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简介?淝水之战典故_淝水之战的故事_前秦_东晋_之战

本文目录

  • 淝水之战简介
  • 淝水之战典故_淝水之战的故事
  • 淝水之战
  • 淝水之战的故事概括
  • 淝水之战是什么
  • 淝水之战是怎样的
  • 淝水之战典故介绍
  • 淝水之战怎么读
  • 曾经参与“淝水之战”的氐族,后来去了哪里

淝水之战简介

  淝水之战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 决定 性战役。淝水之战使得流落南方的汉族中原 文化 得以延续和发展,保住了中华文化的核心部分。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淝水之战简介,希望你喜欢。
  淝水之战分析
  中文名称:淝水之战

  参战部队:东晋,前秦

  战争结果:晋朝大获全胜

  时  间:公元383年11月

  地  点:东晋豫州淮南郡淝水附近

  人  物:苻坚 苻融 谢玄
  淝水之战详情
  第一阶段:淮南之战

  太元三年(378年)二月,前秦王苻坚派征南大、都督征讨诸 军事 、守尚书令、长乐公苻丕,武卫苟长和尚书慕容率领七万步、骑兵进犯襄阳,让荆州刺史扬杨率领樊州、邓州的兵众作为前锋,征虏始平人石越率领一万精锐骑兵出鲁阳关,京兆尹慕容垂、扬武姚苌率领五万兵众出南乡,领军苟池、右毛当、强弩王显率领四万兵众出武当,会合攻打襄阳。分三路合围襄阳,总计投入兵力17万。

  四月,前秦的军队抵达沔水以北,梁州刺史朱序认为前秦的军队没有舟船,未作防备。等到石越率领五千骑兵渡过汉水,朱序才惊惶固守中城。石越攻克了他的外城,缴获了一百多艘船只,用来接运其余的兵众。长乐公苻丕统领众将领攻打中城。

  慕容垂攻下了南阳,抓获太守郑裔,与苻丕在襄阳会合。襄阳守将朱序死守近一年后,于太元四年(379年)二月城破被俘。苻坚又派彭超围攻彭城,秦晋淮南之战爆发。谢安在建康布防,又令谢玄率5万北府兵,自广陵起兵,谢玄四战四胜,全歼敌军。谢安因功封建昌县公,谢玄封东兴县侯。

  第二阶段:淝水决战

  太元八年(383年)五月,桓冲倾十万荆州兵伐秦,以牵制秦军,减轻对下游的压力。

  八月 初二 ,苻坚派遣阳平公苻融督帅张蚝、慕容垂等人的步、骑兵共二十五万人作为前锋,任命兖州刺史姚苌为龙骧,督益、梁州诸军事。

  八月初八,苻坚发兵长安,亲率步兵六十万,骑兵二十七万,开始大举南侵。

  九月,苻坚抵达项城,凉州的军队到达咸阳,梓潼太守裴元略率水师7万从巴蜀顺流东下,幽州、冀州的军队也抵达了彭城,东西万里,水陆并进。阳平公苻融等人的部队三十万人,先期抵达颍口。

  东晋面对大军压境,下达诏令,任命尚书仆射谢石为征虏、征讨大都督,任命徐、兖二州刺史谢玄为前锋都督,与辅国谢琰西中郎将桓伊等人,统帅八万兵众抵抗前秦。并让龙骧胡彬带领五千水军援助寿阳。共分三路兵马北上迎击前秦军。

  十月,前秦阳平公苻融等攻打寿阳。十八日,攻克寿阳,擒获平虏徐元喜等人。慕容垂攻下了郧城。苻融进军攻打胡彬退守的硖石。前秦卫梁成等率领五万兵众驻扎在洛涧,沿淮河布防以遏制东面的部队。

  苻坚自认为能速战速决,并派已是前秦尚书的朱序前去劝降谢石,朱序却私下提示谢石宜先发制人,击溃前秦的先锋部队。他说:“秦军虽有百万之众,但还在进军中,如果兵力集中起来,晋军将难以抵御。现在情况不同,应趁秦军没能全部抵达的时机,迅速发动进攻,只要能击败其前锋部队,挫其锐气,就能击破秦百万大军。”谢石起初认为秦军兵强大,打算坚守不战,待敌疲惫再伺机反攻。听了朱序的话后,认为很有道理,便改变了作战方针,决定转守为攻,主动出击。

  十一月,谢玄派广陵相刘牢之率领五千精兵开赴洛涧,,揭开了淝水大战的序幕。秦将梁成扼守山涧布署兵阵迎击。刘牢之取得洛涧大捷,斩杀了梁成以及弋阳太守王咏,秦军折损十名大将及五万主力。又派部队阻绝了淮河渡口,歼灭前秦军队一万五千人,抓获了前秦扬州刺史王显等人。

  晋军西行,与秦军对峙淝水。12月有人向苻坚建议后退决战。诸秦将认为阻敌淝水畔比较安全,但苻坚认为半渡而击可主动对决。

  当秦军后移时,晋军渡水突击。朱序在秦军阵后大叫:“前线的秦军败了!”,秦军阵脚大乱,随后晋军全力出击,大败秦军。谢玄、谢琰和桓伊率领晋军七万,战胜了苻坚和苻融所统率的前秦十五万大军,并阵斩苻融。
  淝水之战伤亡人数
  苻坚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羽林郎(禁卫军)3万,共90万大军从长安南下,绵延数千里,水陆齐进,仅运粮船只就有万艘。同时,苻坚又命梓潼太守裴元略率水师7万从巴蜀顺流东下,向建康进军。东晋北上抗击秦军的总共兵力才8万,在宰相谢安的主持下,以谢石为大都督,谢玄为前锋,主力军队是北府兵(主要由流亡江南的北方汉族人口构成)。

  淝水之战前段的洛涧大捷,显示了北府军的强大战斗力,这才是真正的不可思议的地方。刘牢之率领5000北府军主动渡河攻击对方的5万前秦军,这种属于自杀性攻击行为的战斗,竟然还可以取得大胜,这确实是很不可思议的现象。

淝水之战典故_淝水之战的故事

  淝水之战,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 决定 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你对于淝水之战的 典故 知道的有多少呢?接下来由我给大家带来淝水之战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淝水之战典故
  太元八年(383年)五月,桓冲倾10万荆州兵伐秦,以牵制秦军,减轻对下游的压力,苻坚派苻睿、慕容垂、姚苌和慕容暐等人迎战,自己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以弟苻融为先锋,于八月大举南侵。谢安临危受命,以谢石为前线大都督,谢玄为先锋,并谢琰、桓伊等人,领8万兵马,分三路迎击前秦军。十一月,谢玄遣刘牢之以5千精兵奇袭,取得洛涧大捷,秦军折损10名大将,5万主力。十二月,双方决战淝水,谢玄、谢琰和桓伊率领晋军7万战胜了苻坚和苻融所统率的前秦15万大军,并阵斩苻融。淝水之战以晋军的全面胜利告终,然而,晋军的胜利并非因其军队较秦军精良,而是胜在秦军过于轻敌以及传令系统不够完善,当时两军太过靠近淝水岸边,两方无法于陆地上作战,恐将形长期的消耗战,晋军遂要求对方稍微后退以便双方交战,苻坚不顾将领反对下令后退,由于秦军人数过多,导致误传军令,后方军队一退不可收拾,军阵涣散,晋军这才借机趁乱进攻。
  淝水之战 历史 背景
  中国东晋在淝水(今安徽瓦埠湖一段)击败前秦进攻的战役。东晋太元八年(383),前秦苻坚在统一北方后,强征各族人民,组成90万大军,挥师南下,企图一举灭晋。面对前秦的强大攻势,东晋内部矛盾暂时缓和,一致对敌。宰相谢安沉着指挥,令谢石、谢玄等率8万北府兵开赴淮水一线抗击。十一月,谢玄遣部将刘牢之率精兵5000夜渡洛涧(今安徽洛河),大破秦军前哨,斩梁成等秦将10名,歼敌1.5万。晋以劣势兵力首战告捷,士气大振,于是水陆兼程,直逼淝水东岸。苻坚登寿阳城,见晋军严整,又望八公山(在今安徽淮南西)上草木,以为皆是晋兵,始有惧色。谢玄针对秦军上下离心、各族士兵厌战的情况,及苻坚恃众轻敌又急于决战的心理,遣使要求秦军略向后撤,以便晋军渡河决战。苻坚则想待晋军半渡时用骑兵冲杀,于是下令稍退。然而秦军一退而不可复止,加以在襄阳被俘的晋将朱序趁机大喊秦兵败了,致秦军大乱。晋军乘机抢渡淝水猛烈进攻,大败秦军。溃兵逃跑时闻风声鹤唳,都以为是追兵,因而昼夜奔跑,饥寒交迫,死者十之七八。谢玄乘胜收复洛阳、彭城等地。苻坚身中流矢,单骑而逃。此战是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
  淝水之战战争起源
  前秦的苻坚在夺得帝位(357年),重用汉人王猛之后,国力强大,在相当短的时间之内东灭前燕,南取梁(汉中)、益二州,北并吞鲜卑拔拓氏之后代,西方兼并前凉,远征西域,一统北方。在王猛死前,一直阻止苻坚的南进政策,且劝苻坚不要攻击东晋王朝,因为他认为前秦的国力虽比东晋强,但由于前秦刚刚才统一北方,时机未成熟,加上东晋有长江天险。但一心希望尽早统一中国的苻坚却嗤之以鼻,并说:“区区长江天险算什么?我拥有百万大军,只要我一声令下,叫士兵们把皮鞭投入长江,足可断掉流水了!”,此为 成语 “投鞭断流”之典故。王猛死后,苻坚认为时机成熟,决定攻击东晋。
  淝水之战战争影响
  中国南北分立的局面继续维持。东晋乘胜北伐,收回黄河以南故土,但不久,因丞相谢安去世和前线主帅谢玄退隐而转为守势。前秦元气大伤,苻坚于公元385年被羌族姚苌所杀,各族纷纷独立,中国北方重新陷入分裂混乱的局面,先后成立了十国。直到439年北魏重新统一北方。而东晋则延续了数十年,直至公元420年被刘裕篡位,改国号为宋;中国的南北朝时代开始。一直持续到公元589年,才被隋文帝统一。
  淝水之战战争意义
  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争,发生在公元383年(东晋太元八年)8月至12月。这场战争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并给后人留下有意义的历史掌故和历史遗迹。如“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授鞭断流”、“ 围棋 赌墅”等成语,一直脍炙人口。

  秦晋两军隔淝水为阵,谢玄采用激将法,派人对苻融说:要秦军稍向后退,在淝水岸边让出一片战场,以便两军决战。当时秦军诸将都认为应坚守淝水,不让晋军过河。但苻坚却认为可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近而杀之。苻融按照苻坚的 命令 ,号令三军后退,不料命令一下,全军立即骚动,人心惶惶,朱序又在阵后大呼:“秦军败矣!”于是,苻坚的几十万大军不战自溃。

  谢玄指挥八千晋军乘机渡河,挥刀砍杀,秦军争相逃命,苻融企图稳住阵脚,但混乱中马被绊倒,被晋军杀死。秦军大败,自相践踏而死者“蔽野塞川”,侥幸不死者,“弃甲宵遁”听到“风声鹤唳”,以为晋军追到。一路上“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苻坚也身中流矢,舍弃了乘坐,单骑逃回淮北,搜集残部,溃退洛阳,百万大军,只剩十余万残兵了。至此,苻坚南侵的美梦彻底破灭,回到长安,不久也就国灭身亡。而八公山下“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则成为战争史上的奇观为后人所传颂。
猜你喜欢:

1. 淝水之战典故介绍

2. 淝水之战中的故事大全

3. 草木皆兵成语典故

4. 淝水之战的主人公是谁 “淝水之战”中东晋军能以少胜多的原因

5. 草木皆兵的典故

淝水之战

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初,秦兵小却,序在陈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序因与张天锡、徐元喜皆来奔。获秦王坚所乘云母车及仪服器械、军资珍宝畜产不可胜计,复取寿阳,执其淮南太守郭褒。
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引发了社会大动乱。在南方,晋朝琅邪王司马睿于公元317年在建康称帝,建立东晋,占据了汉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

在北方,各少数民族政权纷争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国先后灭掉前燕、前凉、代等割据国家,统一中国的北方。

前秦寿光三年(公元357年)六月,秦主苻生欲除苻坚,苻坚先下手为强,杀掉苻生,自立为大秦天王(不称皇帝)。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之后,国力大增,于公元373年攻占了东晋的梁、益二州,北并吞鲜卑拓跋氏之代国,西方兼并前凉,远征西域,一统北方。王猛病危,苻坚向他赶紧询问后事。王猛睁开双眼,望着苻坚说:“晋朝虽然僻处江南,但为华夏正统,而且上下安和。臣死之后,陛下千万不可图灭晋朝。鲜卑、西羌降伏贵族贼心不死,是我国的仇敌,迟早要成为祸害,应逐渐铲除他们,以利于国家。”说完便停止了呼吸。苻坚三次临棺祭奠恸哭,对太子苻宏说:“老天爷是不想让我统一天下呀,怎么这样快就夺去了我的景略啊”。于是,按照汉朝安葬大司马大将军霍光那样的最高规格,隆重地安葬了王猛,并追谥王猛为“武侯”。秦国上下哭声震野,三日不绝。王猛去世后八年,苻坚认为时机成熟,决定攻击东晋。

太元元年(公元376年),孝武帝司马曜开始亲政,谢安升中书监、录尚书事,总揽朝政,陈郡谢氏成为东晋的最后一个“当轴士族”。当时的东晋,长江上游由桓氏掌握,下游则属于谢氏当政,谢安尽力调和桓谢两大家族关系,为即将爆发的战争作准备。

太元二年(公元377年),东晋朝廷任命桓冲的儿子桓嗣为江州刺史。又任命五兵尚书王蕴都督江南诸军事,兼徐州刺史,任命征西司马兼南郡相谢玄为兖州刺史,兼广陵相,监长江以北诸军事。后来谢安举荐自己的侄子谢玄戍卫北方领土。桓冲为荆州刺史,防御荆襄地区;谢玄镇广陵,与谢安防御淮南地区。为了加强中央军力,晋孝武帝令谢玄招募淮南江北百姓,在广陵挑选良将,训练精兵,选拔了刘牢之等人,成立北府军。

太元三年(公元378年)二月,前秦王苻坚下达诏令,开始大举入侵东晋。百姓中每十个成年人就选派一人充军,富家子弟有三万多应征骑兵,苻坚任命秦州主簿赵盛之为少年都统。前秦王苻坚派征南大将军、都督征讨诸军事、守尚书令、长乐公苻丕,武卫将军苟苌和尚书慕容率领七万步、骑兵进犯襄阳,让荆州刺史扬杨率领樊州、邓州的兵众作为前锋,征虏将军始平人石越率领一万精锐骑兵出鲁阳关,京兆尹慕容垂、扬武将军姚苌率领五万兵众出南乡,领军将军苟池、右将军毛当、强弩将军王显率领四万兵众出武当,会合攻打襄阳。分三路合围襄阳,总计投入兵力17万。

四月,前秦的军队抵达沔水以北,梁州刺史朱序认为前秦的军队没有舟船,未作防备。等到石越率领五千骑兵渡过汉水,朱序才惊惶固守中城。石越攻克了他的外城,缴获了一百多艘船只,用来接运其余的兵众。长乐公苻丕统领众将领攻打中城。  慕容垂攻下了南阳,抓获太守郑裔,与苻丕在襄阳会合。 襄阳守将朱序死守近一年后,于太元四年(379年)二月城破被俘。 苻坚又派彭超围攻彭城,秦晋淮南之战爆发。谢安在建康布防,又令谢玄率5万北府兵,自广陵起兵,谢玄四战四胜,全歼敌军。谢安因功封建昌县公,谢玄封东兴县侯。

公元383年8月,苻融率25万先锋军队。苻坚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共112万大军(实际上仅30万到达战场)前来。东晋以谢安之侄谢玄为先锋,率领经过7年训练,有较强战斗力的“北府兵”8万沿淮河西上,迎击秦军主力。

太元八年(公元383年)五月,桓冲倾十万荆州兵伐秦,以牵制秦军,减轻对下游的压力。

八月初二,苻坚派阳平公苻融统领张蚝、慕容垂等部下步兵、骑兵共二十五万人充当前锋;派兖州刺史姚苌任龙骧将军,督益、梁州诸军事。慕容楷、慕容绍对慕容垂说:“秦王骄傲自大已经到了极点,叔父建立复兴燕国的大业,成败就在这一次吧?”慕容垂说:“是的。但除了你们,还有谁能与我共同完成这一件大事呢? ”

八月初八,苻坚从长安出发,亲率步兵六十万,骑兵二十七万,开始大举南侵。

九月,苻坚到达项城,凉州的军队到达咸阳。梓潼太守裴元略率水师7万从巴蜀顺流东下,幽州、冀州的军队也抵达了彭城,东西万里,水陆并进。阳平公苻融等率领的三十万军队首先到达颍口。

这时,秦军声势浩大,东晋京城里人们都感到恐惧。谢玄心里到底有点紧张。出发之前,谢玄特地到谢安家去告别,请示一下这个仗怎么打。谢安神情泰然,毫无惧色地说:“朝廷已经另外有命令。”说完就不做声了。谢玄不敢再问,就让张玄再去请示。谢安于是吩咐备车,到山中别墅里去游玩,亲戚朋友都被邀请到了那里。谢安就与谢玄下围棋,并以豪宅为赌注。谢安平常棋艺不及张玄,这一天,张玄心中恐惧,反而败给了谢安。谢安回头对外甥羊昙说:“别墅给你啦。”说完便登山游玩,到晚上才返回。把谢石、谢玄等将领,都召集起来,当面交代机宜事务。

当时,桓冲在荆州听说形势危急,打算派三千名精锐的士兵到建康加强防守, 谢安对派来的将士说:“我这儿已经安排好了,你们还是回去加强西面的防守吧!”将士回到荆州告诉桓冲,桓冲很担心。他对将士说:“谢公的气度确实叫人钦佩,但不懂得打仗。眼看敌人就要到了,他还那样悠闲自在:兵力那么少,又派一些没经验的年青人去指挥。我看我们都要失败被俘了。”

十月,前秦阳平公苻融等攻打寿阳。十八日,攻克寿阳,擒获平虏将军徐元喜等人。苻融任命河南人郭褒为淮南太守,慕容垂攻下郧城。胡彬听说寿阳被攻陷,就后退到硖石进行守卫,苻融接着进军攻打硖石,前秦卫将军梁成等率领五万兵众驻扎洛涧,沿淮河布防以遏制东面的部队。谢石、 谢玄等在距离洛涧二十五里的地方驻军不再前进,惧怕梁成。此时胡彬的粮食差不多耗尽,秘密地派遣使者向谢石报告说:“如今贼寇强盛而我的粮食已经耗尽,恐怕我不能再见到大军了! ”前秦人抓住了胡彬,把他送交给阳平公苻融。得知胡彬粮尽乏援的困境,于是派使者向正率大军在项城的苻坚联络:“晋军兵少易擒,但就怕他们会逃走,应该快快进攻他们。 苻坚就把大队人马留在项城,带领八千轻装骑兵,日夜兼程地赶到寿阳与苻融会合。苻坚自认为能速战速决,并派已是前秦尚书的朱序前去劝降谢石,说:“我们力量强弱悬殊,你们不如迅速投降。”朱序却私下提示谢石宜先发制人,击溃前秦的先锋部队。他说:“秦军虽有百万之众,但还在进军中,如果兵力集中起来,晋军将难以抵御。现在情况不同,应趁秦军没能全部抵达的时机,迅速发动进攻,只要能击败其前锋部队,挫其锐气,就能击破秦百万大军。”谢石起初认为秦军兵强大,打算坚守不战,待敌疲惫再伺机反攻。听了朱序的话后,认为很有道理,便改变了作战方针,决定转守为攻,主动出击。

十一月,谢玄派广陵相刘牢之率五千精兵赶赴洛涧,秦将梁成扼守山涧部署兵阵迎击。在离洛涧十里远的地方,扼守山涧部署兵阵迎击。刘牢之取得洛涧大捷,斩杀梁成、梁云及弋阳太守王咏,秦军折损十多名大将及数万大军。刘牢之又分派部队阻断了他们归途上的渡口,前秦的步、骑兵全部崩溃,纷纷逃向淮水,歼灭前秦军队一万五千人,抓获了前秦扬州刺史王显等人,收缴了他们的兵器和粮草。于是, 谢石等各路军队继续西进,与秦军对峙淝水。秦王苻坚和阳平公苻融登上寿阳城观望,看到东晋的军队部署的阵势非常整齐,又远远望见八公山上的树木柴草,都以为是晋国的士兵,苻坚回头对苻融说:“这都是劲敌,怎么说他们弱呢?他心中有些失望,开始露出恐惧的神情。

前秦的军队紧靠洲水而列阵,东晋的军队不能够渡河。谢玄派使者对阳平公苻融说: “您孤军深入,紧靠水边摆下阵势,这是长期相持的办法,不是想快速作战的样子。如把阵势向后稍微移动一下,让东晋军队可以渡河,同前秦军队一战而定胜负,不也是很好的吗? ”前秦的将领都说:“我们的军队人多,他们的军队人少,不如就这样阻击他们,使他们不能上岸,可以万无一失。苻坚说:只是将部队向后退一点,等他们过河过到一半的时候,我们用强大的骑兵践踏他们的身躯杀过去,是不可能不胜利的。”苻融也认为这样很好,于是就指挥部队向后退。前秦的军队这样向后一退,就没有办法再停止下来,谢玄、谢琰,桓伊等人率领军队乘机渡河,向前秦军发起攻击。苻融骑马巡行军阵,想率领正在退却的兵士,不料马摔倒了,他自己也被赶过来的东晋士兵杀死了,前秦军于是全部崩溃。谢玄等人乘胜追赶,一直追到青冈。前秦军被打得大败,自己人互相践踏而死,尸体布满田野, 堵塞河流。那些逃走的兵士听到风吹和鹤叫的声音,都以为是东晋军队就要追来了,白天黑夜都不敢停下来休息,也不敢走大路,只在人迹罕至的草丛中逃走,走倦了就在露天底下睡 一下,加上饥饿和寒冷,死亡的人有十分之七八。当初,前秦军队稍微后退时,朱序在军阵后面大声地喊:“前秦军队失败了!”兵士们就争着向后逃跑。朱序趁此之机和张天锡、徐元喜投靠到东晋军营中来。东晋军还截获了前秦王苻坚所坐的云母车。又夺取了寿阳,抓获前秦淮南太守郭褒。

苻坚中了流箭,只身匹马逃到淮河以北,饥饿难耐,有的百姓给他送来了盛在壶里的泡饭、猪肉,苻坚吃了下去,赏赐给他们十匹布帛,十斤绵,然而该平民却拒绝,更称苻坚伐晋是自取厄困,自己身为其子民即为其子,儿子孝顺父亲是不图回报的,苻坚听闻后潸然落泪。

这时,前秦的各路军认全都溃散,唯独慕容垂所率领的三万人全部保存下来,苻坚带领骑兵一千多人赶到他那里去。慕容垂的大儿子慕容宝对慕容垂说:“现在前秦君主的军队已经失败,投奔到我们这里,这是上天赐予我们机会来恢复燕国皇位,这个机会是不可以失去的,希望您不要因他对我们的微小恩惠,而忘记了复兴燕国的重大责任!”慕容垂说:“你说得不错。然而他用诚心将自己的命运交给我们,我们怎么能去害他呢?不如在他危险的时候保护他,慢慢等待前秦出现裂痕时,再想办法复兴燕国。这样,既不违反本来的心意,而且可以凭道义获得天下。”奋威将军慕容德说:“兄长为什么在能够得到时却不去夺取,而抛弃觐万人的军队交给别人呢?”慕容垂说:“我往日不能被太傅所容纳,无处安身,逃到了秦国。秦国君主把我当国中少有的人才看待,恩惠礼遇都很周到。后来我又被王猛所陷害,无法表达自己的清白,只有秦国君主了解我,这种恩德,如何能够忘记呢?如果氐族的国运必定穷尽,我将招来聚集函谷关以东的民众,恢复祖先的基业,函谷关以西地区当不会归我所有。”冠军行参军赵秋说:“明公应当继承、恢复燕国的基业,这已经记录在图录谶文中。现在上天给予的时机巳经来临,还要再等到什么时候?如果杀掉秦国君主占据邺城,擂起战鼓西行,三秦之地也就不会归苻氏所有了!”慕容垂的亲信党羽大多都劝他杀掉苻坚,慕容垂一概没有听从,命令把军队交给苻坚。苻坚与慕容垂的三万军队会合,随后一直沿途收集逃散的败兵,到洛阳时聚集了十余万人,百官、仪物和军容都大致齐备了。后苻坚返回长安,哭悼苻融并告罪宗庙后下令大赦,下令锻炼兵器并监督农务,抚慰孤老及阵亡士兵的家属,下令淝水死难者的家属永世不需向朝廷交纳赋税,苻坚没有因为淝水大败就心灰意冷,反而更加努力,试图重建国家秩序。

当晋军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前秦的捷报送到时,谢安正在与客人下棋,他看完捷报,便放在座位旁,不动声色地继续下棋。客人问他是什么事,他慢条斯理地回答说:“没什么事,孩子们已经打败敌人了。”直到下完了棋,客人告辞以后,谢安才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舞跃入室,把木屐底上的屐齿都碰断了。淝水之战的胜利,使谢安的声望达到了顶点。以总统诸军之功,进拜太保。

淝水之战的故事概括

 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又称肥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当时中国北方的前秦欲灭南方的东晋,并于淝水(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战役概述
  淝水之战发生在淝水之上,八公山之下。安徽寿县古城。淝水又作肥水,源出肥西、寿县之间的将军岭。东晋时,谢石、谢玄败苻坚于淝水。东晋的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留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等成语。
  右图为淝水之战到北伐时期的南北形势图,图中黑线为淝水之战之前双方实际控制区域分界线,红线为北伐胜利到谢安去世时期的双方实际控制区域分界线。
  战役背景
  原文:选自《资治通鉴》第一百零五卷
  秦兵逼肥水而陈,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
  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初,秦兵少却,朱序在陈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序因与张天锡、徐元喜皆来奔。获秦王坚所乘云母车。复取寿阳,执其淮南太守郭褒。
  译文
  前秦的军队紧逼淝水而布阵,东晋的军队无法渡过。谢玄派使者对阳平公苻融说:“您孤军深入,然而却紧逼淝水部署军阵,这是长久相持的策略,不是想迅速交战的办法。如果能移动兵阵稍微后撤,让晋朝的军队得以渡河,以决胜负,不也是很好的事情吗!”前秦众将领都说:“我众敌寡,不如遏制他们,使他们不能上岸,这样可以万无一失。”苻坚说:“只带领兵众稍微后撤一点,让他们渡河渡到一半,我们再出动铁甲骑兵奋起攻杀,没有不胜的道理!”苻融也认为可以,于是就挥舞战旗,指挥兵众后退。前秦的军队一退就不可收拾。
  谢玄、谢琰、桓伊等率领军队渡过河攻击他们。苻融驰马巡视军阵, 想来率领退逃的兵众,结果战马倒地,苻融被东晋的士兵杀掉,前秦的军队于是就崩溃了。谢玄等乘胜追击,一直追到青冈,前秦的军队大败,自相践踏而死的人,遮蔽山野堵塞山川。逃跑的人听到刮风的声音和鹤的鸣叫声,都以为是东晋的军队将要来到,昼夜不敢停歇,慌不择路,风餐露宿,冻饿交加,死亡的人十有七八。
  当初,前秦的军队稍微后撤时,朱序在军阵后面高声呼喊:“秦军失败了!”兵众们听到后就狂奔乱逃。朱序乘机与张天锡、徐元喜都来投奔东晋。缴获了前秦王苻坚所乘坐的装饰着云母的车乘。又攻取了寿阳,抓获了前秦的淮南太守郭褒。
  淝水之战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淝水之战是什么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实则仅二十多万)前秦军。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南部。
淝水之战使得北府兵声威大振,谢玄、谢安、谢石等人也凭借此战留名青史。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借此机会收回权力,成为了东晋唯一掌握皇权的皇帝。而战败的前秦天王苻坚,也并非是一位怯懦无能的君王,他诛杀暴君苻生,为永嘉之乱以来的关中百姓,带来了二十多年的和平岁月,使得五胡乱华以来的北方再度恢复生机,不过因淝水战败,本已经和平的中原,又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局面,而苻坚也在两年后被叛将姚苌杀死。

淝水之战是怎样的

《淝水之战》原文

  秦兵逼淝水而陈,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众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

(译文:秦国军队逼近淝水并摆开阵势,晋国的军队不能渡河。谢玄派遣使臣对平阳公苻融说:“您率领孤军深入我方,而且布置阵势又逼近水边,这是准备持久作战的打算,不是想要速战的作法。如果移动阵势稍稍后退一点儿,让晋国军队能够渡河。以此来决定胜负,不也是很好吗!”秦国的众将都说:“我们兵多,他们兵少,不如阻止他们,使他们不能攻上来,可以凭此做到万分安全。”苻坚说:“只是率领军队稍稍后退,让他们渡过一半,我们用骑着披铁甲的战马骑兵紧逼上去杀死他们,没有不胜利的。”苻融也认为可以这样,于是指挥军队让他们撤退,秦国军队就撤退,但是一退就不能再止得住。)

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译文: 谢玄、谢琰、桓伊等人率领军队渡过淝水进击秦军。苻融驰骋战马巡视阵地,想要制止后退的士兵,战马倒了,被晋兵杀死,秦兵于是溃败。谢玄等人乘胜追击,到达青冈。秦兵大败,自己互相践踏而死的,遮蔽了田野,堵塞了河道。那些逃跑的秦兵只见风声鹤唳,都认为晋兵将要追到,白天黑夜不敢歇息,在草地上行走,在露天里住宿,接连着挨饿受冻,死去的人有十分之七八。)

 初,秦兵少却,朱序在陈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序因与张天锡、徐元喜皆来奔。获秦王坚所乘云母车。复取寿阳,执其淮南太守郭褒。

(译文:起初,秦兵稍稍后退,朱序在阵地后方喊道:“秦兵败了!”众兵就狂奔。朱序乘机和张天锡、徐元喜一齐来投降。晋兵缴获了秦王苻坚所乘坐的云母车。又攻占了寿阳,活捉了前秦的淮南太守郭褒。)

淝水之战,又称肥水之战,发生於东晋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前秦出兵伐晋,於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馀万前秦军。淝水之战,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结果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先后建立了十余个小国。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淝水之战典故介绍

  淝水之战是古代有名的战役,留下了很多 典故 ,其中比较经典的就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东山再起等等,这里我简单的为大家介绍一下有关于淝水之战的典故。首先说的就是风声鹤唳,据说当时前秦大军被东晋击溃,百万大军仓皇而逃,路上就连风声鸟叫声都让他们惊恐不已。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淝水之战典故介绍,希望你喜欢。
  淝水之战典故
  接下来主要述说一下东山再起这个典故。这个典故最早出自《世说新语》其中提到的主要人物就是淝水之战的主人公之一谢安,谢安是当时有名的名相,可以说是东晋时期最著名的贤相,他早年的时候隐居东山,不肯出来做官,和王羲之等名士经常一起舞文弄墨,喝酒聊天,这样悠闲的生活让他根本就不像出来做官,有一次好不容易出来做官,一个多月就忍不住回去休息了。

  当时的士大夫里面就有流传着“谢安不做官,老百姓该怎么办?”的说法,可见他的能力是多么的出色。后来直到40多岁的时候,朝廷的征召也越来越频繁,谢安不得不出来做官,后来谢安也是为东晋做出了很多的贡献,其中在淝水之战的时候,他冷静的调兵遣将,他知道硬碰硬没机会,只能以智取,以奇胜。但是当时他毕竟年事已高再去前线也不合适,而且他需要稳定后方,否则要是有人出卖前线将士那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表现的很镇定,看到他这么淡定,所有人也跟着放心下来,果然东晋大败前秦,谢安也因为位列三公之上。因为谢安早年的时候长期隐居东山,所以也把他的 故事 叫做“东山再起”。
  淝水之战中大败的君主
  东晋时期,中原北方的大片土地几乎都已经落入到了异族胡人之手,东晋和五胡势力的战争,五胡诸国之间的战争,可以说是整个时代都混乱不已,而在这连绵不绝的战争之中,出现过好些个基本一统了一方,甚至差点就一统南北的人物,苻坚就是其中的一个。

  苻坚是前秦开国君主苻健的侄子,氐族人,他小的时候长相就与众不同,而且非常聪明,到了十岁左右的时候,言行已经和大人没有什么区别了,有一次一个看相的在路上看到他就对他说你以后必定大富大贵,苻坚自己聪明,还很好学,所以小小年纪就成为了当时有名的人物。在公元355年的时候苻键病逝,他的儿子苻生继位,苻生是一个非常残暴的人,前秦朝野上下对他都很不满就有人想要苻坚造反,后来苻生得到了消息,想要对苻坚下手,但是被一个侍女告密给了苻坚,于是苻坚先下手为强,杀了苻生,成为了前秦天王。

  苻坚上位之后,积极选贤举能,进行改革,让百姓得以休 养生 息,而且苻坚重用汉人王猛,整顿吏治,增强法治,所以整个前秦的国力大增。于是苻坚开始了讨伐北方诸国的道路,他先后吞并前燕、代国等北方国家,几乎是一统了整个北方,但是后来在进攻南方的东晋的时候遭到了东晋的强烈反抗,淝水一战几乎将整个前秦给打废了,于是当时臣服的鲜卑、羌等部族都跳出来反叛前秦,苻坚不得不困守长安。后来实在守不下去了苻坚才离开了长安逃到了五将山,碰上了姚苌,结果被姚苌谋害。
  淝水之战以少胜多的原因
  自古以来,为将者最大的荣耀就是能够打出一场精彩的以少胜多的战役,然而这样的战役却是极少的,毕竟在硬实力大大落后的情况下,想要用少量的兵力击败远多于己方的敌军,困难程度可想而知,甚至这种战役不是你做好了所有的准备就能赢的,还要看上天帮不帮你,对手脑不脑残。

  上面已经说了以少胜多的不易,那么淝水之战为什么能够做到以少胜多,打出这么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呢?要知道当时前秦可是有着80多万的军士,而东晋只有8万精兵,相差何其之多,如果一拥而上前秦几乎不可能输。但是前秦还是输了,一战输掉了国本,瞬间分崩离析,那么这是为什么呢?首先值得肯定的是当时东晋主战派将士意志足够坚决,虽然兵少,到那时大多都是精锐,作战能力很强,而且指挥出色,准确抓住前秦的弱点果断出击,而且南方人水性比较好,比较适应水战,有着淝水的天险,比较容易发挥自己的作战能力。然而其实真正 决定 战局的还是前秦自己的失误。

  第一,当时才是前秦统一北方之后没多少年,虽然表面上是统一了,但是经过连年的征战,国家的物资储备就不足,内部的统治也还不稳定,这个时候不应该忙于作战,如果能够稳个十几二十年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再去攻打东晋,那么无论东晋战术多好都很难赢。再来苻坚用人不当,战略部署不恰当,长途战线太长,粮草运送麻烦,容易被偷袭,虽然总兵力远远超过东晋,但是真正能和东晋正面打的其实也没有多少,就算稍多也多的有限,不足以形成碾压。
  淝水之战的故事简介
  在公元383年的秋天,前秦天王苻坚强行纠集了将近百万的大军,苻坚下令“民每十丁遣一兵,二十以下有才者皆可败羽林郎。”可见这是一次大规模的招兵,苻坚已经是志在必得了,于是他派遣了步兵骑兵总计二十五万为前锋先手进攻,风雨欲来一触即发。

  眼见前秦如此声势浩大,东晋上下也都很慌张,觉得这么下去非常危险,但是当时的朝中支柱谢安很淡定,这样的态度感染了众人。当时苻坚觉得自己兵多将广,东晋肯定无法阻挡,于是决定先派人去劝降,而这个人就是之前在秦晋交锋的时候被俘虏的东晋守将朱序,这个人心中还向着东晋,于是去劝降的时候就把前秦的布置向谢石谢玄等人说了,并告诫他们要是等到前秦大军集结完毕就真的回天乏术了,应该趁着现在先去攻打先锋部队。

淝水之战怎么读

淝水之战读。

淝水之战,是公元383年东晋和前秦之间发生在淝水(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的一场战争。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实则仅二十多万)前秦军。 

淝水之战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为后秦和后燕为主的几个政权。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南部。

战争影响

淝水之战,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唯有鲜卑慕容垂部的3万人马尚完整无损。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不仅如此,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也随之解体,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权,鲜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苌等其他贵族重新崛起,各自建立了新的国家,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俘杀。

曾经参与“淝水之战”的氐族,后来去了哪里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古代,鲜卑族非常有名,连唐太宗李世民都带有鲜卑族的血统。鲜卑族早先属于东胡的一部分,后来一直受到匈奴的控制,鲜卑族的崛起也是异常的迅猛,公元45年随匈奴出战后,便一直在成长,历经了秦汉,三国,在五胡乱华中快速的发展,在短短四百年间,便发展到了中国北方的霸者,从一个小小种族发展到统治者,可想而知鲜卑族的强大

除了鲜卑族以外,古代还有一个民族非常勇猛,那就是氐族。我们都知道,“淝水之战”是中国最为经典的战役之一,也被写入了教科书,此战正是氐族人苻坚参演的一场大战。可是,随着时间地慢慢推移,氐族却慢慢的消失了踪迹,他们究竟去了哪里,没人能给与百分之百的肯定。

氐族最开始起源自四川的松潘高原,后来到了四川西北一带和青海和甘肃附近。因为所处地理环境恶劣,所以这也使氐族人形成了彪悍勇猛的性格。

有学者表示他们与古羌人同属一脉,也有专家说他们是古代象雄人的后代,这些说法现在也无法定论,因此关于氐族的归属和起源问题至今依然是一个谜。

在古代,氐与羌的居住地都在西方,相比相邻,关系非常的紧密。但是从他们两族的分布,还有生活习惯,经济条件等等方面来看,他们又有很大的差别,氐有属于自己的语言文字,有自己的民风民俗,故可以肯定这是两个决然不同的民族。

在最鼎盛的时期,氐族曾经建立了前秦政权,领导人是时至今日还鼎鼎有名的苻坚。在他的领导之下,他还先后征服了多个国家,曾一度想要统一天下,在最最鼎盛的时期,疆土大到几乎整个北方都是前秦的领地,不得不承认的是,前秦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统一了北方的非汉族民族政权。

但是,“一失足成千古恨”,一场淝水之战,让前秦倾灭。前秦灭亡后,北方的各个族群也分崩离析,此后,氐族一直惨遭打压,氐族的人民到底去了哪里,没人说得清楚,但有很多的猜测。

有大量的氐族融入了汉族,慢慢的被汉化,成为汉族的一员。因为当时地处北疆,所以有人认为有氐族融入了藏族,有一个民族叫做白马藏族,生活在四川九寨沟县等地,他们的生活习惯与藏族完全不同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