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四人位高权重,后人却对四人毁誉参半身后骂名不断_学堂_后人_新疆

清朝,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由于统治者的盲目自大和“闭关锁国”政策,使得本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华民族逐渐落后,日益衰微。在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下,各地农民也揭竿而起,边境袭扰不断,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条件下终于被西方的坚船利炮叩开国门。

然而这四个人的出现却使得日益没落的清朝“回光返照”,这个时期也被称作“中兴之治”,他们就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和张之洞,并被称做晚清四大名臣,但后人对此四人也是毁誉参半,身后骂名不断。

曾国藩,创办了多个中国“第一”,其创建的湘军更是在风雨飘摇中挽留了清政府,是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被视为“古今第一完人”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拓者。后世对曾国藩的褒贬不一,斥骂者也不乏其人。他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因为其杀伐太重而被人们送了个绰号“曾剃头”,且又因为主要起义者多是汉人所以当时人们骂他为满清的走狗。但他能够在功成名就之后急流勇退,主动解散其一手创建的湘军,并请求辞官谢绝所有封赏来看,曾国藩的治世之道的确高明。

展开全文

后人提起左宗棠,总是喜欢冠以民族英雄的称号,并且主要因为其在纷乱的局势之中能够力挽狂澜,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地之中抱着必死的决心,年近70的他带着棺材指挥大军作战,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左宗棠率军击溃了盘踞在新疆的阿古柏势力,收复了新疆。左宗棠收复新疆是值得肯定的,但其背后依旧骂名不断,主要因为其在镇压同治陕甘回变时,带领湘军对回民进行报复性屠杀,所以认为他心狠手辣,因此有"左屠夫,左剃头"之称。

李鸿章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一手创办了淮军和北洋水师,因为他从事的活动之广泛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几乎涵盖所有重要行业,包括军事、政治、经济、外交、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在当时大凡重要事件都有他的参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当时西方把他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但由于其作为清政府的外交大臣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尤其受人诟病,也因为李鸿章一味主张求和,并镇压农民起义,而且主张放弃新疆,重视海防,被后人骂做卖国贼。李鸿章也被后人形象的比作“大清的糊裱匠”。

张之洞,清朝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政治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他是继曾国藩、李鸿章后,洋务运动的领袖人物,为中华民族重工业,如汉阳铁厂、大冶铁矿等和近代军事的发展,如湖北枪炮厂等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毛主席曾评价张之洞,“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 此外,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三江师范学堂、湖北农务学堂、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工艺学堂、慈恩学堂、广雅书院等。他注重教育和治安,主导了中国近代的警察制度,对清末的教育和社会发展有很大影响。

作为清末清流派的领袖,张之洞对自己的名声极为重视,因此获得的骂名也最少。总之功也好,过也罢,已成为过眼烟云,留给后人评说。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