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侵华(历史上八国联军究竟有多少人)_联军_八国_中国

本文目录

  • 历史上八国联军究竟有多少人
  • 当年八国联军轻而易举就攻占了北京,为何没有把中国瓜分了
  • 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喜欢过西方的节日特别是情人节、平安夜和圣诞节
  • 今晚平安夜你们打算怎么给孩子过
  • 八国联军侵华错在义和团吗
  • 八国联军如果在乾隆年间侵略中国,清朝能打赢吗
  • 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理由是什么你怎么看
  • 当年,八国联军侵华,为什么现在大家最痛恨日本
  • 如果八国联军不侵华,清朝会灭亡吗
  • 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弱到了极点,为何再也没有列强武力入侵了

历史上八国联军究竟有多少人

1900年8月3日,从天津出发,进攻北京的八国联军人数最多的是日军,8000人;

第二是俄军,4800人;

第三是英军3000人;

第四是美军,2100人;

第五是法军,800人;

第六是奥地利军,58人;

第七是意大利军,53人。

当时,还有7000名德军在海上,来不及上陆。

真正作战的有18811人,就这么点兵力!

京畿一带是我们的重镇,天时地利人和,我们全占。此处,清军十五六万,义和团团民三四十万,从兵力对比看,平均30个人在家门口堵他1个人。

结果10天内,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后来,八国联军最后增到了几万,那是他们打通州、打保定、打张家口,他们触角伸得很远,那是占领北京后,重新调来的军队,当初攻下北京的只有1.8万人。

如果不知道这个具体的人数,我们很难了解近代以来国家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正如李鸿章所言:“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三千年未有之强敌。”

许多学者都讲,“大清无昏君,大清无奸臣。”

清朝败亡是非常特殊的,跟我们历朝历代不一样。过去都是皇帝昏庸腐朽,房子都被白蚁蛀空,最后,大厦轰然倒塌。清朝从道光、咸丰、同治、光绪,没有一个皇帝不想励精图治,没有一个不想保住江山。而清朝的那些朝廷重臣,主和也好,主战也好,没有一个不是从维护朝廷利益出发,没有里通外国。

到了清朝后期,用和、战两派区分大臣,非常困难。甲午战争,以翁同为首的主战派,都是战前主张削减海军军费的人,战争来了,主张削减军费的人,全是主战派。主和派呢?李鸿章、丁汝昌这些人,全是平常主张大力加强军备的。

1873年,李鸿章在一个奏折里讲:日本是未来中国的心腹大患,一定要提防。李鸿章组建北洋水师,就是为了对付日本,结果,还是败了。

中华民族陷于一种矛盾中,不是统治者毫无顾忌地出卖民族利益,而是在尽力维护,他们万般无奈,没有办法。

1841年,道光皇帝对英国宣战,咸丰皇帝对英法宣战;1894年,光绪皇帝对日本宣战;1900年,慈禧太后对诸国(13国)宣战。一次比一次败得惨,一次比一次损失大,一次比一次割地赔款的规模要大。

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清朝之败,败于时代潮流。

当年八国联军轻而易举就攻占了北京,为何没有把中国瓜分了

这个不难理解,因为中国太大了,他们吃不了!

一是,八国联军只有两万多人,虽然掌握先进武器,战力可以,但要分兵占领中国当时近13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还是不现实。

二是,中国武装力量基本面还在。八国联军一路北上直达北京,各省基本处在观望状态,一旦八国联军试图全面占领中国,各省基本上会群起而攻之,或响应朝廷勤王,或各自为战,八国联军战线拉长,必败无疑。

三是,八国联军目的不同,各怀鬼胎。不乏浑水摸鱼者,得了便宜就走人的。

四是,八国高层管理者也有头脑清醒人士,留下昏庸腐败的清政府,远远比自己统治中国更方便。慈禧已经表态:“量中华之国力,接与国之欢心”。

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喜欢过西方的节日特别是情人节、平安夜和圣诞节

为什么喜欢过圣诞节、平安夜和情人节?我想一方面是为了解压,二来是想通过节日来满足自身情感的需要。

因为这件事,前两天和一个有名的画家兄做了一个探讨,他认为为什么西方的这些节不可以过?因为中国重大的节日基本都是吃吃吃,还有就是纪念亡人(屈原),也还是吃吃吃,而国外那个带红帽子的白胡子慈祥老人,骑着驯鹿,“钻”着烟筒,挨家挨户送“礼物”相比,则要好玩得多。

再看看青翠的圣诞树上挂着各种“礼物”、美丽精致的装饰品、写着祝福的贺卡;还有大家在一起过平安夜时:喝酒、跳舞、唱歌、谈心、欢笑……,处处洋溢着开心、轻松、热情,相比我们做做做、吃吃吃、喝喝喝……感觉要好玩得多!

是啊,国内的节日太平静,多以吃、喝、团聚为主,现在就算是春节也是如此,过去还有放鞭炮、贴对联、做年货、舞龙灯、拜年……,现在也渐渐消失,春节慢慢也成了很多家庭外出旅游的时节,“年味”越来越淡,别的节日就更别说了。

情人节也是,鲜花、巧克力和浪漫的晚餐或派对,寄托着“爱”,也表达着“爱”,处处体现着“幸福”和“甜蜜”的味道,这样的时刻和节日的内容又有几个不喜欢?

也有人把“平安夜、圣诞节”谣传为“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杀人放火的狂欢节”,其实并非如此,要知道这些节和我们的春节一样都属于传统节日;而“情人节”是用来纪念罗马圣教徒瓦伦丁,后来演变为“情人节”,也成了一个“快乐的节日”。

我想,中西方节日的不同,这和每个国家的思想和文化分不开的。

不反对过洋节,就好比国外也现在很多外国人也过“春节”,处处张灯结彩,图个热闹和吉祥,也借这个机会和家人团员,世界人民“同庆”,也没什么不好。

其实不管过什么节,首先不要失去自我,不要忘记初衷,更不要做伤害国家和人民的事,凡事适可而止。分享别国节日时,也要记得弘扬我们国家的文化,把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千万不要“邯郸学步”,最终把自己弄得四不像而成了别人的笑话。

我认为,“洋节”可以过,但不要太大张旗鼓,不要让别国人对中国人有“崇洋媚外”之感,过度的优越感会让他们沾沾自喜,反过来瞧不起我们。我们一样可以把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中国的节日也成为大家向往和喜欢的节日,您说呢?




今晚平安夜你们打算怎么给孩子过

中国人过洋人的平安亱,洋人的平安亱,是中国人的苦难亱,是耻辱夜,你懂吗?我今天不想骂人,但我非常气愤你这样的提问,也请你查一下圣诞平安亱在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吧。

八国联军侵华错在义和团吗

八国联军是充着甜美的大西瓜而去的,瓜分势力范围和蛋糕的,那时的大清帝国以服首贴耳,甘为奴隶,只剩下?地赔款的资本了,义和团不合时宜的岀现,令慈禧太后兴奋万分,她攻打东胶明巷不顺利,激怒了八国联军入侵大清,义和团螳臂当车,有排山倒海之势,可惜义和团这群乱贼,真正杀掉的洋人才约250人,而它们杀掉的无辜老百姓上了百万讠之多,扶清灭洋,也熏激怒了这群野蛮的八国鬼子。










八国联军如果在乾隆年间侵略中国,清朝能打赢吗

八国联军若在乾隆年间侵华,结局无非以下三种:

一、陷入僵持,和谈罢兵

出现这个结局的可能最大,理由是:虽然乾隆年间国力强盛,但乾隆并不是好战之君。况且虽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但与各国还是保持了一定的通商往来,大力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重用意大利画家郎世宁就是例子。因此,此时八国联军倘若侵华,战争一定会陷入僵局,全面开战的可能性不大,最终是讲和罢兵,乾隆获得面子,八国联军捞些银子。

二、清军完胜,联军大败

清军完胜的可能性也大,因为此时八旗兵军威尚在,还未堕落。乾隆可是文治武功都有一手的,不可能任人宰割。在天津至北京一线,采取诱敌深入之策,发挥八旗铁骑迅猛突防的优势,形成包围之势,分割击之,完胜的可能性很大。

三、联军获胜,清军失利

这种局面虽可能性小,但也不是没有。除非八国联军利用强大的火力,并能快速突破清军防线。倘若遇到大雨,或陷入僵持,则粮草供应必被清军截断,加之语言不通,必不战而溃。还有个必要条件就是,清军指挥不力,防线空虚,但这种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综上所述,八国联军与乾隆过招,输多赢少,最好的结局也就是个平局,打到北京,闯入紫禁城那是痴人说梦。

亲爱的友友们,你认为该是如何一个结局呢?欢迎评论。

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理由是什么你怎么看

1900年,发生了世界瞩目的八国联军进攻大清朝的事件。这是一群强盗,攻入北京城后,杀伤抢掠,无恶不作。中国人对其行为恨之入骨,恨不得吃其肉,喝其血。

但,话说回来,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事件发生,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理由到底是什么?

事情的源头来自于鸦片战争

八国联军大搞侵略,如果要追溯原因,则可以追溯到鸦片战争。

大家都知道,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大清朝无法抵挡英国人的坚船利炮,于是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赔钱、割地,允许五口通商,允许大英帝国的鸦片在中国区大肆销售。

从此,英国人在华夏大地的地位直接高人一头,传教士们可以在清朝大地放开传教。

过了十多年,又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次来了英法的联军,又是一顿抢掠,大清继续赔钱,给政策。到了中法战争爆发后,大清朝又低了头,又签订了不平等协定。

英法俄等国在华夏大地获得巨大利益的同时,其公民在大清区域内的地位相当高,这些都是不能惹的存在。

戊戌变法时,西方等国支持光绪变法,因为光绪掌控朝廷更符合他们的利益。变法失败后,慈禧对西方各国的好感几乎没有了。

这时候,华夏大地上的英法俄等外国人,地位很超然,无论是在生意当中,还是在传教过程当中,都享受着更多的优待和照顾。

是外国人超高的地位和待遇,为其后的冲突埋下了伏笔。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直接原因是:义和团运动

1899年,大清各地,多处教民和百姓发生了冲突,清政府派人来了后,非常袒护外国人。这些让百姓深感不公平,开始打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这是义和团运动的直接原因。

很快义和团发展成了一股浪潮,慈禧从蓬勃发展的义和团运动里,仿佛发现了什么,开始私下授意支持义和团了。

得到慈禧的支持,义和团更是猖狂,开始大杀外国人、外国教士,并且杀了不少中国那些信教的“二鬼子”。事实说明,死在义和团手里的,二鬼子要比外国人和外国传教士多太多。

不管如何,义和团的行为激起了那些侵略国家的愤怒,于是,打着“保护在大清的国民”,打着“给死去的国民和那些信基督教的中国二鬼子伸张正义”,八国联军浩浩荡荡杀了过来。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深层原因是:利益使然

说一千到一百,八国联军侵略中华大地,核心还是“利益”,绝不仅仅是报仇。

面对一个虚弱但又资源丰富的国家,在世界各国眼中那是绝对的肥肉一块,不趁机美美地分一杯羹,怎么可以?特别是沙俄和日本更是如此。

八国联军侵略大清,目的就是两个,一是恢复原有的利益,二是英法等八国重新获得利益,比如金银,比如政策。

大清就是八国联军的提款机,这台“提款机”还得配合八国,还没有理由拒绝,到哪说理去?

总之,国与国之间的摩擦和矛盾,多来自于利益的争夺。所以,八国联军侵华的核心就是为了“利益”。

综合来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起初的源头在鸦片战争,直接原因是“义和团运动”,深层的原因是“争夺利益”。

当年,八国联军侵华,为什么现在大家最痛恨日本

历史上任何侵略中国的侵略者,都会让中国人痛恶。由于时间久远,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了解,那种切齿痛恨无法言表,加之历史文化局限,所以压在心里了。现代侵略中国的战争,只有日本最为长久,最为残酷,最令人不能忘记。所以即使再过一百年,中国人民对日本鬼子的仇恨也不会磨灭。

如果八国联军不侵华,清朝会灭亡吗

恕我直言,即便没有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也没有清军战败被迫签署的《辛丑条约》,腐朽透顶的清政府也会灭亡,这不是有没有外敌入侵决定的,而是晚清政府已经没有统治全国的担负能力了。

而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以及后来逼迫清政府签署的《辛丑条约》,不过是加速清政府灭亡的催命符罢了!

稍微懂得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的朋友都知道,在经历短暂的康乾盛世之后,大清帝国便开始走下坡路,直至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拥兵百万的大清朝居然败给了只有2000多人的英国远征军,被人一路打到南京城下,只能卑躬屈膝的签订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古老的大门从此被西方列强用武力强行打开!

随后,法国、美国、俄国、奥匈帝国、德国、意大利等西方列强纷纷将侵略魔爪伸向已被英国“踹开”大门、但十分富裕的大清帝国,甚至连与我们一衣带水的日本,都敢与中国叫板,从中国掠走2亿3000万两白银,为日本近代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启动资金。

西方列强看到,被称为弹丸之国的日本居然可以击败看似强大的中国,于是组建远征军侵华以夺取更多的在华利益。于是,1900年5月,也就是光绪26年,当时的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日本帝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王国等八个国家,联合发动了这场对中国的武装侵略战争。

腐朽的清政府哪有同时抗击8个国家的能力,然而当时的实际统治者慈禧太后,表现出了其生平最硬气的勇气,同时对上述八国宣战,令清军与扶清灭洋的义和团同八国联军作战。

然而,军备松弛、纪律性极差的清军与义和团这样的非正规军哪是装备精良、准备充足的联军的对手,短时间内,八国联军便攻破清军防线,北京城亦被联军占领!

携光绪帝及后宫妃子西逃的慈禧太后,只能命李鸿章与八国联军谈判求和,并最终接受了八国联军的要求,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辛丑条约》,其中,仅赔款就达到了4.5亿两白银,而当时的清政府一年的税银也不过几千万两。为了赔款,清政府只能一方面加大税收,老百姓生活更加苦不堪言,致使民怨四起,另一方面以关税为质,向欧美国家借高利贷。《辛丑条约》的签订让清政府喘了一口气,西逃的慈禧太后闻八国联军不再追责自己,竟说了一句让后人噗之一鼻的“名言”: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以欢心!

后来,不堪重负的人民大众,纷纷开始“造反”,其中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通过武装起义的方式,占领了武汉三镇,革命形势迅速发展,江南地区多个省份纷纷相应。把持清政府主要军事力量的袁世凯,一方面趁机对当时的隆裕太后及宣统皇帝威逼利诱,让其自行退位,以保荣华!另一方面,明里与革命党人谈判求和,另一方面调兵遣将武力围剿革命党人。

图为隆裕太后

最终,双方以宣统皇帝退位、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达成协议,同时宣告了统治中国276年的清朝灭亡!

事实上,清朝的灭亡有其历史必然性!但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清政府自身,这里我从四个方面告诉大家,清朝为何会灭亡?

首先,军事方面

从鸦片战争开始,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海战、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可以说除了左宗棠收复新疆伊犁地区外,清政府的对外反侵略战争中,可以说是屡战屡败。后期甚至是“恐洋惧外”“闻洋色变”,进而是“赔洋养外”“崇洋媚外”。

原本自诩为天朝上国的大清帝国,在洋人面前如此不堪一击,这与晚清军事力量的落后是分不开的,特别是清军与西方列强在军备上的巨大差距,清军用的是大刀➕弓箭,再加少数的火器和洋枪,列强则装备的是火枪和大炮,双方就是冷兵器与热兵器的硬杠,清军焉能不败?

其次,经济方面

中国是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耕经济,重农抑商思想根深蒂固,当时的中国人看重的是如何解决温饱问题,所以经济发展很难有大的突破;西方国家则是经过工业革命的发展,其商贸发展已是有声有色。

然而,清朝庞大的人口硬是靠着农业、手工业将清朝的GDP拖到了世界第一。但是,在人均GDP方面就远不如西方国家了。另一方面,打仗靠的是钢铁炸药,不是谷物绸缎。换句话说,晚清世界第一的GDP经济根本支撑不了中国的国防。

第三,科技原因

由于封建小农经济主义的影响,晚清时期中国的科技比东洋西洋列强落后很多。比如晚清最重要的军事力量新军的武器只能靠买,自己的仿制品质量低劣,推陈出新更是纸上谈兵。即便买都买不到最好的,据说甲午海战中的日本旗舰吉野号,原本是清朝预定的,后来因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无力购买,才转卖日本的,可见晚清时期的中国,自己无力建造先进装备,即便进口都不能买到最好的。

后来兴起的洋务运动,虽然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洋务运动本质上是一场统治阶级自救的中体西用运动,其目的是挽救巩固自己的统治。这些统治者虽然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却不能独立自主,在关键技术上仍旧依赖外国,加上兴办实业的官员趁机发国难财,肥了自己,却坑了国家!

最后,文化方面

对国家民族来说,文化原因是所有原因中最重要的原因,文化因素也是所有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有了先进文化就可以解放思想,没枪没炮可以自己造,自己造不出来可以买,只要自己思想不落后,任何疑难杂症都可以手到病除,怕的就是自己沿用之前落后的思维,却无法解决现在的问题,而当时的满清有的基本上都是已经落后时代潮流的过时文化。

总结:满清灭亡有多种原因,我只是分析了其中最主要的几个。回顾历史,不是为了重新感受羞愧,而是为了更好的吸取历史教训,以便在当下能够时刻提醒自己,勿忘国耻,奋发图强。满清的国耻,不只是满清政府的耻辱,也是所有中国人的历史耻辱!今天的我们,对那段已经过去百余年的历史无能为力,只有通过今时的奋斗,用开放的思想文化武装自己,实现今日中国的繁荣富强,才能保家卫国,洗刷那段中华文明史上最屈辱的一段历史!

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弱到了极点,为何再也没有列强武力入侵了

那是因为经过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已经是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代言人,想要什么在华权益只要知会清政府就可以,完全没有必要在大规模的武力入侵了,还有就是列强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已经在我国划定了各自的势力范围,取得了各自最为满意的权益。在瓜分完在我国的权益之后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不满足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开始挑战老牌帝国主义列强,比如德国和日本。

1900年慈禧逞一时之威不顾人民生命向当时统治世界的八个国家宣战,这八个国家迅速作出反应几十艘军舰在大沽口集结,联军统帅瓦德西一声令下这支联合舰队轮番对大沽口炮台轰炸,寡不敌众炮台守军死伤惨重遂撤出,随后两万陆军登陆一直攻破北京城,清朝精锐在天津和北京一战中损失殆尽,慈禧丢下全城百姓于不顾仓皇出逃,联军在城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眼看局势失控慈禧不得不重新启用李鸿章与八国联军谈判,签订《辛丑条约》,其中有一条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至此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的代言人。

《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八国联军大部分撤走,在清王朝存在的这最后十年中,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德国由于不满当时世界利益的瓜分开始对英法等老牌列强挑战,1905年德国和法国为了争夺具有战略地位的摩洛哥分别在1905年和1911年两国爆发严重冲突,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耶遭到塞尔维亚的激烈反抗,而在远东俄国为了侵占我国东北和日本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夺战,这些战争导致列强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再次入侵我国。

晚清在我国历史上留下的是无尽的耻辱,在无数仁人志士的努力下终于把这个腐朽没落的王朝彻底推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虽然满清王朝灭亡了但是它留下的债务新生的国家还是必须要偿还,也是因为这些遗留债务导致新生的国家财政极度困难,国家的发展建设一直走不上正轨。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