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什么杀刘封,真有必要吗?刘备的简介_刘备_太守_蜀汉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刘封 刘备 刘备 太守 蜀汉

刘备为什么杀刘封,真有必要吗

刘备杀刘封主要有两个原因

1、一是刘备对刘封不发兵救关羽,致使关于败走麦城怀恨在心。

2、二是诸葛亮说的,刘封为人刚猛,担心以后后主难以制服,故赐死刘封。

3、刘封被赐死的原因,从史书记载看,不出兵救关羽、侵陵孟达都是借口。仅仅这两件事,刘备只是怨恨他、责怪他,还没有要杀他的意思。只是诸葛亮提出继嗣问题,担心刘封刚猛,难以制御,并劝刘备借机除掉他之后,这才促成了他的死。

4、《三国演义》里,在嘉靖本,还写了诸葛亮劝说刘备:“此子极其刚强,今日不除,后必生祸于子孙耳”到毛本,这类的话都删得一干二净。而不论是嘉靖本还是毛本,都强调刘备事先并不完全了解真情,是误杀,杀刘封之后又非常后悔等等。

5、为了蜀汉的安定,避免因继嗣之争而引起政治动乱,杀刘封是一个果断的措施。但另一方面,刘封罪不当死,这样处置又未免残酷。为了维护理想中的蜀汉集团中英雄人物的形象,修改刘封的事迹和死因就是必然的了。

扩展资料

刘封的人物评价:

诸葛亮: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

孟达:刘封、申耽,据金城千里而失之乎!

陈寿:刘封处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卫。彭羕、廖立以才拔进,李严以干局达,魏延以勇略任,杨仪以当官显,刘琰旧仕,并咸贵重。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毛宗岗:刘封之拒孟达,与糜芳之从傅士仁则有异矣。然既然拒之于终,何不拒之于始;既能斩孟获之使而不降曹操,何以听孟达之谮而不救关公乎?南郡之救樊城也难,糜芳不听士仁则必死;上庸之援麦城也易,封不听孟达则未必至于死。惜其见之不早耳。

李贽:刘封虽不出救,其罪正与糜芳同科,俱是情有可原者也。若傅士仁,孟达,则反国之贼也,罪不容诛矣。凡读史者,定须原情定罪,方不冤枉了人也。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刘封-被赐自尽

刘备的简介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刘备是汉景帝第九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子刘贞的后代,而裴松之三国志注所引《典略》记载,刘备为“临邑侯枝属”。祖父名雄,父亲名弘,世代皆仕于州郡,祖父刘雄曾被推举为孝廉,官至东郡范令。世居郦亭楼桑里。

184年(23岁),黄巾之乱爆发,各州郡皆有人民组织义军讨伐。刘备率领关羽、张飞及一干下属跟随邹靖讨伐黄巾军,立下战功,被任为安喜尉。

赤壁之战后,刘备撤出江陵战斗,全力占据荆州江南四郡,先上表汉帝奏请刘琦为荆州刺史,两万大军南下,武陵太守金旋献城、长沙太守韩玄迎降、桂阳太守赵范让位、零陵太守刘度稽颡。庐江人雷绪也率部曲数万人投效。建安十三年(208年48岁)十二月,荆州江南四郡尽为刘备所占领。

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

扩展资料:

刘备宽厚待人的故事:

刘备喜怒不形于色,常以谦虚恭敬待人,深知“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重视以宽仁厚德待人,与那些残民以逞、暴虐嗜杀的军阀判然有别,因此而争取到了人心。刘备不怎么喜欢读书,喜欢评马论犬、音乐和华美的衣物。

小时候,家中有棵大桑树,遥望见如同车盖,刘备与宗中小儿于树下玩耍时说过:“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我必定会乘坐此羽饰华盖之车。)”叔父听到后,不禁当下斥责他:”你不要胡说,会招来灭门之祸”。

刘备在部下声誉受损或是特殊的理由发生背叛的可能时往往站出来捍卫部下声誉和保护部下家眷,徐庶母被抓,庶泪崩辞别刘备、糜芳背叛,刘备对愧疚的糜竺说兄弟罪不相及、夷陵之败黄权不得已降魏,刘备依然善待其家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备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