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炤【崇祯皇帝朱由检第四子】_崇祯_皇子_明朝

风云人物本文相关内容:朱慈炤 崇祯 皇子 明朝

朱慈炤(崇祯皇帝朱由检第四子)

朱慈炤是明思宗朱由检第四子,母恭淑端惠静怀皇贵妃田氏。崇祯十五年(1642年)三月封为永王。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不知所终,南明年间追封为永悼王。

朱慈照人物简介

努尔哈赤、李自成起兵反明后,对各地明朝宗室展开捕杀,但明思宗朱由检第四子朱慈炤是少数幸存者之一。

朱慈照人物生平

"田贵妃生永王慈炤(四皇子)、悼灵王慈焕、悼怀王及皇七子。"明朝灭亡那年,他刚刚十二岁,崇祯十七年(1644年),太子16岁,三皇子定王慈灿13岁,四皇子慈炤应当也有十二三岁。除了这三个儿子外,其他的儿子都已早逝。朱慈炤幼时被封为永王,在长大成人的皇子中排行第三。与对待女儿的方式不同,崇祯在死前命太子、皇三子、皇四子分别藏匿于公卿贵戚家中。

"太子最后出,不及至成国府,而匿民间。永王、定王并至嘉定府。十九日闯入,求上及皇太子。二十日起晨,嘉定侯周奎以永、定二王入朝。闯令行君臣礼,不从,遂长揖。闯曰:『若父何在?孤必无杀意,何不出一见孤』?永王(即四皇子朱慈炤)曰:『不能面受卿辱,自缢宫中,无他往也』。。。。四月九日,复入朝,闯命之跪,永王不屈。『何不杀我』!闯曰:『汝无罪,姑免』。"

最小的皇四子永王朱慈炤应该是兄弟姐妹中最幸运的一个,在大顺军中与哥哥定王失散之后,与一位姓毛的将领逃到了河南,种了一年地。后因为清政府清查“流贼”,姓毛的逃走,他只能一个人流浪,后在凤阳遇到了一位前朝姓王的给事中,老给事中念及皇恩,将他收养在家,并改名为“王士元”(倒过来念即“原是王”)。在王给事中去世后,四皇子又过上了流浪的生活,,在浙江遇到了一位前朝姓胡的官员,这位胡大人也是个心念故国的人,便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从此朱慈炤以余姚王士元为名靠教书为生,到了康熙47年,他已经七十五岁,并且组成了有一妻一妾,六子三女一个孙子的大家庭。他对于自己的身世一直守口如瓶,但他按朱家传统,为儿子取名时以“和”字排辈,最后一字都为带有土部的怪字。这些举动逐渐引起人们注意,一念和尚在浙东起义时便打着他的旗号,终于使这位隐藏了几十年的前明龙种遭到灭顶之灾。化名王士元的四皇子全家被捕,他的妻妾和女儿都自缢而死,男性家人无一漏网。四皇子否认自己参与造反,但他承认了自己是前明皇子,就只能是死路一条。

官方记载《清实录卷》:"丁未。先是奉差查审大岚山贼吏部侍郎穆丹押解贼犯朱三、即王士元等父子六人至京、下九卿詹事科道会审。至是九卿等覆奏:朱三供伊系崇祯第四子。"

为了证明四皇子是假的,清朝故意混淆四皇子朱慈炤和五皇子朱慈焕,因为朱慈焕有明朝官方的死亡记录,而朱慈炤只是明亡后下落不明。于是清朝将朱慈焕已死于崇祯十四年作为证据说四皇子是假冒:“朱三供伊系崇祯第四子。查崇祯第四子,已于崇祯十四年身故。” 将四皇子与早就死了的被封为真君的皇五子混为一谈,所有明末清初的史籍都记载崇祯第四子并没有在崇祯14年亡故,而已经事过60多年的老太监且不说是真是假,即使是真,又如何认得当年仅十二三岁的少年皇子?可惜,明朝的继承人都必须死,这些连小孩子都骗不了的证据就把“王老先生”四皇子全家送上了黄泉路,四皇子被凌迟处死,所有儿子被斩立决,唯一的孙子朱钰宝下落不明,也许已经死在了杭州狱中。(见《鸡林旧闻录》和《清实录》)

后来清朝官修的《明史》反而交代了真相:“永王慈炤,庄烈帝第四子。崇祯十五年三月封永王。贼陷京师,不知所终。悼灵王慈焕,庄烈帝第五子。生五岁而病,帝视之,忽云:“九莲菩萨言,帝待外戚薄,将尽殇诸子。”遂薨。”

史学家孟森对朱三太子本传补正,并指出康熙四十七年所获朱三太子,实为崇祯第四子封为永王者,清廷在朱三太子一事上,“颠倒耳目者二三百年,帝王之用机心刻深长久,为振古所未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