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听到他的名字,闻风丧胆!大明仅有得善终的传奇将军!_倭寇_嘉靖_万历

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

洪武十四年(1381),随着云南原守将元梁王自尽,云南叛乱结束,全境安定,蓝玉、傅友德率军凯旋归来。

依照惯例,傅友德向朝廷递交了阵亡将士名单,以供朝廷追认。明太祖朱元璋在翻阅名单时,目光停留在一个名字之上--戚祥。

这个是他熟悉的名字,在二十八年前(元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正当朱元璋进军定远之时,这个人来投奔,随后作为他的亲兵,东征西讨,立下了汗马功劳。

于是朱元璋下了一道影响深远的命令:

“授戚祥之子戚斌为明威将军,任登州卫指挥佥事,世袭罔替”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到嘉靖七年,时任江南漕运把总戚景通在焦灼不安中,等待儿子的降生。随着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声,东方破晓,太阳初起,阳光透过云层,照耀着世间万物,戚景通望着窗外光照万里的一幕,给自己的儿子取下了名字:

“就叫他继光吧!”

展开全文

一代名将就此来到时间,不得不说,如果朱元璋九泉之下知道当年下的那道命令对明朝后来意义有多重大的话,一定会给自己点上一百个赞。

少年的戚继光家境清贫,这全仰仗他的父亲,江南漕运把总戚景通,这位是个老实人,从不搞灰色收入,为人正直,曾多次主动上交工作对象送来的红包,屡次得到上级的表扬,当然,只是口头表扬,几十年如一日,这样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清贫。

和众多读书人一样,戚继光自幼苦读诗书,并在父亲的教导下,盼望长大后能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并得到了当时很有学问的一个老师梁阶的教导,从父亲和老师那里,戚继光确立了一生的处世准则-以天下为己任,岂计个人荣耀!

嘉靖二十三年(1544),十七岁的戚继光去北京继承父亲的职位,在京城办完手续后,戚继光正式赶赴山东,准备就任登州指挥佥事,那一年,他刚满十八岁。一代名将,就此开始登场。

戚继光以捍卫边疆为己任,屡克强敌,战功卓著。自成军起,大小数百战未尝败绩。比较有名的大战有:嘉靖四十年台州之役,经新河、花街、上峰岭、藤岭、长沙等战斗,十三战十三捷,斩杀真倭三千余,烧杀溺毙无算;福建之役,总兵力六千,经横屿、牛田、林墩三战,斩真倭五千余级,其中横屿之战是一场精彩的步炮协同作战,先以火炮击沉倭寇战船并轰击倭寇大营,再以突击队强行登陆突破倭寇本阵,斩杀倭寇头领。

嘉靖四十二年,平海卫,经仙游、王仓坪、蔡丕岭四战,共斩杀真倭两万余,福建倭寇被一扫而空,另于广东剿灭勾结倭寇的海盗吴平,击败吴平手下的海盗三万余人,吴平逃亡海上。隆庆元年,戚继光及其老部下三千人调往京师,督阵蓟辽,戚家军火枪队易步为骑,成为中国第一支火枪骑兵队。戚继光督阵蓟辽期间编练车步骑营三万。隆庆二年,朵颜部酋长董狐狸率蒙古铁骑三万入寇,戚继光以车营抵挡,自己率八千铳骑突袭董狐狸牙帐,大破朵颜三万铁骑,俘董狐狸侄子长昂,董狐狸仅以身免,逼董狐狸扣关请罪;万历三年,长秃率兀良哈铁骑五万入寇,戚继光又率火枪骑兵队出塞包抄,一口气打垮五万蒙古骑兵,活捉长秃。自嘉靖三十八年,戚家军成军到万历十一年戚继光去职,戚家军击败的敌军总数超过十五万余,这在日久承平的万历中兴时期是很恐怖的战绩。

戚继光打倭寇的战绩太过辉煌,迄今无人能及,最后听到戚家军的名号就心里发慌,意味着噩梦即将到来!

万历十年(1582年),朝廷里内阁首辅张居正病逝,给事中张鼎思趁机上言戚继光不应该放在北方,于是戚继光被朝廷调往广东。

万历十三年(1585年),给事中张希皋再次弹劾戚继光,戚继光因此遭到罢免,回乡后病死。一代名将就此陨落,也算是得了善终!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