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江【中国清代画家】_山水_楼阁_江都

袁江简介

袁江

袁江(汉语拼音:Yuan Jiang,约1671~约1746),中国清代画家。

字文涛 ,晚号岫泉。

江苏江都人。

往来于江浙一带作画,一度为高其佩指头画着色烘染,曾赴山西作画多年,亦有曾供奉养心殿一说。

擅山水楼阁界画,师承唐宋青绿画法,并参以仇英笔意,作品多为绢本,以卷云皴、小斧劈皴画山石,楼阁界画,描绘精工细致,合乎比例,色彩艳丽浓郁,部分作品写江南园林风景。

有《东园图》、《九成宫图》、《阿房宫图》等传世。

侄袁耀,克承家法,亦以界画闻名于世。

袁江,字文涛,晚号岫泉,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清代职业画家,曾一度进入宫廷。

擅山水、楼台,初学仇英,后吸取宋人画法。

康熙间在扬州、南京、会稽一带作画;雍正间曾供奉内廷,在乾隆时曾进过“如意馆”(相当于宫廷画院)。

曾受扬州的山西太原盐商尉姓家的聘请,到山西作画,作品在北方流传较多。

所作景物多曲折有致,笔墨严整,为清代界画能手。

其子袁耀,字昭道,承家法,世称“二袁”。

袁江早年在扬州卖画,追摹仇英,作工笔秉彩画法。

后来中年得无名氏所摹古入画稿,用心揣摩,艺事大进。

擅长画山水楼阁界画,继承唐宋及明代仇英青绿山水的画法,所作多为绢本,山石以卷云皴、小斧劈皴为之,笔墨厚重;林木仿宋代郭熙、李唐、马远诸家;建筑物刻画工整精巧,合乎规矩,色彩鲜艳浓郁。

其作品大致可分为两类,一为对景写生的画幅,一为描绘想象中的古代著名建筑物。

另外,亦有以自然山水名胜为依据,并加以想象而描绘的界画山水等。

他以界画知名于世,被推为清代“界画”第一。

界画,原是中国画“十三科”之一,因作画时用界尺引线而得名,原叫屋木,又称宫室或楼台或楼阁。

界画的起源很早,但宋元以来,由于文人画得到极大的发展,界画逐渐不受重视,地位日益低下,直至清朝康熙、雍正年,才出现了袁江领导的袁氏画派,清代成就最高的当属“二袁”。

袁江将工致异常的青绿山水和精密的界画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别具一格的山水楼阁界画。

所画楼阁建筑规整精确,与山水融为一体,其章法皆为全景式,多取法于宋人。

他的画笔墨严整细腻,施彩清丽,画面谨慎工细,这种风格在清初画坛上独树一帜,以雄强的气度为时人推许。

袁江作为职业画师,须适应客户需要售艺。

他曾受尉姓晋商之聘到山西太原作画,凡尉姓各家,无论堂、屏、卷、册、灯笼、隔扇之类,无不应有尽有,甚至每种多幅。

又为扬州府江都乔国祯之邀为其画府第之东园。

他有不少作品流传至今,多为工致的山水界画,有的为实景。

如《东园图》,以鸟瞰式构图对东园的重重景区结构和庭园花木作了精致而真实的描写,远处江河映带,远山迤逦,将园林置于整个环境形势之中。

画家在创作时决不能凭空想象,而是对园林作了认真观察研究而经营而成的。

他也画古代名楼,如《汉宫秋月》、《阿房宫》、《九成宫》等,他也画幻想中的仙山楼阁如《蓬莱仙境》、《海上三山》等,建筑结构精确,山水形胜壮伟,不少是连接12幅屏条的通景,颇为可观。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