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鲸【中国明代画家,明末著名人物肖像画大家】_肖像_画法_画家

曾鲸简介

曾鲸(汉语拼音:Zeng Jing;1568-1650),中国明代画家,明末著名人物肖像画大家。

字波臣。

福建莆田人,长期寄寓金陵(今江苏南京)。

一生往来江浙一带,为人写真。

擅画肖像,在继承粉彩渲染传统技法的同时,汲取西洋画的某些手法,形成注重墨骨,层层烘染,立体感强的独特画法。

所画人物肖像强调观察体会,抓住最动人处,精心描绘,尤注重点睛,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有“如镜取影,俨然如生”之誉,从学者甚众,遂形成波臣派。

有《葛一龙像》、《王时敏像》、《黄道周像》等传世。

曾鲸和“波臣派”活动于浙江杭州、乌镇、宁波、余姚一带,侨居江苏南京,专门从事肖像画创作,并开创了“波臣派”,是画史上最为杰出的肖像画家之一。

从其伟世作品来看,他结识了当时一批社会名流,如董其昌、陈继儒、黄道周、葛一龙,陈洪绶、黄宗羲等,这些无不得益于他出众的才华。

据张岱《陶庵梦忆》记载:明崇祯七年(1634)十月,张岱与曾鲸在杭州西子湖苏堤附近定香桥不期而遇,当时尚有诸暨陈洪绶、东阳赵纯卿、金坛彭天锡、女伶陈素芝等人。

兴会之余,陈洪绶为赵纯卿作古佛,曾鲸也为赵画肖像。

曾鲸的成就在于对传统的肖像画法的继承和发展。

 

古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略用淡墨勾出五官之大意,而后全用粉彩渲染,如唐宋时期的代表作品《历代帝王图》、《韩熙载夜宴图)等。

自宋?李公麟把白描大大发展以后,元明之际的画家又多采用白描的手法写像,如元代的著名肖像画家王绎的《杨竹西小像》(此图乃倪云林补景)。

 

曾鲸所开创的画法在于它先用淡墨线勾出轮廓和五官位置,然后注意墨骨,以淡墨和淡赭石按面部结构层层渲染出阴影凹凸,较之前代更具立体感。

“每画一像,烘染数十层,必匠心而后止”(姜绍书《无声诗史》)。

通过层层烘染使得画面上不着痕迹而浑然一体。

在他早年创作的《葛一龙像》图卷中,主人公倚书斜坐,头戴巾帽,身着长衫,密髯丰颊,两眼远视,一个容貌清峻、能诗、善画、工书的才子跃然纸上。

画家仅在面部先用细线勾勒,再敷色晕染,更类白描之法。

 

在曾鲸的传世作品中,《王时敏小像》图轴颇为有名,此图作。

先勾出清晰的乃曾鲸中年所墨线,再用淡色渲染。

衣褶随笔而出,落笔遒劲流畅,点睛生动,神采如生。

 

但以上两幅作品中,曾鲸所特有的凹凸之法尚不明显。

最能反映“波臣派”代表性风格的是曾鲸作于五十九岁的《张卿子像》图轴。

被董其昌、陈继儒称为“奇才”的诗人兼名医张卿子乌巾朱履,左手捻须,意态安详。

画像面部先用淡墨多层烘染,再行敷色,赭石中略掺铅粉,耳朵等部位则用较浓的赭色勾提,达到笔墨色浑然一体、形神兼备。

 

曾鲸不仅领悟到了古代肖像画传神的真谛,并且自创一家之法而开一代画风。

后人评其画“落笔得其神理”(《明画录》);“犹有宋人浑穆之意”(吴修);“写照如镜中取影,妙得情神,一经传写,妍媸惟肖”(姜绍书《无声诗史》);“下笔稍不俗,其写真,大二尺许,小至数寸,无不酷肖。

挟技以游四方,累致千金”(《五杂俎》)。

 

曾鲸的肖像画法在当时颇为流行,一时间从学者甚众,影响也很大。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