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时敏【清代画家,清初六家之一,明代首辅王锡爵之孙】_山水画_收藏_崇祯

王时敏简介

王时敏

王时敏(1592年9月19日-1680年7月12日),清代画家,清初六家之一。

初名赞虞,字逊之,号烟客,自号偶谐道人,晚号西庐老人等,江苏太仓人,首辅王锡爵孙,翰林王衡独子。

崇祯初以荫官太常寺卿,故被称为“王奉常”。

为明代首辅王锡爵之孙。

入清不仕。

受教于董其昌,得董氏南宗山水画衣钵。

擅长山水画,家富收藏,能精研宋元名迹,摹古不遗余力。

早年作品仿黄公望而颇有董其昌笔意,中年形成个人面貌,晚年画风日益成熟,形成了苍润古澹、松灵秀雅的风貌。

代表作有《云山图》、《云壑烟滩图》、《仙山楼阁图》等。

擅山水,专师黄公望,笔墨含蓄,苍润松秀,浑厚清逸,然构图较少变化。

其画在清代影响极大,王翚、吴历及其孙王原祁均得其亲授。

王时敏开创了山水画的“娄东派”,与王鉴、王翚、王原祁并称四王,外加恽寿平、吴历合称“清六家”。

 

王时敏出身世宦之家,祖父王锡爵为明朝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家本富于收藏,对宋、元名迹,无不精研。

父亲王衡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举会试第二,廷试第二,授编修,诗文俱称名家。

亦善书,学颜真卿、苏东坡。

王时敏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其学习条件是相当优越的。

又加上其祖父是老来得孙,就对他钟爱有加,决心全力培养,以承家业。

王时敏少时即聪慧伶俐,《国朝画征录》中就有记载:“姿性颖异,淹雅博物,工诗文,善书法,尤长于八分,而于画有特惠。

”于是其祖父就嘱托董其昌来指导王时敏。

在董其昌的指导下,他少年就开始从摹古入手,深究传统画法,对黄公望山水,刻意追摹。

由于家里古书、名画收藏丰富,且大都是名迹,像当时很少传世的李成的画他都能够见到,这对他的影响是深远的。

根据当时规定,由于祖先功劳显赫,子孙可不经科考而继承之,王时敏在24岁时就出任尚宝丞,就是管理皇帝玺印的官),后又升太常寺少卿(掌宗庙祭祀礼乐),仍兼管尚宝司事。

曾奉命至山东、湖广、江西、福建一带巡视封藩,有机会游览名山大川,观赏各地名画真迹。

对董源、巨然作品收藏的集大成者、江北收藏大家睢阳袁枢(大司马袁可立子)尤为推重,其曾为袁枢绘工笔肖像,自拔盛赞道:“环翁使君,既工盘礴,又富收藏。

李营邱为士大夫之宗,米南宫乃精鉴之祖。

故使荆关,董、巨真名迹归其家。

乃犹勤向鄙蒙索其点染,荏苒一年,未有一应。

盖时见公墨沈,不觉小巫气索,欲下笔而辄止者数四。

兹于其轺车戎装,聊仿一峰老人笔意,作小幅丐郢。

昔人所谓“恒似似人”之语,转觉学步之难为工也,特书以志吾愧。

关门紫气幻云烟,大石寒山列两边。

割取一峰深秀色,可堪移入米家船。

”(王时敏《烟客题跋?题自画关使君袁环中》)” 

由于他淡于仕途,更喜笔墨,因此于崇祯五年(1632年)称病辞官,隐居西田别墅,潜心绘画研究与创作。

十二年后,明朝被起义军推翻。

后,清军入关,王时敏归顺,保住性命,继续归隐山林,潜心习画,且着力培养子孙辈之学业。

其膝下九子,多在清廷为官,八子王掞(颛庵)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直经筵,典会试。

孙王原祁康熙九年成进士后,深得康熙喜爱,入值南书房,充《佩文斋书画谱》总裁,主持绘制《万寿盛典图》。

康熙十九年(1680年)王时敏卒于家中,时年89岁。

王时敏在董其昌的指导下,自幼走上了摹古的道路,并且在日后的不断积累研习中,渐渐形成了他思想理论上的原则,即“摹古是绘画的最高原则”。

他力追古法,刻意师古,作画无一不得古人精髓。

王时敏师古人画,形体、样式甚似,但与古人的意境就不一样了,这主要是源于他们精神气质迥异。

王时敏师古人笔法时,更严谨、更认真、更规矩,相对来说作的画也就刻板了一些,但是也有他的匠心之所在。

王时敏将清初山水画的临古之风发挥到了极致。

他的《山水》扇面虽是临古之作,但又能集众家所长,浑然一体,画得很有味道。 

王时敏的作品大多面目相近,较少新意,他曾自白道:“迩来画道衰,古法渐湮,人多自出新意,谬种流传,遂至邪诡不可救挽。

”可见他竭力主张恢复古法,反对自出新意而不改初终。

王时敏早年多临摹古画,均按宋元古画原迹临写而成,笔墨精细淡雅,已见临摹功力。

他早、中期的画,风格比较工细清秀,如37岁作的《云壑烟滩图轴》,现存上海博物馆,干笔湿笔互用,兼施以醇厚的墨色,用黄公望而杂以高克恭皴笔,具有苍浑而秀嫩的韵味。

42岁时的《长白山图卷》,则用笔细润,墨色清淡,意境疏简,更多董其昌笔韵。

至晚年,以黄公望为宗,兼取董、巨和王蒙诸家,更多苍劲浑厚之趣。

如72岁的《落木寒泉图》,75岁的《仙山楼阁轴》,84岁的《山水轴》,均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内,峰峦数叠,树丛浓郁,勾线空灵,苔点细密,皴笔干湿浓淡相间,皴擦点染兼用,形成苍老而又清润的艺术特色。

 

王时敏的传世作品有《仿山樵山水图》、《层峦叠嶂图》、《秋山图》、《雅宜山斋图》等,并著有《西田集》、《疑年录汇编》、《西庐诗草》等。

王时敏兼工隶书,榜书亦负盛名。

清朝王时敏的出现,为“娄东画派”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成功开创了“娄东画派”。

王时敏的作品在立意、布局、运笔、色彩、线条等方面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中国画海中是一朵瑰丽的奇葩,永不凋谢。

同时以他为首的娄东画派声势浩大、左右艺林,在整个清朝画坛占有统治地位,影响深远,为后人宗仰。

后人把他与王鉴、王翚、王原祁合称为“四王”;再加吴历、恽寿平,亦称“清六家”。

前人以地域划分,把“四王”中的太仓人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及其传人称为“娄东派”。

王时敏的山水画多是仿古之作-学倪云林,学黄子久,学董源,亦学董其昌。

他一生以临元画为主,并得董其昌亲自指点,受董影响极深。

其临古水平之高,令人生叹。

暂且不论他在中国山水画史上的地位如何,单其“一意摹古,反对创新”的思想就对后来中国画的发展“影响深远”。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