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些将军的诗词写得好?与龙洞有关的诗句_石达开_太平天国_太平军

本文目录

  • 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些将军的诗词写得好
  • 与龙洞有关的诗句
  • 英雄石达开是怎么死的
  • 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为什么会选择进军四川
  • 冷兵器时代,有哪些杀气很重的诗词

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些将军的诗词写得好

谢邀。我推荐郑成功的《复台》。

开辟荊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郑成功(1624—1662),原名郑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今福建省南安市)人。明末清初军事家,民族英雄。1662年率部收复台湾。

注释:

1.开辟荊榛:披荊斩棘;荊榛:均为灌木名;荷夷:指荷兰侵略者。

2.十年:1652年,台湾志士郭怀一发动了反对荷兰侵略者的大规模起义,后失败。此时至郑成功收复台湾恰为十年时间;克:攻克,战胜;先基:祖先的基业。

3.田横:秦末狄县(今山东省高青县东南)人,齐国贵族,从兄起兵反秦,重建齐国。后被刘邦所败,带五百余人逃居海岛,因不愿称臣而自杀,其部属亦全部自杀。

4.茹:吃;间关:本指道路崎岖,这里比喻境遇坎坷。

导读:1624年,荷兰人乘明清交战、无暇他顾之机,侵占了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军登陆台湾,与当地民众一道,奋力拼搏,驱逐荷兰侵略者,于次年收复台湾,之后写下了这首诗。

诗作一二句回顾海峡两岸军民克服重重困难,历时十年将荷兰侵略者逐出台湾的曲折历程,感叹收复台湾领土的艰难和不易;三四句借用田横五百壮士的典故,抒发了对宝岛台湾的无比热爱,表达了誓死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坚强决心。

感言:为什么军人不惧千难万险,不惜流血牺牲?因为我们守护的是祖国的领土,捍卫的是民族的尊严!

与龙洞有关的诗句

古人关于龙洞的诗句还是非常多的,特别是宋代人关于龙洞的描写,远远多于其他朝代,也诞生了一批佳作。

众多关于龙洞的诗词,以石达开之作最为出名,英雄气凌然绝傲!

石达开《广西白龙洞题壁诗 》

挺身登峻岭,举目照遥空。毁佛崇天帝,移民复古风。
临军称将勇,玩洞羡诗雄。剑气冲星斗,文光射日虹。

苏轼《和孙同年卞山龙洞祷晴》

吴兴连月雨,釜甑生鱼蛙。往问卞山龙,曷不安厥家。 梯空上巉绝,俯视惊谽谺。
神井涌云盖,阴崖垂藓花。交流百道泉,赴谷走群蛇。不知落何处,隐隐如缫车。
我来叩石户,飞鼠翻白鸦。寄语洞中龙,睡味岂不嘉。雨师少弭节,雷师亦停挝。
积水得反壑,稻苗出泥沙。农夫免菜色,龙亦饱豚豭。看君拥黄紬,高卧放晚衙。

秦观《和孙莘老游龙洞寄孙傅师》

苇萧传火度冥冥,作入清都醉魄醒。草隐月崖垂风尾,风生阴穴带龙腥。
壁间泉贮千锺碧,门外天横数尺青。更欲仗筇留顷刻,却疑朝市已千龄。

陆游《次韵张季长题龙洞》

我昔谒紫皇,翳凤骖虯龙。俯不见尘世,浩浩万里空。 谪堕尚远游,忽到汉始封。
西望接蜀道,北顾连秦中。壮哉形胜区,有此蜿蜒宫,雷霆自鼞鞳,环玦亦璁珑。
石屋如建章,万户交相通。来者各有得,尽取知无从。
凭高三叹息,自古几英雄?老我文字衰,挥毫看诸公。

另外,宋代道士白玉蟾的《武夷歌》最能体现出龙洞的神秘色彩

天下武夷兮第一山溪,升真有洞兮大王天柱交相齐。

不知何年中秋兮玉帝赐宴会曾孙,幔亭结云霞兮彩桥跨虹霓。

欲访仙迹兮搜剔地灵,遡洄乘舟兮陟险杖藜。

身轻欲生羽翰兮们烟萝而蹑天梯,下视人境杳邈兮但见乱峰参错相高低。

龙洞通天池兮岩鹤舞双翎,铁骨藏玉匣兮玉蜕和香泥。

月浸观音石兮恍有金身现普陀,风号玉女峰兮疑是湘江虞妃啼。

仙馆学堂兮闻书声,丹炉茶灶兮晓烟迷。

船架半壑兮使星会泛河汉归,机留古洞兮天孙去作牵牛妻。

棋盘开岩石兮钓台瞰晴川,岩有虎啸兮窠有金鸡栖。

狮子伏岩兮耀日气犹鲜,仙羊化石兮眠云青草萋。

大小藏蕴灵兮下有龙湫水泠泠,一线天通九有兮旁有风洞凉凄凄。

翰墨罗列兮因之生兴,廪石高貯兮可以忘饥。

红尘迥绝兮山中发兰桂,神仙何许兮云间闻犬鸡。

茶洞幽窅兮悬崖飞瀑布,桃源深邃兮沿流得径蹊。

有人卜居大隐屏兮学宗周孔事盐虀,但见此心止止兮炼成大药服刀圭。

武夷君去后兮有十三仙之同时,代不乏人之兮仙阶陆续跻。

或尸解兮只履归去,或飞升兮铁笛长嘶。

以今视昔兮吴李可接踵,不须怀古兮感慨而怆悽。

作诗勉同志兮欲倩仙掌摩丹崖,我醉挥椽笔兮大书特书而留题。

英雄石达开是怎么死的

石达开,他是一位骁勇善战,征战沙场的将军。他是太平天国历史时期堪称第一名将。还可以称之他为中国近代历史时期著名的军事家、革命家、战略家,武学家,诗人,书法家,爱国将领,民族英雄等称号。石达开于同治二年,被清朝军队围困于于四川大渡河,孤身一个人前往清军大营乞降,被押往成都,惨遭百余刀酷刑而死。

摘自史记:石达开,广西贵县人。客家地主。道光末年加入拜上帝会。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参加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在永安被封为翼王、五千岁。定都天京后,出巡安庆安民。咸丰四年,督师援上游。次年初,在江西大破湘军,以后连战均捷。六年,回援天京,旋再赴上游督师。同年秋,天京发生内讧,回京,险遭韦昌辉杀害,缒城出走,起兵讨韦。洪秀全诛韦后,招之回京主政。七年,因遭疑忌,率军出走。此后转战赣、浙、闽、湘、桂、黔、滇、鄂等省,势力渐衰。同治二年,在紫打地为大渡河所阻,无法突围,乃致书川督骆秉章,请免杀将士,旋自赴敌营。被解往成都,遭酷刑杀害。


石达开诗词欣赏

若个将才同卫霍,几人佐命等萧曹。

男儿欲画麒麟阁,夙夜当娴虎豹韬。

满眼山河罹异劫,到头功业属英豪。

遥知一代风云会,济济从龙毕竟高。


在天京事变爆发之后,为了有效反击和自我防御,洪秀全从西征战场将石达开调回。后来,韦昌辉等人被诛,天京危机全面解除。洪秀全对石达开的防范之心越发明显,石达开为了避免再次上演兄弟相残的尴尬局面,也为了自我保全,带队出走,连续征战。这段历史,相信大家在童年时代就有所接触,在石达开在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等地和清军遭遇了数次遭遇战、伏击战、攻坚战、反击战等一系列的战争。团队数量越来越少,剩余人马不足五万余人。

公元1862年5月份,正值雨季。由于石达开失去了渡河的最佳时机,午夜大雨倾盆而下,次日河水猛涨,人船难行。两日之后,清朝大军骆秉章的军队在河对岸布下天罗地网,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石达开陷入清军的前后夹击之后。石达开迫于无奈,率军分路突围。但太平军将士伤亡惨重,石达开选择了牺牲自我,保全大家的崇高主义精神。向清军投降,但清军言而无信,一举弑杀了数千投降的太平军。石达开也被押往成都接受审判,不日遭受百刀凌迟酷刑致死。

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为什么会选择进军四川

四川这个地方,有一个好处,进入四川的英雄豪杰,往往有三种可能的谋略,上策是占领四川后,可以暗度陈仓,进军关中,而后逐鹿中原,可以效法刘邦,一统天下!

中策是占领四川,长期经营,即使不能统一天下,也可以效法刘备建立蜀国,长期割据,称雄一方。

下策,是可以保命,四川到处是深山茂林,便于藏身,即使战败,也可以做个山大王。

石达开可能没有死,就说明选择进军四川确实可以保命。

  • 上策看天命,中策看对手,下策看知足!

石达开不想当皇帝,所以上策将来就必须与天王争夺天下,中策也必须与太平天国、清朝三足鼎立。

所以,只有下策比较可行,也就是藏身四川,在四川寻找桃花源,用金蝉脱壳的办法,瞒天过海,然后找个地方,藏起来,过神仙生活!

江南是天王的根据地,石达开不想与洪秀全争权夺利,北方又是清王朝的地盘,北伐已经失败,说明继续北上不可行,只能进军四川

开始的时候,石达开牵动了清军大量兵力,舒缓了天京危难,使长江中下游的军事形势趋于好转,在客观上促成了太平天国得以延续六七年的国祚。

如果这一结论成立,石达开的天京出走,实在算不上是“分道扬镳”的标志!

他的真正的“出走”,至少要到咸丰九年二月,确定远征四川,与太平军的军事斗争完全脱离才开始。

历史记录可信吗?

普通历史记载:天京事变后,他回京辅政,因遭到天王洪秀全的猜忌,而负气从天京出走,率十万精兵远征。

1863年5月在四川大渡河紫打地,也就是今现在的安顺场附近,他的军队陷入了重围,石达开也于6月25日在成都就义。

其部属,亦全部被清兵杀害。

这样的记载,可能纯粹就是哄小孩呀!

且不说石达开如何,其部署生还者就大有人在。

想当年,石达开兵败大渡河前夕,他把军中携带的大量金银财宝埋藏于某隐秘处。

石达开当时还留有一纸宝藏示意图,图上写有“面水靠山,宝藏其间”八字隐训。

据说,后来国民党四川省主席刘湘,还曾秘密调了1000多名工兵前去挖掘,在大渡河紫打地口高升店后山坡下,工兵们从山壁凿入,曾挖到3个洞穴,每穴门均砌石条,以三合土封固。

但是,挖开两穴,里面仅有鎏金铜器、金抹额、银带扣、吊刀、玉额花、袖箭筒、护手、木刻等少量的残缺的物件。

后来,这些物件被装箱运往成都,交机要秘书廖佩纯,最后他又转交刘湘的夫人刘周书收藏。

这个事情,就说明石达开已经有退隐的意图,否则不会把财宝藏起来,也从侧面说明石达开已经没有多少兵力了,根本保护不了这些身外之物。

那么,他来四川的目的,很可能就是找个藏身之地而已!

石达开战败大渡河,上策和中策与他无缘,但是,下策保命,过隐居山林的生活,应该可以有!

无论如何,现在看来,远征西南也表明了石达开的远见卓识。

普通历史记载:公元1863年5月,石达开大军兵败四川大渡河,不久,他想用自己的头颅换取数万将士性命,自投清营,不幸牺牲。

  • 更有人说:石达开的头颅曾被扔入了长江

石达开这个著名的头颅,在成都四门悬首示众后,连同法律奏章经水路由嘉州、叙府到达重庆!

《巴县档案》记载,石达开的首级到达重庆时,因为已经腐烂而埋葬。

但是,也有人看到了现藏于四川省档案馆的一封官札,是位于四川东部边缘的理民府于同治二年六月初,才填发的给巴县递解石达开首级。

与此同时,担任大清“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爵士在《赫德日记》里,有许多涉及太平天国的战事笔记。

他注意到,在经历了特洛伊战争一样漫长的包围之后,中国南方的战事,即将走入尾声。

1863年7月27日,他记录说:长期以来,一直转战于四川省和陕西省边境的太平军大将石达开被骆秉章所俘,并砍了头!

今天方得此讯,石达开6月27日被杀,消息至7月下旬才到达京师,在路途上竟然花费了一个多月时间!

事实上,这些清朝的消息和记载往往不可靠!

对于石达开的奏报不可轻信。

宝庆会战之后,石达开战死的消息就曾在朝野传开,清廷一再下旨查询,但没有一个封疆大臣敢于作出肯定的回答。

大渡河之战后,石达开落入清军之手,清廷还是将信将疑,再三查问。

四川总督骆秉章在奏章中解释,石达开自供与洪秀全等自广西金田村起事即封伪王,及窜扰各省情形历历如绘,皆臣所素悉,语皆符合。

且其枭桀之气,见诸眉宇,绝非寻常贼目等人,实为石达开正身无疑,后又在处死石达开的布告中说明,已经派熟悉的太平军叛徒来辨认,实系石达开!

这些情况,表面上证明了石达开被抓了,仔细想想,也正好说明他们所抓的人非常可疑!

马德良作为石达开的“替身”救了石达开,倒是非常可能呀!石达开最后可能藏身四川的山野之间,虽是下策,却保住了性命!

据说,石达开曾经收有一个义女,时人称为四姑娘,长得聪明漂亮,掌管军中文书。

也许是接触生情吧!到了出嫁年纪,她没有看中英武盖世的将军,却嫁给了呆头呆脑的马德良!

在四川一带,始终流传着一种美好的传说,即石达开并没有死,当时忍受酷刑、凛然就死的是他的义女的丈夫马德良。

据说,石达开出征时,曾替一名叫韩宝英的少女报了家仇,这个少女就是四姑娘,他为报恩愿意嫁给石达开,可是石达开仗义不纳,却收她为义女,让她掌军中文书,人称“四姑娘”!

事实上,翼王石达开本是举人出身,平日以文事自高,在四姑娘面前,却只有自叹不如。

军事劳烦之余,四姑娘常常陪石达开信步山水间,赏景散心。

两人避开军务话题,只说些轶闻逸事,俨然一双寄情山水间的闲散文人,浑然忘我地陶醉在山水草木之间。

有时来了兴致,两人还一唱一和地吟诗赋词,信口拈来,佳句天成。

有一天,石达开独自一人,不禁仰天叹道:“大丈夫当建功立业,何必依附他人,我非弱者,何不独树一帜!”

话音未落,忽听得身后有动静,石达开按剑转身察看,却见是四姑娘站在不远处。

石达开不安地责问道:“夜深露重,你出来干什么?”

四姑娘柔声答道:“见父王心绪不宁,已在林中陪同许久了。”

“我的话,你可曾听清?”石达开问得有些紧张。

“一字不漏,且感同身受,我已为父王密筹此事,正不知如何向父王启口。”

四姑娘回答得非常坚定,见四姑娘与自己所见略同,石达开放心了。

第二天,石达开召集部将商讨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最后采取了大多数人的意见,决定退入物产富庶,且朝廷官兵势力较弱的四川。

入川不久,就赶上大渡河涨水,石达开被包围!

后来,石达开受伤,四姑娘忍着强烈的悲愤,强撑着对丈夫马德良说:“父王平日待我们甚厚,今日面临危急,你怎么办?”

马德良是个没有主见的老实人,面对战局的惨状,他早已吓得头脑发麻,见妻子发问,他不知如问是好,只是呆呆地望着自己怀里刚满周岁的儿子。

许久,又抬头看看脸色惨白的妻子,脸上露出痛苦而恐惧的神色。

“懦夫!”韩宝英忽然大声怒骂道,“事已至此,还只知贪恋妻儿嘛!”

骂完,她一把抢过丈夫怀里的儿子。

没等马德良喘过气来,韩宝英又厉声命令道:“还不换上父王的衣冠去受降!”

马德良终于明白了妻子的用意,此情此景,已容不得他思索和拒绝,在妻子的指令下,他哆哆嗦嗦地换上了石达开的衣冠,带着残军,高呼道:“翼王以众降清啦!”

于是,战争结束了,“石达开”及残部被清军解押到成都,经审讯后,由四川总督骆秉章上书奏明朝廷!

不久,朝廷下旨,将“石达开”就地处死。

当然,在成都处死的实际上是马德良,因为他的容貌、身体都酷似石达开,对石达开和军中情况也非常熟悉,所以审讯时没有露出破绽。

四姑娘当初选择马德良为夫的一片苦心,从此便显而易见了。

马德良带军受降时,四姑娘悄悄把真正的石达开拉到一块大岩石下藏了起来,当地峡谷里尸首遍地,所以清军没在意,他们也不愿意在死人堆里瞎忙活!

后来,有个峨嵋山的老和尚说:“翼王乃维摩的化身,韩宝英则是散花天女也。”可能石达开他们最后都藏于深山古刹之间了。

总而言之,清朝时期的四川还是非常落后的地方,交通不便,到处是崇山峻岭,民族复杂,说什么话的都有,所以外地口音无所谓,当地老百姓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北音,非常封闭的地方!

这样,很容易藏身,凭借石达开的身手,做一个猎户没问题,凭借石达开的文采和修养,做个得道高僧也没问题!

总之,进四川,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即使彻底失败了,也可以山上保命,这些可能就是石达开选择四川的重要原因!


一起走近历史与现实!欢迎热心评论和关注!@龚柳辉

冷兵器时代,有哪些杀气很重的诗词

?忆秦娥·娄山关 ?毛澤東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七杀碑》~张献忠
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善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
这就是有名的《七杀碑》,让人一看就感到浓浓的杀气和血腥之气铺面而来。
?张献忠的《七杀诗》
天生万物以养民,民无一善可报天。
杀杀杀杀杀杀杀!不忠之人曰可杀!
不孝之人曰可杀!不仁之人曰可杀!
不义之人曰可杀!不礼不智不信人,
大西王曰杀杀杀!我生不为逐鹿来,
都门懒筑黄金台, 状元百官都如狗,
总是刀下觳觫材。传令麾下四王子,
破城不须封刀匕。山头代天树此碑,
逆天之人立死跪亦死!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并不是每个才华横溢的人都有机会大显身手,但是因此消沉颓废,那肯定是没有机会的,
十年磨一剑,如无机会试刃,那就再磨十年吧。
?《不惹庵示僧》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山僧不识英雄汉,只凭哓哓问姓名。
?《剑客》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不第后赋菊》中暗含的冲天杀气,它来自唐末的草根领袖黄巢。
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满江红~岳飛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不惹庵示僧》~朱元璋
不惹庵示僧
杀尽江南百万兵,
腰前宝剑血犹腥。
老僧不识英雄汉,
只顾哓哓问姓名。
?《献钱尚父》
贵逼人来不自由,龙骧凤翥势难收。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鼓角揭天嘉气冷,风涛动地海山秋。
东南永作金天柱,谁羡当时万户侯。
?《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在数量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中,有这么一类古诗词,读来常有一股凌凌杀气欲直冲云霄,若千军万马之奔腾,似摇山振岳之怒吼,十分能够震撼人心。这类古诗词的作者,通常要么身手不凡,威名盖世,要么便是那权倾一方的诸侯或王者,拥有杀伐决断之实力,因而他们的诗词,也都自然而然的沾染上了他们身上自带的豪侠之气又或杀戮之意,十分生猛准确地将他们的内心世界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统观这一类作者的出身背景与职业,虽可谓五花八门,如有农民出身的草莽英雄,名垂千古的一代名将,心机深沉、令人胆颤心惊的帝王以及各种风格与路数迥异的诗词创作专业户,不过在这些作者创作的诗歌当中,却都充斥着一种让人心生寒意的杀气。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