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书法欣赏(董其昌的书法和绘画造诣在明代能排到什么地位)_书法_行书_绘画

本文目录

  • 董其昌的书法和绘画造诣在明代能排到什么地位
  • 董其昌的书法理解能力能够超越赵孟頫吗
  • 有人说董其昌临帖不像,但是意境非常之高,你觉得是为什么
  • 行书,学习董其昌,好不好为什么
  • 董其昌书法飘逸空灵,绘画如何
  • 书法大家董其昌安葬在哪

董其昌的书法和绘画造诣在明代能排到什么地位

董其昌,( 1555年一 1636年),字玄宰,号 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代 画家。历任庶吉士、南京礼部尚书、太子太保等 职。董其昌精于书画鉴赏,在书画理论方面论著 颇多。传世作品有《赠稼轩山水》、《岚容川色 图》等。

董其昌擅长书画。在绘画方面,有南董其昌,北米万钟的美称;在书法方面,集各家之长于一身,使自身的书法有超越前人之势,在中国的书法历史长河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董其昌在而立之年进入仕途。但是仕途不顺,在朝廷里,几进几出。由于仕途的坎坷,让他的政治抱负得不到施展。便在辞官回乡的时间里,提高自己的书画技艺。在专研学习前人书画经验,并自发组织坊间书画爱好者,和自己一同探讨书画方面的知识。并且大量临摹王羲之、颜真卿等书法大家的名作,从中获得创作灵感,开创自己的书法之美。

后人对董其昌的书画成就评价颇高。清代年间,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特别推崇董其昌的书法,闲暇之余进行大量的描摹。除此之外,董其昌提出的“南北宗”论成为文人画的创作指导核心。

董其昌的书画成就对后世的书画发展影响颇深。在书法方面,他所著的《白居易琵琶行》、《金沙帖》等流传于世;他所绘的《昼锦堂图》、《疏林远岫图》等仍被珍藏于各博物馆。

董其昌的书法理解能力能够超越赵孟頫吗

董,赵两人同属于一个时期的大家,不同的艺术风格,就是因为不同才有各自的风采。我们后人有不同的艺术欣赏不是更高吗?非要说不同,高低之分的话,董到了晚年才明白自己不如赵,其实我觉得更多的是为自己留个历史好名声。

艺术没有分界,是相通的,无论个人,区域还是类别,关键是,他们两都有自己的独创的风格,这个是无法替代的。

更多请关注@重墨堂

有人说董其昌临帖不像,但是意境非常之高,你觉得是为什么

董其昌的行草书法作品中,透露出虚灵清远的意境。他平时临帖不像原帖,创作时意境高远,有哪些书法艺术主张?运用的什么创作方法?受其影响,学习董其昌书法的清代书法家查士标又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一、他学习书法强调“顿悟″,“顿悟″不是天生的,靠平时学习的积累,到了一定的量,才会产生“顿悟″,才会产生灵感。

(董其昌行书东方朔答客难)

二、他强调“熟后生″,他主张字要熟后生。创作作品时在意境和风格方面是“生面孔″,有独特之处。

(董其昌行书东方朔答客难)

三、主张作品有淡雅虚灵之韵,如茉莉花茶似的,散发出淡淡清香。有文人雅士的儒雅气质。

(董其昌行书东方朔答客难)

四、在创作书法作品时强调“我神“。不受古帖束缚,有自己的面貌。他说:“盖书家妙在能合,神在能离。″和古帖保持一种若即若离状态,既有古“意″,又有己“意″。

(董其昌行书东方朔答客难)

五、他临帖不像,作了夸张变形处理,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和审美意识,比如他临古拙疑重的刻帖,结构大体相似,改变线条的质感为流畅酒脱型的。在章法较疏朗。风格和原帖大不相同。比如他临颜真卿《争座位帖》就是用的这种方法,将王羲之的笔法和颜真卿的结构骨架融合自然和谐。下面把颜真卿《争座位帖》和董其昌的临帖图片放在一起,供大家分析比较。

(颜真卿争座位帖)

(董其昌临的争座位帖)

(董其昌行书东方朔答客难)

六、董其昌学古帖喜用背临大印象、大感觉的方法。只求大的印象相似。这是舍次求主,抓重点的学习方法。

(董其昌行书东方朔答客难)

七、用另一种帖的笔意来临所临之帖,使其有新的内涵。

明代有人说他是明朝的米芾。有王羲之的法度意蕴,兼有怀素的细劲。清代陈奕喜评:“董字如月下美人折名花,虚无绰约,在不即不离处会心,自是天授聪明姿色。凡俗若欲以意态拟之,不向古人规矩中求真见,其不知董也。“

清初书法家查士标,书法学董其昌。风格俊逸萧散。艺舟双揖书中评价他的行书为佳品上。

查士标行草《诗册》欣赏:

董其昌山水画欣赏

行书,学习董其昌,好不好为什么

明代书家董其昌,是中国书法史上少有的文艺全才之一,不仅书法写得好,在绘画、诗文、书论、鉴赏等方面都卓有成就。董其昌的行书成就很高,古淡潇洒、追求逸趣,甚至有人评论说有一股“仙气”,只要喜欢他这种风格,完全可以放手去学。

学习董其昌行书,要注意几点特征,以便更好把握:

1、董其昌曾说:书法之法,首在用笔。他的行书比较阴柔,用比较轻,以秀为美,用笔上精到细腻,线条凝练,起笔多以藏锋为主,收笔时候多以露锋为主。特别注意一点是“多圆少方”,线条圆润,有一股清气。

2、董其昌的行书章法,布局上取法五代杨凝式,行距较宽,行距中几乎还可以容下一行字,因此整个作品看起来白多黑少,显得疏朗淡雅,这是一个重要特征,一定要把握。

3、董其昌的书法是文人字,他提出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品才有书卷气。因此,学他的行书,光临摹还不够,还要多读书,特别建议多读读他的《画禅室随笔》,里面有很多精彩的书论,无疑是解开他书法技巧的一片钥匙。

附图为董其昌书法题跋《张樗寮金刚经》局部,上述风格特征从中可窥一斑。

更多书法技巧文章,欢迎关注【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

董其昌书法飘逸空灵,绘画如何

在明末和清代名声极大,善于画山水,以禅宗南北派比附绘画,称南北宗。他是尚南贝乏北,抬高文人画的地位,打击压制和他相 抗稀奇的浙江。其山水作品,用笔柔和。秀媚有余,魄力不足,缺乏气势,且多辗转模仿等

书法大家董其昌安葬在哪

书法大家董其昌安葬在哪

董其昌明代人,著名书画家,为上海闵行人。董其昌家境贫寒,他想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董其昌墓

董其昌三十五岁的时候,终于入朝为官,但是董其昌的仕途并不平坦,在四十多年的政治生涯中,董其昌在官场三进三出。

在隐官期间,董其昌更加注重自己在艺术方面的培养,尤其表现为书法和绘画。纵观董其昌一生,他留下了大量的书法和绘画作品,在艺术领域久负盛名。

董其昌去世后,后人尊称他为“文敏”,以此谥号来纪念缅怀这位书画界的大师。除此之外,位于苏州胥口镇董其昌之墓,也被当地政府所标明保护,被列为苏州吴县文物保护单位。董其昌的墓小且简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有被破坏。但是墓碑上的字还清晰可见,即“明董文敏公墓”,以及题款都可看见。

后人纪念董其昌的方式有多种,除了研习他的书画作品之外。有一部分文人学者也慕名前往苏州,来到董其昌的墓碑前,敬仰缅怀一下这这书法、绘画大师。感谢他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为后世中国画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书法大家董其昌印章落款作品集

董其昌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书画作品,而且流传于世也有很多。从董其昌的书画作品中,能看到董其昌的书法和绘画技艺和特点。除了董其昌的书画被后人所鉴赏临摹之外,他的印章也极具特点,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董其昌印章欣赏

印章本就是书法和绘画的结合,而董其昌本人在书法和绘画方面久负盛名。所以,他的印章既体现出苍劲的书法之美,又表现出飘逸的绘画之美。每当他作画或者书法之后,要用印章题款。董其昌的印章各式各样,风格迥异。而印章恰好和书画相互辉映,让作品更添一份美感。

董其昌研习书画几十载,将晋、唐、宋、元等大家的作品反复临摹推敲,最终得以自创。董其昌在书法方面的成就和绘画方面的成就是亦步亦趋的,无论是他作完画题词、写诗也好,还是在落款处盖上本人的印章也罢,处处都可体现出董其昌在书画美学方面上的造诣。董其昌的书法和画作成为后人争相学习的模板。除此之外,董其昌的印章之美体现在草书之洒脱、楷书之端正、行书之舒展。所以,除了研习董其昌的画作之外,他的印章也是值得品鉴的艺术作品。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