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曾国藩后人拿出重磅史料,揭开太平天国李秀成被杀真相_曾国藩_供词_太平天国

1864年7月,太平天国都城南京被湘军攻陷,不久,忠王李秀成在南京市江宁区涧溪村方山被俘。仅仅过了16天,李秀成便被曾国藩下令杀害。

这16天给人们留下了永久的谜,人们一直想知道,在这些天里,李秀成到底招供出来了一些什么,他到底有没有投降?

当时大部分人都认为李秀成应该是做出了投降的举动,然而大部分的史料都已经遗失或是被销毁,以至于当年的真相再也没有人知道。

之所以大部分人都认为李秀成做出了投降的举动,是因为在被俘之后,李秀成曾经呈上了一份高达5万余字的供词。试想,一个人被俘之后竟然主动上交供词,那不是投降是什么?但是让人们不敢确信的是,这5万字的供词拿到曾国藩手中之后,竟然遭到了删改,最后只剩下三万多字。

而最后曾国藩交给清政府的,也是这份3万多字的供词,而那消失的两万多字到底说了什么?人们从未知晓。

见过原件的恐怕只有曾国藩本人,而且更令人们迷惑的是,原本按照清政府的指令,曾国藩应该立刻把李秀成带到京城去受审,但是曾国藩却在李秀成被俘之后16天匆忙将他杀掉,甚至不惜违背朝廷的旨意,这背后肯定有鬼。

于是人们推测,也许李秀成并没有投降,他的死是因为曾国藩想要杀人灭口。

展开全文

所以有专家做出了两种推测:第一种就是曾国藩带领军队入城之后,曾经在城内有过烧杀抢掠的行为,这些行为被李秀成写在了供词里,曾国藩害怕湘军的非法行为影响自己的官职,所以将他的供词进行了删改。

还有一种猜测是,李秀成可能在供词之中劝说曾国藩投靠太平天国,曾国藩害怕这样的供词交上去,引起清政府对自己的怀疑,所以才做了删改。

惊人真相

1962年,曾国藩的曾孙忽然拿出来了一份重磅资料,人们震惊地发现,他拿出来的这份资料正是人们一直好奇的李秀成当年留下的原版供词,曾国藩原来的确没有销毁,而是将供词收藏起来传给自己的儿子,就这样一代一代的保留到了现在。

李秀成在这份供词中明明白白地指出,洪秀全是在宫中因病去世的,但是曾国藩在此前交给清政府的奏折中已经写明,洪秀全之所以突然死亡,是因为眼看清军大军压境,所以洪秀全心生怯懦,服毒自杀。

这样写当然是曾国藩为了向清政府邀功,可如果把李秀成这份供词交上去,清政府就会立刻知道曾国藩在说谎,所以曾国藩果断的将这一段删去。

另外供词中还写到几件事情,比如说李鸿章在打仗期间并没有出多少力,而是依赖洋人的帮助。

同时,李秀成又说,洪秀全虽有过错,但是从来不对外国人卑躬屈膝,曾经有洋人来和太平天国谈合作,被洪秀全严厉拒绝。

李秀成还讽刺说:太平天国被清政府指责为反贼,但是却向来坚定的抵御外侮,从不低头,而清政府自命为正统,却不断地割地赔款,跪地求饶,如此一来,不知道谁才真正是国家的反贼?

这些话如果让清政府知道,那曾国藩自己要吃不了兜着走,所以这些话当然也是要在历史中消失的,而且这份供词,也洗清了李秀成身上的污点。大部分人认为李秀成呈上这份供词是为了投降,但完整的供词中,李秀成从来没有说过投降二字。

他唯一说的一句软话是希望曾国藩能够让自己收拢部下,让这些无辜的太平天国军人能够回乡为民,免得一死。

不过这句话在后面曾国藩交上去的奏折中却变了一个意思,曾国藩在奏折中表示:李秀成之所以要收拢部下,是为了向清政府投降,但是自己并没有同意。而对比两个版本,人们就可以意识到,是曾国藩刻意篡改了李秀成的意思。

也就是说,从一开始李秀成就没有畏惧过死亡,甚至从被俘的那一刻,他就已经做好了慷慨赴死的准备,所以后面曾国藩所说的李秀成的投降行为完全是无稽之谈。

一个已经准备好要殉国的人,又怎么可能投降呢?可见关于李秀成身后的污名,完全是因为曾国藩后来对他的供词所做的删改,导致所有人都误会了李秀成的人品。

曾国藩清楚,在剿灭太平天国这件事情上,自己,包括清政府都有太多见不得人的地方,因此李秀成必须死,而且是速死,在这样的情况下,曾国藩最终没有让李秀成进京,太平天国的忠王,最终死在了阴谋诡谲之中。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