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中国历史上汉族同化了许多少数民族,汉族是怎样做到的?论汉民族的同化能力_汉族_民族_少数民族

本文目录

  • 有人说中国历史上汉族同化了许多少数民族,汉族是怎样做到的
  • 论汉民族的同化能力
  • 怎么区分和理解民族同化、民族分化、民族融合、民族消亡

有人说中国历史上汉族同化了许多少数民族,汉族是怎样做到的

汉族对少数民族的汉化问题,首先要弄清楚汉族为何能够汉化少数民族,其次才是汉族用什么方法汉化少数民族的。

汉族是华夏文明的主体民族。汉族人口历史上一直保持着占全体人口的90%以上。没有这个人口做基础,要汉化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就谈不上可能。

汉族的文明属于农耕社会文明总体优于游牧民族。相比游牧民族的到处迁移的逐水草而居生产生活方式,汉族相对稳定而又富裕的生活,既有利于个体生命健康,也有利于家庭幸福,还有利于生命后代繁衍。

那么汉族的文化及生产生活方式既然优越于游牧民族,又是用什么方法汉化他们的呢?

其实,根本就不需要有意为之,一切都是润雨无声,潜移默化而成。

首先是少数民族为了生存自觉掌握汉民族语言文字。汉族语言文字是汉民族之根,游牧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与人数占优的汉族打交道,自然而然,无论是日常语言还是书写文字,都必须掌握才有利于生存发展。

其次,少数民族改随汉民族的日常生产方式与生活习惯。游牧民族南下中原后,生产方式由放牛放马放羊,改成了种田种地种粮,这是生产方式同时也是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要生存竞争发展,就只能向汉族人学习掌握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这一条路。

再次,少数民族与汉族通婚。在我国中原北方,许多地方都是汉人与胡人长期杂居,早期相处估计还是会有民族矛盾,但时间一长,一切都会坚冰融化,最终变成朝夕相处的好邻居、好伙伴,甚至就是儿女亲家。这样大家才能报团取暖,发展壮大。

最后,就是南下中原建立政权的统治者大力提倡汉化。比如北魏时期孝文帝,他建立中原政权后大力推广汉人的政体,学习汉族语言文字,追随汉俗,这些措施都有力的加速了少数民族汉化进程。

论汉民族的同化能力

很强!

中国文明五千年来,被汉族同化的少数民族不计其数。中原文化在先秦时已展现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让赵国崛起。还有北方的夷戎袭扰,其中匈奴就是强大的一支。到西汉武帝时,匈奴一分为二,一支往西迁移,另一支往南融入汉族。历史上大乱时期,都出现民族大融合,无论南北朝,五代十国,汉族都展现了强大的同化能力。今天五十六个民族和谐相处便是汉族同化力的強有力证明。

怎么区分和理解民族同化、民族分化、民族融合、民族消亡

民族融合是民族交往,民族战争的必然,民族融合是客观的,双向的,但总体是先进影响落后。民族同化是为了达到统治的目的而采取措施的主观行为,是不被国际社会认可的。民族分化是为了达到维护统治,制造民族矛盾的一种不被认可的行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