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评价孔子的文学思想?孔子的著作有哪些_孔子_儒家_论语

本文目录

  • 怎样评价孔子的文学思想
  • 孔子的著作有哪些
  • 孔子有哪几篇著作
  • 孔子是大教育家,那他是文学家吗

怎样评价孔子的文学思想

孔子的文学思想以“诗教”为核心,主张文学要为政治教化服务,倡议文学应以仁义礼乐教化百姓。“不学诗,无以言“,孔子对《诗经》所作的解说,涉及到文学、教育、政治等多方面,其思想精髓对后世的文学创作起到了推动指导作用,产生了极其深远广泛的影响。

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文学和中国的知识分子,思想上他正直乐观、积极向上,生活上安贫乐道,一生都竭力追求真善美的理想国。

昔日子贡将流落他国的人救赎回来,​根据当时鲁国国法,凡是救助回来在外或在他国为奴而无人身自由、使其恢复自由者,救助者就可以得到国家的金钱奖励补助,而子贡却没有领取国家设立的“奖金“即金钱补助,孔夫子知道后说:赐(指子贡)你错了,汝应领受奖赏,是以教化子民,以改民俗世风。孔夫子所言是说有奖赏,人民群众才会更积极做善事,是有一定道理的。

孔子的学生子路救了一个溺水者 ,获救者为了感谢他,便送了一头牛以表诚挚谢意,子路便收下了,孔子得知后,夸赞子路做的好,并欣喜感叹道:以后做善事,做救助的人会越发多了。

鲁国执政王季桓子授齐国美女,沉迷声色,不理朝政,与孔子生分歧,孔子废寝忘食,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以寻求出路,期间险些丧命,而从不气馁。这正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孔子敏而好学,学无常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吾学不厌,而教不倦矣“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具有高尚的品格和崇高的思想境界。几千年来一直被人们尊崇为孔圣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乐》已失传 ,孔子去世后,其后世弟子将其及其弟子之言行语录思想记录并整理编成《论语》而被奉为儒家经典。

二至六图为梅亦风清书画作品:

孔子的著作有哪些

最有名的《论语》,也是由弟子编纂而成。孔子的主要著作是“六艺”:《诗》、《书》、《礼》、《易》、《乐》、《春秋》。孔子编纂《诗》、《书》、《礼》、《乐》是根据原有资料和线索,进行采集、搜索、整理、修正,这是“述”。

诗歌有《去鲁歌》、《蟪蛄歌》、《龟山操》、《盘操》、《猗兰操》、《将归操》、《获麟歌》。

扩展资料: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八月廿七~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贵族。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儒家文化圈及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全中国各地都有孔庙祭祀孔子。

孔子有哪几篇著作

孔子说自己是“述而不著”,最有名的《论语》,也是由弟子编纂而成,可以说,孔子没有什么作品。

孔子是一位“儒”,是“儒家”创建人。刘歆说儒家“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六经就是《易》、《诗》、《书》、《礼》、《乐》(今佚)、《春秋》(鲁国编年史,起自公元前722年,讫于公元前479年即孔子卒年)。这些经的性质由书名就可以知道,唯有《易》是例外。《易》被后来儒家的人解释成形上学著作,其实本来是一部卜筮之书。

孔子与六经的关系如何。传统学术界有两派意见。一派认为,六经都是孔子的著作。另一派则认为,孔子是《春秋》的著者,《易》的注者,《礼》、《乐》的修订者,《诗》、《书》的编者。

可是事实上,无论哪一经,孔子既不是著者,也不是注者,甚至连编者也不是。可以肯定,在许多方面他都是维护传统的保守派。他的确想修订礼乐,那也是要纠正一切偏离传统的标准和做法,这样的例子在《论语》中屡见不鲜。再从《论语》中关于孔子的传说来看,他从来没有任何打算,要亲自为后代著作什么东西。还没有听说当时有私人著作的事。私人著作是孔子时代之后才发展起来的、在他以前只有官方著作。他是中国的第一位私人教师,而不是中国的第一位私人著作家。

孔子是大教育家,那他是文学家吗

我认为:孔子是既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

说他是思想家,是因为他的思想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了历代封建统者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说他是教育家是因为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创办学校,广收弟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说他是文学家是因为他编著了《诗》、《经》、《礼》、《乐》、《易》、《大学》、《中庸》、《春秋》、《论语》。成为了封建时代的教科书的重要内容。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