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歌夜弦的意思(《封神榜》中经常提到“朝歌”,这是个地名还是对首都的代称)_商朝_都城_淇县

本文目录

  • 《封神榜》中经常提到“朝歌”,这是个地名还是对首都的代称
  • 商朝的都城不是“殷”吗,为什么《封神演义》上说是“朝歌”

《封神榜》中经常提到“朝歌”,这是个地名还是对首都的代称

朝歌

首先来说朝歌是一个地名,当时商汤的首都的名称。朝歌为中国商朝末代行都和春秋时期卫国国都、楚汉战争时项羽所封十八诸侯中殷王首都,三朝古都。安阳殷墟是盘庚以后诸王世的都城,同时还是中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学术界看法比较一致。纣王的内城即宫城遗址在当地至今仍然称为纣王宫。纣王宫左有宗庙,右有社稷坛,是殷纣王祭祖和祭天的地方,今淇县西坛村就是因村里有纣王的社稷坛而得名。至今遗存的古城垣,部分城墙犹高约10米,顶宽约130米,基厚约150米,城垣东西宽4里,南北长6里,城周20里,总面积24平方里。朝歌城垣,巍然壮观,体现了诗经记载“邦畿千里,维民所止“。武王伐纣,牧野一战,纣亡国灭,600年社稷毁于一旦。但战争并未波及朝歌城垣,朝歌城垣巍然如故。战争结束后,周武王以纣京师封纣子武庚为诸侯,以续殷祀,武庚就居住在他父王的宫室里。后武庚叛周,周兵攻下朝歌,武庚身死,宫殿被焚,百姓被掳,顽民被迁,从此朝歌成为废墟。

社稷坛一

朝歌鹿台的遗址只有这么几个字了。

朝歌zhāogē还是朝歌cháogē

“朝歌“读zhāogē,淇县关永江先生认为“意为高歌黎明,喜迎朝阳,蒸蒸日上,兴旺发达。《水经注》九卷曰:’山海经有朝歌之山,当是以此得名,非乐也。’也有纣坐朝歌,朝歌暮舞,新声靡乐,号邑朝歌之说。“后还有“朝歌夕舞“、“朝歌夜弦“等词语。因《封神榜》电影误读为“cháogē“,使其谬误流传,很多外地游客也误读为“cháogē“。

商朝的都城不是“殷”吗,为什么《封神演义》上说是“朝歌”

商朝最后都城是殷,朝歌相当于副都或陪都。如果商朝不灭亡,应该会迁都到朝歌。

商朝最早定都在亳,也就是今天河南省的商丘。由于商朝对王位的继承,没有明确的规定,有时候是儿子继承,有时候又是兄弟继承,所以内斗不断。史书记载,商人有九世之乱。再加上当时黄河/水患频发,所以你会惊奇地发现,商朝人特别喜欢迁都,前前后后一共迁了13次,称为前八后五。《竹书纪年》记载,到了第19代商王盘庚的时候,“自亳迁于北蒙,曰殷”。就是商人把都城迁到了北蒙,被称为殷。所以,商朝也被称为殷商,地点在今天河南省的安阳。“自盘庚迁殷,至纣之灭,273年,更不徙都”。就是说,商朝的都城,自打迁到北蒙以后,就再也没有动过。据考证,甲骨文中并没有出现过殷字,出现的大多是“大邑商”。所以说,北蒙、大邑商、殷、安阳是同一个地方,是商朝最后的都城。

朝歌是第22代商王武丁修建的,当时被称为沫(mèi)邑,就是今天河南省鹤壁市的淇县。由于沫邑有朝歌之山,所以在商代末期,就把沬邑改成了“朝歌”。经过以后几代多次扩建,到了商纣王的时候,朝歌已经是十分繁华了,呈现出“朝歌夜弦五十里,八百诸侯朝灵山”的盛况。后来,考古人员在当地发掘出了商朝宫城的遗址,以及大量的商代墓葬,证明当时的朝歌城已经是相当繁荣了。所以说,朝歌、沫邑和淇县是一个地方。

从地理位位置上看,殷也就是安阳在北面,朝歌也就是淇县在南面。两者相距不过40多公里。当时的情况应该是,商朝末年,随着朝歌的不断扩建和繁荣,商朝就把经济和政治中心由殷转移向了朝歌。商纣王自己搬到朝歌办公,相当于陪都,让太子留在殷都监国。

所以,殷是商朝最后的都城,朝歌是陪都。武王伐纠攻打的是朝歌,商纣王也死在了朝歌。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