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兵法》的作者是谁?《武经七书》收录先秦至唐宋兵书,为何少了《孙膑兵法》_孙膑_兵法_孙子

本文目录

  • 《孙膑兵法》的作者是谁
  • 《武经七书》收录先秦至唐宋兵书,为何少了《孙膑兵法》
  • 《孙膑兵法》主要内容是什么
  • 是否有《孙膑兵法》是孙膑的著作吗
  • 《孙膑兵法》和《孙子兵法》到底是什么关系
  • 《孙子兵法》到底是孙武写的还是他的孙子孙膑写的

《孙膑兵法》的作者是谁

孙膑的老师,相传就是鬼谷子。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诡异,但名气是非常大的。鬼谷子是战国时期最为神秘的人物之一,相传此人不仅是孙膑的老师,他一生教出了战国时期大量最优秀的精英人才。

鬼谷子,姓王名诩,又名王禅,号玄微子。春秋战国时期人,华夏族,相传额前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一说春秋战国卫国朝歌(河南淇县)人;一说是战国魏国邺地(河北临漳)人;一说陈国郸城(河南郸城县)人 。

鬼谷子是著名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纵横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学问,因隐居清溪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常入山采药修道,于嵩山东南学仙。 “王禅老祖”是后人对鬼谷子的称呼,为老学五派之一。“老学, 苏张(苏秦和张仪) 、 鬼谷一派,申、 韩一派, 杨朱一派, 庄、 列一派, 尹文一派。

鬼谷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鬼谷子曾任楚国宰相,身怀旷世绝学,智慧卓绝,精通百家学问,是纵横家的鼻祖,是著名的道家、思想家、谋略家、兵家、阴阳家、外交家、语言学家、法家、名家、发明家、医学家,更是伟大的教育家。鬼谷先生的智慧教育了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商鞅、李斯、吕不韦、白起、李牧、王翦、甘茂、乐毅、毛遂、赵奢、李悝、徐福等500多位精英!

他通天彻地,智慧卓绝,人不能及。一曰数学,日星象纬,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二曰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兵,鬼神不测;三曰言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词吐辩,万口莫当;四曰出世,修真养性,祛病延年,服食导引,平地飞升。

二千多年来,兵法家尊他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谋略家尊他为谋圣,名家尊他为师祖,道教尊其为王禅老祖。鬼谷子的师尊是世界辩证法创始人、世界哲学之父、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的老子。

鬼谷子的主要著作有《鬼谷子》及《本经阴符七术》、《关令尹喜内传》。《鬼谷子》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而《本经阴符七术》、《关令尹喜内传》则集中于养神蓄锐之道,用以修心修身。《本经阴符七术》之前三篇说明如何充实意志,涵养精神。后四篇讨论如何将内在的精神运用于外,如何以内在的心神去处理外在的事物。

《武经七书》收录先秦至唐宋兵书,为何少了《孙膑兵法》

宋代编纂的《武经七书》可谓兵书中的翘楚,收录从先秦到唐宋间七部重要兵书,可为何少了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孙膑兵法》?

欲知此事,得分别知晓孙膑、《孙膑兵法》和《武经七书》。

一、孙膑与《孙膑兵法》传奇故事

孙膑,战国中期杰出军事家,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鄄(今山东鄄城北)一带人,孙武后裔。生卒年不详,大约与商鞅、孟轲同期,据《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其后孙膑用计逃脱到齐国,遂有田忌赛马、围魏救赵、马陵之战等传奇故事,孙膑也因此名扬天下,其经典战例也广为流传,为兵家所效仿。

孙膑在遭受迫害时,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后又不断增补,留下千古生辉的《孙膑兵法》,《孙膑兵法》又称《齐孙子》,大约成书于战国中期,《史书》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记载:“世传其兵法。”《太史公自序》又载:“孙子膑脚,而论兵法。”《汉书·艺文志》著录“《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汉书·陈汤传》曾引用《孙膑兵法》内容文句“客倍而主人半,然后敌”,其兵家地位早已确立。

二、《武经七书》包含哪七部兵书?

《武经七书》又称《武学七书》,简称《七书》。南北朝时《孙子》被称为“兵经”,而“七书”之称则最早出现在北宋初,但《武经七书》作为一个整体并固定下来则是出现在北宋神宗赵顼统治时期,为了适应“武学”教学与训练的需要,朝廷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诏命国子监司业朱服和武学博士何去非等人“校定《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唐太宗李卫公问对》,缕版行之”(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303),号称“七书”,《武经七书》即源于此。自此之后,《武经七书》被定为官书,是自宋至清封建社会武举选拔人才的的基本教材。能否谙熟《武经七书》,成为统治者选拔军事人才的一条重要标准。

三、《武经七书》为何未收录《孙膑兵法》?

《武经七书》收录从先秦到唐宋间七部重要兵书,《孙膑兵法》大约成书于战国中期,加上孙膑田忌赛马、围魏救赵、马陵之战等传奇故事对后世影响深远,《孙膑兵法》理应收录至《武经七书》里,可为何却未被收录?其原因有二:

原因之一:《孙膑兵法》大约成书于战国中期,《史记》、《汉书》均有记载,但其至《隋书·经籍志》已不见著录,说明在隋朝时,《孙膑兵法》已失传,故北宋时《武经七书》收录古代兵书时未收录。《孙膑兵法》是否真有其书直至公元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1号墓(属西汉早期),发现的几百枚竹简中,有记载《孙膑兵法》的竹简,才忽释这不解之谜。

原因之二:由于《孙膑兵法》失传,遗窦丛生,于是有人认为孙武就是孙膑,《孙子兵法》就是《孙膑兵法》,《武经七书》只收录《孙子》,未有《孙膑兵法》。直至山东临沂银雀山1号墓出土竹简证明《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是两部自成系统的兵书,孙武是孙膑的祖先,这才让千年疑窦顿开。

四、《武经七书》、《孙膑兵法》今存版本

山东临沂银雀山1号墓新发现的《孙膑兵法》竹简共364枚,1100余字,分上下各15篇。上篇内容记载孙膑的言行和有关事迹,下篇内容各篇文体不一,不似一人所作,可能是其弟子增编而成。现已有英、法等十多种文字《孙膑兵法》译本问世。

《武经七书》从史书和书目记载来看,是北宋元丰三年雕版印行的,有北宋刊本,可惜今已失传。现存最早的刊本是南宋孝宗、光宗年间的刊本,藏于日本静嘉堂文库,国内通行影印本。最早的抄本是北京图书馆善本部的影宋抄本,此外还有明初刻本、明国子监刻本等。

《孙膑兵法》主要内容是什么

《孙膑兵法》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十五篇分别为:

擒庞涓:桂陵之战齐魏两国交兵,当时著名的围魏救赵战法,成功活捉魏国大将庞涓。

见威王:孙膑向齐威王宣传法家治国思想。

威王问:孙膑、田忌、威王三人讨论战争问题,孙膑提出因地制宜,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等战法。

陈忌问垒:关于防守,布防策略

篡卒:讲如何强兵,训练士卒。

月战:提出作战要天时地利人和都必须考虑顺应。

八阵:提出因地之利,用八阵之宜。

地葆:专门讲地形条件对作战的影响。

势备:论述了军事的准备及运用。

兵情:论述将帅、君主在作战中的作用

行篡:权衡得失的原则“用兵移民”

杀士:士卒如何为将帅效命

延气:士气的高低对战争的影响。

官一:军队管理制度

强兵:专门论述法家思想在作战中的优势。

从这上篇十五篇基本已经涵盖孙膑当时注重用法家思想,严军律己,不仅重视利用地形,还关注士兵内部管理,鼓舞士气的一些方法,这些军事论述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会把《孙膑兵法》和《孙子兵法》混为一谈,其实很早在学术界就连大史学家钱穆也认为孙武就是孙膑,直到山东临沂汉墓中出土了两本竹简《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这次将此分开。

是否有《孙膑兵法》是孙膑的著作吗

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兵法家叫孙膑,他兵圣孙武的后裔,他们两人分别著有《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

青出于蓝胜于蓝,著有绝世名作《孙膑兵法》。

《孙膑兵法》里的十大阵法囊括了我国冷兵器时代最基本的战斗队形,阐述了作战原则,为后世的军阵及战略部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孙膑兵法》,是孙膑的弟子在孙膑的著述和言论的基础上加以辑录、整理而成的。

起初,孙武和孙膑都被世人尊称为“孙子”。后来为了便于区别,便将孙武称为“吴孙子”、孙膑称为“齐孙子‘。

汉朝时时对天下兵法做过一次整理,结果这两部兵法都被收录在《汉书·艺文志·兵书略》中,《孙子兵法》排第一,《孙膑兵法》排第二。

然而,到了东汉末年《孙膑兵法》却在官方记载中突然消失了。千年后 ,只有《隋书·经籍志》对《孙膑兵法》有提起,再也不见于历代著录。

也正是因为这样,后人对《孙膑兵法》是否真的存在存怀疑态度,。

要搞清《孙膑兵法》是否存在,首先要确定孙膑这个人是否存在。

很多人都认为孙膑当然存在,因为他斗智孙庞的故事世人皆知。

关于孙膑与庞涓的故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载了三件事,即“陷害同门”、“桂林之战”和“马陵之战”,但根据司马迁的记载,孙膑桂林之战中逼退庞涓,马陵之战中孙膑击杀了庞涓。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魏国庞涓攻赵,齐国田忌救援,孙膑献计围魏救赵,以逸待劳等待庞涓劳师回援,“田忌从之,魏果去(离开)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孙膑与庞涓到底什么关系,虽然史书上没有详细记载,但很多人认为他们都是鬼谷子的徒弟。

庞涓出山早一些,成了魏国将军,后来嫉贤妒能,害怕能力比他强的孙膑会取代他成为魏惠王的专宠,而千方百计地要陷害他,致使孙膑变成了废人——被处以膑刑和黥刑。

为了生存,孙膑开始装疯卖傻,吃尽了苦头,最终寻机秘密拜见齐国使者,用言辞打动了他,从而成功脱困来到齐国,孙膑也迎来了他的第二春。

公元前354年,魏赵爆发冲突,结果赵国一溃千里,魏军兵围邯郸,次年赵国向齐楚求援。最终,齐国决定救援赵国,防止魏国做大。就这样,诞生了围魏救赵和桂陵之战。

根据出土的重量级文件银雀山汉简所载,颠覆了我们传统认知,孙膑不但打败了魏军,而且擒获了庞涓,但最后齐国还是放了庞涓。

公元前342年,十年之后魏韩爆发冲突,齐国再度介入,孙膑一展才华,他通过增兵减灶,诱使庞涓率军深入山路狭窄的马陵道,并在一棵树上留下8个字: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正在这时,齐军万箭齐发,庞涓身中数箭而亡。孙膑所写8字当真是字字应验啊。

因此,孙膑显然是真实存在的。那么,孙膑是否真著有《孙膑兵法》呢?

1972年,此地一古墓的发掘解开了这个历史谜案——临沂银雀山汉墓。

在临沂银雀山汉墓的在陪葬墓中,考古学家整理出来了4942枚竹简,《孙膑兵法》赫然在其中。虽然经过泥水的长期侵泡,但竹简上的绝大多数文字依然十分清晰。

更令人欢心鼓舞的是,《孙膑兵法》的第一篇就记述了孙膑在齐魏桂陵之战中,用“批亢捣虚”、“攻其必救”的战法“围魏救赵”,一举生擒了魏国名将庞涓的事。

而马陵之战后,孙膑名显天下,为何却突然神秘失踪了呢?这是聪明的孙膑自知功高震主的道理,在马陵之战后,他选择了归隐山林,终老一生。当然,也有说孙膑在马陵之战后神秘失踪,是被邹忌等人所杀死。

而孙膑的结局究竟如何,目前还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谜团。

《孙膑兵法》和《孙子兵法》到底是什么关系

孙子兵法是春秋战国时期军事家孙武所著。

孙膑兵法是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孙膑,在借助于孙子兵法的著作的基础上自己而写的军事著作。

不同的人写的,所以这是两个不同的著作。

兵法名著「孙子兵法」,中国最伟大的兵学大师──孙子,写下最有系统之战争哲学,成为全世界军事训练必读之经典 ,共十三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

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有一个特色就是必须说孙子曰,啥意思,就是孙子说的。

这里的孙子是春秋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孙武。又称孙武子。《孙子兵法》是他的著作。

而后面我们来介绍的孙膑兵法,是孙膑写的。

孙膑兵法》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兵书,也是《孙子兵法》后“孙子学派”的又一力作。

《孙膑兵法》古称《齐孙子》,作者为孙膑,传说他是孙武的后代。

在战国时期生于齐国阿、鄄之间(今山东阳谷、鄄城一带),曾和战国名将庞涓一块儿在鬼谷子那里学习兵法。

这里举例……

孙子见威王,曰:“夫兵者,非士恒势也。此先王之傅道也。

战胜,则所以在亡国而继绝世也。战不胜,则所以削地而危社稷也。

是故兵者不可不察。然夫乐兵者亡,而利胜者辱。兵非所乐也,而胜非所利也。

事备而后动,故城小而守固者,有委也;卒寡而兵强者,有义也。夫守而无委,战而无义,天下无能以固且强者。

尧有天下之时,黜王命而弗行者七,夷有二,中国四,..素佚而致利也。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昔者,神戌战斧遂;黄帝战蜀禄;尧伐共工;舜代劂□□而并三苗,□□..管;汤放桀;武王伐纣;帝奄反,故周公浅之。

故曰,德不若五帝,而能不及三王,智不若周公,曰我将欲责仁义,式礼乐,垂衣裳,以禁争夺。此尧舜非弗欲也,不可得,故举兵绳之。

孙膑也是一代军事家,唐德宗时将孙膑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孙膑为武清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孙膑像。

(图来自网络,侵删)

《孙子兵法》到底是孙武写的还是他的孙子孙膑写的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共十三篇六千字。为春秋吴国将军孙武所著。

孙武(约公元前535年 - ?),孙氏,名武,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今日在山东、江苏等地,尚有祀奉孙武的庙宇,多谓之兵圣庙。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被奉为兵家经典。诞生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孙膑兵法》又名《齐孙子》,《汉书·艺文志》称“八十九篇,图四卷”,为战国时期齐国孙膑所著。

孙膑(?-前316年),战国时期军事家。孙武后人,因其受过膑刑(剔去膝盖骨),故名孙膑,战国时期曾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帮助齐国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

但这部兵书自《隋书·经籍志》始,便不见于历代著录,大概在东汉末年便已失传。直到1972年,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出土,这部古代兵法才重见天日。但由于年代久远,竹简残缺不全,损坏严重。

经竹简整理小组整理考证,文物出版社于1975年出版了简本《孙膑兵法》,共收竹简364枚,分上、下编,各十五篇。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