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典、少典、太昊和少昊是什么传承?诛仙3佛太昊挂机设置+副本设置+PK设置_炎帝_黄帝_伏羲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太昊 传承 炎帝 黄帝 伏羲

本文目录

  • 大典、少典、太昊和少昊是什么传承
  • 诛仙3佛太昊挂机设置+副本设置+PK设置
  • 太昊与伏羲的关系
  • 能否对燧人、神农、伏羲、太昊、炎帝、黄帝、蚩尤、少昊、颛顼、帝喾、尧、舜等上古先王做一个时间线梳理
  • 历经3千年的淮阳伏羲太昊陵为何被称为“天下第一陵”

大典、少典、太昊和少昊是什么传承

作者:知北游

我是小七,一个喜欢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一个沉迷于扯淡的萌妹子,今天这篇稿子来自于我的好友知北游。

一、

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本身都是有问题的,大典这个人可能由于我孤陋寡闻,确实没听过。

太昊是上古帝王,被称为东方青帝,是伏羲氏传人,也有认为认为少昊就是伏羲,对于这个说法我就不做多的解释了,有兴趣的自己去了解。

古人印象里青帝大概长这样

二、

而少昊则是上古五帝之一,也是著名绝地通天大人物颛顼的侄子,传说为鸟形,我认为估计是一个以鸟图腾为尊的部落,被称为青阳氏,又有说法他是黄帝长子,母亲为嫘祖。其子名蟜极,其孙为帝喾高辛氏。(我个人认为这个说法不怎么靠谱)

话说少昊的出生是我看古代神话里最浪漫的一段,传说中他是他母亲和太阳在穷桑上谈恋爱,在银河里荡舟看着星星生下的爱情结晶,真是美好的不行。

三、

而根据古书记载黄帝又是少典儿子,那么根据这个说法,我们姑且认为从人物关系上说少昊是少典孙子。

“少典”是古书记载的黄帝、炎帝的父亲,有很多人很好奇这位少典到底是位什么大神?他的身份是怎么样的?似乎非常神秘的样子,那我们重点说说少典。

韦昭认为古传中黄帝灭炎帝而代之,是说黄帝灭了炎帝的子孙,并不是炎帝(神农)本身。

所谓少典“生”黄帝、炎帝是说二帝都是出自少典氏。

不一定就是一个爸爸;既然不是一个爸爸,就不能是一个老妈,所以看看晋代皇甫谧写的《帝王世纪》,说少典的妃有蟜氏女登生了炎帝,少典娶有蟜氏女附宝生了黄帝(皇甫谧的说法当是本自谶纬之书),这已经和《国语》里的记载大相径庭了。

  • 人物关系图大概这样吧

四、

但是“少典”到底是怎么回事,还是没搞清楚。

在这个问题上,近代学者丁山先生给真相了,他在《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中指出:

“少典,管见以为或自‘小腆’语根演来。《书·大诰》:‘越兹蠢殷小腆,诞敢纪其绪。’皮锡瑞《今文尚书考证》据王莽《大诰》以‘越兹蠢殷小腆’断句,甚是。‘小腆’者,《尚书正义》引郑玄注云:‘腆,谓小国也。’王肃注云:‘腆,主也,殷小主,谓禄父也。’”

他的这个看法无疑是很正确的,古文中“少”、“小”同字通用,南宋时期的罗泌好古,他在《路史》卷十四《后纪五·黄帝纪上》中就把“少典氏”写作“小典氏”,“小典”就是“小腆”,本义是“小国”或“小主”,说白了就是小国国君的意思。

但是,丁山先生又根据“腆”字的传抄古文从“日”另下了一个论断,认为:

“黄帝之父‘少典’,不是小主,也不是小国,宜即小的日主,与少昊的名义相近。换言之,少典生黄帝、炎帝的故事,正是说炎、黄二帝都是日神的子孙。”

五、

其实这是求之过深了,《大诰》里说“殷小腆”就是说王子禄父(武庚)不过是殷的小国君,和日主没什么关系。

那么可以知道,所谓“少典”就是“小腆”,也就是小国国君的意思,既不是国名,也不是人名,只是一个模糊笼统的说法。

《国语·晋语四》里司空季子说少典生了黄帝、炎帝,其实就是说古代某个小国国君娶了有蟜氏之女生了二帝,至于具体是哪国何人,他也搞不清楚,才用“少典”来代替;《秦本纪》里说“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也是搞不清大业娶的是哪国的女儿,只能笼统地说娶了个小国国君的女儿叫女华。

在黄帝的世系上,后来的编排更直接,直接编个蟜极当帝喾的爸爸,编个蟜牛当帝舜的爷爷,本来有蟜氏是姥姥家,却给弄成直系祖先了——可见古人的脑洞和编造能力一点不比今人差啊,弄不好就上他们的当了!

我是小七,一个沉迷于研究山海经与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喜欢可以关注我,有不同意见也欢迎指正。

【参考文献】

(汉)贾谊:《新书》

(汉)戴德:《大戴礼记》

(汉)司马迁著,(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史记三家注》

(清)崔述:《考信录》

徐宗元:《帝王世纪辑校》,中华书局1964年。

丁山:《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龙门联合书局1961年

诛仙3佛太昊挂机设置+副本设置+PK设置

1、挂机的天人合一设置:

首先挂机优先使用碧海天地决技能(伪群攻,多打一个就增加点效率)以及天空的天罡正觉神(额外降低20秒CD,变小打怪快效率高)。此外,由于格子的增多,现在已经可以把伏羲魂禅放在挂机栏上面了,带强化伏羲魂的双护符挂机,配合菩提心经能做到0元力消耗。这样做的好处一个是增加打怪效率(变小/伏羲魂加速提升打怪速率,伏羲魂禅80秒冷却持续40秒的100爆伤加成能确保所有技能秒怪)。

需要注意的是:

1)菩提心经100秒冷却基本能保证伏羲魂禅连续使用,吃元力的比例应该控制在(总元力上限-伏羲魂禅消耗-菩提消耗)/总元力上限然后-20%左右,这样能保证不消耗任何的元力药顺利挂机;

2)放了守护就不需要放羊年时装,虽然看起来很多人都知道,但是我至少见过20个人挂机两个都放了,只要是10以上的帽子基本设置5%吃蓝,守护+马年基本都是够用的;3.如果有人抢挂机,就将碧海天地决3和阴阳劫兑换位置,阴阳劫是2秒施法4次攻击附加50%自身攻击力,而天地决3是5秒施法的5次攻击,碧海天地决最大的缺陷就在于只要施法就不会中断,不管怪物死没死。这种设置基本上除了血阳天音(三七开,太昊三,除了变小基本摸不到怪),不开无间存照秒怪的辰皇(一九开,太昊一,一般的11套辰皇基本没了无间就摸不到怪),14以上武器的鬼道(一九开不解释,不愧是挂机王子),其他职业基本都不会吃亏。LZ的区比较奇葩,能遇到各种抢怪的,上面的都是经验数据。

2、 副本的挂机设置:

以前有朋友问过我这里再解释一次了:阴阳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两个天地决,如果运气不错加起来能降低50%减爆率,配合太昊自身的爆率,怪物不出现蚩魂基本是是每一段都出爆的,这也就是为啥副本昊大多数追求的都是爆伤。佛太昊相比魔太昊而言阴阳劫触发几率低了很多,还少了个高触发几率的星河陨2,加上阴阳劫打上去附加的是1-4个随机的降低减爆伤的效果,因此阴阳劫冷却好了就用能保证这160减爆伤随时都有。 天地决禅一定要放在乾坤荡禅前面,因为25级天地决禅有75%几率不进入冷却的,如果放在乾坤荡禅的后面会浪费很多元力重新激活技能。副本的时候手动变身,切护符开无敌,切护符放伏羲魂/伏羲魂禅,关键时候卡伏羲魂禅的神佑能提前触发神佑。有菩提心经的时候配合元力小药使用神通技能,没有菩提的时候瓶子+60秒冷却的基本能接上。

3、PK的挂机设置:

PK的挂机设置目前来说根本就是摆设。基本没人敢真的放开双手挂机吃药打怪,除非他不想活了。

4、 PK的挂机+下团副本设置:

去掉星河陨2加一个法宝技能上去,去掉乾坤煞,佛的要手动启动乾坤禅,这样你输出才可以提高,还有元神消耗没那么大!

或许很多人问为什么不放三生判,我告诉你们,你放三生判的话,有时候会出现平砍现象,平砍一下到再放技能要3秒左右,这段时间如果你有技能连接输出会多很多!

最后说一句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我

别拿太昊说的有多强,就算太昊没有3代技能一样能打副本,只是现在太昊的天地决不用激活了,简单操作罢了!

太昊与伏羲的关系

伏羲和太昊是两个人。伏羲和黄帝没有关系,先秦古籍《世本》记载伏羲、黄帝和神农合称三皇。

伏羲又名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史记中称伏牺,在后世与太昊、青帝等诸神合并,在后世被朝廷官方称为“太昊伏羲氏”,亦有青帝太昊伏羲(即东方上帝)一说。

太昊(公元前7593—前7527年),是上古东夷的祖先和首领,是东方祖神,也是东方天帝青帝。亦作大嗥、太皞、大皥,以木德王,是为春皇。汉朝后有时与楚帛书创世神伏羲氏合并。

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 ,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历史地位

自古以来三皇五帝就受到历代帝王的尊敬与祭祀,作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的伏羲是有大智的思考者和发明创造者,作为各民族团结协作、寻求生存与发展的历史象征,对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直到今天,伏羲女娲以及炎黄二帝依旧是国家正经提出要祭祀的人文始祖,他们是华夏儿女共同的父亲母亲,2008年太昊陵也以单日82万的游客记录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全球第一庙会。而每年国家都会派遣官员与两岸三地华夏儿女共同参加祭祖大会(公祭先祖盛典)。

能否对燧人、神农、伏羲、太昊、炎帝、黄帝、蚩尤、少昊、颛顼、帝喾、尧、舜等上古先王做一个时间线梳理

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蚩尤、少昊、颛顼、帝喾、尧、舜这十一人都是上古时期的人物,所生活的时代都在夏朝之前。

根据人物族群的属性不同,这十一人可以分为5类,分别是三皇、五帝、炎帝、蚩尤、少昊。

一、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

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三人合称为三皇,也叫天皇、地皇、人皇,是黄帝之前华夏最古老的三位部落联盟的首领,这三人身上有着太多的神话色彩。

三皇五帝

1、燧人氏

燧人氏生活在公元前1万年左右,他的父亲是有巢氏,有巢氏是华夏有记载以来最早的部落首领,也是华夏人文始祖,当时的社会还是旧石器时代的晚期,已经从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了,当时的男子称氏,女子称姓。

燧人氏生活在一个叫燧明国的氏族部落,其核心在今河南商丘一带,当时华夏的人类还处于原始社会,过着菇毛饮血的生活,人类还不会保存火种和用火烧烤食物,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和燧石取火两种技术

钻木取火是一种最原始的生火技术,是用一种特殊的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靠摩擦生热来取火,燧石取火是取一种坚硬的火石,然后用其它石头或者金属器具撞击火石表面,使之产生火花点燃着火物。

燧人氏

有了火之后,还要保存火种,并学会了烧烤食物,用火烧烤食物是人类与动物最大的区别之一,也是进入半文明的标志之一,燧人氏因为这项伟大的发明成为远古时期的部落首领,也被称为“火祖”,比后来的火神祝融早了几千年了。

据说燧人氏在位110年,燧人氏去世后就安葬在河南商丘,当地现在还有燧皇陵,不过现在看到的燧皇陵是1992年重新修建的,以前老的已经被损坏了。

2、伏羲氏

伏羲氏,风姓,字太昊,三皇之一,与女娲是兄妹,他的母亲是华胥氏,华胥氏母系氏族部落首领,伏羲氏的父亲是谁没人知道。

伏羲氏在公元前7724年即位,史书上说伏羲氏是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结婚,成为华夏人类始祖,伏羲氏定都在陈都,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淮阳市。

伏羲氏

伏羲氏发明了伏羲八卦,将天地万物的变化、修身治国之道、风水规律、生活规律、文化特性全部融入之中,成为华夏文化的源泉。据说伏羲氏还教导同族之人不能结婚,只有不同氏族的人才能结婚的规定,这种婚姻制度代代相传下去。

伏羲氏还团结了华夏诸部落,并创造了华夏民族的图腾龙,被后人尊为三皇之一,在华夏有着崇高的地位,被称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

据说伏羲氏在位118年,伏羲氏去世后被安葬在河南淮阳,伏羲氏的陵墓现在还有,在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根据地方志的记载,伏羲氏的陵墓最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存在了,并且形成了祭祀的风俗,代代相传,一直到现在。

3、神农氏

神农氏,姜姓,第一代炎帝,炎帝只是部落首领的称呼而已,神农氏即位那一年是公元前3216年,在位120年,神农氏发明了草药治病,并教民众学生种植五谷,使半狩猎半游牧的华夏民族开始向农耕民族转变。

神农氏雕像

神农氏之所以被称为炎帝,是因为他的部落学会用火和保存火种,据说神农氏还发明了制作陶器的技术,使得华夏文明更进一步,同时他所领导的部落也成为华夏的部落之首。

神农氏是第一代炎帝,也就是华夏共主,他的后代中有八代人都是炎帝,同时也是华夏共主,分别是:临魁、姜承、姜明、姜宜、姜来、姜克、榆罔,这七位都是炎帝,后来的火神祝融也是炎帝的十世孙。

二、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五帝是黄帝及其后世五个杰出的帝王或者部落联盟的首领,分别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1、黄帝

黄帝,号轩辕氏、姬姓,属有熊氏部落,黄帝即位那一年是公元前2599年,在位101年,他的父亲叫少典,母亲叫附宝,黄帝也来自炎帝部落的一支,后来成为独立的部落,黄帝有几大贡献:

黄帝

1)、打败了炎帝,整合了炎黄部落。

由于炎帝部落衰弱了,黄帝部落崛起,于是黄帝部落四处征战,打败了炎帝,并整合了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形成了炎黄部落的主体。

2)、打败了蚩尤,整合了九黎族部落

当时天下除了炎帝与黄帝之外,还有蚩尤的九黎族部落最为强大,黄帝联合炎帝一起打败了蚩尤,整合了九黎族部落,形成了华夏族的主体民族,所以黄帝、炎帝、蚩尤也被称为华夏族的人文始祖。

3)、建立了国家的雏形,发明了历法、文字、舟车、弓矢、房屋等等

黄帝征服所有部落后,一共设置了120个官职管理整个天下的事务,同时还设置了基本的行政制度,将整个天下分为九州管理,各州设置相应的官员,这种管理制度成为后世朝代模仿的官制。

炎帝与黄帝结盟

黄帝之前的历史有着太多的神话色彩,但从黄帝开始,算是进入了华夏民族有记载以来的历史,所以黄帝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黄帝是后世大多数朝代王族的祖先,五帝中的其他四帝都是黄帝的子孙,还包括夏朝、商朝、周朝的王族都是黄帝的子孙。

2、颛顼(黄帝孙子)

颛顼,姬姓,号高阳氏,是黄帝的孙子,他的父亲是昌意,昌意是皇帝的次子。皇帝去世后,长子少昊(姬玄嚣)即位,少昊去世后,侄子颛顼打败了共工氏即位,颛顼即位那一年是公元前2514年,在位78年。

颛顼创建了一种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历法,后来在秦汉时期一直运用,在位期间,改革了一系列弊端,比如禁止血缘结婚,鼓励人民从事农业生产,还改革了宗教,规定了祭祀天地祖宗为主的祭祀体系。

颛顼

3、帝喾(黄帝的曾孙)

帝喾,姬姓,名俊,号高辛氏,帝喾是黄帝的曾孙,他的世系是:黄帝→玄嚣→蟜极→帝喾,帝喾是黄帝长子这一系的,帝喾因为聪明能干、品德高尚,被他的堂叔父颛顼选为接班人,30岁的时候,颛顼去世,帝喾就接任为首领。

帝喾在位期间,华夏进入太平盛世,有点像后来汉文帝时期的汉朝一样,没有战争,安居乐业,据说帝喾创建了节气,指导人民进行农业生产,促进了农耕生产力,帝喾这个人又是个明君,知人善用、仁爱治国,天下安宁。

帝喾即位那一年是公元前2436年,在位70年,据说去世后安葬在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那里有一个以他名字命名的镇,叫高辛镇。

帝喾

4、尧(帝喾次子)

尧,姓伊祁,号陶唐氏,因为封地在唐,所以也叫唐尧,他是帝喾的次子,也是黄帝的四世孙,唐尧的世系是:黄帝→玄嚣→蟜极→帝喾→尧

唐尧是在公元前2357年即位的,那一年他才20岁,尧在位期间,华夏大地发生了特大洪水,尧不断派人治理水患,但并没有多少效果。

尧最大的功绩就是用人唯贤,并且将帝位禅让出去,并没有传给自己品行不高的儿子丹朱,当四岳向尧推荐舜时,尧对舜进行了一系列的考核,把自己的两个女人嫁给舜,还让舜代替自己处理政事,以此来考察,最终完全认定舜是一个合格的接班人,于是将帝位禅让给舜。

尧一共在位72年,禅让帝位之后,尧还活了28年才去世,安葬在谷林,也就是今天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

唐尧

5、舜(瞽叟长子)

舜,姚姓,号有虞氏,名字叫重华,因为其封地在虞,所以也叫虞舜,他是黄帝的八世孙,舜的世系是:黄帝→昌意→颛顼→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gǔ sǒu)→舜。

虽然舜也是黄帝的子孙,但是他一族已经没落了,到了舜这一代时,其家庭已经跟普通平民没啥两样,舜起初也不认识尧,如果尧把帝位禅让给舜是真的话,这就是禅让制,但这个是有争议的,《竹书纪年》记载是舜囚禁了尧,夺取了帝位。

舜最大的特点就是孝顺,而且是那种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孝顺,舜从小就不受父亲瞽叟喜欢,而且他父亲还娶了后妈,生了弟弟,对舜非常不好,但舜一如既往地孝顺,所以他的名声传开了,渐渐有了名气,后来被四岳推荐给尧。

舜在公元前2285年即位,在位61年,他在位期间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是找了大禹治水,大禹把洪水治好了,按史书的说法 ,舜也把帝位禅让给了禹。

三、炎帝

炎帝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名称,相当于部落的首领,前面讲过第一任炎帝是神农氏,现在这里讲的炎帝是与黄帝同时期的炎帝,算起来应该是第八位炎帝,他的名字叫榆罔。

这个时候的炎帝部落衰弱了,在与黄帝的阪泉之战中,输给了黄帝,炎帝向黄帝称臣,然后双方形成了炎黄部落,在逐鹿之战中,炎黄部落打败了蚩尤的九黎族部落联盟,算是统一了整个华夏。

四、蚩尤

蚩尤是九黎族部落联盟的首领,以牛为图腾,据说他是炎帝的后人,蚩尤与黄帝是同时期的人,蚩尤生活的地方在华夏的东边,也就是今天的山东及河北东部一带,相传蚩尤有81个兄弟,每个兄弟有一个部落,合起来就是81个部落,也叫九黎族部落联盟。

蚩尤

当炎黄集团与蚩尤集团因为各自对外发展而发生矛盾时,双方自然免不了一战,这场决定双方命运的战争就是逐鹿之战,这一战,黄帝打败并杀死了蚩尤,融合了蚩尤的部落,炎黄集团与蚩尤集团共同成为华夏的祖先。

五、少昊

少昊,姬姓,名挚,字玄嚣,他是黄帝的长子,为了控制东夷,少昊被黄帝派到东夷的凤鸿部落当首领,后来又成为整个东夷部落的首领,也有人说蚩尤是少昊的后人,少昊的部落是以凤鸟为图腾。

因为少昊成为东夷部落首领,所以没能成为华夏部落首领,也没能接黄帝的班,少昊去世后,被安葬在今山东曲阜,他的陵墓被称为中国金字塔。

少昊

总结:

以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为首的三皇,生活的年代最为久远,是华夏最早的三位祖先,接下来就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组成的五帝,如果按世系来区分的话,燧人氏、伏羲氏、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是同一世系,属于黄帝世系,而神农氏、炎帝、蚩尤是同一世系,属于炎帝世系

如果按出现时间来区分的话,应该是这样的: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黄帝、炎帝、蚩尤、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历经3千年的淮阳伏羲太昊陵为何被称为“天下第一陵”

伏羲太昊陵是天下十八陵之一。有“天下第一陵的美称没有错,但是它确实不是天下第一陵。毕竟论景区而已,伏羲陵仅仅是4A级景区。在它之上别的不说,五A级陵墓都没有说话呢?更不要说还有一个真正的“天下第一陵”“轩辕黄帝陵”

之所以被美誉为“天下第一陵”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里面所葬之人。传说伏羲氏的帝君陨落后被葬于“陈”
,也就是宛秋!

伏羲大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而又圣明的大帝。“三皇之一”“五帝之首”,是“百王之先”,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人文之祖”,因为伏羲的伟大,所以这座传承与春秋时期,并不算太过于庞大的陵墓,被誉为“天下第一陵”

陵不重要,重要的是长眠之人。

而且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之中。这位可是与天帝争锋,创下至理“八卦”,加。将人类推向与神灵并列的存在。

伏羲大神坚信人比神更加伟大,而且穷其一生都在为这个目标而奋斗。而且他也成功了。在中国神话传承之中,伏羲以后,一直到周朝以前。人王的地位与天帝同等。

人与神是
共存的,神不能奴役世人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