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的主人公 淝水之战大败的君主是谁?淝水之战 失败君王_前秦_东晋_苻坚

淝水之战的主人公淝水之战大败的君主是谁

主要指挥官东晋:谢安前秦:苻坚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淝水之战失败君王

苻坚公元四世纪初,中国当时的中央集权政府瓦解,产生了一南一北两个政权。南方的汉族政权东晋,控制着长江流域,国都为建康(今南京)。北方黄河流域则被氐族政权前秦控制,国都为长安(今西安)。前秦皇帝苻坚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他重用汉族谋士,整顿吏治,打击不法贵族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开发水利、发展农业的经济政策,同时大力发展军事力量,希望消灭东晋,重新统一中国东晋得知前秦大军南下,急忙派谢石、谢玄率精兵八万,抗拒敌人。这时前秦的先遣部队已到达离东晋国都不远的洛涧(即洛河,今安徽淮南东),截断了淮河交通,形势十分危急。谢石、谢玄派了五千轻骑兵偷袭洛涧的敌军,大获全胜,晋军士气大振,水陆并进直达淝水(淮水支流,在今安徽中部)东岸布阵.苻坚得知先遣部队打了败仗,急忙赶来督战。他登上城楼,观察淝水东岸的晋军。只见对岸营帐林立,旌旗簇拥,军营里还隐隐传来阵阵鼓声,苻坚心中一惊,忙转身远眺北方的八公山。可是苻坚心里还想着刚才晋军军容严整的景象,恍恍惚惚之时,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看成了漫山遍野的敌旗、如林的戈戟。他心里非常恐惧,不敢再抬眼看了,转身对部下说:“晋军有这么多人马,分明是强敌,你们怎么说他们弱呢?”这时,谢石、谢玄经过研究,觉得前秦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是士兵都是从各族人民中强行征来的,人心不齐,而且前秦队伍庞大,远途行走,人困马乏,晋军应该采取速战速决的战术。于是谢石、谢玄就发信给苻坚,要求秦军从淝水岸边后撤,留出空地来,让晋军渡过淝水,前来决战。苻坚心想:乘晋军渡河之时,出兵袭击,岂不正好?于是下令前秦军队后撤。不料前秦士兵民族众多,都不愿作战,后面部队听到后退的命令,以为前方战败了,争先恐后地逃跑,前秦军队登时大乱。晋军乘机抢渡淝水,冲杀过来。前秦军队中又有人大喊:“秦军败了,秦军败了!”前秦士兵一听,更加混乱。顷刻间,前秦几十万军队自相践踏,死者无数,苻坚自己也中箭负伤。晋军乘势追杀,苻坚慌忙带着亲信部队往回逃跑。前秦军队逃得疲惫不堪,正想休息一会,忽然听到“呜呜”的风声和鹤的鸣叫声,以为晋军又追来了,不敢停留,赶紧又跑。前秦大败而回,一蹶不振,两年后就灭亡了。淝水之战中,晋军以八万士兵抗击前秦八十七万大军,取得胜利,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同时,淝水之战还产生了“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