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皇帝孛儿只斤这个姓氏的始祖是谁?帖木儿的诅咒是怎么回事_蒙古_明朝_成吉思汗

本文目录

  • 元朝皇帝孛儿只斤这个姓氏的始祖是谁
  • 帖木儿的诅咒是怎么回事
  • 卫拉特蒙古和其他蒙古是什么关系
  • 瓦剌是如何崛起的
  • 俘虏明朝皇帝的瓦剌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
  • 如果把中国422位皇帝放在一个群里,他们会聊些什么
  • 北元蒙古各部怎么形成的
  • 帖木儿算不算黄金家族后裔

元朝皇帝孛儿只斤这个姓氏的始祖是谁

严格说,孛儿只斤这个姓氏有两个始祖,第一始祖是孛端察儿,第二始祖是也速该。

自从苍狼孛儿帖赤那和白鹿豁埈马阑勒结婚后,生了个儿子叫巴塔赤合罕,然后子生孙,孙生子,到朵奔篾儿干,一共经历了N世。

按《史集》记载,从孛儿帖赤那,到朵奔篾儿干,一共经历了九世;而《蒙古黄金史》和《蒙古秘史》则记载,从孛儿帖赤那,到朵奔篾儿干,一共经历了十二世,我只查了手边的书籍,其他懒得去查了,因为其他也脱不出这两种说辞的范围。

咱不管铁木真家老祖宗到底几世,反正到朵奔篾儿干时,这位大兄弟和老婆阿阑豁阿生了两个儿子,就死了。

这俩大儿子叫别勒古讷台不古讷台,他们的部族就叫别勒古讷惕氏和不古讷台惕氏,史书把他们划分到迭儿列勤蒙古里面,之后也没有出过能干的后世子孙,属于被其他部族吞并的炮灰。

然后呢,神奇的事情出现了,在朵奔篾儿干死后,他的遗孀阿阑豁阿,一个人又生了三个儿子,咱也不去追究朵奔篾儿干是否被老婆头顶跑马,因为和本文无关哈。

这三个儿子分别叫不浑合塔乞撒勒只孛端察儿

老大不浑,就是合底忻部的始祖,老二撒勒只,就是山只昆部的始祖,这哥俩的部族都曾经是牛气哄哄的存在,和札答阑部在金国皇帝那儿,都属于被挂号的人物,经常同气连枝的侵扰边界。

不浑的后代中,最有名的就是和老铁同时代的巴罗搠罗吉,经常和老铁干架,还支持扎木合和老铁干架,后来他家就被老铁吞并消失了。

撒勒只的后代中,和老铁同时代的首领叫赤儿吉歹,也没少和老铁干架,和巴罗一样的下场,不过,撒勒只他家还有其他出名的后代,比如老铁的开国第39位功臣千户长蒙古兀儿,还有吾也儿孛罗带,对了,元朝末年和保保干架的大军阀孛罗帖木儿父子就出自这个部族。

扯远了,回到主题,其他不说,就说阿阑豁阿后生的三个儿子中的老三,叫孛端察儿,即老铁有史可查的第十一世祖先,名字又译为孛端叉儿,或者,博丹察儿,他就是孛儿只斤部的始祖。

孛端叉儿抢了一个孕妇,是阿当罕兀良合惕部的分支扎儿赤兀惕部人,不要小看兀良合惕部,这也是个曾经牛气哄哄的部族,他疑似为辽国时期活跃的斡朗改部,后来的四狗之一的者勒蔑就是该部族的后代,明朝的朵颜卫,清朝的喀喇沁、土默特左旗都是该部族的后裔。

又扯远了,强行转回来,这个孕妇叫插只来,被孛端叉儿抢走后,生下儿子叫扎只剌歹,这个娃就是札答阑部的始祖,也就是和老铁争霸的古尔汗扎木合的老祖宗。

然后呢,插只来又给孛端叉儿生了一个儿子,叫巴阿里歹,这个崽就是尼伦蒙古中的八邻部始祖,也就是灭宋那位名臣八邻伯颜的老祖宗。

再后来呢,因为抢劫了恩人的部族发家致富的孛端叉儿,又娶了一个正妻,这个正妻生了一个儿子,叫把林失亦剌秃合必赤,又译为不合、合必赤、脱合、八林昔黑秃合必畜,这位大兄弟就是老铁的第十世祖先,也算是继承了孛儿只斤姓氏的老祖。

这位正妻带了一个陪嫁,也给孛端叉儿生了一个儿子叫诏兀列歹,就是后来尼伦蒙古中的昭烈惕部,这位就是老铁的开国功臣中排名第22位的功臣千户长失鲁该的老祖宗。

再说老铁的十世祖不合,他的儿子叫土敦蔑年,然后土敦蔑年又生七个儿子,每个儿子都各自开创一个姓氏,孛儿只斤氏就在传承中被抛弃了。

到土敦的孙子海都汗时,也就是老铁的六世祖,不是窝阔台汗国那位和忽必烈干架的海都啊,这位海都生了三个娃,老大伯升豁儿就是乞颜部始祖合不勒汗的祖父,老二察剌合就是泰赤乌部始祖俺巴孩汗的祖父,老三抄真也生了一堆儿子,再开创一堆新的部族。

总之,到这个时候,孛儿只斤氏已经不复存在。

然后到了开创乞颜部的合不勒汗时,他的大儿子斡勤巴儿合黑,开创主儿勤部,老二,也就是老铁的祖父把儿坛,没有开创部族,就属于乞颜部人,但是,他生了四个儿子中,老大蒙格秃,开创敞失兀惕部,老二也速该,则重新把老祖宗用过的孛儿只斤氏捡起来,就此成为孛儿只斤的第二始祖。

所以说,孛儿只斤氏的第一始祖是孛端察儿,第二始祖则是也速该。

以前经常把铁木真归属到乞颜部,那是不严谨的,因为在蒙古统一之前,能够真正代表乞颜部的,是继承了乞颜部称号的合不勒汗——忽图剌汗一支,铁木真所在的孛儿只斤部,只是依附于乞颜部的小部族。

当然,从广义上说,铁木真属于乞颜部,也是没问题的,毕竟他没发迹之前,孛儿只斤部是臣服于乞颜部的,受乞牙惕联盟统治,他的父亲也速该,不过是乞牙惕联盟中一个勇敢的把阿秃儿。

就是这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草原帝国、史集、蒙古黄金史、蒙古秘史等等。

帖木儿的诅咒是怎么回事

古代蒙古人以能征善战闻名于世,亚欧大陆各地几乎都被他们征服,或者留下过他们入侵的痕迹。其中,就军事成就和征服的范围而论,帖木儿是继成吉思汗之后最厉害的蒙古帝王,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建立起囊括南亚、中亚、西亚的大帝国,成就令人惊叹。除此之外,帖木儿在临终前曾留下一句恐怖的诅咒,最终导致2000多万人丧生,同样令人惊悚。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01 征服四方,滥杀无辜

帖木儿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属于巴鲁剌思部,出生于西察合台汗国的渴石城,先祖跟成吉思汗是同族。察合台汗国是蒙古四大汗国之一,由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台创建,疆域最盛时据有今中国新疆及中亚地区,由于内战在1347年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其中,巴鲁剌思部酋长合札罕长期操控西察合台汗国的军政,而帖木儿很早便到他的帐下效力,因战功卓著被晋升为千夫长。

帖木儿与群臣举行会议

1357年,合札罕遭遇暗杀,由于其子乌巴都剌无法控制局势,使得西察合台汗国陷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当中。野心勃勃的帖木儿不愿做大时代的“看客”,于是在1362年起兵,并把身为王子的内兄迷里忽辛扶上汗位。经过长达数年的浴血奋战,帖木儿陆续削平群雄,成为汗国实际上的最高主宰。1369年,帖木儿弑杀迷里忽辛,自己加冕为大汗,由此创建帖木儿帝国

帖木儿以成吉思汗事业的继承人自居,并不甘心只在中亚河中地区称王称霸,而是梦想着征服全世界。因此,在夺取汗位后,帖木儿旋即入侵东察合台、伊尔、金帐三大蒙古汗国,率先统一漠西蒙古。随后,帖木儿又率军四处扩张,经过40年的征战,最终建立起一个东起北印度、西包小亚细亚半岛、南濒阿拉伯海和波斯湾、北抵里海和咸海的超级大帝国

帖木儿帝国全盛时地图

不过,在帖木儿极为辉煌的征服事业背后,则是南亚、中亚、西亚各民族的没顶之灾。帖木儿为人残暴,喜欢使用屠城的方式来恐吓对手、显示权威,所过之处鲜有不被残灭的城市。例如,帖木儿在1401年7月攻陷巴格达后,除了将这座城市夷为平地外,还用9万颗人头堆成一座金字塔,其暴行令人发指。据不完全统计,在帖木儿征战40余年的军事生涯中,有1700多万人死在他的刀下,堪称杀人魔王

02 东侵明朝,病死途中

虽然在中亚、南亚、西亚的征服中取得极为辉煌的成就,但帖木儿依然抱有遗憾,因为他虽然以成吉思汗事业的继承者自居,但并非“黄金家族”的成员,汗位依然属于名不正言不顺,而要获得全体蒙古族真心承认、拥戴,只能靠消灭明朝、光复蒙古帝国。正因如此,等到击溃劲敌奥斯曼帝国后,年近七十的帖木儿便抱着时不我待的心态,便将进攻矛头指向明朝。

明成祖朱棣画像

1404年11月底,就在“靖难之役”结束后的第3个年头,帖木儿利用明朝国力严重损耗的机会,打着问责明成祖朱棣“叛父害侄”的旗号,率大军20余万东侵,同时又命令国内后备队及属国援军陆续跟进,总数量多达100万。为了增加胜算,帖木儿将东征计划分为缓、中、急三策,并准备依据行军途中的情况变化,来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但是,帖木儿的规划虽然很不错,但残酷的现实却给他重重一击。原来,帖木儿的大军自从踏入西域境内后,便因兵力太多、战线拉得太长而陷入给养困难当中,只能依靠沿途劫掠或喝骆驼奶强撑,还没到明朝的西北边境,便已经人马俱疲。此时,获悉情报的明成祖已派名将宋晟在凉州集结重兵、严阵以待,就算是帖木儿能顺利抵达,面对以逸待劳的明军,胜负依然未可知。

好在两军尚未正式交手,便因帖木儿的暴死而避免了一场血战。1405年2月,年事已高的帖木儿因劳累过度,在窝德拉尔城(又名讹答剌,位于今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市阿雷思河和锡尔河交汇处)突患重病,没几天的功夫便死去,终年72岁。帖木儿死后,子孙竞逐大汗的位子,使得帝国迅速陷入崩溃之中,其东征侵华计划自然就半途而废。

03 恐怖诅咒,害人极深

帖木儿临终前,嘱咐子孙要将他的遗体送回都城撒马尔罕安葬,并为其建造规模宏伟的陵墓。不仅如此,为了防止有人毁坏他的棺椁,这位继成吉思汗之后蒙古最厉害的征服者,在咽气前还留下一句恐怖的诅咒:“打扰帖木儿安眠者必受诅咒,任何打开石棺的人会释放出比我更可怕的战争邪魔!”并将其刻在墓碑上面。然而,等到帖木儿帝国灭亡后,还是有人打起帖木儿遗体的主意。

位于撒马尔罕的帖木儿陵寝

1740年,就在帖木儿死后300余年,波斯阿夫沙尔王朝统治下的撒马尔罕,有一群宗教狂热分子闯入安置帖木儿遗体的清真寺,将他的墨绿色玉石棺盖劈为两半,并试图对遗骸进行焚骨扬灰。然而,就在棺盖被劈开的一刹那,一道绿光忽然从棺材里面射出,令众人惊恐不已。随后,参与破坏行动的人员要么精神失常,要么浑身溃烂,无一人能幸免。

无独有偶。就在波斯人因为恐惧而重新修复帖木儿的棺椁201年后,苏联人类学家马利克·卡尤莫夫不顾当地人的阻挠(注:此时撒马尔罕已归属苏联),悍然打开帖木儿的石棺,并对他的遗骨进行研究。然而,就在帖木儿的石棺被开启后3天,恐怖的诅咒“生效”,长达4年的苏德战争正式爆发(1941年6月22日),并导致多达2660万丧生

帖木儿雕像

在得知可怕诅咒后,深受其害的苏联政府出于恐惧,下令将先前送到莫斯科的帖木儿遗骸,重新用飞机运回撒马尔罕,并举行盛大的伊斯兰教葬礼。据说,运载帖木儿遗骸的飞机特意经过斯大林格勒的上空,而稍后进行的斯大林格林战役正是苏联卫国战争的转折点。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息怒”的帖木儿最终帮助苏联战胜德国,但在这胜利的背后,却是将近3000万无辜平民的累累白骨。

参考书目

布哇(法)著 冯承钧译:《帖木儿帝国》,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3年版。

勒内·格鲁塞(法)著 蓝琪译;《草原帝国》,商务印书馆2017年版。

卫拉特蒙古和其他蒙古是什么关系

简单的说就是,卫拉特蒙古是蒙古诸部的一部分。

卫拉特蒙古是oyirad的音译。因此事实上,卫拉特有许多名字,除了我们最熟知的卫拉特之外,明朝一般称之为瓦剌,清朝则将其称为卫拉特,也有厄鲁特、西蒙古、斡亦剌惕等等称呼。而西方尤其是俄罗斯,则将其称之为卡尔梅克。迄今为止,俄罗斯依然存在一个以卡尔梅克人也就是卫拉特人的后裔为主的卡尔梅克共和国。

卫拉特蒙古建立的准噶尔汗国和和硕特汗

蒙古的历史虽然能追溯到东胡时期,但实际上,直到成吉思汗崛起并统一整个蒙古高原之后,蒙古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才正式出现在历史舞台。很显然,像其他曾崛起于蒙古草原的游牧民族一样,这个蒙古族也是统合了大量其他游牧民族并最终形成的。

最早居住于蒙古高原北部、西伯利亚地区贝尔加湖南部森林地带的部落,也被称为“林木中百姓”卫拉特祖先也不例外,在成吉思汗崛起并展现出强大的武力之后,“林木中百姓”最终臣服于成吉思汗,他们的首领也成为成吉思汗的女婿,卫拉特蒙古则被成吉思汗分为四千户。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从此,林木中百姓,也就是后来被称为卫拉特的部族,正式成为蒙古的一部分。 成吉思汗西征之后,蒙古都打下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帝国。被称为林木中百姓的卫拉特蒙古也走出了故地,逐步西迁,也逐步改改变了祖先渔猎的生活,并在西域等地占据了庞大的领土。

然而,游牧民族的特性就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迅速崛起的蒙古仅过了不到百年的时间就迅速衰落。 元朝末年,红巾军起义爆发,强横一时的元朝迅速崩塌。朱元璋的北伐军队更是一度打到蒙古草原。与中原地区较远的卫拉特蒙古因此得以保全实力。

明朝时期的鞑靼和瓦剌

明朝时期,蒙古分裂,一部分是元朝正朔后裔,他们也被称为鞑靼,而另一部分则是以卫拉特蒙古为主的瓦剌。 瓦剌,也就是卫拉特蒙古,强盛时曾占据整个蒙国草原和西域地区,也曾对于明朝的统治形成了巨大的威胁,曾俘获明朝皇帝明英宗的土木堡之变,就是由瓦剌的首领也先带领瓦剌骑兵打下的。

明末清初之时,也就是公元16世纪末时,卫拉特蒙古有四大部落集团组成,分别为准噶尔部、杜尔伯特部、土尔扈特、和硕特部。卫拉特蒙古游牧的范围也极为广阔,最远的土尔扈特部,甚至在欧洲的伏尔加河流域。

清朝时期的卫拉特蒙古

清朝康雍乾时期,也就是清朝所宣称的康雍乾盛世时期,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在首领葛尔丹的率领下崛起,并逐步将整个卫拉特蒙古纳入统治范围。而葛尔丹的野心最终是统合整个蒙古部落,再现蒙古帝国的荣耀。

然而不幸的是,准噶尔汗国遭遇了清朝的巅峰时期。历经三世近百年的时间,清朝中最终覆灭了准噶尔部,并在乾隆年间将准噶尔部彻底族灭,卫拉特蒙古最强盛的准噶尔部从此不复存在。

全盛时期清朝疆域

而在明末清初曾统治整个青藏高原的和硕特部,由于内部矛盾和准噶尔部的攻击,最终失去了青藏高原,而青藏高原也正式归属清朝的统治。 至于距离中国最远、游牧于伏尔加河流域的土尔扈特部,由于遭到了崛起的沙俄欺凌,最终忍无可忍的土尔扈特部大部在首领渥巴锡的率领家东归中国,并被乾隆皇帝安置在新疆一带。

不过,由于土尔扈特部游牧范围太广,沙俄势力强大以及东归匆忙,部分土尔扈特部依然留在伏尔加河流域,这部分人最终被纳入了沙俄的统治范围。如今俄罗斯联邦境内的卡尔梅克共和国,主要就是由这部分土尔扈特人后裔组成。

瓦剌是如何崛起的

瓦剌的祖先是斡亦剌人,唐朝称为“蒙兀室韦部”,生活在漠北高原,受突劂和唐朝管辖。

13世纪初,斡亦剌人迁徙到叶尼塞河流域,这个时候刚好是蒙古高原各部落为了统治权而相互征杀的时候。

公元1196年,铁木真联合克烈部,征伐篾儿乞部和塔塔儿部,斡亦剌部和篾儿乞部、塔塔儿部等十一部落共同抵抗铁木真的孛儿只斤部,但不幸被铁木真击败。

公元1201年,斡亦剌部又参加了塔塔儿、乃蛮等部落的联盟,推举铁木真的义弟扎木合为“古儿汗”,又被铁木真击败。斡亦剌部被迫迁徙到德勒格尔河一带。

(斡亦剌人)

公元1207年,在已成为“成吉思汗”的铁木真的不断打击下,斡亦剌人投降蒙古帝国,斡亦剌的首领忽都合别乞随着成吉思汗的大军一起征服了其他一些反抗的部落,被封为四千户。

元朝建立后,统治者对斡亦剌人一直采取拉拢手段,蒙古王室一直与斡亦剌贵族通婚。据《蒙兀儿史记》记载,双方“彼此互为舅甥,休戚相关,安危与共,非汉唐羁縻之策可比”。

斡亦剌人在元朝以前还是氏族社会,他们是在蒙古人的帮助下,直接跳过奴隶制社会,进入半封建半奴隶社会的。

元朝在斡亦剌部实行分封制和千百户长制度,改变以斡亦剌原有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氏族部落性质。

(瓦剌大军)

元朝为了加强西北地区的管理,不断的从中原地区将大量农民和工匠迁到叶尼塞河流域,这些汉人传授了先进的科技知识给斡亦剌人,斡亦剌人也越来越脱离了原始生存状态,部族实力不断增强。

元朝被推翻后,元顺帝北逃,蒙古人还想着以漠北高原为根据地,恢复对中原的控制。但是在朱元璋的北征大军面前,这个梦想灰飞烟灭了。

在元顺帝死后,特别是明洪武七年北征后,明朝与蒙古保持了一种相对的和平,以怀柔政策为主,希望分化北元各蒙古部落。

这种情况好景不长,在脱古思帖木儿汗继位后,明与蒙古的战火重燃。在明朝几次打击下,特别是洪武二十一年,明军在捕鱼儿海大破北元,俘虏了脱古思帖木儿汗的皇子、皇妃以及宗室、士兵、人口十几万,脱古思帖木儿汗被杀,原来依附北元的各部落纷纷自立,形成了三个主要的势力。

脱(古思帖木儿汗)

这三个势力分别叫鞑靼、瓦剌、兀良哈,最初鞑靼实力最强大。瓦剌的主要组成是斡亦剌部,他们也乘高原无主之际四处发展,征服一些小部落,并逐渐向南发展,势力越来越大。

公元1388年,瓦剌支持的也速迭儿当上了蒙古汗,但五年后被额勒伯克汗抢走汗位,瓦剌的克呼古特-乌格齐哈什哈设计杀死了额勒伯克汗,掌握了蒙古实权。

(脱欢)

由于鞑靼、瓦剌、兀良哈三部中,鞑靼势力最大,鞑靼部的阿鲁台经常攻打瓦剌部,明朝利用这些部落的矛盾,让他们自相残杀。

瓦剌部后来出了一个伟大的首领脱欢,脱欢带兵击杀了阿鲁台和他的阿贷汗,立脱脱不花为贷总汗,完成了对鞑靼的反杀。

脱欢很猛,但他的儿子也先更猛。也先继承父亲的事业后,杀了贷总汗,立脱脱不花为汗,自任太师淮王,瓦剌的势力在也先手上达到了高峰。

(也先)

也先的势力扩大后,将目光瞄上了明朝。明英宗正统十四年,也先大举攻明,在土木堡俘虏了明英宗,兵锋直指北京。

但在北京城下,民族英雄于谦打败了不可一世的也先,保卫了汉人江山。后来也先把英宗还给了明朝,这些事按下不表。

也先与脱脱不花虽然名义上是君臣,但一直勾心斗角。后来因为立太子的事,也先和脱脱不花产生的矛盾,两人兵戎相见,也先打败了脱脱不花,接着以追击脱脱不花的名义,出兵迫胁高原各部落,建立了东起兀良哈,西到哈密的瓦剌王国,“漠北东西万里,无敢与之抗者“。

(土木堡之变)

也先于景泰四年登基为汗,称为“天圣大可汗”, 重建元朝。明朝不承认他是元朝可汗,只将他叫做“瓦剌可汗”。

也先在位后期,横征暴敛,残忍好杀,激起了部下的叛乱,被人刺杀。瓦剌部落逐渐衰落,清朝征服瓦剌后,将其分为准噶尔、和硕特、土尔扈特、杜尔伯特四部。

其中的准噶尔部首领葛尔丹在康熙年间叛乱,一度将清军打得大败。但康熙毕竟是个有为的皇帝,发动几次亲征,于康熙三十六年四月逼得葛尔丹自杀,准噶尔叛乱平定。

(康熙亲征葛尔丹)

现在的瓦剌人主要生活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黑龙江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等地,俄罗斯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也有分布。

瓦剌作为蒙古人的一部分,现在是我们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是五十六支花中的一朵,但愿所有的花儿都能和平相处。

原创文章,请多关注!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作者:冯生

俘虏明朝皇帝的瓦剌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

自北元灭亡后,漠北蒙古势力分裂成鞑靼、瓦剌、兀良哈三部。

瓦剌也称卫拉特。位于鞑靼以西,亦力把里(今新疆中亚一带)以北;主要活动在科多河、额尔齐斯河、准噶尔盆地远及中亚附近。与鞑靼不同,瓦剌并非黄金家族后裔,瓦剌杂糅了大量中亚草原民族血统,由于与成吉思汗世代联姻,才并入蒙古大家庭,所以鞑靼一向将瓦剌视作蒙古别部,甚至不把他们蒙古人看待。

明朝初年,当时瓦剌部不服鞑靼部,双方相互征伐。永和九年秋,鞑靼杀死明朝使臣郭骥,导致翌年明成祖亲率大军深入蒙古地区征伐鞑靼部,于斡难河畔(今鄂嫩河)大败本雅失里,旋即又东向击败阿鲁台于兴安岭。本雅失里奔和林,但是当时和林一带已为瓦剌所有,结果马哈木杀本雅失里,并向明朝献出故元传国玺,此时的瓦剌已经展现出了一些野心,而且当时朱棣便已预感到瓦剌的骄横,但是依然厚赐了瓦剌使臣。

势力范围渐向东移,瓦剌对明朝的态度也渐渐由恭顺变为“表词悖慢”,明国此时也认为“瓦剌骄矣”。于是明朝转而支持鞑靼部阿鲁台,封其为和宁王。永乐十一年,马哈木拥兵三万东渡饮马河。翌年,瓦剌游骑甚至到达明国边境兴和侦探明国动静,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讯号,为了保持蒙古诸部的分裂现状,以让一家独大,同年三月,明成祖再次亲征,深入漠北远征瓦剌,瓦剌大败,被明军斩首数千级,十多个王子被杀。瓦剌残余部众败走,明军乘胜追击,此后瓦剌率军又战,明军再次大败瓦剌,然后一直追击瓦剌残部直到土剌河,生擒数十人。仅有马哈木太平等脱身远遁,此战之后,瓦剌自知无力抵抗明朝大军,于是在永乐十三年,马哈木等向明朝贡马谢罪。

明朝撤军以后,瓦剌内部发生内讧,答里巴、马哈木、乌格齐哈什哈相继死去,额色库继承汗位。鞑靼趁着瓦剌新败,结合兀良哈部攻破瓦剌,瓦剌无法抵挡鞑靼和兀良哈的攻击,再次求助于明朝。明成祖为了牵制鞑靼,于永乐十六年四月册封马哈木之子脱欢袭父爵为顺宁王。

之后由于鞑靼和明朝的关系再次破裂,明成祖分别于永乐二十年、二十一年、二十二年连续三次亲征鞑靼。鞑靼部损失巨大,脱欢自然不会放弃这个绝佳的机会。永乐二十一年夏,野心勃勃的脱欢在饮马河(今克鲁伦河)大败阿鲁台,掠其人口马驼牛羊殆尽,将鞑靼部打的溃散无所。在消灭了东蒙古势力之后,此时的脱欢越发不甘心屈居人下,他开始腾出手来解决瓦剌内部的权利分配问题。永乐二十二年十月,脱欢起兵征伐土尔扈特部贤义王太平,致使贤义王人马溃散,甚至有残部逃到了明朝的甘肃边境潜住。慢慢的,在宣德年间,脱欢逐渐合并太平、把秃孛罗部众,吸收和硕特等加入联盟,自此土尔扈特部再也无力对抗脱欢,脱欢终于掌握了瓦剌的实权。

宣德六年春,脱欢率兵再次大败鞑靼首领阿岱汗和阿鲁台,穷困潦倒的鞑靼部甚至迁徙到辽东地区,以避锋芒。宣德九年(公元1434年)七月,瓦剌杀阿鲁台,鞑靼部众溃散,阿岱汗逃至陕西、甘肃一带。由此瓦剌暗地联络兀良哈和女真各部,袭扰明国边境。根据《明实录》记载,当时明国边境环境急转直下,领地在辽东、居庸关一代的兀良哈部居然率兵袭扰明朝边境直至山西、陕西地区,此时正好与瓦剌袭杀阿鲁台部的时间相吻合,史载“朵颜……竟与虏合,我是以有土木之变”。正如《蒙古黄金史纲》的说法,“所谓卫喇特篡夺蒙古一国之政”,瓦剌势力终于占据漠北东部,统一了漠北。

脱欢的儿子也先比其父走的还要远,他把瓦剌的势力延伸到东起女真、西至哈密、北达贝加尔湖、南临长城的广袤地域。又趁明朝内部出问题的功夫,发起攻势,在土木堡之变中大败明军,俘虏了御驾亲征的明英宗朱祁镇。

不过,也先在建立了他的父祖也不能企及的功勋后,就走了一步昏招。他打破“唯有黄金家族嫡系才能做全蒙古大汗”的规矩,于1453年夏自立为天圣可汗。然而也先这个天圣可汗做了不过一年,其本人就在1454年下半年被反叛者所杀。他死后,绰罗斯家族被他的两个儿子所瓜分,长子博罗纳哈勒的部众成为杜尔伯特部,次子额斯墨特达尔罕的部众,发展成了后来的准噶尔部。

如果把中国422位皇帝放在一个群里,他们会聊些什么

大家好,欢迎来到“小王史论”

秦始皇:我灭六国,统一天下,还有谁不服我?站出来!咦,外边什么声音?......谁把老子的阿房宫给烧了?

汉高祖:嘿嘿,不是我烧的哦!是项羽那小子烧的,不过我告诉你一件事哦,秦朝亡了!

项羽:楼上睡了你媳妇儿!

汉武帝:祖爷爷,我把当年欺负你的匈奴赶跑了,你看我牛不牛逼!快夸我!

王莽:老子终于做了皇帝了!做皇帝真好!

刘秀:这货哪儿冒出来的,群主呢?群主,快把这货给踢了,这是帝王专属群!

汉献帝:我要被曹操这货给欺负惨了,打又打不过,骂又骂不过,我怎么这么命苦呢!

曹操:少给老子在这儿装,再吵废掉你!一天天就知道哭!

刘备:祖爷爷,咱家的江山没了,你快来给我主持公道!被一个叫曹操的抢走了。而且还整天欺负我!

孙权:我就静静地看着你俩装逼!

司马懿:默默说道:“这三傻子还不是给我家打工的”!

司马昭:“爹,咱们家后来基本上都是傻子了”,尤其一个叫司马衷的!

隋文帝:唉,在家天天被老婆欺负,衣服破了还得缝缝再穿!我这像是帝王吗!

隋炀帝:爹,我给咱家挖了条大水沟,能跑船的那种!不过江山让我给嚯嚯没了!

唐高祖:这江山终于轮到咱们老李家了,嘿嘿嘿…………

唐太宗:杨广,你个不要脸的货,你弑兄杀父,不择手段登上皇位,真是卑鄙无耻(这时后面的帝王都发了个鄙视的表情)啊,这时唐太宗好像意识到了什么,那个啥,不好意思,发错了,撤回中.......

武则天:丫丫的,还是当皇帝爽啊!咦,我靠!狄仁杰呢?快让他来。

宋太祖:都别吵吵了,本来我不想当皇帝的,非要逼着我当!我只好勉为其难了。

成吉思汗:全世界都是我们家的,你们这个群档次太低了!我要退群。

朱元璋:你给老子装啥装呢!你的子孙后代还不是被我收拾的服服帖帖的!

朱棣:爹,你听我说,我不是故意要夺允炆的江山,实在是被逼无奈啊!

朱由检:祖爷爷,江山丢了不怪我,都怪那帮大臣,有银子不拿出来,最后还不是送给李自成那货了!

康熙:我收台湾,平三藩,人们都称我为“千古一帝”,朱元璋我就是比你牛逼,这时秦始皇说了句:“去你大爷的”!

溥仪:我曾经是个王者,现在老子回家都要自己买门票,我找哪儿说理去啊!

以上纯属娱乐,不喜勿喷!

北元蒙古各部怎么形成的

感谢邀请 北元是元帝国退出中原,顺帝逃往漠北后的叫法。后来随着元昭宗去世,后来皇帝权力失去被全臣掌握,公元1402年鬼力赤杀坤帖木儿汗,为北元时期结束的时间。从而形成鞑靼,瓦剌,以及兀良哈三足鼎立局面。

北元简介

北元(1368年-1389年)是蒙古族在蒙古草原建立的政权。1368年,明太祖北伐中原,元惠宗从大都逃亡蒙古本部,仍以“大元”为国号,因地处塞北,故称“北元”。共传二位皇帝,享国二十一年。 此后坐镇蒙古继续指挥各路元军镇压民乱。后来北元几度南征都未能重占大都,到1389年在蓝玉率领的明军进攻下灭亡。

小结

随着鬼力赤杀坤帖木儿汗,终结的北元国号,从而形成鞑靼,瓦剌,以及兀良哈盘踞漠北局面,后来瓦剌兴起,最著名的历史事件就是明朝土木堡之变就与瓦剌有关,此事件后 ,明朝由战略进攻转变为被动防守。

帖木儿算不算黄金家族后裔

就如《世界通史》中所描述的那样:“帖木尔(1336~1405)无疑是继成吉思汗以后的另一位草原征服者,他的帝国从鞑靼草原一直延伸到印度北部。如果不是因为猝死,他霸业或许远远不会就此止步”。

帖木尔虽然自称要继承成吉思汗的霸业,但实际上他跟成吉思汗没有血缘关系。帖木儿于1336年生于撒马尔罕以南的碣石城,他的父系家族出身于蒙古族的巴鲁剌思氏部落,跟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的直系血统没有什么关系。帖木儿的父亲是察合台汗国碣石城的城主,而这里又是伊斯兰教的传播地区。因此帖木尔幼年时受波斯文化熏陶较深,算是“泛突厥主义的蒙古人”。

帖木尔年轻的时候,正赶上察合台汗国发生分裂,野心勃勃的他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发迹的。14世纪中叶,由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所建立的察合台汗国瓦解为东、西两大察合台汗国。东察合台汗国因为靠近明朝的边境,被明朝人称为亦力把里;另一个西察合台汗国招纳骁勇善战的帖木尔为驸马。帖木尔在此基础上招兵买马,不断扩张,最后推翻了西察合台汗国的统治,建立最初的帖木尔帝国。从此以后30多年的时间里,帖木耳一直活跃于扩张战争,一生未尝大败。在他的领导下,帖木尔帝国也变成了一个疆域辽阔的世界级大帝国。

帖木尔一生征服了花喇子模、波斯、东察合台汗国等广阔的地区,重创了西边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并摧毁了印度北部地区。他的骑兵中有波斯人、蒙古人、印度人也有少量的希腊人。对于那些激烈抵抗的国家和城池,帖木尔始终像成吉思汗那样通过血腥屠城来震慑对方,因此也激起了中亚人民的反抗。当时,除了东面的明朝以外,基本上没有可以正面抗衡帖木尔帝国的力量存在。

帖木尔不仅拥有级高的军事天赋,而且为人反复无常、几乎没有信义可言。他为了取得权利,年轻时可以迎娶自己毫不喜欢的蒙古公主。一旦得势之后,他又可以毫不留情地杀死了情同手足的侯赛因大汗。公元1388年左右,帖木尔为了共同打击旧蒙古势力,甚至派人不远万里来到南京联络明太祖朱元璋。等到明朝发生了内乱(燕王朱棣篡位)后,他立即停止了征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军事行动,反过来竟然想要吞并庞大的明朝。

公元1403年,事业已经达到巅峰的帖木儿正在准备朝东方明朝进军,这就是世界历史上所讲的“帖木儿东征事件”。可是2年后,戎马一生的帖木儿在东征途中突然暴毙。他的子孙自认为没有把握战胜强大明朝,于是转而向明成祖朱棣称藩。从血缘、文化、宗教信仰来看,帖木儿都跟成吉思汗关系不大。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