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真的说过汗位只能在窝阔台后裔中传承的话吗蒙哥又怎么做到自圆其说的?成吉思汗的四儿子拖雷是被哥哥窝阔台毒杀的吗_成吉思汗_蒙古_继承人

本文目录

  • 成吉思汗真的说过汗位只能在窝阔台后裔中传承的话吗蒙哥又怎么做到自圆其说的
  • 成吉思汗的四儿子拖雷是被哥哥窝阔台毒杀的吗
  • 窝阔台真的不喜欢长子贵由吗
  • 论军事能力,拖雷远胜窝阔台,成吉思汗为何传位给窝阔台
  • 成吉思汗心中的接班人是窝阔台,还是拖雷
  • 成吉思汗有四个嫡子,为何偏偏让窝阔台成为继承人
  • 蒙古汗国里的窝阔台汗国是怎么回事,窝阔台不是大汗吗
  • 窝阔台的孙子海都是怎么死的
  • 元史未解之谜:元太宗窝阔台有没有弑父篡位元太宗窝阔台有没有毒杀弟弟元睿宗拖雷
  • 拖雷是怎么死的是因病而死,还是被哥哥窝阔台毒死的

成吉思汗真的说过汗位只能在窝阔台后裔中传承的话吗蒙哥又怎么做到自圆其说的

成吉思汗真说过这样的话,蒙哥通过修史书的方式篡改了成吉思汗的话让他变的合法。

成吉思汗在指定第三子窝阔台为继承人的时候,曾经明确而毫不隐晦的命令道:只要窝阔台还有一个吃奶的后代存在,他在继承祖先的皇位、国家的旗帜和军队的统帅权方面,就优先与其他各支的儿孙。

但是,这个指令仅仅执行了两代,就被长支和幼支联手变天,蒙古帝国合罕的位置就落入拖雷系手中。

蒙哥即位后就对窝阔台系进行大清洗,铲除了反对势力后,蒙哥还有一个问题要面对,就是怎么让自己变的合法化,毕竟自己是违背成吉思汗的命令夺取了窝阔台家族的皇位。

聪明的蒙哥皇帝召集御用文人为大蒙古帝国修史,就是那本流传后世的《蒙古秘史》,在撰写秘史的时候,蒙哥的御用文人把关于皇位传承的大扎撒进行精心改造,把成吉思汗的话变动一下,就使意思完全相反!

看秘史第255节,成吉思汗在西征前指定窝阔台为大位继承人后,窝阔台担心大哥和四弟的势力太大,和父亲有一番对话:

窝阔台说:今后我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吧!但是如果今后我的子孙中出了尽管裹上草,牛也不吃,裹上油脂,狗也不吃的不肖子孙,出了麋鹿敢在他面前穿越,老鼠敢在后面走的无能子孙,那又怎么办?

成吉思汗说:窝阔台的子孙中如果出了即便裹上草,牛也不吃,即便裹上油脂,狗也不吃的不肖子孙,难道朕的子孙中连一个好的也不会有吗?

秘史所记载的成吉思汗最后一句话,和窝阔台、贵由父子即位时诸王、亲贵对他们所立下的誓言恰好相反。

《史集》记载,贵由即位时,全体诸王那颜对他再次立下同样的誓言:只要你的家族中还留下哪怕是裹在油脂和草中,牛、狗都不吃的一块肉,我们都不会把汗位给别人。

在推选蒙哥为大汗时,窝阔台系忠诚的臣子额勒只带表示反对的时候也说过:窝阔台即位时,你们曾经全体一致的同意并发过誓,汗位继承人只能在窝阔台合罕的子孙中选择,哪怕他的子孙只剩下一块臭肉,我们仍要尊奉他为合罕,任何其他人都不得登上宝位,如今为什么另搞一套呢?

通过史料对比,很明确的可以发现,《蒙古秘史》中成吉思汗的话是被改造过的,就是为了让蒙哥皇帝即位变为合法化。

《蒙古秘史》不但篡改成吉思汗的遗命,还无限贬低窝阔台家族,以及术赤、察合台,在秘史中,他们的形象都是负面的,术赤暴躁、察合台粗鲁、窝阔台嗜酒好杀、贵由无能骄横。

唯有拖雷,完美无缺,有辉煌的战功,有可贵的顾全大局、自我牺牲精神,形象无比光辉高大。

蒙哥命人撰写《蒙古秘史》的效果无疑是成功的,汉文史料中很多认为蒙哥是合法大汗,岂不知也是改造包装出来的合法。

后来海都多次与元政府发生冲突,汉文史料始终没有明言海都反抗的原因,其实就是因为成吉思汗那条被篡改的扎撒。

蒙哥虽然撰写秘史很成功,但并不能一手遮天,蒙古帝国太大了,并不只有汉文史料,还有波斯史料,真相就是被波斯史料保存下来的,如刘迎胜先生所言,海都的反抗,其实就是拖雷家族夺权所付出的代价。

严格的说,蒙哥的继位并不合法,因为他违背了成吉思汗大扎撒,按照大扎撒的命令,皇位始终属于窝阔台系。

蒙哥一派以指责窝阔台系背弃窝阔台遗命为由,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因为窝阔台系只是背弃了窝阔台的遗命,却没有违背成吉思汗遗命,皇位还是在窝阔台家族传承。

蒙哥的即位,带来了极坏的影响,成吉思汗的大扎撒和诸王们的宣誓都没有能保住窝阔台家族的皇位,变相说明了成吉思汗的大扎撒可以违背!誓言也不用遵守!帝位可以凭武力夺取!只要拳头硬,谁都可以登上帝位,为以后的子子孙孙带来了负面的榜样,所以,后来忽必烈与阿里不哥才会争的那么热闹。

蒙哥对反对派的大清洗更是造成前所未有的恐怖,蒙古帝国深入人心的共享富贵传统在这次受到巨大的冲击,人人都变得相互猜疑、疑神疑鬼既而骨肉相残,胜者处死败者,贯穿整个蒙古共同体。

如果说黄金家族分裂的始作俑者是拔都,那么,蒙哥的继位,才是蒙古帝国产生内讧和分裂的导火索啊!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成吉思汗的四儿子拖雷是被哥哥窝阔台毒杀的吗

拖雷是成吉思汗的小儿子,按照蒙古的习俗,最小的儿子是守灶的,应该继承家业。因此,成吉思汗把其他的儿子封在外面,留下拖雷一直在身边。

后来,为了确立继承人,成吉思汗和家人进行商议,确定窝阔台担任继承人。成吉思汗去世后,在召开库里勒台大会继位前的两年里,由拖雷监国。

在库勒里台大会后,窝阔台继位。然后窝阔台和拖雷一起灭了金。在归途中拖雷病死。

在《元史》中有记载,在回师途中,窝阔台身染重病。萨满教祭司说需要人替窝阔台的病,于是拖雷就喝下了祭司的符水。不久窝阔台病愈,但拖雷却生病死了。

拖雷正当壮年,大家都觉得他死得蹊跷。至于那碗符水是否有毒,就不得而知了。

窝阔台真的不喜欢长子贵由吗

因为窝阔台没有指定贵由当自己的继承人,就认为窝阔台不喜欢贵由,那是典型的陷入误区了。

虽然贵由不是大皇后所生,但他亲娘乃马真好歹拥有六皇后的称号,这在重视嫡庶的蒙古人眼中,他就是妥妥的嫡子,且是嫡长子,如果有人不服气,可以把窝阔台的庶长子合丹拉出来,与贵由比较一番,看这哥俩因为嫡庶之别地位是不是有高下之分。

很多人觉得窝阔台不喜欢贵由的理由,就是在他和拔都的纠纷中,窝阔台责骂了贵由,按《蒙古秘史》记载内容,拔都向窝阔台告状,说贵由和不里在宴会上辱骂他。窝阔台接到报告很生气,责骂贵由是下贱的东西,还当面训斥贵由暴躁骄横、无能又逞能。

但是,结合其他史料对比可知,参加西征的贵由在和拔都发生冲突后,被汗父召回本土,还没有回到本土时,窝阔台就驾崩了,爷俩都没见上最后一面,秘史所谓的窝阔台当面辱骂贵由是根本不存在的。

由此可知,秘史的确是蒙哥汗即位后,为了给自己树立合法形象专门撰写的,所以秘史中充斥对拖雷的各种赞美,对拖雷系关系密切的术赤、拔都也是赤果果的偏袒,而对窝阔台父子以及察合台则有大量的丑化。

所以,秘史记载的窝阔台辱骂贵由的话自然也是蒙哥汗手底下的人杜撰的,事实真相应该是:拔都和贵由发生冲突,为了避免扩大矛盾,窝阔台就把贵由召回本土,同时,还把拔都的同党蒙哥也召回本土,窝阔台的行为明显是要拆分术赤系和拖雷系的联盟。

实际上,窝阔台在几个儿子中,除了最喜欢阔出,所以连续指定他父子为继承人,接下来喜欢的就是贵由和阔端。

没有指定贵由当继承人并不意味着窝阔台就不喜欢贵由,毕竟皇位只有一个,窝胖选择给最喜欢的儿子,老大贵由虽然不是窝阔台最喜欢的那个,但也绝不是不喜欢的孩子,反而对贵由很倚重。

窝阔台在即位后的大分封中,皇子中只有嫡长子贵由继承汗父在叶密立的封国,老二阔端被封到唐兀惕,其他如最年长的庶子合丹兄弟,什么都没捞到,窝阔台对贵由如此明显的倚重和偏心,怎么能说他不喜欢贵由呢?

贵由和阔端兄弟在太宗时期,地位是和东道诸王、西道诸王一样的,都具有半独立的兀鲁思性质,所以,他哥俩也可以被称为汗,就像拔都被称为赛因汗,阔端就被称为库腾汗,而贵由就是贵由汗,他们的性质是相当的。

所以,不要再认为窝阔台不喜欢长子贵由了,窝胖同志很器重这个嫡长子的。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论军事能力,拖雷远胜窝阔台,成吉思汗为何传位给窝阔台

因为成吉思汗想改革幼子守灶的旧制度,所以放弃小儿子拖雷,选择老三窝阔台。

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四个嫡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被视为蒙古帝国的四根栋梁,人称四曲律,曲律是对卓越的人杰、骏马的称呼。

这四个儿子中要数老三窝阔台显得最平庸,功劳最不显著,但是,成吉思汗偏偏把合罕的大位传给了他,令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成吉思汗以窝阔台为继承人,只是一次挑战蒙古旧俗的失败行为,虽然他指定了继承人,却并没有撼动蒙古旧制带来的影响。

1,蒙古旧制

对蒙古帝国乃至元朝影响最深远的两个蒙古旧制,一个是忽里勒台,一个就是幼子守灶。

忽里勒台,或曰库里尔台、忽邻勒塔、忽里台等,蒙语意为聚会、会议的意思。蒙古旧制,部落里召开忽里勒台,用来推举首领、决定征伐的大事情就叫忽里勒台。

幼子守灶,是蒙古人自古以来的习俗,父亲在还活着的时候就把自己年长的儿子们分出去,给予他们财产、牲畜和羊群。老大分到的最多,排行越肯后,分到的就越少。其余归属父母的东西就留给幼子来继承,幼子被称为斡惕赤斤,意思是灶火和禹儿惕之主,是这个家的根本,即守灶者。

蒙古部落联盟壮大始自合不勒汗,合不勒汗就是成吉思汗的曾祖父,他的长子是主儿勤部的始祖斡勤·巴儿合黑,很早就被分出去,势力也很庞大;合不勒汗的幼子就是秃丹斡惕赤斤,他是合不勒汗的家灶之主。

成吉思汗的祖父把儿坛是合不勒汗的次子,资源就没有老大和幼弟多,不过,他是一位勇敢的把阿秃儿,也为子孙创下家业,首先被分出去的就是长子蒙格秃·乞颜,也是乞颜部的首领,把儿坛的守灶者就是他的幼子答里台斡惕赤斤。

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则是把儿坛的第三子,是兄弟中最吃亏的那一个,但也凭着自己的勇猛创下家业,因为他死的早,家业凋零,就不存在分家这一说,不过,也速该的遗孀诃额仑所获得的一切财富,都由他这一门的守灶者貼木哥斡惕赤斤来继承。

到了成吉思汗,幼子拖雷就是守灶者,因此,拖雷一直跟随在父亲身边,形影不离,被父亲亲切的称呼为“那可儿”。

2,蒙古帝国的四曲律

成吉思汗这四个嫡子,聪慧、勇敢、英武、白璧无瑕,似乎所有美好的词汇都用在他们身上,也不能表达出子民们对他们的珍视和爱戴。

成吉思汗曾经说过:如果怀有狩猎、逐猎夙愿的,可以去追随术赤;想要精通扎撒、必里克、规矩法律的就去追随察合台;热爱金钱、财富,想享受安逸保持高贵风度的,就去追随窝阔台;想学会待人接物,追求勇敢、知识和荣誉的,就去效力拖雷吧!

通过成吉思汗的话,可以了解到他四个儿子的性格,老大术赤善征伐,性格比较冲;老二察合台精通律法扎撒,性格比较严酷;老三窝阔台擅长守成,性格比较宽和;老四拖雷崇尚勇武,性格很直爽。

按照蒙古旧俗,老三窝阔台是最吃亏的,我们看到的事实也的确如此,他分得的家产最少,封地最小,没办法,谁让他是尴尬的老三呢?可偏偏就是这个尴尬的老三,被汗父指定为继承人,这真是走了狗屎运吗?

3,成吉思汗的考量

成吉思汗的小叔叔答里台,一直和侄子不对付,多次反对成吉思汗,和蔑儿乞人勾结对付侄子,蔑儿乞被消灭后,答里台回到了成吉思汗处,但是因为抢夺战利品的事,这货再次叛投到王罕处,又跑到乃蛮部,甚至和朵儿边部一起,多次同成吉思汗作战。

等成吉思汗扫平蒙古,这位守灶的小叔叔也成了落魄鸡,这个时候,成吉思汗心中已经有了考量,想不动声色的撬动蒙古旧俗,把答里台流放到他眼不见的地方去。

但是,幼子守灶旧俗的深入人心,不是成吉思汗一次就能撬动的,他手下的几位亲信重臣像博尔术、木华黎、失吉忽秃忽都来劝谏他。

大家说成吉思汗:流放小叔叔,就如同自灭灶火一样,自毁家园啊!你父亲就剩下这一个兄弟,你怎么忍心流放他呢?他这个人是不懂事,你不要和他计较好了,就让他住在你父亲小时候居住的营地上,让他升起灶火的烟吧!

木华黎几人劝说到舌敝唇焦,做侄子的反而被劝告别和小叔叔计较,侄子只能无奈的表示同意,没有达到流放小叔叔的初衷,可见幼子守灶习俗的深入人心。

如果说小叔叔答里台的事让成吉思汗膈应,幼弟貼木哥的行为就更让他心生警惕。

要是当初也速该没有被毒死,按照蒙古旧俗就是成吉思汗被分出去,但历史没有假如,也速该死了,家业散了,是成吉思汗兄弟同心协力创造更大的家业。

虽然家业是成吉思汗带头创下的,他也还是受到旧俗的影响,对待幼弟貼木哥爱若珍宝,对他的爱,胜过了所有的弟弟。

分封属民时,貼木哥分到的也比三位兄长加起来都多,成吉思汗西征归来分军队,幼弟貼木哥也分到五千,加上母亲诃额仑的三千,他一人就有八千人,远远超过成吉思汗其他诸弟及诸子。每逢成吉思汗出征,不是让幼弟貼木哥统领后军,就是由他留守蒙古本土监国,可见成吉思汗对幼弟的信任。

因此,在很多史料中都记载,貼木哥统治中原,成吉思汗把契丹境内的土地分给兄弟斡赤斤那颜及几个孙子,这些都说明了貼木哥代管蒙古帝国的实质,也可以说明貼木哥的权势有多大。

在成吉思汗西征期间,貼木哥多次以“皇太弟、国王”的名义发布旨令到高丽,索取各种财物。

西征归来的成吉思汗在不合-速-只忽举行大宴,貼木哥也来迎接哥哥,由于那里的土质很轻,尘土飞扬,成吉思汗下令,让每个人都搬取石头掷到他的斡耳朵和营地上。大家都去掷,唯有貼木哥不掷石头,却掷了树枝,为此,成吉思汗责备了他。

后来的几天中,他们去打猎,貼木哥又迟到,成吉思汗怒了,为了幼弟这两项过失,罚他七天之内不许进他的斡耳朵内。

通过答里台和貼木哥两位的行为,可以看出,幼子的权利和其本人态度的傲慢,好像天下人都得迁就他们、宽容对待他们一样,这是他们与生俱来的的优势。而这一优势,正是幼子守灶旧俗造成的,成吉思汗怎么能不心生警惕?

4,改革旧制的决定

如果按照旧俗,成吉思汗不用纠结,直接把三个大儿子分出去,家业就由拖雷继承好了。但是,很明显,成吉思汗不愿意延续旧俗,他虽然受旧俗的支配和影响,但却不妨碍他有更改旧俗的心思。

要问本心,成吉思汗自然还是倾向幼子拖雷,在父亲的眼中,这个幼子勇敢,在处理事务和发表见解的才能简直是无人能及,父子俩又经常在一起,成吉思汗遇到各种重大事件都和拖雷商议,他的斡耳朵和所有财产、那可儿、近卫军和直属的军队,都在拖雷的统辖之下。

有一瞬间,成吉思汗也曾想把合罕的尊号传给拖雷,让他做自己的继承人,但是,做为蒙古不世出的英雄,怎么可能遵循旧俗呢?

要是改革旧制,就不能让拖雷做继承人,但其他三个儿子,长子术赤暴躁,次子察合台严酷,两人还不和睦,交给谁都要内讧,只剩下宽和的老三窝阔台一个选择。

窝阔台获得的赞誉很多,庄严,聪明,能干,善断,谨慎,坚定,老成持重,宽宏大量,公正,看上去优点多多,但不幸排行老三,所以只分到叶密立那一片封地。他还有爱好娱乐和饮酒的不良嗜好,成吉思汗为此曾经处分过他并给过他告诫。

从西征开始首次考虑继承人问题,直到成吉思汗病重,他都在继承人的人选上纠结犹豫,最后,还是改革旧制的初心占据上风,在唐兀剔举行秘密会议,下令以老三窝阔台为继承人。

5,猴格说

不能说成吉思汗改革旧制的决心不坚定,他确立窝阔台为继承人后,还让所有人立下誓言:只要是从窝阔台合罕诸子出来的,哪怕是一块臭肉,如果将他包上草,牛也不会去吃那草,如果将他涂上油脂,狗也不会瞧一眼那油脂,我们仍然要接受他为大汗,任何其他人都不得登上宝位。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汗位只能是窝阔台家族子孙来做,哪怕他是个人嫌狗讨厌的烂人,任何人也不能越过他。

贵由登基后,这个誓言被再次重申:只要贵由的家族中还留下哪怕是裹在油脂和草中,牛、狗都不会吃的一块臭肉,我们都不会把大汗之位给别人。

誓言很真挚,现实也很残酷,成吉思汗虽然有改制的决心,却仍旧受旧俗的影响,给幼子拖雷留下庞大的势力,成为窝阔台家族的隐患,最终取代了窝阔台家族,成为蒙古帝国的掌控者。

甚至还篡改了成吉思汗的话,在秘史上有所体现,《蒙古秘史》第255节最后一段记载成吉思汗的话说:窝阔台的子孙中如果出了即便是裹上草,牛也不吃,即便裹上油脂,狗也不吃的不肖子孙,难道朕的子孙中连一个好的也不会有吗?

这段话和诸王、那颜们拥戴窝阔台、贵由时宣示忠诚的誓言正好相反,正是蒙哥为了取代窝阔台系制造的舆论。

成吉思汗的初衷还是打水漂了,要究其原因的话,还是怪他自己啊!明明看到了拖雷对权力的愿望,还让他拥有那么多军队,让拖雷系比其他宗王更独立强大,既然如此,又为何执意立窝阔台呢?

更讽刺的是,成吉思汗并没有屏弃忽里勒台的旧制,已经制定了的继承人却还要接受忽里勒台的推选后才能登上合罕的大位,无不昭示成吉思汗当初的改革之心成为空谈。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蒙古秘史、多桑蒙古史、史集等

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以史为论,诉说个人见解。有喜欢辽夏金元的朋友可以关注猴格,不会让您失望!当然,还有后宫八卦。

成吉思汗心中的接班人是窝阔台,还是拖雷

引言

一个大点的家庭,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都会深思熟虑,更何况是威震天下的蒙古帝国。

作为一个领袖,在他选择继承人的时候,一般会选择以下四种方式,即立长、立嫡、立贤、立爱。

那么,成吉思汗在选择接班人的时候是参照哪种方式来的呢?虽然说,最后成吉思汗的继承人是三子窝阔台,但他真正属意的人又是谁呢?

分析

  • 与众不同的“幼子守灶”制度

同汉族不同,蒙古族在继承人选择上有他们的独特之处,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幼子守灶”。

所谓的“幼子守灶”就是幼子拥有对先人的绝对继承权。何为绝对继承权呢?就是权力、财产、士兵全部由幼子继承。

这个可不是我说的,据《史集》中所记载:

蒙古自古的风俗,在期生时,遣其诸长子居于外,分予财产、牲畜属众;其作则尽属幼子。

这里有这么几个细节要说一下。

1、所谓的绝对继承并非是说其他儿子不能得到任何东西,而是不去继承首领的遗产。毕竟都是自己的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首领对其他儿子也是要关心一下的嘛。所以就在首领还活着的时候给其他儿子一些东西,让他们去外面发展。至于发展的好坏,那就是各凭本事了。

2、“幼子守灶”并非是指最小的儿子。而是指的嫡子中的最小儿子,这一点好像和汉族也是差不多的,都是重视嫡子,而轻视庶出。

3、之所以采用“幼子守灶”这一继承制度,其实是为了部族得以延续。儿子长大到一定程度,就让他们出去发展,这样更便于族群的开枝散叶,如果发展得当,那也会对部族的扩张有好处。

  • 成吉思汗的苦恼

作为蒙古帝国最为杰出的领袖,成吉思汗在世的时候就想过打破“幼子守灶”这一传统的继承制度。当然他并不是要剥夺幼子托雷的继承权,而是为了蒙古帝国的发展,准备选拔出一个最为适合做领袖的儿子。

可问题出现了,成吉思汗总共有四个嫡子,分别是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托雷,这几个儿子都很优秀,所以成吉思汗也因为选择继承人而苦恼过。

苦恼之一:长子的出身

说起来这个问题也是一个谜团了。术赤到底是不是成吉思汗的亲生儿子,没有人能够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就连成吉思汗也不知道。

“术赤”的原意是“不速之客”,之所以给长子起了这么个名,说明成吉思汗对此也持怀疑态度。只不过怀疑和怀疑,成吉思汗倒也没有因此而厌恶术赤,反而还很重视他。

毕竟是成吉思汗的“嫡长子”,术赤倒是从来没有辱没父亲的威名。他的战功绝对是几个儿子中最为卓越的。不仅战功卓越,还极其有威望。

成吉思汗也曾有意让术赤当自己的继承人,可这却引来了二儿子察合台的不满。

苦恼之二:次子的脾气

成吉思汗喜欢术赤,这本无可厚非。结果却引来了二儿子察合台对术赤的不满,这个老二一直对大哥的血统持有疑惑。

这种疑惑,最终在成吉思汗选择继承人的时候爆发出来了。当众点破术赤的血统问题,搞得术赤和成吉思汗都下不来台。

最后的结果就是术赤无缘继承人,而察合台也不可能被成吉思汗选中。于是,三子窝阔台被成吉思汗定为继承人。

苦恼三:纠结于窝阔台与托雷之间

窝阔台之所以能够被成吉思汗确立为继承人,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插曲。

察合台当众惹怒了成吉思汗,自知自己和继承人无望。但他也不愿意术赤成为继承人,毕竟两个人矛盾已经公开化。术赤要是当了继承人,那未来还有自己的好果子吃么?

于是,他就推荐了和自己关系亲密的三弟窝阔台当继承人。

据历史记载,窝阔台宽厚仁孝,这应该也是成吉思汗选择窝阔台做继承人的原因。在成吉思汗看来,让窝阔台做继承人可以善待自己其他的儿子。

虽然选择窝阔台做继承人,但成吉思汗其实更为偏爱自己的小儿子托雷。最直接的证明就是托雷在成吉思汗死后继承了他绝大部分的兵力。

  • 谁才是成吉思汗心中的接班人

如果为成吉思汗理想接班人进行一个排序的话,个人认为顺序应该是术赤、窝阔台、托雷、察合台

但如果给成吉思汗喜爱程度进行一个排名的话,托雷绝对是排在第一位的。至于术赤与窝阔台两个人不太好说,但察合台一定是成吉思汗最不喜欢的一个。

我们回到问题本身上来,也就是窝阔台与托雷谁是成吉思汗心中的接班人。

其实,历史已经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那就是窝阔台。虽然说,窝阔台最后当上蒙古帝国大汉也是在众人推举后的结果,但《元史》上对这件事有一个明确记载:

秋八月己未,诸王百官大会于怯绿连河曲雕阿兰之地,以太祖遗诏即皇帝位于库铁乌阿剌里。

窝阔台是依照成吉思汗遗诏当的大汗。当然了,在成吉思汗死到窝阔台即位之间,也发生了一些小插曲。

1、虽然成吉思汗已经立了遗诏由窝阔台继承汗位,但很多人并不赞成。一些守旧之人认为“幼子守灶”更为可取,这些人坚定的支持托雷继承汗位。

2、然而,托雷虽然有支持者,也掌握了成吉思汗所遗留的绝大部分兵力,但他与窝阔台相比却有一个不足。那就是,与托雷交好的术赤此时已经病死,而成吉思汗四大嫡子中的察合台又是窝阔台的坚定支持者,最终托雷系暂时败阵。

3、在这段没有大汗的日子里,监国理政的是成吉思汗的幼子托雷。

结语

选择继承人,并不是选择最喜爱的孩子。勇敢善战的幼子托雷,的确是成吉思汗最喜欢的儿子,没有之一。

但托雷有着一个非常大的问题,那就是性格冲动,而且喜好屠城。

虽然说,在蒙古帝国征伐天下的百年间,屠城的事情时有发生。但成吉思汗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也还是会选择一个相对更稳重,更适合带领蒙古帝国走向巅峰的人。

虽然窝阔台不够完美,但相对其他儿子来说,窝阔台确实是成吉思汗心中最理想的继承人。

窝阔台以宽厚仁爱而被人称颂,他可以较好的团结家族中的众兄弟。窝阔台还有一个托雷没有的优势,那就是他得到了蒙古帝国中汉臣的认可。

虽然,此时的汉臣在地位上远远比不上蒙古人。但成吉思汗已经意识到,如果想把蒙古帝国带上更高一层,就必须依靠汉臣。这也是他选窝阔台的原因。

成吉思汗有四个嫡子,为何偏偏让窝阔台成为继承人

成吉思汗选择窝阔台做为接班人,是长期战争锻炼考查的结果,更又是窝阔台智慧聪明优于其它兄弟的结果。

成吉思汗统一草原,消灭很多部落与国家,并没有形成有统一首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国家。只有军队和牛羊在草原滚动,抢掠各地,让征服人纳贡。

成吉思汗和窝阔台,看到三个兄弟间严重兄弟不和。只有窝阔台,经过多少战争的洗礼,四处征伐,是他们´・ᴗ・`都成为勇敢善战的虎将,却唯他依然保持兄弟情谊,保持要建设强大的统一国家理想。

在成吉思汗更需要为自己创造初具规模帝国,需要有远大理想,能够继续统一起来团结有战斗力量,有远大思想,谋略,智慧政治家接班人,巩固和开创发展自己创立的帝国大业。完成自己征服四海未竟事业。

术赤不行,察合台更不行,拖雷也不行。他们都想没有窝阔台能够团结兄弟一起干事能力。察合台一再和木赤发生争执,兄弟失和,是公开事情。蒙古军在征服玉龙杰赤城时,号令不一,玉龙杰赤城守军由于蒙古军令不一,蒙古口车三干精锐土兵,欲夺取城中河桥梁,结果全被守军杀死,还牺牲成吉思汗最心爱孙子。

术赤想避免打坏这个富裕的都市,采取了软攻的办法,两兄弟再次起争执。六个月都没有办法攻城有结果。成吉思汗委派窝阔台为最高指挥官,由他统一指挥,调解了兄弟的关系,严整了军纪,随即转入总攻。蒙古军终于攻入城中。

用石油纵火烧屋子,更是血战每条占据街道。每个城区,都遭到城民激烈抵抗。达到了寸土必争,尺地必夺的激烈程度。城中妇女儿童都参战,血杀九天,蒙古将全部降区居民赶出城外。十万工匠遣送东方,选择优秀人员分入军中,年青女人和儿童掠为奴婢外,尽数屠杀所有人。又决开阿母河堤放水灌城中三个未降城区。全城未降都被淹死玉龙杰赤城成水泽。

通过这次成吉思汗对战争回顾。坚定认为窝阔台是足智多谋,有治国才能,较拖雷更全面从战略思想,能为国家着想。成吉思汗量才用人。打破蒙古旧传统,擢升窝阔台为继承人。

窝阔台做为继承人,在铁木真在自己出生之地,就显赫神奇,率军在年仅18岁的窝阔台,随军征战,奋力搏杀,当时阔亦田之战,札木合与乃蛮人多势众。战争进行得当残酷,混战之中。窝阔台的颈项被敌人用箭射伤,鲜血直流,部将博尔忽为咂去去颈血。窝阔台带伤杀敌与博尔术博尔忽一起杀出血路,突出重围与铁木真会合。

到第二年冬天铁木真消灭乃蛮,北攻篾儿乞部之后,尽服麦吉丹,脱脱,察浑三姓都众。铁木真就奖赏脱脱之子遂都妻子乃马真氏脱列哥那给了他,为他生下定宗,贵由。

更是蒙古帝国时期窝阔台的皇后,政治上有一套,是有野心皇后。把一代贤耶律楚材尽毕生心血所推荐的儒家治国方针,在窝阔台在任时依策采纳推行,被其摧毁殆尽。耶律楚材也抱恨以殁 。

按着铁木真的安排,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拥有所属汗国人口的统治权,只能各分得四干户,给三个年长的儿子,分剩下都是幼拖雷的。

拖雷得到成吉思汗绝大部分的财产,使得传承权力更迭,伴随激烈权力竟争,甚至内战,窝阔台虽然成吉思汗指定的接班人,在各部宗王却意见不一。在成吉思汗去世两年以后他才当上大汗。

两年中用拖雷,女儿阿刺海别处理国事成为监国。脱列哥那在窝阔台死后,经过四年称制也在忽里勒台大会上让蒙古诸王大臣们按照她的意志,由亲生儿子贵由成为继承人。窝阔台长子贵由,为新任大汗

而贵由和敢于自己权力竟争,闹别扭堂兄拨都去算帐时,莫明其妙地死在营地里,使得一场内战不了了之。三位西方王爷争斗,使得东方拖雷系。更加强大,拖雷名下精兵卫队就有十万一千人,其它王系只有4干人,为拖雷系最后为成宗主国。奠定了的基础,也为大元帝国成立,有充分政治势力,军事准备。当贵由死后由拨都提议蒙哥水到渠成地成为蒙古第四位大汗以后也拖雷系子孙继承。

蒙古汗国里的窝阔台汗国是怎么回事,窝阔台不是大汗吗

蒙古汗国里的窝阔台汗国是怎么回事,窝阔台不是大汗吗?

窝阔台和窝阔台汗国是两回事,不过想要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了,还得先说一下蒙元帝国的皇帝继承规则。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中国古代朝代中,汉族人建立的王朝,一般都采用“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嫡长制传位,但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早期通常以“立贤不立长”的方式运行。

这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嫡长制”目标明确,生的晚算你倒霉,也只能忍着,但谁能保证,生的早的就一定有能力呢?

举贤为君,倒是能避免上来一个二货皇帝。可谁“贤”谁不“贤”没个标准呀,旁边那个“淡”的,没准儿觉得自己也挺“咸”的呢!

所以,举贤最终都会引动大规模的政治博弈,甚至是血腥倾轧。

很不幸,蒙古帝国最开始采取的就是“举贤”制。

铁木真(元太祖)

蒙古帝国举贤制度一直可以上朔到铁木真身上,当年正是他在蒙古部落大会(“忽里台”)上,被各个公推为首领,“成吉思汗”的尊号由此而来。

之后,“忽里台”大会变成了推举大汗的定制,但“举贤”和“家天下”之间还是有区别的,谁敢保证“贤”的都是你家的?

所以,成吉思汗已经开始改变蒙古部落推选制度的游戏规则,规定只有其后裔“黄金家族”成员才有权成为蒙古帝国大汗。

但依旧保留了一部分举贤制的内容,既所有黄金家族成员都有权成为大汗候选人,而候选人成为大汗必须要经过“忽里台”大会的共同认定,而不是凭借前代大汗的遗诏指定。

这种混合生成制度导致,虽然成吉思汗生前屡次表明态度,但真的开起会来,各种博弈丛生。这次“忽里台”大会一直开了四十多天,掌控大量军队的四王子托雷始终是热门人选。最后,经过察合台和耶律楚材的反复斡旋,窝阔台才如愿以偿的坐上大汗的位置。

窝阔台汗(元太宗)

据说,窝阔台继位后,曾召集兄弟们盟誓,“只要窝阔台家族的锅里还有一块肉,也要立窝阔台家族为汗”。

应该说这种说法接近谣传,因为这明显违背了成吉思汗对推举制度的思路。但窝阔台对手握重兵的弟弟托雷心存顾忌是显而易见的。最终,托雷饮“巫水”死于军中,很难说没有窝阔台的手脚。——《蒙古秘史》

对于身后大汗之位,窝阔台本来意属三子阔出。可阔出在南征襄阳的战争中被南宋军民打死了,窝阔台随即选择了阔出的儿子失烈门。

可当窝阔台去世后,他的王后乃马真决定里自己亲生儿子贵由为汗,但当时贵由西征未归,乃马真便迟迟不举行“忽里台”大会,长达五年之久。期间,蒙古帝国的朝政一直掌控在王后手中,史称“乃马真摄政”。

贵由汗(元定宗)

没想到贵由短命,只干了不到两年就挂了,他的王后海迷失也想按照婆婆的套路来一把,可她的水平实在有限,摄政的三年里将蒙古帝国弄的乱七八糟。

1251年,再次召开“忽里台”大会时,托雷系的后裔站了出来,这便是下一任大汗蒙哥。从这时起,蒙古帝国的王系已经易主,从窝阔台系转到了托雷系。

说完了蒙古帝国王系的迁移,我们来说窝阔台汗国。

蒙古帝国成吉思汗时期,曾裂土分封诸子,三子窝阔台的封地便在也迷里(现中国新疆额敏县)与霍博(现中国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地区。

当蒙古大汗之位转移到托雷系的蒙哥手中之后,蒙哥对窝阔台家族进行了血腥的清洗,海迷失、失列门、脑忽及其臣属全部人间蒸发。

其中,窝阔台的孙子海都被指定迁往海押力(今哈萨克斯坦塔尔迪·库尔干尔)。虽然当时名义上是分封,但海都一无兵马,二无治权,跟流放也没什么区别。

如果,蒙哥汗多活几年,估计海都就得老死在海押力了,但历史给了窝阔台家族一个机会。

蒙哥汗(元宪宗)

蒙哥继位八年后,在合州钓鱼城“折鞭”,托雷家族的兄弟俩忽必烈、阿里不哥掐了起来。

蒙古帝国第一次出现了两汗并立的局面:

1260 年三月,忽必烈在开平称汗,一个月后,阿里不哥在哈喇和林称汗。

元世祖忽必烈

托雷家族的内讧,给了海都机会,他在支持阿里不哥的过程中,征集了不少兵马。当四年后,忽必烈战胜弟弟坐稳了大汗之位时,海都已经发展成了一支不可忽视的势力。

这时候,蒙古帝国其实已经分成了五大板块分别是,元帝国(大汉帝国)、钦察汗国(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尔汗国和窝阔台汗国。

虽然忽必烈脑袋上还顶着蒙古大汗的帽子,可在西部的四个汗国中,除了旭烈兀(忽必烈的弟弟)建立的伊尔汗国听从他的指示,其余的哥几个都不把他当回事儿了。

公元1269年春(元至元六年),这哥几个干脆自己开了“忽里台”大会。在这次大会上,钦察、窝阔台、察合台三个汗国签订盟约,瓜分阿姆河以北地区,这便是世界史上著名的 “塔剌思联盟” 。

其实从1268年起,海都便已经开始侵夺元帝国的领土,当“塔剌思联盟”成立后,海都更是带着他的附庸察合台汗国与元帝国进行了血腥的战争。

元朝名将伯颜、玉昔帖木儿都曾与海都嗜血搏杀,但直到忽必烈去世,他都没能降服自己这个侄子。

决定窝阔台汗国命运的转折,出现在公元1301年(元铁穆耳,大德五年),六十八岁了的海都病逝,关于他的死因史料多有猜测,但不论如何海都之死,意味着窝阔台汗国的日落。

长期给窝阔台汗国或者说给海都打杂的小弟察合台汗国,终于熬到出头之日了。海都死后不久,察合台汗国便开始侵占窝阔台汗国的领土。

元成宗铁穆耳

公元1309年(元至大二年),窝阔台汗国最后一任大汗阳吉察儿被逼的走投无路,转而东投元帝国这个老冤家。这时候,窝阔台汗国已经把铁穆耳也熬死了,时任元朝皇帝是元武宗海山。

当年叔叔铁穆耳当政时,海山可是西剿窝阔台汗国的统帅,战场没打服的对手,现在在朝堂上服软了。

元武宗海山

海山也算对得起窝阔台家族,就把比较有威胁的末代大汗阳吉察儿弄死了。跟着他一起来的,察八儿得以活命,总算给窝阔台系统留下了一棵根苗。

至此窝阔台汗国灭亡,从成吉思汗分封算起,一共存在了84年,是所有蒙古汗国中存续时间最短的一个。

窝阔台和窝阔台汗国的关系算是梳理了一遍,好长呀,两千多字!如果还有不太清楚的地方,您可以给我留言,咱们互相交流!

独立思维、个人视角,我是头条号“藏地读行”,期待您关注。

窝阔台的孙子海都是怎么死的

感谢悟空问答官方邀请!答案是起兵失败后病死。

海都是合失之子,窝阔台之孙。合失曾是窝阔台中意的继承人,可惜早年病亡。蒙古人起初把西夏称为“河西”,即黄河以西的政权。因为“合失”与“河西”发音相近,在合失病死后,窝阔台就把“河西”改名为“唐兀”。由此可见,合失在窝阔台心中的位置。这也成为海都在黄金家族中地位显赫的资本。蒙哥汗即位时,海都没有参与失烈门等人的叛乱活动。蒙哥汗后来将海都之父合失的海押里封地赐给了他。

然而,海都对窝阔台一系丧失汗位继承权一直耿耿于怀。在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权时,海都曾倒向阿里不哥阵营。后来,阿里不哥兵败南归后,海都仍然不肯臣服于忽必烈,以各种借口拒绝出席忽必烈举行的“忽里台”大会。

海都是一个颇有谋略的人,为了扭转窝阔台系失去汗位后的不利处境,海都采取了非常灵活务实的策略。首先,海都利用阿里不哥等拖雷系子孙与忽必烈不和的机会,暗中招降纳叛,迅速扩张自己的军事实力。其次,主动与拖雷系旧盟友术赤兀鲁思后王结好,增加同盟者。海都后来从术赤兀鲁思蒙哥帖木儿那里借兵五万,打败了忽必烈支持的察合台兀鲁思君主八剌。最后就是利用对察合台兀鲁思君主八剌军事胜利的有利时机,促成了塔剌思会议。公元1269年春天,海都与八剌和蒙哥帖木儿的代表在草原举行了为期八天的大会,重新划分了三方在中亚的势力范围。在当时的中亚,还有忽必烈的属地和首领。但海都和八剌、蒙哥帖儿在没有忽必烈代表参加的情况下,就公然瓜分了中亚地区,等于否定了忽必烈在该地区的统治权。

这次草原大会,海都成为最大的赢家。不仅扩大了同盟者,瓜分了中亚,而且将三方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忽必烈的拖雷系。这就是海都崛起以及奠定其西北诸王领袖地位的开始。

海都因为蒙古汗权被拖雷系从窝阔台系手中夺取,所以对拖雷系一直深怀敌意,嫌隙很深,这也就是他图谋叛乱的主要原因。

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海都率军攻打依附于蒙哥汗系的纲邻部。忽必烈派幼子那木罕为北平王,率军征讨,击退了海都。

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海都唆使蒙哥汗第四子昔里吉起兵叛乱,掠取了成吉思汗大幹耳朵,漠北蒙古腹地为之震动。

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海都在经过十余年的养精蓄锐后,正式率大军进犯蒙古漠北本土。这次海都起兵,声势浩大。先是攻占了西部的吉儿吉思,接着又占领了杭海岭及和林一带。忽必烈派孙子甘麻剌率军平叛,遭到失败。忽必烈又改命幼子那木罕为“北安王”,率军征讨。不过效果不佳,海都攻势猛烈,那木罕一度下令放弃和林,弃城南撤,和林的宣慰使怯伯也临阵投降。忽必烈只好于第二年七月率军亲征,才收复了和林。

鉴于海都的实力越发强大,为了强化漠北蒙古地区的军事防御体系,忽必烈采取了一系列有利措施。设和林宣慰司负责漠北的军屯、钱粮和军需借给,兼管所在部民。增加了蒙古军以外其他精锐部队的部署,比如汉军、色目军。将漠北分成和林和称海两个军区,东、西互为犄角,加强防御。这样才逐步构建起抵御海都叛乱的防御体系。

忽必烈死后,其孙铁穆耳继位,就是元成宗。海都趁机再次起兵,从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至大德四年,元军与海都屡次交锋。五年,海都东逾按台山,安营于铁坚古山。皇侄海山(就是后来的元武宗)与大将床兀儿、晋王甘麻剌、太师月赤察儿合力苦战。海都先胜后败,受伤后退出岭北,在这年秋冬之际病死。

元史未解之谜:元太宗窝阔台有没有弑父篡位元太宗窝阔台有没有毒杀弟弟元睿宗拖雷

第一个问题是子虚乌有的,成吉思汗去世时,身边照看其起居的,是忽兰皇后。诸子中,长子术赤已先期去世,次子察合台和三子窝阔台(后来的元太宗皇帝),均身处各自的封地。此时在其身边的,也就是身为军中统帅的第四子拖雷,以及忽兰的亲生儿子、刚刚才被赐予封地的阔列坚。因此,窝阔台绝无弑父的可能性。

第二个问题在各相关典籍中,都曾提及,可能性相当高。记得以前写过关于拖雷有无称帝野心的文章,其中分析了,客观上,拖雷曾拥有悍然自立的实力,主观上,拖雷也确实曾经犹豫、徘徊,以致故意拖延库里台大会的召开达数年之久。这一切,对于蛰伏于叶密立封地、私下与察合台深相结纳的窝阔台来说,可谓洞若观火。所以,他继位后,竭力拉拢东道诸王中的实力派贴木格•斡赤斤、按赤台、别勒古台等人,以分拖雷在军中之事。而当拖雷率嫡系部队,取得三峰山会战的胜利后,他在军中的威望再次无与伦比,最终使得大汗窝阔台下定决心,以一场诡异的巫师之水结果了显然猝不及防的拖雷,毒杀阴谋几呼之欲出。

拖雷是怎么死的是因病而死,还是被哥哥窝阔台毒死的

拖雷是成吉思汗最宠爱的第四子,掌握蒙古政权的军事大权,而窝阔台是成吉思汗的第三子,继承成吉思汗成为蒙古政权的最高统治者。

中国历史上兄弟之间为了争夺最高权力自相残杀的悲剧屡见不鲜。比如秦二世胡亥杀害大哥扶苏等兄弟,隋炀帝杨广杀害大哥皇太子杨勇等兄弟,唐太宗李世民杀害大哥皇太子李建成弟弟李元吉等兄弟,宋太宗赵光义暗杀大哥宋太祖赵匡胤逼死弟弟赵廷美,满清雍正帝胤禛残杀八弟胤禩等兄弟等等。

拖雷掌握蒙古政权百分之八十的军队,对窝阔台的最高权力构成严重威胁,尤其是拖雷刚刚在三峰山大战带领四万多蒙古军以少胜多大破三十五万金朝军队主力,金朝名将及金军主力损失惨重,蒙古灭亡金朝只是时间问题。

在蒙古对金朝战争大局已定的情况下,蒙古政权内部的权力斗争更加激烈,刚刚为击溃金朝立下汗马功劳的拖雷更加功高盖主,对三哥窝阔台的最高权力构成严重威胁,窝阔台让巫师赐一杯有毒的洗澡水给拖雷喝,39岁的拖雷不久就不明不白地死去,显然是被窝阔台毒死。

好在窝阔台没有李世民那样心狠手辣,李世民在杀害李建成李元吉以后又斩草除根杀害他们的全部儿子,并霸占嫂子弟媳,而窝阔台虽然逼弟媳嫁给自己儿子被拒绝,却没有强人所难,为拖雷的几个儿子蒙哥忽必烈等在二十年以后东山再起埋下隐患。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