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复原图真实图片(为什么不重新修建圆明园)_圆明园_英法_联军

本文目录

  • 为什么不重新修建圆明园
  • 圆明园当初到底流失了多少文物
  • 圆明园和大明宫如果能有一个复活的话,你选哪个

为什么不重新修建圆明园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就这题目,老梁撸直了手指头数了数拢共十一个字,还加一问号。瞅这题目的时候,俺就感觉这问题像把刀子,“啪”扎老梁心口上了,那难受劲就别提了。

为嘛难受呢?这事咱搁后边聊,现在先说题主的问题,为啥不修呢?

题主的问题

俺就回答您俩字——钱呢?

说到这里,估计有人要扯.犊子了:“咱还缺钱,大华夏儿女每人捐一块够不够?不行,咱整十块的!再不济整一百总可以了吧!”

俺听了这话,气的鼻涕泡也冒出来了。你快拉倒吧,咱家地头上的圆明园,您以为法国佬的巴黎圣母院。这就是一独栋的建筑,马克龙这.小年轻随随便便丢个1.5亿欧元就搞定了?

话说他这1.5亿欧元还是分期付款,这一整就整十年才能完活。这中间要没个溢价,就当俺啥也没说。

就那影视城横店整了个圆明新园出来,这都花了三百亿,咱把话说穿了,这就是钢筋水泥怼出来一个有点子失真的模型而已,您千万别把这物件当成圆明园的原景再创。

再说圆明园修的时候,啥木料,啥石料那都是上好的物件,现在您把这基础的材料捯饬齐了,那叫难上加难。

您要直接拿钢筋水泥怼出来,那还有圆明园的味吗?如果整不出这味道,您还捯饬它干嘛?您要是非要说能,俺也不说了,咱先把那阿房宫整出来行不?

咱先划拉一半也成,再不济三分之一的阿房宫,让大家伙瞅瞅始皇帝的气魄。

算了,这话越提越生气。

圆明园

这么着吧,俺先给大家伙算算修圆明园这得多少钱?这真不是啥小钱,就横店那三百亿丢进去充其量就怼起个小浪花而已。

这圆明园和颐和园相邻。而圆明园他包括三原子一曰圆明园,二曰长春远,三曰王春圆,有时候大家伙也加他圆明三园。

面积是五千二百多亩的地,您撸直了手指头一个一个去数,光那景他就有一百五十多个。

老梁在这里插一句,就这每一个景他的建筑就不止一栋,那巴黎圣母院真的没法比,毕竟他就是一栋建筑。

所以大家伙把他叫做万园之园,他一点都不过分。

扯到这里,老梁有点子忍不住,咱先说说这建园子的过程。

这圆明园打康熙年间开始修炼,康熙转手就把这园子丢给了还没登基的雍正,让他无聊的时候走走打发时间用的。

这时间点上到了雍正做了皇帝之后,也就是1722年,他这就把这园子开始扩建,啥正大光明殿,啥勤政殿,啥内阁,啥六部,啥军机处那值班房全怼了上去,这就打算在这里常驻。

这到了乾隆这二世主的手里,圆明园的修建那叫达到了鼎盛,毕竟乾隆就是个喜欢玩闹的主。

修建起来的长春园和万春圆这就合并到了圆明园中,还划拉了一个大臣做统一管理。

这时间点上,光悬挂匾额的园林建筑就达到了六百多座,那些个没有挂匾额的建筑那就更多了。

所以老梁再说一句,圆明园是万园之园这说法一点都不夸张,一点都不亏。

乾隆吃够了,喝够了,也玩够了,这块就丢到了嘉庆的手上。嘉庆他也不含糊,年年再修,年年在拓建。

嘉庆走了,那补丁皇帝道光,丢了万寿,香山和玉泉山的陈设,也不去热河耍了,也不去木兰玩狩猎了,节约下来的毛毛钱全怼到了圆明园上,也就是说这时间点上圆明园的扩建他是一点都没有停下来。

那瘸子皇帝,就那遇到外国佬跑的贼溜快咸丰帝,也再修。

这就是六代帝王,一百五十年的时间,占了满清一多半的时间在修这园子。

但到咸丰这里,把这一切都断送了,英法联军把这地烧了个稀里哗啦,就那些个被抢劫的文物,粗粗的估算下来就达到了一百五十万件。

老梁在这里插一句,就算是您把那圆明园修了,这一百五十万件的文物不回来,那圆明园的味还是缺。

算了,咱接着说,这事到了慈禧的手上,她不息挪用北洋舰队二百六十万两的银子去修那颐和园,直接把甲午海战输给了跳起来连船栏高都没有的小鬼子。

这结果一出来,把赌上了所谓国运的小鬼子乐的脑门上都是嘴,这就开启了小鬼子以战养战的模式,只要家里没钱就打你满清。

算了,不说了,再说下去就又是一个话题了。

修圆明园得花多少钱

咱接着说,您要是拿过去的钱和现在的钱做比较,这不好比较,因为有通货膨胀的因素在里边。

所以咱干脆拿这些个钱和当时的财政收入做个比较,得出的数据来推算,其实这结果和精确的也差不了多少,毕竟咱都是老百姓不是啥专家,瞅个意思就可以了。

慈禧那二百六十万两的军费这要是搁当年,占了满清3%还多一点的财政收入。而乾隆就光一个万春园花了四百八十万两,这钱占了乾隆那红薯盛世财政收入的10%

好,咱就拿乾隆那10%的数据说事,咱在2014年的时候财政收入是十四万亿还多,2015年十五万亿多,2016年快到十七万亿,到了2017年十七万亿还多。

那么用那个数据呢?当然是十七万亿了,毕竟老梁感觉咱这年代应该也算是盛世,所以盛世得对上盛世的数据不是。

老梁用计算机算了一下,这就是1.7万亿。这1.7万亿,您还只能修一个园子——万春园。而三园子中的圆明园比这万春园大多了,这得多少钱,您自己个想去吧。

这还有,您要是建成了,每天的修缮和维护这得多少钱?傻了吧。

话说回来,现在这圆明园那可是法国佬和英国佬的犯罪现场,人家罪犯还没伏法,您这就着急忙慌的就破坏犯罪现场,啥意思啊?

就算是修,英国佬和法国佬得他掏钱,凭啥咱自己上杆子掏钱。如果他们没钱,那马克龙不是全世界的搞募捐吗?让这主为咱圆明园也搞搞募捐啥的,那俺就不说啥了。

所以,有人要问修不修这圆明园?老梁告诉你,咱得修!但修的钱应该是犯罪分子来掏钱,他们必须承认当年的事,那就是犯罪。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圆明园当初到底流失了多少文物

位于北京市区西北部的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大型皇家御苑园林,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占地约5200亩,总面积达350公倾。“圆明园”,由康熙皇帝亲自命名,雍正皇帝将“圆明”二字解释为:“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那意思是说,“圆”是指个人品德圆满无缺,超越常人;“明”是指政治业绩明光普照,完美明智,这也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标榜明君贤相的理想标准。 圆明园复原图

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圆明园的南部为朝廷区,是皇帝处理公务之所。其余地区则分布着40个景区,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杭州西湖十景,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更有趣的是,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湖水中还有一个威尼斯古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 圆明园复原图

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王”。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 然而,令人十分遗憾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洗劫圆明园,园中的建筑被烧毁,文物被劫掠,奇迹和神话般的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只剩断垣残壁,供游人凭吊。 那么,遭到英法联军洗劫的圆明园到底流失了多少文物呢?根据档案记载,清漪园(颐和园旧称)留有详细的“陈设清册”,册中详细记载了勤政殿(现仁寿殿)、佛香阁等不同建筑的各种摆设,精确到了每一层楼、甚至每一张桌子和桌子上的器具摆设。可惜的是,圆明园的陈设清册没有副本,仅存的一份也没有留存下来,很可能是在英法联军洗劫的战火中被毁掉或者丢失了,因而也就失去了后人精确排查计算圆明园流失文物的主要依据。 被英法联军烧毁的圆明园遗址据史料记载,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火烧圆明园之后,在圆明园所拥有的40景中仍剩余了13处景观,而且园中的山形水系也并未完全破坏掉。在遭遇英法联军洗劫后的100多年历史岁月里,遭难的圆明园又陆续地遭到了大大小小的破坏和劫难,从而才使“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彻底地变成了一片废墟的。1860年,英法联军在大肆劫掠圆明园文物之后放了一把大火,将园中的建筑、家具、陈设等等焚毁。据说,在那场灭顶之灾的大火中,园中绝大多数建筑被彻底烧毁,名贵的花草树木也遭到严重损害。同治12年,清廷调查后发现圆明园尚存13处景观。比如,方壶胜景、蓬岛瑶台等等,由于都是建在水中的,英国人当时没有船,因而侥幸没有被放火烧掉,有些建筑还保存得相当完整,圆明园的中国园林部分并未成为一片废墟。然而,这场由英法联军一手造成的劫掠和焚烧,确实是圆明园这座世界名园蒙难的开始。 被英法联军烧毁的圆明园遗址 随后的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目前虽然没有史料证明八国联军曾进入圆明园劫掠,但那些清朝驻守北京西郊的败兵游勇和地痞流氓,却趁慈禧以及清廷撤出北京的混乱之机,进入圆明园景区大量砍伐古树盗卖,有的甚至烧成木炭拿到市场上去卖。与此同时,圆明园残余的家具、陈设等也被大量洗劫,那些幸存的园中建筑物也开始被陆续拆毁。清王朝覆灭后,一些军阀、官僚、政客乘机对圆明园景区内的精美建筑石料巧取豪夺,民间也有人肆意取用圆明园的石料。据载,当时的军阀王怀庆曾把圆明园中的一些石料拉走,用于修建自己的达园。位于辽宁抚顺的张作霖陵墓也用了不少圆明园内的东西。在今天的北京大学西门内矗立着一对造型精美的华表,据说也是当年从圆明园私拆走的,等等,不胜枚举,不一而足。 被英法联军烧毁的圆明园遗址据中外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文物专家研究分析,圆明园文物流失最多一次的就是发生在1860年英法联军的大肆劫掠。著名文物专家史树青在《圆明园——历史·现状·论争》一书中提到:1973年5月,他随中国出土文物展览代表团赴法国时,前往巴黎东南70公里的枫丹白露的一座行宫参观,法国人称为“枫丹古堡”。1863年,拿破仑三世在此另建中国馆,这里所收藏的都是法国侵略军当年从圆明园抢劫去的大量中国珍贵文物。《圆明园——历史·现状·论争》一书记载,中国馆门前有俩座石狮,馆中收藏文物1000余件,展出了320件,全部是1860年从圆明园劫夺去的。中国馆室内金漆桌案及多宝格上,陈设有商周青铜器,明清官窑瓷器,明景泰蓝熏炉(宫熏)、樽、觚、吊灯,各种玉雕,各种如意、盔甲和丝绣等物,还有成对大象牙、成对大犀角。此外,还有翡翠、玛瑙、珊瑚、水晶、文竹、黄杨木、象牙器、雕漆等工艺品。宫廷肩舆(辇)一抬。据说,此肩舆被劫运到法国后,拿破仑三世的王后也曾乘坐过。1890年(光绪16年),薛福成出使法国时,在巴黎东方博物馆的中国室见有圆明园玉印二方,一曰“保合太和”(青玉方印);一曰“圆明园印”(白玉方印)。1904年(光绪30年),康有为出游巴黎,在奇规昧博物馆曾见过中国内府珍物及玉玺等,并认为是圆明园文物。

众多文物流失海外实在是国家之痛,民族之痛。唯有强国富民,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圆明园和大明宫如果能有一个复活的话,你选哪个

大明宫和圆明园都是我国古代建筑的巅峰典范,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也因兵火而毁于一旦。作为建筑实体,它们己经不复存在,但是它们所承载的历史值得永久记忆与流传。因而与其完全复原,不如保存现有样貌,供后人永久纪念。

唐代大明宫初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其位置在长安城北的龙首原上,唐高宗龙朔二年(662年)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次年高宗便搬到了大明宫居住和处理朝政。自此以后,大明宫就成为了唐朝皇帝起居办公之所,新的政治中心。唐朝末年,大明宫历经多次兵隳,最终荡然无存。大明宫不仅仅是唐朝的政治中心,而且对后代的建筑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清代的圆明园修筑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1722年雍正即位后,对园子进行了扩展修建,此后的乾隆、嘉庆等皇帝都对其不断扩建。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抢掠文物,焚烧,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它建筑。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

大明宫与圆明园都修建于古代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体现了古代中国的繁荣昌盛,这些建筑不仅自身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而且内部也收藏了大量文化宝物。只是后来王朝衰落,这些建筑都成为破坏的不二首选。与其重建这些建筑,不如保持现状,更能体现历史发展的变迁。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