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闵和岳飞都是汉民族抵抗异族的代表人物,怎么看待岳飞成为民族英雄而冉闵却鲜有关注?祖逖与冉闵谁的功绩比较大你怎么看_胡人_后赵_民族英雄

本文目录

  • 冉闵和岳飞都是汉民族抵抗异族的代表人物,怎么看待岳飞成为民族英雄而冉闵却鲜有关注
  • 祖逖与冉闵谁的功绩比较大你怎么看
  • 五胡乱华时期的冉闵大帝为何在历史上名气很低,很少有人知道他你怎么看
  • 冉闵的功过是非该如何评价
  • 读了南北朝历史,对冉闵并无好感,谁告诉我他比吴三桂强在哪里
  • 有人说冉闵作为汉族的功臣,却很少被提及,这是为什么
  • 如何客观地评价冉闵
  • 冉闵是怎么死的
  • 冉闵这两个字怎么读啊

冉闵和岳飞都是汉民族抵抗异族的代表人物,怎么看待岳飞成为民族英雄而冉闵却鲜有关注

冉闵(-352年),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建立者,350年-352年在位。以勇猛著称。350年称帝,国号大魏,史称冉魏。352年冉闵突围不遂,为前燕皇帝慕容儁所擒,斩于遏陉山,后被追谥为武悼天王

蔡东藩评价冉闵说,冉闵趁石氏内部混乱,消灭了石虎一族,又下灭胡令,称帝于邺城,然后隔着长江向东晋喊话,如果我们联合起来,那么中原可以复兴,可以扫除羯

胡,恢复大汉的传统。但是,冉闵也不过如同段匹磾这样的人物。

段匹磾是辽西鲜卑人,晋朝的官,做到幽州刺史。刘琨来投奔他,约为兄弟,共同攻打石虎羯胡政权后赵。刘琨是汉室后裔,五胡乱华之时,他坚守晋阳九年失败,投奔段匹磾,本以为可以与段匹磾一同消灭后赵。但是,段匹磾却因内部原因,把刘琨给杀了,民心失去,段匹磾又为石虎所败。他投降做了后赵臣子,却在街上坚持穿普朝朝服,号召汉人等反对后赵,被石虎所杀。蔡东藩说,这不见得段匹磾就一心归晋,否则怎么把刘琨给杀了呢。段匹磾并不是为了国家统一或者忠于中原王朝而要留用刘琨,只不过是为了自己扩大势力和地盘。只因形势不同而采取的不同对策,按现在的说法是投机主义。

而冉闵的情况很是类似,冉闵杀胡人,也是为了生存计,或者出于仇恨,因为胡人滥杀汉人,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扩大自己的势力。冉闵的祖先是汉朝官员,冉闵当然是汉人。目睹汉人被胡人当两脚羊吃掉,下杀胡令是为报复,也是想以此赢得民心。

他建立后魏后,向晋朝喊话,晋朝没有理他。大约晋朝也是看清了冉闵的野心。果然,不到5年,冉闵就失败了,败于扩大地盘,败于对燕国的自保之战。

虽然,冉闵杀了很多胡人,对汉人的确有功劳。但是能以英雄相称么。英雄最主要的特点是道义上的英雄,不为私心而谋大众。私德有亏,是称不上英雄的。

而岳飞是将大义放在首位,精忠报国,几乎是到愚忠的地步,对于朝廷的安排虽然有意见还是一一执行,12道金牌才把岳飞召回,岳家军深得民心,纯粹出于救国爱国之义,是冉闵万万不能比较的。

吕思勉评冉闵,遂为之恕。彼闵蒙乃父之余荫,受石氏之豢养,予以高官,给以厚禄,大马犹知报主,闵犹人耳,何竟不顾私恩,对宠我荣我者而反噬之?况羯虽异族,远系从同,必欲尽歼无遗,设心何毒?是可忍孰不可忍?而谓其能顾祖国,必无是理。

祖逖与冉闵谁的功绩比较大你怎么看

从时间角度来说,祖逖功勋主要是317年到321年;冉闵功勋主要是349年到352年

317年到321年,北地主次角分别是前赵刘耀,后赵石勒。

刘耀在忙着平定靳准叛乱,靳准这个刘家外戚诛杀了平阳的前赵皇家一族,在外地的刘耀慌忙中登基,起兵讨伐;靳准完蛋之后,刘耀又开始平定关中羌氐反叛,迁徙氐羌20万人到首都长安定居;然后又去打仇池国杨难敌去打前凉张家,一遭打下来,迁徙了仇池国民众收服了前凉,时间也到了325年。也就是说,在317年到321年,前赵的主要精力放在了西部疆域,对东部疆域约束力较小

石勒呢,自从312年葛陂之战失败后,听从张宾建议,势力主要向北发展,以襄国为中心,攻伐的是山东,河北,山西还有辽宁幽州。317年击败刘琨之后,攻略了山西代国,之后,兵力主要是打辽宁的段氏鲜卑,并于321年,彻底击败段匹磾,占据辽宁。葛陂之战虽然失败,但河南安徽等地,仍然是石勒势力范围,保壁大帅大都投靠了石勒

祖逖在这个时间段开始的北伐,可以说时机正好。他的功勋是收复河南大部分,并修筑城池抵御石勒南侵。在攻击乞活军陈川部时,引来了石虎五万大军,(这陈川311年对石勒称藩,传说中冉闵他爹冉良就是陈川部下),和石虎交战,晋书和资治通鉴记载不一样,一个说是祖逖击败了石虎,另一个说是石虎击败了祖逖。不去论谁胜谁败,结果是陈川部连民带兵,被迁徙到了后赵上白。这一战之后,石勒帮祖家修葺了祖坟,二人交好不在攻伐。祖逖忙着发展河南,石勒忙着打鲜卑

冉闵功勋,就很简单了,那时候后赵击败了前赵铁勒什么的,形成了以羯为核心,羯氐羌汉联合政权,还有宇文鲜卑匈奴什么的外围势力,响当当的北地大角,冉闵就干了一件事,灭了后赵,五胡乱华,让他直接搞死一家,羯族!

祖逖和冉闵,都是时代英雄,各有各的作用。不过相比较而言,冉闵功勋更大!

五胡乱华时期的冉闵大帝为何在历史上名气很低,很少有人知道他你怎么看

魏晋南北朝、五胡乱华到隋朝接近三百多年,中间战乱频繁,年代跨度过大,名族之间相互屠杀,对人类文明后人贡献意义不大,史记过少,所以名气过低。

冉闵的功过是非该如何评价

冉闵功在救汉民,保文化,过在于不肯与东晋合作,错失收复中原的机会,为北魏的崛起提供机会。

冉闵废除后赵残暴的统治,杀胡令,一夕之间令百万胡人丧命,以人为食的羯族,更因此而遭到彻底的灭族。

冉闵虽然是被胡化,在行为性情颇为强势,但至少允诺汉文化的延续,对待百姓也都爱护有加,因此受到百姓的殉国。

冉魏国土狭小,经过动乱后人口也凋敝,而周边却是强敌林立,唯有东晋既是汉族正统,又有实力协助冉闵。

东晋合作的基础是,冉闵去除自立为帝,然而东晋孱弱的军事能力被冉闵轻视,拒绝了合作的可能,断送东晋统一的希望。

冉闵最后的战败,与国力有着巨大的关联,战乱导致农耕无法进行,冉魏出现大面积的饥荒,导致民心动荡。诸胡联手围攻,冉闵不幸被俘获,冉魏也就此亡国。

所以,冉闵深受胡人影响,虽有智慧能够百战百胜,但忽视国力差距不肯与东晋联手,反而妄自称帝,这只是那个时代的局限,我们不应该过分的谴责!

读了南北朝历史,对冉闵并无好感,谁告诉我他比吴三桂强在哪里

品评历史人物,不见得比西西弗斯推石上山容易,太史公曰过的内容,可是包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跌宕起伏的人生阅历。小子不才,不揣浅陋,若有不当,请不吝斧正。

历史人物的品评该聚焦客观效果,客观效果利国利民,应该褒奖。否则每位独夫都可以大言不惭宣扬自己为国为民。品评冉闵同样适用此原理。在不少人看来,冉闵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华夏,因为其主观存在自私的一面,所以,就否定之。可是,从客观看,冉闵的《杀胡令》的确让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北方汉民族,获得难得的喘息之机;再者,也让五胡政权看到,其民族压迫杀戮政策的巨大危害,因而主动弱化此政策。不过退一万步说,冉闵主观上真的是百分百为了自己吗?也不见得。人性本身是错综复杂的,在特定历史时空的容器中,受到约束,呈现出与历史时空相一致的外貌。窥看内里,多少有点情感因素在。

由此观之,从中华民族统一的角度看,吴三桂如果能“从一而终”,也不失为一世枭雄。可是,到了晚年,又竖起反旗,导致生灵涂炭,客观效果必然是负面的。

推而广之,客观效果的评价标准同样适用于今人。即使抱着再好的初心,但是并未带来良好效果,这样的初心到底是恶是善?所以,所有的政策,都要时间来检验,活在当下的我们,既然无法看到未来,也只能品评历史人物了。肉食者,慎之慎之。

有人说冉闵作为汉族的功臣,却很少被提及,这是为什么

因为冉闵这个人的身份非常尴尬。

首先来讲冉闵在当时不属于被汉族视为正统的东晋王朝的人;其次,他生长在北方游牧民族羯赵王朝,并且是朝中的重要官员。

冉闵之所以能够在那个时候崭露头角,最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羯赵这个国家发生了内乱,在政治斗争中,由于他手握兵权成了被争取的对象。然后,不自觉地卷入到了权力斗争的漩涡中。

在这时才开始举起了保护北方汉人的大旗。


所以,他的初心并不是为了成为一个保护汉族的民族英雄,而是一个正在争权夺势的野心家。这和其他的民族英雄相比在格局上就差了很多,甚至有公报私仇的嫌疑。

看看那些被我们推崇的民族英雄是多么大公无私。

先以著名的民族英雄霍去病为例:

霍去病为汉朝击败匈奴人立下了赫赫战功,汉武帝给他建了一所豪宅来奖励他的贡献。这个时候霍去病说出了如下这句话: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表达了他天下为公的高尚品格。

所以霍去病是一个公认的民族英雄,虽然在去年的时候他曾经差一点被移出历史教科书,但是他所做出的贡献是任何人不能否定的,他的高尚品格更是指引着后世无数英雄人物向他学习。

南宋初年的民族英雄辛弃疾,就是以霍去病为自己的偶像,意图收复北方故土。可惜,南宋的政治环境不允许他这样做,空有一身抱负和才能只能郁郁而终。

再看,南宋初年的民族英雄岳飞:

岳飞精忠报国,为抗击北方金国的入侵作出了巨大贡献,经过十年的努力,岳飞率领的岳家军北方金国,收复了大片被金国占领的国土,打败了铁浮屠、拐子马等金军精锐,让金国人喊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无奈之语。

岳飞的拳拳报国之心同样激励者后人,抗战时期著名的抗日将领薛岳,就是以岳飞为自己的偶像,报效祖国,抗击侵略者。

在三次长沙会战中,薛岳率领中国军队歼灭日军十几万,成为歼灭日军数量最多的中国将领。可以说,岳飞作为民族英雄,带给薛岳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

(薛岳)

最后,看冉闵

冉闵虽然客观上挽救了汉族,打击了五胡势力,但是在主观上却是有私心的。所以,他的榜样性就变得非常寡淡了,也就难以成为被后世纪念的民族英雄。

另外,冉闵在整个反抗五胡的战争中,意志也不够坚定。他虽然一开始接受李农等人的建议,领导北方汉人反抗压迫,使数十年来北方终于有了统一的反侵略行为。但是,冉闵在此后又将投降的胡人编成军队,让自己的儿子任这支军队的首领,还杀掉了反抗胡人最坚决的李农,让北方汉人寒心,使整个抵抗事业进入低谷,最终失败。

所以,与其将冉闵视为民族英雄,不如把李农视为民族英雄。

你们说呢?

如何客观地评价冉闵

《“杀人王”冉闵》

冉闵,汉族人,又被称为染闵,他出身在魏郡内黄真,是中国古代两晋十六国时期后赵武帝的养孙。冉闵身为一个汉人为什么会和石虎扯上义孙的关系呢?其实是这样的,冉闵的父亲冉良被后赵明帝石勒所俘获,然后被石虎收为义子。当时十二岁的冉闵也就顺理成章变为石虎的义孙了。冉闵幼时才华横溢,聪明伶俐,而且洞察力强,做事仔细深得石虎的喜爱。成年后的冉闵,身高八尺,威猛无比,作战骁勇,用兵如神,并在昌黎之战中表现突出,获得胜利,一战成名。

《杀帝自立》

石虎死后,石世即位。闵冉秘密帮助石遵夺取了帝王之位,一时石遵对他重用,大为封赏。但是后来,石遵开始猜忌冉闵,并且渐渐疏远他。闵冉察觉到了危险的气息,他决定铤而走险,在石遵杀掉他之前,先下手为强,在琨华殿杀死了石遵。就是这样一个狼子野心的人,他在杀了石遵之后,不光将石姓一族杀光,还大肆杀害胡人,血洗城池,给百姓带来重大的灾难。而后他称帝于南郊,改年号为永兴,国号为大魏。

《冉闵大帝》

冉闵在建立了政权以后,被称为冉闵大帝,死后还被追谥为武悼天王,他的后人也称他为平皇帝。“冉闵”两个字第一眼看到或许有点陌生,但是分开来看,就发现这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字,读做“ran min”都是第三声。预知其音,先晓其意,我们先讲一下冉闵名字的由来。“冉”是汉姓,而冉闵却自幼由胡人抚养长大,在胡人的领地生活。他开始是石虎的养孙,最后称帝建朝。说到冉闵的姓氏,就需要了解一下他的家族历史,冉闵家族世代都担任汉朝门将,他的祖父曾经担任汉朝黎阳骑都督,他的父亲冉良也骁勇善战,屡建奇功。后来,冉良被石勒俘虏,并被石虎收为养子,后被封为西华候。当时的冉闵和父亲一同被改编入石家,改姓为石,所以冉闵也名石闵。虽然改了胡姓,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汉人,并在后来企图以杀掉胡人,建立政权来重振汉族。

《功过一生》

但其实冉闵并不是一个好皇帝,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他猜疑心重,不能很好的利用人才。从他劝石虎的一件事就可以看出,石虎在位时,曾授封有功之将苻洪为西平郡公。但是闵冉却劝谏石虎,苻洪才能突出,屡建功勋,得到将士的拥护,拥有一定势力,他们的的存在可能会有隐患,应该早早杀掉。而且,他也没有身为一位君主所应该有的仁义之心,他在屠杀胡人百姓是心狠手辣,无半点怜悯之情,且枉顾君臣之分,不法登上王位。

所以,他昙花一现的只在位两年也并不是一个巧合,于公元352年作战,兵败被俘,同年被杀,结束了这跌宕起伏的一生。

冉闵是怎么死的

冉闵是中国历史上一颗耀眼流星

当时中国正处五胡乱华时代,349年冉闵起兵反叛羯族石勒建立的后赵,并创立政权魏。之后两年,冉魏和诸多胡族势力都在殊死搏杀,大约在352年初,或者是351年底,冉魏彻底击败石赵,灭了石赵统治阶层羯之一族

灭了赵国,但冉魏自身也精疲力尽,元气大伤,毕竟后赵是当时中国最大势力,巅峰期差不多占据整个中国北方。大约352年,另一支胡族东北鲜卑族燕国大军,攻陷冉魏大片领土,并攻近了冉魏首都邺城。面对这样的情况,当时有人劝转移避开锋芒,不过冉闵并未采纳,而是带领残兵前去迎敌

352年五月份吧,冉闵在魏昌城这地方和燕军统帅慕容格决战,虽有诸多小胜,但因兵力悬殊过大,最终战败被擒。同年六月一号,冉闵被燕国国主慕容俊命令斩杀在燕国首都龙城附近的遏陉山。大约死后三个月,冉魏国都邺城被攻陷,冉魏灭亡

流星闪灭,悲壮……

冉闵这两个字怎么读啊

ran min拼音是拼读音节的过程,就是按照普通话音节的构成规律,把声母、韵母急速连续拼合并加上声调而成为一个音节。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