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请假6天回家,朱元璋:准,第7天上朝时:杀了他_朱元璋_自己的_大臣

古代有这样一个说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中国古代,皇帝的地位是高于一切的,而朝代的不断更替,历史的不断变更,中国古代出现了无数的皇帝,有昏庸无道的庸君也有爱民如子的明君,而有这样一个皇帝,在历史的潮流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后人对他的评价也是各不相同。

历史中,凭借自己本事发家的草根皇帝屈指可数,而朱元璋就是这些人中的一位布衣皇帝,也被后人称之为乞丐皇帝。

自古以来,皇帝的心思一般都是难猜的,发生在朱元璋身上就有这样一件事情让人捉摸不透,朱元璋的手底下有一位大臣名叫周衡,周衡是一位忠臣也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物。

有一天,周衡向朱元璋请了六天的假期,表明自己这几天不会来上朝之后,朱元璋也欣然答应了,毕竟请假一事常有发生,而在周衡假期结束之后,回到朝中上朝,却被朱元璋赐死,事情就是这样的突兀,也让朝中许多大臣匪夷所思,猜不透乱猜朱元璋的心思与想法。

展开全文

朱元璋的生性多疑是人尽皆知的,而朱元璋也是一个十分奇怪的人,他的所作所为都会让人们琢磨半天,这还要从朱元璋的发家史说起。

朱元璋出生于一个贫困穷苦的农民家庭,为了生计,也为别人放过牛,一场瘟疫带走了朱元璋的父母以及大多数亲人。此时,朱元璋与自己的哥哥无力举办父母的葬礼,甚至连找一块墓地都成了一个大问题,只草草埋葬了父母的尸体。

朱元璋从此之后便过上了有一顿没一顿的穷苦生活,但朱元璋不甘心,他决定起义,凭借自己的努力建立属于自己的王国。

正是因为有小时候那样悲惨的生活,也养成了朱元璋生性多疑的性格,尽管在朱元璋的时代,还没有后来像东厂,西厂那样专门由宦官负责的特务机构,但朱元璋对臣子的监视从未放松过。

有一次监察御史庞清被朱元璋召见入宫,但是庞清却迟到了,朱元璋就有些不满的问他为什么迟到,庞清解释道刚送自己的父亲回乡,朱元璋听到后,立刻下令,派人追回庞清的父亲,检查他父亲的行囊,发现只有几两银元,夸赞庞清可真是一位清官,这可把庞清吓了一身冷汗,不知如何是好,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朱元璋对大臣几乎是不相信的。

朱元璋杀周衡的原因也是十分令人唏嘘不已的,原来朱元璋在之前不断的提高江南的赋税额度,一时间江南百姓不堪重负,弄得民不聊生,叫苦连天,在朝纲上经过多次商议之后,朱元璋终于答应了大臣们减免了一部分的赋税,才让江南百姓有了喘息的机会。

但是没过多久,朱元璋就反悔了,他不承认自己曾经所答应过的减免赋税,对朱元璋这样的做法,大臣们没有一个人敢出来说话,但这时,周衡站了出来,直言不讳的说:皇上曾经答应过江南百姓减免赋税,现在又反悔说过的话,让老百姓空欢喜一场,这是向天下人撒谎的行为。

周衡的行为肯定是犯了朱元璋的大忌,他的话语让朱元璋这个皇帝在大臣面前抬不起头,但是当着这么多大臣的面,朱元璋也不好处理周衡。

而周衡被处死也与此事有着极大的关系,在周衡六天假期结束之后,第七天周衡来到了朝廷上朝,朱元璋问周衡:你不是说好自己请假六天吗?为什么在第七天早上才来上朝,是不是不把我放在眼里。

于是,凭借这一件小事情,朱元璋命人将周衡带下去处死,以解自己被周衡当面训斥的仇恨,听到周衡的判决后,其他大臣更是不敢多说什么,生怕犯了朱元璋的忌讳。就这样,朱元璋手下为数不多的忠臣因直言谏言被他处死了。

朱元璋的一生其实是一个传奇人生,他的经历也被后来的史传以正面的形象所传颂着,但朱元璋的生性多疑同时也杀人如麻,错杀了很多忠臣,他可以说是谁也不相信,只相信自己,朱元璋怕自己手下的人造反,所以对这样直言训斥自己的大臣杀无赦。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忠臣不在少数,而真正能够获得重用的也没有几个,因为自己的忠言惹得皇帝不快的大有人在,由此可见,在皇帝手下做事必须要谨小慎微,一不小心就会被皇帝当成谋反杀害。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