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和法正,谁的死对蜀汉影响更大?王者荣耀的庞统谁还记得嘛_刘备_东吴_司马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庞统简介 刘备 东吴 司马

本文目录

  • 庞统和法正,谁的死对蜀汉影响更大
  • 王者荣耀的庞统谁还记得嘛
  • 庞统生平介绍庞统的故事有哪些

庞统和法正,谁的死对蜀汉影响更大

谢许建兴8邀!

当然是法正影响大,有诸葛亮的话为证:“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於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

还有,法正既知兵略,好奇谋,是出色的参谋人才;又通律法,长于治世,是卓越的行政人才。刘备进位汉中王,拜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地位在孔明之上。理由还有很多,不列举了。

王者荣耀的庞统谁还记得嘛

揭秘王者荣耀为什么要将庞统改名成元歌,原因居然是这样……

王者荣耀里有一位被玩家期望了一年多,还一直活在体验服的英雄,就是庞统,而这个庞统不知道为什么,居然改名叫元歌了,其实很多玩家是不接受的,因为第一庞统叫顺口了,第二庞统是历史人物,而元歌是不存在的。

那么天美工作室为什么要将庞统改名为元歌呢?且听我娓娓道来……

原因无非有二


第一,就像荆轲改名为阿珂一样,元歌这个虚拟英雄和历史上的庞统差别太大,完全没有什么共同点,强行叫庞统,恐怕不太好。

第二呢,这个英雄与历史上的庞统样貌也不符合,对历史人物造成了侮辱和负面影响,天美工作室应该遭到了举报,不得不去更改。

好了,以上就是小喜为大家解析的庞统改名的原因,喜欢文章的小伙伴关注 点赞 留言哟!比心!

欢迎评论留言哦!

庞统生平介绍庞统的故事有哪些

一、庞统生平介绍:

庞统(公元179年-公元214年),字士元,号凤雏,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庞统曾辅佐刘备入蜀得川。公元214年,刘备包围雒城,庞统率众攻城,被飞箭射中,死去,时年三十六岁。刘备追赐庞统为关内侯,定其谥号为靖侯,葬于落凤坡。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小的时候庞统为人朴实,但是表面看上去并不聪明。时颍川司马徽为人清雅而擅长识人,庞统二十岁时前去拜见。司马徽坐于桑树上采桑,而庞统坐于树下,俩人相互交谈一直从白天说到黑夜,司马徽对庞统大为惊异,说是南州士子没有人可以与庞统相比。有了司马徽这句话,庞统渐渐为人所知。

时襄阳庞德公称庞统为“凤雏”,诸葛亮为卧龙,司马德操为水镜。徐庶曾对刘备说,卧龙凤雏,得一而可安天下!庞统曾与东吴陆绩、顾劭等品评人物好坏,自称有辅佐帝王的才能。

庞统后来被本郡征为功曹,喜欢评价人物,培养别人的名声,所以被他评价的人,都往往超过该人实际的才能。人们对此感到非常奇怪,于是去问庞统,庞统说:“方今天下大乱,正义之道逐渐衰退,善人少而恶人多,我想兴起这样的风俗以达到助长正道的目的,所以要宣扬好的榜样,改善世风,如果不这样做,善人会越来越少。十个人当中如果可以改善五个人,就可以将此事完成一半,进而达到教育世人的目的,使有志向的人可以自己勉励自己,这样难道不行吗?”

二、庞统故事:

东吴送丧

公元209年(建安十四年),孙刘联盟于赤壁之战打败曹操南下的几十万大军,而后周瑜又击退驻守在南郡的曹仁,曹操为了制造孙刘联军之间的矛盾,假天子之名任命周瑜为南郡太守,次年周瑜准备进攻西川,却突然暴病,死于巴丘。庞统时为周瑜功曹,送丧至东吴,东吴人大多听说过庞统的名号,等到庞统准备回去的时候,一起送庞统到昌门,其中包括陆绩、顾劭、全琮等人,庞统知道他们的来意,于是告诉他们说:“陆绩可以说是一匹驽马,有逸足之力,顾劭可以说是一只驽牛能负重远行。”对全琮说:“你好施慕名,好像汝南樊子昭,虽然智力不足,但也是一时佳人。”陆绩、顾劭对庞统说:“如果天下太平了,希望和你一起品评四海之内的名士。”于是东吴陆绩、顾劭、全琮等人于庞统深交而还。

事后,有人曾问庞统:“照您看,陆绩比顾劭好吗?”庞统说:“驽马虽然精良,但乘坐的只是一人罢了。驽牛一天走三十里,所负载的哪里只是一个人的重量呢?”据说,顾劭去见庞统,住在庞统那里,两人谈论起来。顾劭问:“您有善于知人之名,你说说,我和您相比,谁好一些?”庞统说:“讲到陶冶世俗,综合分析人物,我比不上您,但是,如果论给帝王出谋划策,我可就比您强一点了。”顾劭认为庞统的话有道理,和他亲近起来。

投奔刘备

刘备占据荆州,领荆州牧,庞统以从事的身份试守耒阳县令。在任期间不理县务,被免官。东吴鲁肃写信给刘备,告诉刘备庞统不是百里之才。诸葛亮也对刘备说起过庞统。于是,刘备召见庞统,经过一番交流过后,刘备对庞统大为器重,任命他为治中从事,亲密程度亚于诸葛亮,后庞统和诸葛亮同为军师中郎将。

有一次,刘备与庞统闲谈,问他:“你曾经担任周瑜的功曹。听说那次我到吴国,周瑜曾上秘信给孙权,让孙权扣留我,不知是否真有此事?在谁的手下,当然就该忠于谁,你不必隐瞒。”庞统回答:“确有此事。”刘备慨然叹息:“当时我正在危急之中,有求于孙权,所以不能不去见他。去了,竟差一点落到周瑜手中!”刘备还说:“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孔明那时也劝我不要去,而且一再坚持,想来也是怕孙权扣留我。我当时却认为孙权所要提防的是北面的曹操,应该希望有我做他的援手,所以才坚持去见他,一点也没有疑虑。现在想来,这确实是一步险棋,并非万全之计。”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