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是为了挑起美苏冷战而渔翁得利吗?英国首相丘吉尔铁幕演说意义何在_丘吉尔_英国_铁幕

本文目录

  •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是为了挑起美苏冷战而渔翁得利吗
  • 英国首相丘吉尔铁幕演说意义何在
  • 二战后百废待兴,丘吉尔为什么要做铁幕演讲掀起冷战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是为了挑起美苏冷战而渔翁得利吗

丘吉尔铁幕演说的目的之一,就是动荡美苏两极格局,已达到大英帝国重新主宰世界的格局,但这只是其中之一。二战结束后,苏联的影响力迅速扩散到全球,她已不是那个野蛮无知的沙俄了,而是军事实力雄厚,可以称霸半个世界的红色帝国,面对红色洪流涌向西欧的威机,英国以及丘吉尔无不瑟瑟发抖,自古资本主义压榨工农,压迫穷人,如今,这群工人阶级的军队强大起来了,未必不发动其国家的工人阶层,从而引起国家的动荡。面对苏联的强大压力,英国不得已不借助强大美国作为盟友,一起在柏林墙的西端抵挡住这股压力,比起挑起美苏冷战,英国更倾向于稳固社会,国家,所以,一图拉拢美国,出现以美强苏霸的两级格局,对英国的国家安全来说非常重要。宁失霸主,保全国政。

英国首相丘吉尔铁幕演说意义何在

温斯顿·丘吉尔1946年3月5日发表的铁幕演说被认为是美苏冷战的开端。但铁幕演说更大的意义恐怕就拯救英国自己,再不鼓动西方国家联合起来对抗苏联,英国的利益有被瓜分的危险。

英国虽然是二战的战胜国,但是已经大伤元气。在1941年美国参战的时候,英国几乎花光了国库的储备,一度窘迫到拿大西洋上的军事基地换美国旧驱逐舰的地步。

在二战中后期,英国不得不拿着大量美国租界法案提供的武器与轴心国军队作战,为了拉拢美国,还不得不与美国共享破译德国密码机、喷气式飞机以及许多海军新技术。

二战后,英国的重要财富——海外殖民地已经难以维持,比如中东地区的伊拉克、埃及、阿联酋这些名义上独立,实际被英国控制着外交国防和经济大权的地方越来越难掌控。

同时南亚半岛殖民地,也就是现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的反抗运动此起彼伏。

英国的本土并不大,此时又非常缺钱,这么大的家业难以守住,丘吉尔实际上的担忧是:

美国本土没有遭到破坏,工农业产值早就是世界第一了,一战后想获得海外市场来获利的时候被英法傲慢地拒绝了。二战刚结束的时候国力达到顶峰,显然有获得海外势力范围的动机。

苏联遭受了较大的损失,但是势力范围扩大到东欧诸国,此时也雄心勃勃,想进一步扩张海外势力范围。

丘吉尔肯定意识到了英国当时的危险:

美苏都有扩张海外势力范围的动机,也有实力这么做,怎么办?

英国遇到强国虎视眈眈的时候,一般来说就是挑唆这些强国互相争斗,而且确保冲突发生在英国国土之外,然后渔翁得利。

七年战争、拿破仑战争、克里米亚战争,加上一战二战都是如此。

只不过二战英国自己国力也损耗得很厉害。

因此,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鼓动美苏对抗是必然的。

他的目的可能就是让美苏忙于互相争斗,而放松对英国海外利益的争夺。

但丘吉尔的目的只达到了一部分:

英国确实体面地交出日不落帝国的地位,从一流强国缓慢衰弱。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在名义上仍承认英国女王是国家元首。

但是,美苏在争霸之余也没忘记争夺英国(当然也有法国)的海外利益,印度和巴基斯坦独立建国,还有许多中东和非洲国家成了美苏争霸的角斗场,美苏在争斗之余,也努力把英国的势力挤出去。

不过,这英国的目的达到了一部分可能是符合丘吉尔的心理预期。

当年西班牙、荷兰、奥匈帝国盛极一时,衰落的时候在世界上就没有什么存在感了。英国好歹保住了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位置,在各种地区冲突中还能展示一下存在感!

关注 近卫步兵师,关注 军事

二战后百废待兴,丘吉尔为什么要做铁幕演讲掀起冷战

三眼看天下,洞察天地人,大奇兄讲故事!

二战结束后,准备重建之时。杜鲁门邀请邱吉尔到美国进行友好访问!

邱吉尔犯难了,虽说自己母亲是美国人,可真不知道带何种礼物献给这个美丽的国家。他细细想来还是做一个演讲,算是自己献出最好礼物。尤其选择杜鲁门母校做个演讲,可以说为杜鲁门脸面增色不少。

因此,他与幕僚们不停地起草演讲稿,可始终拿捏不准份量。当邱吉尔乘上飞机去美国的路上,此演讲稿敲定不下来。就在这关键时刻,密报传来:杜鲁门以警告斯大林,苏联军队必须退出日本本土,如不退出,美国将使用原子弹加以驱除苏联军队。

邱吉尔看到密报后,脸色严峻起来,他把手中原先演讲稿撕了粉碎,并大声斥责:斯大林“暴政,铁幕“!抢占欧洲地盘,还抢东亚。我们无法容忍,必须亮明我们的态度,唯有同我们共同政治形态的美国进行联盟,才是正道!现在,我必须对斯大林进行宣战!

他义愤填膺地拿起钢笔,并一气呵成地写下这篇著名演讲稿“铁幕演说“!

内容大致为:我们将阻止并全面攻击苏联的铁蹄以扩张之势侵略之东欧国家。以感谢美国对英国无私的援助,我们希望美英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同一敌人苏联。

当邱吉尔演讲结束后,斯大林做出反应。从此正式拉开美苏冷战序幕。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