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培伦大将军为啥会用一筐炸弹“炸翻”满清?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自杀,我真的心痛,你们牺牲了自己真的值吗_自杀者_牺牲_汪精卫

本文目录

  • 喻培伦大将军为啥会用一筐炸弹“炸翻”满清
  • 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自杀,我真的心痛,你们牺牲了自己真的值吗
  • 汪精卫为何没能成功刺杀摄政王载沣被捕的他又为何没有被处死

喻培伦大将军为啥会用一筐炸弹“炸翻”满清

喻培伦(1886年—1911年),清末民主革命者,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留学日本努力学习各种工业技术,希望回国后通过兴办工业达到强国的目的。1908年他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走上了革命救国的道路。为推翻满清王朝,他冒着生命危险,多次负伤,刻苦钻研爆破技术,成为革命组织中有名的“炸弹大王”,为革命提供强大武力支持,公元1911年春天,他参加了革命党人发动的广州武装起义,后来被清军抓住,壮烈牺牲,为推翻满清封建统治贡献了强大即将以及生命。

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自杀,我真的心痛,你们牺牲了自己真的值吗

自杀者绝不该被蔑视!

前几日,我发文探讨青少年自杀,认为多地频发的青少年自杀是出自父母的放弃。

我们痛切地认为,多地频发青少年自杀,不是由于所谓的青少年压力过大,也不是由于青少年的懵懂无知,而是由于父母的放弃!我们讨论的重点是,孝道看似是面向父母的付出,实则是中国人珍爱生命的最重要的文化和精神路径,不要求孩子孝敬就是放弃孩子。

毫无疑问在这种讨论中包含着一个假设,那就是这些自杀不该发生!的确如此!自杀者的亲人们一定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自杀大概也不是自杀者一种快乐的选择!所以我们当然正是站在这个立场!

但是上述自杀者不该发生的立场,却不能支持这样一种现实:那就是太多的人将自杀看作一种谈资、看作一种愚昧、乃至看作一种丑陋,只是付出一声叹息甚或只是一种不屑而已!

自杀的确不该发生。确切地讲是我们谁都不希望发生。可是我们要说,无论对于既往的自杀者、新近的自杀者、今后的自杀者,以及任何一个时候的自杀者,我们却须付出一种特别的敬意!

这种敬意不是出于仁慈和怜悯,而是每一位自杀者该得的!

自杀者该获得其荣誉!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希望走到自杀的地步!但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向每一个自杀者垂下头颅!我相信每一个自杀的人都在他的处境下,以最勇敢的方式维护了生命的尊严,以最投入的方式直达生命的深处!

于个人,每一个自杀者的人生都不是残缺,15年、30年不比60年、80年更短,他们亲自为自己的生命划上句号乃至叹号!于社会,每一个自杀者,都不是这个社会的负能,也不是这个社会的悲哀,他们他们乃是这个社会的活人祭!自杀者以自己的勇敢担当了这一庄严祭祀的牺牲!而我们则必经由对祭祀之牺牲的崇敬而达致对生命神圣尊严的崇敬!

所以,如果这个社会还对自杀者满怀不屑与不解,那么这个社会和这个社会里的人,就尚未真正懂得对生命之神圣尊严的崇敬,对自身之生命的神圣尊严足够的自知与体验!不要以为给予自杀者该得的荣誉,可能会鼓励更多的自杀!对自杀的蔑视和不屑才会导致更多自杀!

每一个自杀者都以死亡的实践,在向我们每一个人演绎和提示死亡!死亡于人乃是比生更神圣的事情,尊敬与直面死亡不仅是一种勇敢的死亡,不仅是一种更加勇敢的死法,更是一种勇敢的活法!

尊敬与直面死亡,是对生命更好的珍惜和拥抱,是一种真正尊严而激情的生活最重要的特征!

每人都有自己的战争!

牺牲,就其本意,是指为了活着的人而献出生命的实践!

所以,我们在种种社会的、国家的、家族的亦或者是其它的活动中,将那些为了集体的需要而志愿性的付出生命的实践称之为牺牲!这正是我们通常理解的牺牲的意义!这种牺牲的确符合牺牲的本来意义,所以人们愿意而且应该为牺牲奉上尊敬和荣誉!但是通常在集体活动中的牺牲并不是牺牲的全部!

并不是所有的牺牲都是快乐的,都具有着为了集体需要的志愿性的行为!我们甚至要说,即使是我们通俗赋予骄傲和荣誉的牺牲,大多数可能也不具有志愿的性质!在古代的祭祀上,也曾有过活人祭的先例,活人被用来当做祭品也即牺牲,这些牺牲绝无法是志愿性的和快乐的,但是他们却的确都是牺牲!他们毫无疑问遭遇了个人的悲剧,但作为牺牲他们受到人们的恭敬!

不要被国族亦或者是政治褫夺了“牺牲”这个词的本意!更加不要以为只有在国境线上才有战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战争!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战场上!

自杀者正是个人战场上的牺牲者!很难说自杀者是胜利者,但自杀者一定不是懦弱者!因为懦弱者要么还活着,要么死得悄无声息!

自杀不是我们的目标,自杀者却该是我们的榜样!

悲剧该有悲剧的尊严!

悲剧绝不是闹剧!牺牲绝不是无所谓!自杀不是儿戏!

悲剧该有悲剧的尊严!牺牲该有牺牲的荣誉!这种尊严和荣誉并不是需要我们赐予,而是悲剧天然就有着悲剧的尊严,牺牲天然就有着牺牲的荣誉!将悲剧看做闹剧,将牺牲看做无所谓,将自杀看得轻蔑和不屑,不是悲剧和牺牲的损失,也不是自杀者的悲哀,而是活着的人的悲哀!

看到悲剧的尊严,看到牺牲的荣誉,让自杀者居于上位,高高的奠上一杯酒!

尊敬与直面死亡,也就是所谓的向死而生——

才是最珍重的生命!

汪精卫为何没能成功刺杀摄政王载沣被捕的他又为何没有被处死

汪精卫选择采用极端手段刺杀清廷当时的实际统治者载沣,实际上是革命党人多次革命失败后的无奈之举,而犯了“大逆不道”重罪的他竟然没有被处死,也是载沣对革命党人采取的安抚手段之一。

在汪精卫行刺载沣之前,革命党人已经在全国各地进行了多次起义活动,如广州起义、安庆起义、黄冈起义、镇南关起义以及四川保路运动等等,但大部分都以失败告终。

起义的失败,在革命党人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相当一部分参加者对革命失去了信念、对孙中山失去了信心,更有人职责孙中山等领导者只知道躲在幕后指挥,不到一线流血奋战。

这一切,让时任同盟会评议部评议长的汪精卫很是恼火。

与此同时,另一个问题又摆在了革命党领导人的面前:没钱了。

干革命需要人、需要枪、需要炮,更需要钱,之前都是孙中山、黄兴在全国、全世界到处募捐来支持革命的费用。

现在起义多次失败,能募集到的费用越来越少,没钱就买不到武器、拉不到人,更没法进行起义,这就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汪精卫就想到了一个花费更少、“经济实用”的方法——暗杀。

相比较起义,暗杀只需要几个人、少数的武器枪炮,对清廷的统治者或高级官员进行暗杀,成功了,事半功倍,对革命党人能起到极大的鼓舞,对清廷也是巨大的震慑;失败了也就是牺牲几个人,损失小很多。

汪精卫说干就干,他选择的刺杀目标是载沣。

为什么选择载沣?

因为载沣一是皇帝溥仪的亲爹,影响力大;二是载沣是当时的实际统治者,是全国陆海军大元帅,大权都掌握在他手里。

但是刺杀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革命党人之前也采取过暗杀行为,失败多成功少。

比如针对安徽巡抚恩铭、两广总督德寿、清廷宗社党良弼,以及对“出洋五大臣”的暗杀,都无一例外的失败了。

汪精卫吸取了他们的教训,在事前做足了功课。

汪精卫来到京城后,先在载沣家中以及上朝的路上进行蹲点,摸清了载沣的出行时间、活动规律以及安保情况,之后又到骡马市大街定制了一个大铁罐,把烈性炸药填装进里面做成一个大型炸弹,准备趁载沣上朝的路上进行爆炸暗杀。

这次汪精卫是铁了心革命成仁,他让黄复生、喻培伦二人负责埋好炸药,自己亲自进行引爆,这基本上就是向革命同志说,这次我是准备为革命事业牺牲了。

因为当时的炸弹技术有限,不能像现在这样进行遥控引爆,只能近距离手动引爆,这么大的铁罐炸弹,一旦引爆,汪精卫是必死无疑。

然而千算万算,还是除了纰漏,暗杀还没开始就失败了。

原来黄复生、喻培伦在夜里埋炸弹的时候,被一个路过的人发现了,路人见他们活动可疑,喊来了警察,黄复生、喻培伦一看情况不妙,又加上炸弹太大不方便搬走,二人只好扔下炸弹赶紧脱身逃走。

警察根据装炸弹的铁罐进行排查,通过制作大铁罐的铁铺,找到线索发现是汪精卫他们所为,于是顺藤摸瓜就抓住汪精卫,投进大牢。

按说汪精卫是革命党,是清廷抓捕的对象,这次更是要刺杀皇帝的亲爹、大清的实际最高统治者,按照清廷的之前做法,对汪精卫“千刀万剐”都有可能,但是汪精卫在牢房里有吃有喝,就是没有人来杀他。

原来,载沣有自己的打算。

载沣本人对汪精卫自然是恨之入骨的,恨不得把汪精卫“凌迟处死”。

但是载沣不是个糊涂人,他明白现在清廷的统治在革命党人的冲击下,已经摇摇欲坠,杀死一个汪精卫容易,可是这一来会激起全国的民愤;二来更给了革命党人进行起义的理由。

在载沣犹豫不决的时候,清廷另一位位高权重的人物——肃亲王善耆(女间谍川岛芳子的生父),也来向载沣说,汪精卫现在不能杀,留着反而能向革命党人显示朝廷的“大度”、“宽宏大量”,能分化、瓦解革命党人,为清廷争取时间。

二人想法不谋而合,在这样考虑下,载沣才下令放了汪精卫。

而汪精卫凭借这次刺杀行为,威名大振,在革命党人中的地位和威望迅速提高,也越来越得到孙中山的信任,并逐渐把汪精卫作为接班人来培养。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