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川【原名胡以撰、中国版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新木刻运动的创始人与开拓者之一】_木刻_中国_油画

胡一川简介

胡一川(1910-2000),中国版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新木刻运动的创始人与开拓者之一。

原名胡以撰

福建永定人。

毕业于杭州国立艺专。

代表作品有《失业工人》、《到前线去》、《牛犋变工队》等。

1925年从印尼回国,1926年入厦门集美中学读书。

1929年考入杭州西湖国立艺术院,在校期间曾与同学组织“一八艺杜”, 参加鲁迅先生领导的新兴木刻运动。

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1932年在上海大厦大学附中任木刻教员,后因从事工人运动被捕,坐牢3年,出狱后 到厦门美专任教,并任《星光日报》木刻记者。

1937年去延安,1938年在鲁迅艺术文学院任木刻研究班主任。

曾率领鲁艺木刻工作团深入敌后开展宣传工 作,并创办木刻工厂,大量印制木版年画和宣传画。

1942年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

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到华北解放区,曾任华北大学第三部美术科副主 任。

1949年华大三部美术科与国立北平艺专合并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兼美干班主任。

1953年南下武昌,筹建中南美术专科学校,任校长。

1958年迁 校广州,改建为广州美术学院,任院长。

曾当选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协常务理事、广东美协副主席。

曾获日本日中艺术交流中心向中国老一辈版画家颁发的贡献金 奖。

长期从事美术教育。

擅长油画、木刻。

作品有三、四十年代创作的版画《到前线去》、《牛犋变工队》;五、六十年代创作的油画《开镣》为中国革命博物馆收 藏,《前夜》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出版有《胡一川油画凤景画选》。

胡一川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新木刻运动的创始人与开拓者之一,他的木刻作品具有其自身鲜明的个性特征,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社会的现实生活,也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宣泄。

胡一川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其延安时期的版画追求有着直接联系。

在延安,他坚持了出于天性的表现主义色彩与力度,同时还增强了来自民间和时代的明快与朴实。

抗日战争前的30年代,胡一川作为当时社会的目击者、身受者,先后创作了一系列的木刻作品,其中《到前线去》成为了他30年代木刻作品的代表作。

《到前线去》在内容题材上,以30年代的左翼青年为代表,通过对画面主体人物的特写,强烈地表达了他们积极投身革命斗争的热情和决心。

通过强烈的黑白对比,简洁、有力、粗犷的线条,富有力度的刀刻手法,夸张的人物表情,使得整幅黑白木刻版画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力,深刻表达了艺术家个人的主观情感。

此外,胡一川在当时还创作了《饥民》、《失业工人》、《闸北风景》、《东北抗日义勇军》等木刻作品。

这些作品用木刻艺术特有的艺术语言和艺术表现形式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疾苦,成为唤醒人们思想觉悟的有力武器。

40年代在延安和解放区时期,胡一川在延安开始了他的木刻艺术创作的新时期,他在这期间创作了木刻作品《组织起来》、《八百壮士》、《军民合作》、《胜利归来》及《牛犋变工队》等。

以《牛犋变工队》为例,该作品延续了胡一川惯有的简洁质朴的艺术语言,运用写实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新生活。

胡一川的木刻不是一味地机械地把中国民族艺术中的东西运用于木刻作品创作中,而是吸取中国民族艺术精华,通过借鉴中国画、年画、剪纸中的艺术语言和手法,创作出一系列的富有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的木刻作品。

胡一川的木刻作品深刻地反映了革命时代的生活,他的木刻作品正是把现实的革命生活与他本人的主观情感进行了有机的统一,同时,胡一川把视角伸向了社会底层的劳苦民众,他手上的刻刀如同透视社会锐利的眼睛,直面社会,关注现实,鞭笞社会罪恶,深刻地揭露了战争给人民所带来的创伤。

20世纪50年代以后,胡一川的创作从版画转向油画。

胡一川油画风格可以用几个字来概括:简、粗、重、厚、朴、拙、辣、力、笨。

简,就是单纯,他的油画结构单纯大气,没有繁、腻、抠的毛病,难得在于单纯但不简单空洞,单纯中有非常充实的内涵;粗,就是粗犷,特别是用笔,十分大胆、十分果断,没有犹豫,一气呵成,非常善于用短而粗的笔触抒发胸中块垒;重,就是用笔用色浓重,造型有很强的体量感、重量感;厚,就是造型厚实、结实、敦实,就像他自己的相貌自材;朴,就是朴素、浑朴,没有雕琢,没有修饰,没有哗众取宠,以直率感人,以真情动人;拙,就是造型和用笔稚拙天真,没有丝毫油滑习气;辣,就是色彩浓烈、用笔有生涩之美,没有那种奶油腔;力,就是力度。

他的版画是大众的吼声,他的油画犹如夯歌。

胡一川很早就抓住了个性,抓住了就死死不放,始终坚持。

从他早年的速写和木刻创造,到中期的油画历史画,直到文革后的风景油画,作品面貌不断变化,但基本风格却一以贯之。

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民族性与现代性的问题我们已经争论了一百年,对这个困扰许多人的问题,胡一川解决得很好。

他抓住个性、抓住个人风格的创造,他认为“风格是艺术家的灵魂”,把风格问题提得很高。

他的个性是与时代共命运的,因此他获得了时代性;他的个性是中国人的,因此他获得了民族性。

抓住了个性,就避免了那种生搬硬套地贴民族标签、时代标签、革命标签的种种做法。

胡一川是中国油画界中不可多得的风格独具、个性鲜明的现实主义油画大家。

版画艺术和油画艺术共同成就了胡一川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与贡献。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