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文学水平?有人说柳公权楷书妙绝古今,行草水平如何呢_行书_书法_真迹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吞吐大荒 行书 书法 真迹

本文目录

  • 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文学水平
  • 有人说柳公权楷书妙绝古今,行草水平如何呢
  • 你认为哪一位画家画的荷花最好
  • 如何赏析王献之的《中秋帖》
  • 王羲之的真迹与李白的真迹哪个更值钱
  • “中华十大传世名帖”有哪些
  • 有哪些让你惊艳的今人写的古体诗

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文学水平

一学,二走,三动手

前几天我在网上看到一个网友介绍“写作经验”文章,还是系列的。第一篇就是教人如何在文章的“标题”在下功夫,以吸人眼球,还说,他因标题新颖而获得数以万计的读者兴趣,因而得到网站稿酬二万元。

我只随意扫几眼,就觉本未倒置,有哗众取宠之嫌。标题重要,可画龙点晴。但一味追求,就显得虚伪了。正如网上常见有的以”心理学家”或“某某专家”名义发文,或者在自己文章前冠以“深度好文”“美文”“经典”等,以吸人眼球,结果呢?不言而喻。

我个人体会是:一要勤学习,有空学起来,不断充实自己,增加文学修养;二是走出去,不能闭门造车。我上街,即使去商场买东西也注意观察,学大 众语言,看人的外貌行为特征,关注细枝未节,文章靠生动的情节、丰富的语言、不同性格,来表达你要说的事。当然了,每年安排一二次旅游,感受大自然,体验祖国变化,淘冶自己性情。

更要紧得要多写。就如刀越磨越锋利一样。心有所动,就写几笔。千万别说违心话!最近我没空在网上写文章,但每一天,都抽点时间上网看对联,哪一条让我心动,就随手对它个下联。我只求新意,基本工整就行。不在乎平仄韵律。这样,也可提高自己造句遣词能力。就是说:多写,不在乎长或短,再忙也要涂上几笔。

提高写作能力,千万别为名利所动,千万别去生搬硬套别人什么“经验”,要有自己的思维和风格,要知道是一项艰辛的工作,别忘了“勤”字哦!

有人说柳公权楷书妙绝古今,行草水平如何呢

柳公权29岁考中进士,开始做官,给太子当老师。那时候唐朝已经过了开元盛世和贞观之治,也就是好日子已经过完了,后面皇帝上任如走马灯,最短的唐敬宗李湛只干了三年,18岁就死了。柳公权搞书法长寿,活了88岁,七朝元老。

柳公权是文官,天天围着皇帝转,跟笔墨打交道,书法当然是一流的。他又很钻研,遍观唐代前辈们的法书,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的长处,溶汇贯通,树立了自家风格“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之称,影响延续到现在。

得书道真传,加之环境好,学问深,眼界高,柳氏的行草书自然不会差,只是世人尊其楷书,而掩其行草。但书史记载有《十六日帖》、《伏审帖》、《辱向帖》等,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传世,深得晋人风神气韵,都是镇馆级之作,其中《蒙诏帖》声名最隆,内容是一封信,告诉对方自己年老体衰,能力有限,虽然有个闲官职位,可也不能为别人办什么大事,还请谅解自己的难处吧。

此帖书法欹侧多姿,险绝有致,不拘常规,放浪形骸,极少唐朝森严法度的束缚,笔墨酣畅,磅礴痛快,意象恢宏,有一种吞吐大荒的气派。因是私人书信,不需要端着装逼,可以放开来写,情感得以真挚流露。真正好的作品都是这样产生的,所以后人打分很高,评为传世十大行书之列。

你认为哪一位画家画的荷花最好

王免吧,

古代画家王免,是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桥亭村人,自传以小时放牛时常在河塘边学画,看着荷花画,后来成为画家,专画荷花,他的画生动,活泼逼真,据县誌记载王免的荷花画无人能比,堪称诸暨一杰,如今在诸暨桥亭村王免故里,仍可看到有关王免故居,和听到一些记念他的感人故事。

如何赏析王献之的《中秋帖》

谢谢邀请!

问题:如何赏析王献之的《中秋帖》?

《中秋帖》传为东晋书法家王献之创作的草书作品。纸本手卷,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中秋帖》全文共三行,共二十二字。原文为:

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

为了便于各位网友对王献之《中秋帖》的赏析,我把它译成了白话文。

王献之《中秋帖》译文:中秋节一去不回了,亲人不得回来团聚,此时想探望亲人又如何呢?(失去亲人之后)这样打了胜仗又有什么值得庆祝呢?等大军归来(是等亲人归来的意思)。

细观王献之的大草作品《中秋帖》,是取法东汉张芝草书和王羲之的草书,并形成了自己的书法风格,用笔老辣,书写流畅,草法精准,行气贯通,一气呵成,有破竹之势,震撼力强,且有强大的穿透力!王献之的《中秋帖》曾被弘历誉为稀世珍宝。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上图为东晋书法家王献之草书作品)

说明:手打原创,抄袭者请绕道而行。

王羲之的真迹与李白的真迹哪个更值钱

朋友们好!我是杨志勇。

这个问题比较有趣,一个是书圣,另一个是诗仙,皆为人中之龙。他们的大名如雷贯耳,妇孺皆知。若非要问谁的字更值钱,答案是他们的字都一样值钱。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在各自的文学艺术领域内,都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高度,令后人敬仰膜拜,赞叹不已…

我们先说书圣王羲之,他的楷、行、草,样样精绝,隶书肯定也会。(因他的书法中好多用笔都用的是隶书笔法,就是没见到他的篆书。)在当时乃至后世皆名声大噪。其书风一改古之质朴,蜕变为流妍秀美,自成一家。

其书如行云流水,温婉多姿。柔中见骨,秀中透刚。不激不厉,不怪不狂。清雅飘逸,妙世无双。他自己也曾自负的说:我之书跟钟繇、张芝为伯仲之间,跟钟相比得意处或过之,跟张芝相较,再努力一番也未必赶不上他。

事实也是这样,他说的没有任何夸大,王羲之确是旷世奇才,洋洋洒洒几行书,流布人间,人皆宝之,珍若拱璧,书圣之位千古不易,何其伟大!

再说诗仙李白,其诗自不必论。就单言其书也很伟大,用笔古拙,其势苍茫,豪迈千古,吞吐大荒。跟他的诗一样变幻莫测,无迹可求。

宋徽宗曾言:太白尝作行书,乘兴踏月西入酒家,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一帖字画飘逸、豪气、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诗鸣也!

大家都这样品论,可见他的书法达到了哪个高度。所以他们都很伟大,皆如璀璨夺目的明珠,在千古艺苑中,熠熠生辉。

“中华十大传世名帖”有哪些

传世书法十大名帖有很多版本了,但选择欠精,混杂不可靠的作品。今精选十大名帖,供识者欣赏参考:

1、东晋王羲之《兰亭序》(神龙摹本),书圣行书代表作,书法史上最重要的笔法代表作。充分展示了中侧锋的笔法和内擫外拓的笔势,以及提按自如入木三分的优雅笔意,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成为后世书法之法典。

2、唐颜真卿《祭侄稿》行书真迹,变法出新意、无意出真情的书法旷世杰作,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3、唐孙过庭《书谱》草书真迹,唐代学二王草书最精采的论书巨著。

4、唐张旭《断碑千字文》大草刻帖,唐代狂草杰作,书法史上的天人相合、字笔相融、形意相发的绝世狂草和书法巅峰。

5、唐怀素《小草千字文》草书真迹,人书俱老、意态古拙的小草极品。

6、五代杨凝式《韭花帖》行书真迹,神传《兰亭序》笔法,下笔便到“乌丝栏”,继承书法秘诀,题壁传授书法,遥度明代董其昌禅书的乱世大书法家。

7、北宋李建中《土母帖》行书真迹,书法古拙多于巧形,书意浓于字样,开宋代意趣书法先河的宋初著名书法家。

8、北宋苏轼《黄州寒食诗》行书真迹,天下第三行书。诗化书法代表作,出新意于二王之中,寄诗情于豪放之外,位居北宋四大书法家之首。

9、北宋黄庭坚《李白忆旧游诗》大草真迹,合拙意、禅意于书意,悟笔法、诗法于草法,宋代惟一的能写狂草的书法家,在张旭线形笔势狂草高峰之下,尚能以点入草,虽气势不足,亦有意趣。

10、南宋陆游《自书诗》行书真迹,楷书、行书、草书三体合一的诗性书法。晚年杰作,纯任自然,极尽笔性,书意豪情,天真烂漫,书法逸体难以为继。

原创之作,浅见之文(第一帖《兰亭序》未配图)

有哪些让你惊艳的今人写的古体诗

写古体诗写得最好且让古体诗焕发青春的人是聂绀弩。

聂绀弩(1903——1986),被周恩来戏称为“二十世纪最大的自由主义者”,引幽默入古体诗,对古体诗有划时代的贡献。杂文方面被认为鲁迅之后第一人。旧体诗歌代表作《散宜生诗》。

我有专文《用戏笑打败了残暴》详细介绍聂绀弩用旧体诗对抗文那个革的事迹和评介聂绀弩古体诗,可惜审核不通过。

只好提供聂绀弩古体诗里的一个金句,相信你一看到就会赞同我的观点。

“哀莫大于心不死”。

是不是与伟大的“哀莫大于心死”遥遥相望,并且写出了那个非常时代的世道人心?

是不是细思恐极,惊天动地?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