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辽萧太后是萧何的后人吗?辽述律太后和清孝庄太后谁的治国才能更优秀_契丹_耶律_太后

本文目录

  • 大辽萧太后是萧何的后人吗
  • 辽述律太后和清孝庄太后谁的治国才能更优秀
  • 辽国的开国皇后述律氏与萧太后,你认为哪一个更厉害,为什么
  • 契丹开国皇后述律平帮丈夫打天下,帮儿子称帝,晚年为何被孙子幽禁
  • 辽国“断臂太后”述律平,为何会失去一条胳臂
  • 辽国皇帝耶律德光最后怎么死的真的变成“木乃伊”了吗
  • 大秦宣太后羋月和大辽开国皇后述律氏两位女强人谁更厉害
  • 历史上有哪些女人会武功

大辽萧太后是萧何的后人吗

萧太后和萧何没有任何关系,而且,连姓氏都不一样!

契丹民族兴起后,耶律阿保机和述律平(第一任萧太后)认为,如果想要继续扩大本民族的影响力,单纯依靠契丹民族自己是不行,必须要依靠汉人。

而要依靠汉民族,那就是必须要在一定程度上认可汉人的文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姓氏。就像魏晋时期的北朝那样,鲜卑民族为了同化汉人,把鲜卑贵姓赐给汉人作为姓氏,如杨氏家族,就赐姓为普六茹;陇西李氏被赐姓为大野氏等。

同理,北魏孝文帝在南迁之后,为了更好地融入汉族社会,吸收汉民族的文化精髓,又把鲜卑复姓改为了单字汉姓。如把拓跋氏改为“元”姓等。但不管怎么改,都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民族融合的一种举措。

契丹兴起后,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因此,耶律阿保机和述律后商量后决定,以汉朝的皇姓“刘”作为契丹的国姓,因为契丹自称曾是汉朝皇室的外甥,以“刘”为国姓更能够体现出耶律家族血统的高贵。

国姓确立了,那后姓应该选择什么呢?述律后把目光投向了汉朝名相萧何。

萧何和刘邦在汉朝时基本上属于一对绝配。刘邦在外征战,萧何在后方压粮运草,提供兵员,直接保证了刘邦在前线的战事,功莫大焉。这也是刘邦在称帝后,把萧何列为功臣第一名的原因。

虽然在楚汉战争期间,刘邦也曾怀疑过萧何,但是萧何却用自己的忠诚打消了刘邦的疑虑,如派自己家族中所有适龄的男人上前线等等。应该说,刘邦和萧何之间基本上还是善始善终的,也成为了后世君臣相得的典范。

契丹民族中耶律部和述律部是两个互为姻亲的部落,历代辽皇的皇后和后妃必须要是述律家族的女人,即使有个别例外,那异性后妃所生的儿子也不具备继位的资格。这也是耶律阿保机给述律家族的承诺,因为,在耶律阿保机创业之初,面对民族中七个部落中五个部落反对的局面时,只有述律家族坚强的站在自己一边。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就是一桩政治交易。

鉴于此,述律家族认为,只有“萧”姓才配得上自己在契丹和后起的辽国的政治地位,所以就把自己的汉姓改为了“萧”姓。

由契丹民族为主体的辽国分为两大部,一是北院,主要执掌契丹民族的内部事务;二是南院,主要负责石敬瑭割让的幽云十六州事物,具体来说,就是负责汉人事务。历代辽皇在巡视的时候,到北院就用耶律这个姓氏,穿契丹民族服装;到南院就用“刘”这个姓氏,穿汉人服装,以示不偏不倚。

从耶律阿保机始,到辽天祚帝止,辽国的皇后都是从述律氏(萧姓)中选出,无一例外。

辽述律太后和清孝庄太后谁的治国才能更优秀

清孝庄太后治国才能比辽述律太后更强也更好,历三朝辅二主开创盛世之局。

辽国的开国皇后述律氏与萧太后,你认为哪一个更厉害,为什么

辽国的皇后除了述律平外,剩下的皇后都姓“萧”。最出名的一任萧太后,是指辽圣宗的母亲萧绰,小名“燕燕”。述律平和萧绰都是辽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实际执掌国家政权几十年,为辽国的稳定和发展立下不世功勋。两人一个被称为“应天皇太后”,一个被称为“承天皇太后”。

一、军事才能

契丹首领的产生,最早是选举制,由各大部族首领几年一推选。但耶律阿保机摒弃了选举制,改成终身制。他的举动导致多次内乱,尤其是诸弟之乱。

曾经有一次,耶律阿保机在外征战,诸弟再次发动叛乱,兵围耶律阿保机后方大营。述律平没有惊慌,她指挥留守的少量军队,组织“民兵”,抵挡住了叛军的进攻,直到耶律阿保机回营平定叛乱。

耶律阿保机很多的军事行动,都有述律平参与决策,述律平也以杰出的军事才能,深得耶律阿保机信任。

萧绰的军事才能也是一等一的,她曾经两次亲临对北宋的战争,创造了太后临阵的历史。萧绰临阵不是坐在大营指挥,她是身着戎装,亲临前线。

第一次战争,史称“雍熙北伐”。北宋三路人马两路全军覆没,从此宋太祖幸幸苦苦攒下的家底,一战被萧绰砍得殆尽!名将杨继业就牺牲在这场战役中。

第二次战争,是萧绰发动的对北宋的主动进攻。北宋在主战派大臣寇准的力挺下,宋真宗御驾亲征,极大鼓舞了全军士气。

关键时候,辽国大将萧挞凛,被宋军的“秘密武器”床子弩射杀。为此萧绰伤心痛哭,军队士气大损。面对这种局面,萧绰审时度势,接受了宋辽篝和的建议,双方达成了著名的“澶渊之盟”,大辽国满载而归!

从军事才能角度看,萧绰虽然战绩更辉煌,但从重要度看,无疑述律平更具含金量。

二、政治才能

述律平一生,在耶律阿保机时期就是得力帮手,由此,契丹还确立了述律平“地皇后”的身份。

耶律阿保机为了统一契丹八部,摆了一次鸿门宴,一次性干掉了七部首领,这个计谋就出自述律平。

耶律阿保机驾崩后,述律平成为辽国事实上的掌门人,太宗耶律德光基本听命于她。

萧绰更厉害,辽景宗在世时,因为身体不好,国政就基本交给皇后萧绰处理。辽景宗下旨允许她使用“朕”或“予”的称呼,让她与自己处于平等地位,形成了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双头制模式。

辽景宗去世后,萧绰独立秉政,她重用耶律斜轸和汉臣韩德让,推进国家改革,使辽国迅速由奴隶制国家,转型为封建制国家,对辽国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萧绰执政期间,契丹旧贵族势力大损,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南京等几大中心城市,监狱基本空了。

辽景宗和辽圣宗时期,是辽国最鼎盛的阶段,跟萧绰的政治才能密不可分!

应该说,从治国才能上比较,萧绰远在述律平之上!

三、是非论

述律平一生最大的诟病,就是偏爱幼子,改变了耶律阿保机生前的遗愿,废掉太子耶律倍,立耶律德光为帝。

她的这一行为,导致了辽国几代君主杀伐,述律平难逃罪责,最终也使她自己落得被孙子囚禁的下场。

另外,述律平心狠手辣,她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对大臣们大开杀戒,弄得人怨鼎沸。

萧绰也因为私生活被后人留下话柄。她与汉臣韩德让的情人身份,世人皆知。当年“雍熙北伐”,就是源于宋太宗认为,萧太后私德败坏,主幼母橫,宋朝有机可乘。

总的来说,述律平更像一块天然玉石,不加雕琢,天性使然,瑕疵与美丽同存。萧绰像精心雕制的工艺品,材质优良,精工制作,是登堂入室的绝品!

契丹开国皇后述律平帮丈夫打天下,帮儿子称帝,晚年为何被孙子幽禁

述律平虽说是一介女流,但她巾帼不让须眉,既勇武有谋略,又很有权变之能。她不光帮助丈夫开疆拓土,建立了辽国,还助儿子成功称帝,可以说是辽国史上很有影响力的人,然而她在晚年的时候,却被孙子幽禁,这是怎么回事呢?

(述律平剧照)

一、助夫建国。

述律平嫁给耶律阿保机的时候,阿保机还什么也不是。不过,在述律平的帮助下,阿保机很快就成为迭剌部首领。

阿保机和述律平都是野心勃勃的人,两人为了得到更大的势力范围,南征北战,四处掳掠。阿保机因此强势崛起,在老可汗去世后,被推举为新任可汗。

按说,可汗三年一选,是比较公平的一种选举制度。

但述律平和阿保机这对夫妻,都是得到权力就不肯轻易放手的人。所以,当阿保机成为可汗后,除了扩张势力,还有意招纳汉人为谋士,以期能把选举制改成世袭制。

为了达到目的,阿保机一边开疆拓土,一边通过种种手段,连任了三届可汗。不过也正因为如此,遭到了众首领的不满。就连他的亲兄弟们,也忍不住起来反对他。处于劣势的阿保机,只得交出了可汗之位。

眼看权力失去,阿保机心有不甘又无可奈何,整日长吁短叹,不知用什么良策才能重夺汗位。

述律平见此,向阿保机献了一计良策。

不久,阿保机找了个由头举办盛宴,契丹各部首领都得到了他的盛情邀请。

由于阿保机一直表现出对汗位没有想法的样子,大家和他渐渐又冰释前嫌,恢复了往日的交情。所以,接到邀请,大家也没有任何猜忌,带着牛羊来赴宴。

宴会上觥筹交错,歌舞升平,众人喝得好不快活。

就在大家喝得酩酊大醉之际,述律平带着伏兵冲到宴会上,毫不费力便斩杀了这些首领。

随后,阿保机和述律平迅速带领军队攻打契丹各部,最终用武力夺回了可汗之位。

统一契丹各部后,阿保机建立辽国,登基称帝。述律平也如愿成为辽国的开国皇后,他们最终实现了世袭制的愿望。

(耶律德光剧照)

二、帮儿称帝。

述律平生有3子:长子耶律倍、次子耶律德光、幼子耶律李胡。

阿保机受汉朝嫡长子继承制的影响,在耶律倍18岁时,把他立为太子。

然而,由于耶律倍推崇儒家文化,让一向崇尚武力征服天下的述律平对他很不满意。当阿保机病逝后,述律平决定扶立她更偏爱的耶律德光为帝。

为了达到目的,临朝称制的述律平决定借阿保机葬礼巩固权力,并清除异己。

于是,述律平将曾与阿保机出生入死的大臣们召集起来,问他们是否想念先帝?

众臣不敢说不想,于是纷纷哭说想念。

述律平听后,冷冷地说道,既然如此想念,那就都去陪伴先帝吧。

说完,便让隐在大殿左右的卫兵诛杀了这些大臣。

此后,凡是让述律平不满意的大臣,便被她打发去“陪伴先帝”。

一时朝臣人人自危,无人敢拂逆述律平的意愿。就在她沾沾自喜时,却遭到汉臣赵思温的质疑。

赵思温曾在征战中立下赫赫战功,是阿保机很器重的大臣。述律平认为他会威胁到自己的政权,所以也命他去与先帝做伴。

赵思温能言善辩,声称述律平是先帝至亲至爱,理当先去陪先帝。

赵思温的话有条有理,当着众臣的面,述律平竟无言以对。不过,很快述律平便抽出金刀,眼不眨地砍断了右手的手腕。然后让侍从把那只断手送到阿保机的墓中殉葬。

述律平此举,震慑了朝中所有大臣,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对她的命令说一个不字。述律平见时机成熟,再次把大臣召集起来,声称耶律倍和耶律德光都是很适合继承帝位的人,她不知该选谁为继承人,所以她要把这个决定权交给大臣们。

话说到这个份上,大臣们谁能不知道怎么办呢?

耶律倍为了避免惹述律平不快,最先站出来,表示愿意让出帝位。众大臣于是纷纷夸赞耶律德光。在众人的拥立下,耶律德光继承了帝位。

(耶律阮剧照)

三、惨遭幽禁。

受述律平和耶律德光猜忌和排挤的耶律倍,不得不逃往后唐。

为了能平安脱逃,耶律倍并没有带走长子耶律阮。

耶律倍走后,耶律德光由于很喜欢耶律阮,便把他留在了身边,当儿子一样看待,并让他随自己征战四方。

后来,耶律倍客死他乡。

耶律德光也在南征班师回朝的途中,暴病而死。

军中的将士们,想到当初耶律阿保机去世时述律平的所作所为,不禁胆战心惊。再加上述律平一直有意让最宠爱的幼子耶律李胡继承帝位,而耶律李胡性情暴虐,在朝中很不得人心,继位之后势必又会引发一场杀戮。所以大家决定推举随军出征的耶律阮继承帝位,并在耶律德光的灵柩前燔柴告天,举行了登基仪式。

述律平听说后,非常恼怒,派耶律李胡率军攻打耶律阮。

谁知耶律李胡是个废柴,竟然被耶律阮打得大败而归。

述律平暴怒,不顾年迈,亲自率军征讨伐耶律阮。

眼看一场恶战在所难免,朝中大臣和宗室贵族纷纷劝说述律平。述律平为形势所迫,只得承认了耶律阮的合法性。

然而,述律平并没有放弃让幼子称帝的愿望。她暗中和耶律李胡积极筹谋,准备发动政变夺权。

不过,由于有人告密,耶律阮很快就粉碎了述律平的阴谋。为了巩固权力,耶律阮只得把述律平和耶律李胡幽禁起来。

就这样,杀伐一生的述律平,晚年的时候,终于遭到了儿子的幽禁。

(参考史料:《辽史》)

辽国“断臂太后”述律平,为何会失去一条胳臂

老衲侃春秋现在来和大家一起“关注历史,讲述历史,解读历史”

述律平(879年―953年),小字月里朵,回鹘(即回纥)族述律部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皇后。耶律阿保机即位后,群臣上尊号称她为“地皇后”。

契丹源于东胡鲜卑,说蒙古语。唐朝期间,唐太宗在契丹人住地设置松漠都督府,酋长任都督。

公元907年,老可汗痕德堇去世。七个部落首领共同推举契丹迭剌部的首领耶律阿保机为新可汗。

按照过去部落之间的约定,可汗每三年进行一次改选轮换,但在阿保机就任后,一直为契丹开疆拓土,功劳甚大,因此他连任了三届可汗之职。

在九年任期内,阿保机的统治比较稳固了,不光他准备终身担任此职,又产生将可汗之位世袭的念头。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的妻子述律平成为他坚定的支持者。并且夫妻俩开始运用权谋,为这个目的而暗中准备。 首先,对契丹的权力构架进行改造。

阿保机将他们的权力分散,分为北、南两院,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创举,也就是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一国两制”。

但他的想法遭到其他部落首领的强烈反对,而首先站出来反对并且态度最坚决的正是他自己的亲兄弟,之后就发生了历史上的“诸弟之乱”。

阿保机刚开始倒还有点香火情,曾经想要释放卷入叛乱中的一部分亲戚。然而述律平却帮他下定了斩草除根的决心。

随后,迭剌部进行了一场针对“反阿保机势力”的大清洗。在这场血淋淋的权力斗争结束之时,有上百名皇亲国戚被处死 。迭剌部终于在一片血雨腥风中归于平静和忠心。

然而,这仅仅只是摆平了其中的一部,另外七个部落任然不服,他们在暗中一直做着推翻阿保机的准备。

公元915年,七部贵族终于等到了机会,在阿保机征讨黄头室韦部返回的路上,七部贵族一鼓而起,将阿保机劫持,并要求他下台。阿保机此时一看寡不敌众,只好自动辞去可汗之职。

辞职后的阿保机,只好带着迭剌部落远走它乡,最后迁徙至滦河一带驻扎下来。

就在这里,阿保机用汉族谋士的建议,模仿汉地建起了一座城市,并大力发展农业盐铁,很快,迭剌部的军事实力、人口数量马上超过其他七个部落。同时,其它部落所需的盐铁,都由它们提供。

述律平抓住这个机会,又向阿保机提出了一个斩草除根的主意,这个主意立即被付诸实施。麻痹大意的七部酋长定下一个日子,准备齐聚迭剌部饮宴。

就在七部酋长贵族都喝得醺醺然,宴会气氛最热烈的时候,早已安排好的刀斧手一拥而上,不由分说,所有来宾立马变成了肉酱。这样,契丹部落中所有反对势力,在这场契丹版鸿门宴之后,荡然无存。

公元916年3月17日,耶律阿保机在龙化州(内蒙自治区翁牛特旗以西)登基称帝,正式建立契丹国,年号神册,同时创建契丹文字。耶律阿保机自称“大圣大明天皇帝”,述律平被册为“应天大明地皇后”,他们的长子耶律倍(图欲)被册为皇太子。

公元926年8月,耶律阿保机在打下渤海国后,死在了回国的路上。当得到耶律阿保机死讯之后,述律太后临朝称制摄政,掌理军国大事。

她最先做的不是为丈夫悲哀,为帝国册立下一任的继承人,而是先把跟随阿保机一起出征的百余将领的妻子都聚集了起来。

然后她非常悲痛地说:“死的为什么是我的丈夫,而不是你们的?”

这句比较无厘头的话,让堂下的这些女人们脑子一阵眩晕。接下来的事更加无厘头,当这百余名将领回来之后,述律太后接见了他们,述律平哭哭啼啼说道:“先帝没了,我好想他啊!你们呢?”

  

面对伤心欲绝的问话,众将领也难过极了,都表示非常怀念先帝。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后,述律平笑了,随即说道:“好,好,你们都是忠君之士,你们就安心的去吧,把先帝陪好。”

述律后召诸将及酋长难制者之妻,谓曰:“我今寡居,汝不可不效我。”又集其夫泣问曰:“汝思先帝乎?”对曰:“受先帝恩,岂得不思!”曰:“果思之,宜往见之。”遂杀之。(《资治通鉴·后唐纪三》)

说完就吩咐要将这些战将全部杀掉殉葬。

但此时遇到一名叫赵思温的汉人降将,他统领着契丹中的汉军(由汉人组成的部队),是阿保机最为器重的将军之一。

他不甘心无缘无故的受戮,于是和述律太后顶起牛来。

“我不去!”赵思温倔强地说。

“先帝和你最好了,你为什么不去呢?”

汉人的论辩能力这时候发挥作用了,赵思温反驳道:“要论和先帝关系好,怕是谁也不如太后你吧,你先去,臣跟着就是了。”

述律平真没有想到,赵思温这么的又臭又硬。心想,这些汉人果然是比我们契丹人心眼多。

述律平冷静了一下,继续开始找杀人的理由,然后从牙缝里挤出来了个理由:“先帝走了,诸位皇子还没有成年,如果我也随先帝去了,国家无主,那岂不是要天下大乱?”

说完她顺手抢过一个护卫的钢刀,一刀将自己的右腕砍断,然后平静的说:“我还要辅佐幼主,就用这条手腕权且代表我吧。”

“太祖崩,后称制,摄军国事。及葬,欲以身殉,亲戚百官力谏,因断右腕纳于柩。”(《辽史·卷七十一·列传第一》)

后曰:“吾非不欲从先帝于地下也,顾嗣子幼弱,国家无主,不得往耳。”乃断一腕,令置墓中。(《资治通鉴·后唐纪四》)

遇到这样强势的女人,众将领还有什么可说呢,他们什么都说不出口了。于是述律平一挥手,百员大将全部被拉去殉葬。

过去的天子或者皇帝死后的陪葬,主要是妃子、奴隶之类的人物。而且到了汉朝,这种活人殉葬的习俗已经根绝。但这次耶律阿保机的陪葬品真的很豪华,百名战将陪葬,是否是历史上最豪华的葬礼?

述律平的冷酷劲,是否远超则天、吕后?

所有的反对势力和不稳定因素都被摆平了,从此后所有的皇亲国戚、满朝文武都对述律平畏如虎蝎,对她的主张再不敢违抗。述律平可以随心所欲的干自己的事情了。

她首先撵走了自己不喜欢的皇太子耶律倍,要立次子耶律德光为皇位继承人。

公元927年十一月,二十五岁的耶律德光在传统的燔柴礼之后,正式继帝位,即辽太宗。述律平的一切想法都得到了实现。

参考资料:

《辽史》元·脱脱等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

老衲侃春秋严正声明:原创作品,禁止非法转载!

辽国皇帝耶律德光最后怎么死的真的变成“木乃伊”了吗

谢小蜜邀





读后有感


首先我们基本可以肯定,把耶律德光做成“盐渍木乃尹”这事不是他妈妈述律后的主意

947年三月十七日耶律德光踏上返乡省亲的旅程,四月二十一日,耶律德光死于栾城(现河北石家庄附近,当时已是初夏。

以车驾的速度从栾城走到辽上京(内蒙巴林左旗)至少还需三个月,以快马的速度估计单程还需要将近一个月。(946年十二月耶律德光受石重贵降,947年二月才喝到他妈妈表示祝贺托人送来的家乡美酒)。换句话说,等述律太后得到耶律德光的死讯,再把自己的意思反馈到治丧第一线已经是六月中旬。盛夏时节估计放上十来天耶律德光的体味就会大得让人无法靠近,放将近两个月的话应该已经失去了精心腌制的意义



其次,史籍中没有关于开膛破肚操刀手的明确记载。“帝(羊巴)”这个称呼也不是来自契丹人,用脚趾头都能想到,这是在耶律德光入主中原三个多月时间中被霍霍坏了的汉人对他的尊称

契丹主至临城,得疾,及栾城,病甚。苦热,聚冰于胸腹手足,且啖之。丙子,至杀胡林而卒。国人剖其腹,实盐数斗,载之北去,晋人谓之帝(羊巴)。~《资治通鉴》后汉纪一

契丹人破其尸,摘去肠胃,以盐沃之,载而北去,汉人目之为“帝(羊巴)”焉。~《旧五代史》外国列传一

契丹人尚土葬,讲究叶落归根。耶律德光死得又远又不是时候,冰这种古代顶极奢侈品数量本来就不多,夏季在荒郊野外找冰既麻烦又效率低下。皇帝陛下如何保鲜这个问题可把随驾大臣们为难坏了,出征时还活蹦乱跳呢,现在总不可能给太后送一堆腐肉回去吧

把皇帝开膛破肚做成盐水鸭坯这事应该是大臣们群策群力急中生智的成果,估计厨子在这种事情上没有太大的发言权



耶律德光在契丹君主中算得上一位有为之君。这家伙有头脑,善于寻找机会;性格坚韧,三次伐晋终于入主中原;也善于纳谏,但文化隔胲和制度建设差异让他最后把入主中原这事最后成功演变成了一次小靖康之变

耶律德光自己也模模糊糊意识到了这一点——中原这地真不是谁都能安安稳稳呆下去的





好巧,你们也是刁民


契丹除皮室和属珊军外,其他大多算民兵。而契丹没有给民兵开工资的习惯

赵延寿请给上国兵廪食,契丹主曰:“吾国无此法”。乃纵胡骑四出,以牧马为名,分番剽掠,谓之打草谷。

耶律德光入汴梁后便按契丹惯例放士兵外出打草谷。契丹士兵不单抢财物,还喜欢杀人取乐

丁壮毙于锋刃,老弱委以沟壑。自东、西南畿及郑、曹、濮,数百里间,财畜殆尽。

五代时期的汉人可不是小绵羊,大伙纷纷拿起菜剥刀和擀面杖起来反抗。这些“盗贼”有多厉害呢,比如

王琼带着一千多人就攻下了澶州外城,把以残虐著称的耶律郎五困在牙城里瑟瑟发抖

李仁恕率手底下数万人猛攻重镇徐州,见五代名将符彦卿还镇才散伙

二月,宋州、毫州、密州都被“群盗”攻破。耶律德光叹息道:

“我不知中国之人难制如此!”

~《资治通鉴》后汉纪一





我要回家


刘知远率五万军队盘踞晋阳,死活不肯投降;已经投降的将领又看不惯契丹人的作派纷纷反叛。耶律德光已经嗅到了危险的气息。三月初,耶律德光就打定主意要离开这片是非之地

契丹主复召晋百官,谕之曰:“天时向暑,吾难久留,欲暂至上国省太后,当留亲信一人于此为节度使”。百官请迎太后。契丹主曰:“太后族大,如古柏根,不可移也!”

耶律德光说中原马上就要热得让人受不了,再加上自己很想妈妈,所以决定回家看看。这伙大臣脑子简单,说如果陛下想妈妈就把老太太接到中原来呗。耶律德光说,那哪行呢,我妈大户人家出身,家里亲戚太多了,都接到中原来没地住呢



三月十七日,耶律德光整理好行李~后晋的几千官员、几千军士卒、几百名宫女太监、搬空了后晋府库,悒悒不乐地踏上了返乡的旅程

看到村落皆空,耶律德光大动恻隐之心,一边下数百道安民榜,一边却不禁胡骑剽掠

耶律德光返乡途中路过相州站,因梁晖降后复叛而大动肝火

悉杀城中男子,驱其妇女而北,胡人掷婴孩于空中,举刃接之以为乐。

~《资治通鉴》后汉纪一





耶律德光同志的总结陈词


耶律德光才刚刚上路,中原各镇降将更是一窝蜂起来造反。耶律德光做木乃尹前痛定思痛,总结道:

“我有三失,宜天下之叛我也!诸道括钱,一失也;令上国人打草谷,二失也;不早遣诸节度使还镇,三失也。”

~辽史.旧五代史.资治通鉴.


耶律德光同志临终前作出了严肃的自我批评,他深刻意识到,自己捞钱、分派契丹人分占州郡捞钱、纵容士兵抢劫钱财是错误的行为。然而,这种反省实际上没啥意义

耶律德光永远不会把从后晋府库和节镇括来的钱还回去;

不让契丹将领捞好处难道让身为部族首领的他们千里迢迢跑到中原来做好人好事;

士兵不打劫人家吃什么,又用什么作中原百日游纪念品?要杜绝打草谷还得先从契丹军制改起,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实际辽军一直都没有改变过打草谷的习惯






契丹会同六年十二月~七年四月,七年十二月~八年三月,九年九月~十二月,契丹主耶律德光三次呕心沥血南征灭晋,二月初一在汴梁登基做了大辽皇帝,三月十七便要扔下中原回家看望妈妈。残酷的现实造成了他巨大的心理落差

按《旧五代史》的说法,耶律德光得的是寒热疾

按司马光的说法,耶律德光犯病后需要吃冰敷冰,估计那叫急火攻心




文化差异和占领军心态可以使每一次沦陷都成为巨大的灾难



大秦宣太后羋月和大辽开国皇后述律氏两位女强人谁更厉害

两位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女强人,都显赫荣耀一时,但大秦宣太后羋月才干更厉害更优秀辅佐儿子登位平定秦国三内内乱任用弟弟为相安邦定国为巩固皇权还不得不狠心除掉了自己情人义渠王收降了义渠部落免了秦朝后顾之忧,辽开国太后述律平为自己私心拥护自己二子耶律德光登基害得自己长子耶律倍逃奔异国客死南唐,在自己二子死后其孙耶律倍之子耶律阮即位之时又联合三子企图兵变将孙子赶下皇位再立三子登基后经双方调停以述律太后失败告终。

历史上有哪些女人会武功

历史上传说的女英雄不少,但是在真实历史上,能够统兵打仗的有几个,但是跨马征杀的绝对是凤毛麟角。大多数是被后人夸大了。

大家耳熟能详的花木兰、穆桂英、梁红玉、樊梨花,这些都是杜撰出的人物,有些可能有人物原型,但是并不见正史记载。

还有一些是正史有载,但是所载都是军事才能,会不会武功很难说,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唐朝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她是有明确历史记载,能够统兵打仗的女将军,死后还是按照军礼下葬。还有一位冼夫人,封谯国夫人。也是一位有军事才能的著名女性,《随书》《北史》《资治通鉴》都有记载。

那么有没有正史记载,确实有武功的女将呢?答案是有,而且还不少,但是名气好像都不是很大,因为这些人几乎只见于正史,文学作品里渲染不够,所以有很多人不知道。下面我就介绍几位比较典型的人物。

第一位;忠贞侯秦良玉

历史上的女人进正史,大部分归在列女传中,但是秦良玉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单独立传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

《明史·秦良玉传》记载;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那么这位能够封侯的女将军都打了些什么仗呢?说起来就太震撼了。

秦良玉是重庆人,丈夫是世袭的土司,秦良玉在家乡时就参加了平定地方杨应龙叛乱的战斗,并取得胜利。

泰昌元年(1620年),后金入侵辽东,朝廷诏令秦良玉出兵援助。秦良玉派兄长秦邦屏,弟弟秦民屏率领几千人先前往。朝廷赐秦良玉三品官员的服饰。天启元年(1621年),后金包围重镇沈阳,秦邦屏、秦民屏随总兵童仲揆渡浑河与清军血战,秦邦屏战死沙场,秦民屏突围而出。秦良玉于是亲率三千人前往直抵榆关(今河北省山海关)。一个重庆吐司,这仗都打到关外去了,明熹宗下诏给秦良玉加二品官员服饰,并封秦良玉为诰命夫人。

回到老家重庆,秦良玉又带兵平定了宣抚使奢崇明的四川之乱。朝廷因功多次赏赐秦良玉金币。

崇祯三年,后金皇太极围京城,秦良玉率秦翼明奉诏勤王,并拿出家中的资产充作军饷。皇帝朱由检特意下诏表扬,并于平台召见秦良玉,并赋诗四首表彰秦良玉的功劳。

此后,秦良玉又参加了平定张献忠叛乱的战斗,数次击败张献忠和罗汝才,后来在张献忠从上马渡过长江进军,秦良玉与张令急率军于竹箘坪阻击,挫败了贼军的前锋。但不久张令战死,秦良玉前去援救没有成功,辗转作战又失败了,部下的三万人几乎全部战死。秦良玉于是单独求见邵捷春,建议调用自己二万溪峒的士兵用来击破贼军,自己愿出一半粮饷,其余一半需要官府支持。但邵捷春与杨嗣昌不合,且仓库中没有现成的粮食,所以拒绝了。

崇祯十七年(1644年),张献忠领大军攻下成都后,秦良玉分兵守卫石砫境,张献忠到处招降四川土司,却不敢来石砫。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 年),隆武帝朱聿键派使节专程赴石柱,加封秦良玉太保兼太子太保衔,封忠贞侯。同时近在西南的永历帝朱由榔加封秦良玉太子太傅,任以四川招讨使,仍以镇东将军督兵平定川中诸贼。

清顺治五年(1648年),秦良玉去世。

第二位;前秦毛皇后

这位也不简单,她是前秦皇帝苻坚的孙媳妇,前秦高帝苻登的皇后。出身名将世家,其父毛兴,前秦时期大臣,历任抚军将军、都督秦河二州诸军事、河州刺史。

据历史记载,毛后皮肤白皙,修长强壮,自幼习武。嫁苻登后被册立为后。她是一员勇将,尤其善长骑射。苻姚之战时她统军一万,驻守苻登辎重粮草集中的大界营。

高帝苻登在毛皇后的帮助下,取得了战争胜利,于是乘胜追击,远离大界营。不料姚苌亲率铁骑三万,再次偷袭大界营。毛皇后寡不敌众,战败被擒。姚苌见她美貌出众,不禁大为心动,竟欲纳她为妃。毛皇后仰天大哭,骂道“姚苌无道,前害天子(指苻坚),今辱皇后,皇天后土,宁不鉴照!”誓死不从。姚苌见她坚贞不屈,知无法使她就范,最后将她杀死。

毛皇后的事迹见于《晋书·列女传》和《资治通鉴》

第三位;铁腕太后述律平

当然叫她断腕太后更贴切,此人不但有铁手腕治国,而且有壮士断腕的英雄气概,很多男人都得汗颜。

述律平是耶律阿保机的皇后,曾经帮助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立下很多功劳。她不但能够领兵打仗,而且可以跨马征杀。阿保机曾跨过大漠,攻打党项,让述律平留守其帐,黄头、臭泊二室韦趁虚掠夺,述律平率兵迎击,立马帐前,连发三箭,射退敌首,最后把来犯之敌击退,从此名震北方各族。

述律平在耶律阿保机死后,为了掌握朝廷,诛杀了很多大臣,说让他们去地下陪伴先主,汉臣赵思温质问述律后,太后与先主最亲近,最应该陪伴先主的应该是太后才对。述律后听了此话,自断一腕,放入耶律阿保机的墓里,说儿子还年轻需要自己辅佐,先断一腕,陪伴先主,待儿子成才就去见先主。

这么刚的女人,就问你怕不怕,服不服?

大多数普通民众,对历史人物的了解,文学形象多于历史真实形象,而文学形象大多数都进行了艺术加工,距离历史有较大差距。至于为什么很多文学作品里宁可凭空捏造人物都不愿意从历史中挖掘,我就不知道了。大概是历史真实情况限制了创作发挥,写不好,偏离太严重可能被骂,还不如凭空捏造,天马行空,想怎么塑造怎么塑造更自由。

后两个不说,前面的秦良玉就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说他是中国历史上最能干的女将军都不为过,而且她的一生跌宕起伏,经历坎坷,故事颇多,是文学创作的好题材,可惜他的形象小说、影视剧中都不常见,戏曲中有,但都比较简单,而且与历史原型人物反差较大,秦良玉是大明的忠实追随者,戏曲中竟然出现了《斩御袍》的桥段,不禁令人嘘嘘。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