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扎拉人是中国人吗(哈扎拉人与普什图人什么关系)_阿富汗_喀布尔_成吉思汗

哈扎拉人是中国人吗(哈扎拉人与普什图人什么关系)

说起哈扎拉人,可能很多人听都没听歌,会觉着非常的陌生。哈扎拉人是目前阿富汗境内的一个民族,这个民族的存在就足以证明了中国人在历史上西行的脚步。从公元1世纪开始,一直到15世纪,东西方世界的接触和交流主要就靠的是丝绸之路的维系。就在个接触过程中,多少都会有类似于“哈扎拉人”这样的遗民。可以说不论源头在哪,蒙古人也好,月氏人也罢,哈扎拉人应该就是故中国族群和中国文明向西传播和发展历程中出现的最鲜活的例子。

哈扎拉人是中国人吗(哈扎拉人与普什图人什么关系)

成吉思汗将全国的人民和土地划分为95个千户,由大汗分别授予与共同建国的贵戚、功臣,任命他们为千户的首领,使之世袭管领。千户下分为若干百户,百户下为十户。这种分法史称“领户分封制”或“千户分封制”。

今天,千户在成为一些地名保存着历史的记忆之外,也成为了一个族群的名字,承载了蒙古军队在征战之后,多少有些伤痛的遗落。

我们在以前的文章里说过,帖木尔实际上是蒙古人的“冒充”,他的身上已经没有了黄金家族的血统,甚至连黄金家族的亲戚也算不上。在起兵反抗察合台蒙古人贵族的统治时,他被打伤成了残障人士,因此被敌人称为“帖木儿兰”(Timour Lenk,意为跛者帖木儿 )。为了巩固政权,他将西察合台汗国可汗的公主纳为妻妾,成了察合台汗国的驸马。所以又被中国史籍称为驸马帖木儿。也许正因为娶西察合台汗国公主为妻,他的后代身上便有了一些黄金家族的母系血统,再次和成吉思汗扯上了关系。比较著名者之一便是巴布尔。

喀布尔是著名的东西方通商要道“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镇,2000多年前就是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一个中心。在信德语中,意为贸易中枢。历史上,马其顿亚历山大皇帝和公元18世纪波斯阿夫沙尔王朝皇帝纳迪尔沙赫均把这里作为穿越兴都库什山脉南下征服印度的军事要道。公元16世纪初,来自中亚的莫卧儿王朝创建者巴布尔占领喀布尔。

有了塔吉克人的支持,巴布尔开始笼络阿富汗境内的突厥人,动员突厥人与塔吉克人一起对付当时比较难缠的普什图人,很快就在喀布尔立住了足,开始了对喀布尔的经营和建设,并在三年后的1507年攻陷了今阿富汗第二大城市、坎大哈省省会——坎大哈。坎大哈的主要居民是普什图人,让巴布尔感到意外的是,在他的行军路上,不断有人前来投降,嘴里还咬着一把草。这是因为,在普什图人的观念里,狼吃肉,羊吃草,草的含义表示他们是温顺的羊,而巴布尔是凶狠的狼,他们愿意当一只温顺的羊来为巴布尔服务。

这种“情怀”背后是巴布尔对喀布尔的苦心营造,在喀布尔修建了一座美轮美奂的大花园,这座花园便是著名的巴布尔花园。1530年,巴布尔病逝,他的子孙按照他的遗嘱,将他的遗体运回喀布尔安葬。今天,巴布尔陵墓已经成为了阿富汗的著名旅游景点,而作为成吉思汗后裔的巴布尔,墓碑上刻有这样的文字:“阿富汗和印度的突厥王朝建立者巴布尔埋葬于此。”

艾马克人,又称查尔艾马克人,阿富汗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是说波斯语的游牧民族,有蒙古人与伊朗人体质。分布在伊朗东北部的霍拉桑与阿富汗赫拉特高地。有近200万的人口,分为5个部落:泰梅尼、菲鲁兹库赫、贾姆希德、哈札莱克来瑙、泰穆尔。

更早的历史也让巴布尔的这种“态度”有了依据:玄奘《大唐西域记》中说,在阿富汗看到了一种像“中国人”的人,还说阿富汗巴米扬大佛长相也像这种人。这,也许能证明哈扎拉人在成吉思汗侵入阿富汗之前就在阿富汗。因此,有人认为哈拉扎人的最早源头或许能追溯到大月氏时期。而哈拉扎人也就成了名义上的“千户”或“那颜”。

哈扎拉人使用哈扎拉吉语,属于印欧语系伊朗语族,是一种在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国家由蒙古人后裔的哈扎拉族所使用的波斯语的一种方言。和其他波斯语相比,哈扎拉吉语有很多蒙古语和突厥语的词汇,但因为种种原因,有一些哈扎拉人已经不会使用哈扎拉吉语,而是使用波斯语喀布尔方言、科拉萨尼语、乌尔都语和英语等。

虽然,2003年根据英国牛津大学遗传科学家赛克斯通过人类染色体和DNA样本的调查,结果显示,三分之一的哈扎拉人具有成吉思汗和蒙古人的遗传基因,但面对《大唐西域记》以及《巴布尔回忆录》,我们宁愿相信哈扎拉人的族源是一个多元的历史形成:蒙古军队占领波斯和中亚一些地区后,就留归镇守官统辖,并留下少量军队驻屯。后来,成吉思汗之孙蒙哥又以千户为单位派遣驻屯军到这里,这些军人的后代就留了下来,与当地的波斯人、塔吉克人、突厥人通婚,融合、繁衍、发展。在这个融合、繁衍、发展的过程中,也被融入了更为久远的中国人的历史,而不一定是单纯的曾迁徙于中亚建立大月氏王国,并在公元1世纪南下恒河流域建立贵霜王朝的月氏。

我们不能说,王国维《观堂集林·西域井渠考》是牵强附会,这也让人们看到中国人西行的脚步,在历史上,大宛与中国之间的交流代表西方印欧民族文明首次大规模与中国文明接触。此后,从公元前1世纪直到公元15世纪,东方与西方世界靠着丝绸之路持续交流接触。而在这种交流的过程中,难免不会有类似于哈扎拉人的“遗落”。应该说,不管是源头在月氏人还是蒙古人,哈扎拉人都应该是古代中国族群与中国文明向西传播和发展的鲜活的历史见证。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