晋文公重耳,在没有把握政局之前,曾有近二十年的流浪生活。有一天,重耳与各位臣子在流浪途中,突然想起来要吃肉,这可难为了各位臣子。战火连绵时期,别说是肉,连只野鸡毛也难找到。怎么办?皇上想吃肉,找不到,急坏了各位臣子。

就有这么一位走出来说:“我来为陛下去找寻肉食吧!”。谁呀?一语惊动四座。一看,原来是介子推先生。炎炎烈日之下,去哪里找肉呀!这不是开皇上的玩笑吗?众臣子都为介子推先生捏一把汗。可这位介子推先生不紧不慢地走向了深山,一会儿还真的手里拿了块肉回来。这可把重耳高兴坏了,赶紧吩咐埋锅造饭,一会儿香喷喷的肉出锅让这位皇上过了一把吃肉的瘾。

肉吃完了,才想起来问:“这肉你是怎么弄来的?”

介子推撩开裤腿:“陛下,是这里的肉。”

“啊!”,这位重耳先生又惊又吓又恶心,差点把刚吃下的肉一下子全吐出来。紧握住介子推的手:“你的献肉之恩,我当涌泉相报”。

为了皇上能吃上肉,介子推想出了一个谁也不敢想的做法“割股献肉”,把这位国君重耳感动坏了。

2、重耳先生开国分封

终于经过步步磨难,重耳走上了皇室的宝座。有一天想起了陪伴他多年的臣子个个不容易,所以就你为王侯他为将一一册封,以奖励各臣子的功劳。唯独忘了一个人——介子推,大家也都沉浸在高官厚禄的喜悦之中,谁也没注意到这件事。几个月过去了,有位大臣突然想起来了:

“陛下,您是不是忘了一个人”?

“谁呀”?

“介子推呀,就那位从腿上割了块肉给您吃的那位”。

“哎呀!可不是吗,怎么把他给忘了。来人,快快去请介子推来朝”。

此时的介子推干吗呢?家中有八十岁的老母,正在家侍候老母亲呢。说是侍候老母亲,实际上心里窝了一肚子的气,“所有人都被册封了,唯独就把我给忘了”。

皇上派去请介子推的人一而再、再而三地请不到这位介子推先生来朝。重耳索性自己亲自出马去请介子推。介子推听说皇上要亲自来,并马上就到门口了。背起老母从后窗逃出,一溜烟地跑了,“皇上你亲自来也没用,我不见你”!

“追”皇上一声令下,众人从后直追。一直追到了绵山脚下,介子推钻到了绵山里不出来了。一连搜山两三天,也没有介子推的影。皇上着急,心想:“介子推是个孝子,如果放火烧山的话,他一定会出来”。

“放火烧山”

一声令下,手下军士们开始放火烧山。

山烧没了,草木皆成灰,但仍不见这位介子推的影。继续搜吧!结果在一棵被烧焦的树下看到了介子推背着老母亲,两人也被熊熊大火烧死了。

皇上重耳痛定思痛,正好这一天是五月初五,就把这一天定为纪念介子推的日子,从此往后,在这一天,不准点火做饭,只需吃冷食。

所以,五月初五这一天,不仅叫端午,而且还称作“寒食节”。流传千年的端午节吃粽子习俗也因介子推而生,但知道的人却不多。

端午节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晋国,五月初五纪念介子推比屈原早了三百多年。为什么现在端午节只知屈原而不知介子推呢?其缘由应该是人们更多地把介子推和寒食节联系在了一起,再加之屈原为国为民,与国同存亡的巨大的影响力,使得介子推逐步淡出端午的舞台,而以寒食节的名义来祭典他。

(图片来自网络)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