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县为什么被称为“名人故里”有什么典故?《大明王朝1566》为什么贡献大、能力强的胡宗宪没有入阁_嘉靖_宗宪_入阁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金汝贞 嘉靖 宗宪 入阁

本文目录

  • 绩溪县为什么被称为“名人故里”有什么典故
  • 《大明王朝1566》为什么贡献大、能力强的胡宗宪没有入阁
  • 《大明王朝1566》中的严世蕃跟他爹严嵩比差在哪里
  • 姓金的人的祖先
  • 如何客观评价明朝中期抗倭斗争中胡宗宪的作用
  • 《人世间》张凯丽饰演的曲秀贞有能力好相处,为何晚年凄凉无比
  • 胡宗宪是怎样的一个人
  • 方便击倒的韩国拳手金世基到底怎么样

绩溪县为什么被称为“名人故里”有什么典故

提起绩溪县,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地方。但是绩溪为什么会被誉为“名人故里”呢?因为这里真的出了许多具有影响力的名人。胡适、胡宗宪、胡雪岩……这些人的大名,你肯定听过,他们都是安徽绩溪人。

胡适

近代著名学者、新文化运动倡导者

胡适的大名,相信大多数人都听过。胡适,安徽绩溪上庄人。如今,在绩溪上庄村还有胡适故居。胡适曾在这里读书学习,还迎娶了江冬秀。后来,胡适成了国学大师、文化领袖。

胡宗宪

明朝抗倭名臣、兵部尚书

胡宗宪,1512年出生于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龙川村,一生英勇抗倭事迹,传颂至今。现在,在绩溪,还有胡宗宪抗倭纪念馆和胡宗宪尚书府。

胡雪岩

清朝一代巨贾、红顶商人

在绩溪县胡雪岩纪念馆,有大量的史料和文物,再现了一代巨贾,商道圣人的商海一生。胡雪岩的一生极为奇特复杂,鲁迅先生称他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位商人。”

《大明王朝1566》为什么贡献大、能力强的胡宗宪没有入阁

胡宗宪未能成内阁阁员,唯一问题,不过是因为以下几点,第一,两个出生。第二,为官轨迹。第三,站队问题。第四,嘉靖的用意。

首先让我们正确认识一下胡宗宪何许人也,大多数人对他的认识都来自小说和电视剧,在文学作品中的胡宗宪,褒义居多,贬义也有,唯独很少有客观的认识,那么胡宗宪到底是什么人?

一句话评价: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现实主义者,一个理想和现实的结合体,一个精通官场权术,却保有一定初心,一个明白一切,却不得不装作不明白,一个努力的能吏,任何对他的评价用大帽子去扣都是不公平的,任何对他的评价用单纯的道德标准去扣都是不公平的。

他的贡献世所公认,光剿灭倭寇一项就足以标榜青史(不是清朝的意思,杠精太多特此备注)他的能力毋庸置疑,东南一柱当之无愧,那么为何不能入阁,让我们一起说道说道。

1:二个出生

何为两个出生呢?这话的意思就是胡宗宪本人的家庭出身,还有胡宗宪在科举成绩的出身。

首先看家庭出生:很多人在固有思维中总会认为胡宗宪能当官必然是读书人出生,最不济也是士子阶层,其实不然,胡宗宪祖上是锦衣卫出生,正儿八经的皇家亲军子弟。在当时来说,属于军户,按照严格意义上讲,军户参与科举是非常困难事情,就算参与科举并且获得进士身份,在明朝文官那固有的阶级次序中也处于鄙视链的低端。虽然他的家族在当时已经是当地的强宗大户,世代读书,但是这层锦衣卫的出生还是时刻被人提起,并阻挡他入阁。

其次看科举成绩:胡宗宪嘉靖十七年,参加科举,考试成绩是三甲同进士出身,就名次而言差不多是三百多名,有个表单人太多数不过来。其实吧这个成绩在全国范围来说还是很不错的,全国高考300多名,放在现在那是妥妥的精英人物,可是在明朝那个特殊年代,那个文官集团强调出生还有成绩和资历的地方,恰恰成啦胡宗宪不能入阁的原因,有明一朝有个传统,科举前三甲或者成绩优秀者才能有资格入阁,而他们仕途的起点会和大多数进士不同,那就是入“翰林院”做编修。所谓内阁供奉先入翰林院。没有入翰林院的人,想入内阁甚至做首辅那是难上加难。而对于同进士出生的胡宗宪,科举第300多名的成绩来说,入翰林院就是个伪命题。这也是他后来就算能力再强功劳在大也入不了阁的原因。

以上二个出生,一个是原生家庭出生,一个是科举成绩出生,二个出生都没给胡宗宪入阁的理由,就我个人看来这是胡宗宪不能入阁的先天原因出生不好!

2.为官轨迹

我们看看胡宗宪一路走来的风雨历程

1-胡宗宪中进士后,被安排在刑部观政,学习政务(嘉靖17年1538年)

2-胡宗宪被授官为山东青州府益都县的县令(嘉靖十九年1540年)

3-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四月,胡宗宪母亲去世,他奔丧回绩溪故里。两年后,其父胡尚仁也因病去世。胡宗宪前后在家乡为父母守孝长达五年。

4-丁忧结束数年后历任益都知县、余姚知县(继续地方官生涯)

5-嘉靖二年(1523年)出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继续地方官生涯)

6-在出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之时和赵文华关系非常好,因此和严嵩搭上线,在赵文华的大力推荐下,嘉靖换地就擢升胡宗宪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又加直浙总督,总督浙江、南直隶和福建等处的兵务。

此时,胡宗宪可以调遣江南、江北、浙江等省重兵,所掌握的权力要比一般总督大得多,(继续地方官生涯)

在江南地区平倭定祸,终成一代名臣,但是辉煌之后终究归于沉寂,因为严嵩父子倒台,胡宗宪也受牵连,终成文官党争替罪羊,最后赋闲,直到被逼死。

以上总结胡宗宪为官轨迹,我们可以看出胡宗宪从始至终,仕途生涯近25年,只有2年是作为京官在首都任职,其他时间全部都是外派地方。明朝是个奇怪的朝代,文官集团的归属和划分不光有党派之别,还有归属之别,做京官的天然有更多入内阁的机会,而作为外放官员的胡宗宪,想要入阁,天然又多了一层障碍。

3-站队问题

站队问题,就和出生还有为官轨迹问题一样严重,也是胡宗宪未能入阁的原因之一。我们都知道胡宗宪是能臣,干吏,可他同时也是严党成员,当时严党虽然权侵天下,可也是人人喊打的反面角色,在原本就有内阁首辅严嵩的情况下,在小阁老严世番也是工部侍郎的情况下,严党还怎么可能在内阁,有多的位置给胡宗宪,如果胡宗宪入阁,内阁权利平衡就会倾斜,这是嘉靖皇帝绝对不能容许的。

在严嵩倒台之后,情况就更糟啦,如果严嵩正常退休,严党还在,胡宗宪还是有入阁希望的,可严党被打倒在地,永世不得翻身,如何还有入阁的希望?无论立功多大,政绩多好,入阁因为站队问题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4-嘉靖的用意。

以上所有都是胡宗宪入阁的侧面阻力,但是还不能算绝对阻力,如果嘉靖皇帝要坚持,按照嘉靖的权威还有严党的摇旗呐喊,以上所有都不能成为胡宗宪入阁的障碍,其实最终的障碍来自嘉靖皇帝。

为何说来自嘉靖皇帝,其实通过一句名言:没有谁是真正的贤臣,贤与不贤也由不得他们,贤时便用,不贤便黜”?我们就能了解为何如此!

终其一生,嘉靖皇帝眼中没有所谓的忠诚还是不忠诚,他关心的只是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是否符合权利的稳固,是否符合国家的需要。

基于以上所有,他就有了三个理由不让胡宗宪入阁。

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嘉靖皇帝需要的是什么?其实即复杂又不复杂,嘉靖皇帝需要听话的人,而胡大人是怎么样的人?他是能做事肯做事也能有自己主见的人,但是这样的人做不了内阁大臣,为何,原因很简单,他有自己的底线和理想,就会有分歧,他做不到全盘迎合嘉靖的需要,这从他在改稻为桑政策施行中的所作所为就可以看出来。一个不听话的人入阁,不符合嘉靖的需要。

是否符合权利的巩固:嘉靖皇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明白帝王之道的皇帝,那么帝王之道核心是什么?就是权利的牵制和平衡,平衡才是最稳定的关系,所以任何一任首辅大臣都有个不对盘的次辅,夏严时候是严嵩,严嵩时候是徐阶。深谙不能一家独大道理的嘉靖又如何会让战绩标榜,功劳巨大的胡宗宪入阁?如果他入阁,替代谁?严嵩吗?不可能,徐阶吗?也不可能所以他绝对不能入阁。要不就会有权利失衡的可怕结果发生。这绝对不能接受。

是否符合国家的需要:以上二点分别从国家层面和权利平衡层面分析了胡宗宪为何不能入阁,还有个主要原因是国家需要胡宗宪地方需要胡宗宪,原因吗,很简单,勾心斗角的官僚在京城大有人在,可是能主政一方,稳定地方,抵抗外敌的能吏很少,而胡宗宪就是如此一个能吏,也许他私德不行,也许他贪污腐化,也许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可是他就是能办事,能做好事。这样的人,放在京城内斗是人才的损失,放在地方才是人尽其才。

于是基于以上三点,我们可以看到嘉靖也是不愿意让胡宗宪入阁。

最后还要补充一点,那就是,胡宗宪不能做“出将入相之人”,这种稀有动物,从北宋开始就已经被禁绝啦,唯一的列外是北宋著名的捏面将军狄青,可是他也不过枢密院副职。还不得善终。原因吗也很简单,“内外臣勾结与国不利”。你说你一个带兵打仗出生战绩标榜的总督,手下无数无双战将(戚继光,俞大猷)在入阁,你算文臣还是武将?外面带兵有你人,内阁文官有你势力,这太危险了绝对不行。

基于以上所述的所有原因我们就能清晰明白的看出为何胡宗宪不得入阁。

最后我们看看胡宗宪结局

因严嵩余党问题,还有自身家庭贪污腐败问题,被所谓正气凛然的文官集团穷追猛打,最后赋闲在家的他也被抓入大狱准备判刑。

那一夜,战将胡宗宪毅然自杀。

那一夜,政客胡宗宪毅然自杀。

那一夜,能吏胡宗宪毅然自杀。

那一夜1565年11月初3夜,在留下“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的诗句后,胡宗宪去了,54岁年纪,还能创造多少奇迹,可是他去了,只留下荡平海江,倭寇绝迹的故事为后人传颂。默哀胡宗宪,东南因你而太平,功过自有后人评书。

《大明王朝1566》中的严世蕃跟他爹严嵩比差在哪里

在《大明王朝1566》中,严党最终在嘉靖帝的授意下倒台,只是严世蕃被杀,严嵩却得以保全。

在《明史·严嵩传》中,严嵩和严世蕃父子俩的最终结局是:

“嵩窃政二十年,溺信恶子,流毒天下,人咸指目为奸臣。其坐世蕃大逆,则徐阶意也。又二年,嵩老病,寄食墓舍以死。”

那么在剧中,严世蕃到底哪里比严嵩差,为什么他想成为严嵩一样的权臣,就那么难?

一、

首先,严世蕃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太过急躁,什么事都喜欢往嘉靖帝身上扯,从开篇的御前财政会议上就有明显的例子。

御前财政会议上,高拱提出工部的问题,讲到修河堤,修大殿,结果亏空了四百万两,结果严世蕃直接就来了一句:

“我就知道,你们算来算去就会算到皇上头上!”

严世蕃带节奏,其他人又不能跟着上套,只得转移话题,结果没说几句,严世蕃又往皇上身上扯:

“为了皇上,我们什么苦都可以受,可我就是不懂……奸臣已经跳出来了,高拱是一个,还有张居正……”

你要是嘉靖帝,你能怎么办,不挺他吧,自己的宫殿没法修,挺他吧,老是带节奏,惹了一身骚。最后,没办法,嘉靖帝不得不出来,还念了一首“云在青天水在瓶”的诗词,算是给严世蕃圆过去了。

相对来讲,严嵩就完全不同了,好事要往皇上身上扯,但是这种亏空的事,怎么能说是皇上的错呢?看看会议一开始严嵩说的那几句话,句句都离不开皇上圣明:

“仰赖皇上如天之德……皇上宵衣旰食……这场雪是皇上敬下来的……”

前面因为国库空虚,严世蕃咄咄逼人,严嵩接过话头就主动请罪:

“这件事工部有责任,臣有责任!”

所以,严嵩最大的优点在于什么呢,就在于,什么事都主动背锅,不用提醒,自己就上去了。反观严世蕃,说不过别人就往外搬皇上,难道皇上是一张牌,想打就打?

二、

严世蕃跟严嵩第二点不同之处,就在于用人上面,我们举胡宗宪、郑泌昌、高翰文的例子。

浙江毁堤淹田之后,胡宗宪被召入京,当晚就打算去拜见严嵩,严世蕃拦着不让进,还在严嵩面前说坏话,严嵩回答:

“汝贞是我一手带着他走过来的,他的为人我比你们清楚!”

严世蕃却气急败坏地去见胡宗宪,上来就是一通骂,骂他吃里爬外,骂他替别人说话,还抽自己耳光:

“我们父子俩怎么都瞎了眼……派你去做封疆大吏?”

胡宗宪第二次进京时,同样是夜探严嵩,严嵩急忙迎接,嘘寒问暖,马上给弄饭吃,见到胡宗宪送来的箱子后,严嵩反问:

“二十年了,汝贞,我什么时候要过你的东西?”

再看严世蕃,举荐高翰文时,就直接送上了四大宝——笔墨纸砚,罗龙文还在一旁讲:

“这几样东西,我向小阁老讨了多少回,都不给!”

最终坏事的,就是严世蕃用人不善,郑泌昌何茂才自不必说,严世蕃都直接大骂吃我拿我,狗日的,竟然反咬一口!

最后骂高翰文也是照样不留情面:

“端老子的碗,砸老子的锅,你还有脸跟老子说君子小人!”

显然严嵩要高明得多,胡宗宪就明确讲过,谁都可以倒严阁老,唯独胡宗宪不能。最终胡宗宪在民族大义和恩师面前选择了大义,内心充满着纠结。

三、

第三点就是严嵩和严世蕃,在对待对手上面,也是截然不同!

对待徐阶就不说了,毕竟徐阶的辈分较高,严世蕃基本跟他没有直接交集,他主要还是在攻击张居正和高拱身上。

我们先看严嵩是怎么利用对手的,比如张居正,开篇一开始的财政会议,张居正提到提高财政收入,需要开放贸易。话没说完,严嵩就接过了话茬:

“张居正跟臣商议过,臣以为,只要海面货商之路畅通……”

巴拉巴拉,严嵩就借力打力,提出了引燃严党倒台的“改稻为桑”政策……张居正显然愣在当场,吹胡子瞪眼,无计可施。

后来为了让赵贞吉借粮给浙江,严嵩更是跟徐阶有过一段谈话,可谓滴水不漏,把两人的口是心非展现的淋漓尽致。

再看严世蕃,跟张居正和高拱同时被清出内阁之时,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回去的路上就跟高拱和张居正发飙,争来争去,争不过张居正,直接发狂:

“搅吧,搅吧,你们就搅吧,搅得胡宗宪前方打仗没了军饷,吃了败仗,把大明朝亡了,老子无非陪你们一起玩完就是!”

后来因为吕芳被发配,严嵩被禁足,嘉靖帝闭关,徐阶被关内阁值房,严世蕃也有大闹内阁值房门口,暴躁的情绪没有一丝改变。

而严嵩,即使最后严党被抄家,在庙堂之上,跟徐阶仍然能面上过得去,可谓老道。

四、

说完两人对待上级、同事、下级的方式不同,我们再看一下两个人的地位和角色问题:

虽然杨角风前面说了这么多,但是明显有个漏洞在里面,那就是严世蕃这样飞扬跋扈,又动不动往嘉靖帝身上扯,难道作为父亲的严嵩不管?即使当面管教不合适,难道不能回家再教育一下吗?

即使严嵩发现不了严世蕃的缺点,难道英明神武的嘉靖帝发现不了,毕竟开篇的御前财政会议,嘉靖帝就一直在屏风后面坐着呢。

严世蕃能做到工部老大,还能入内阁,就证明他是有实力的,嘉靖帝又不昏,不可能仅仅凭借严嵩儿子的身份就能入阁。显然,嘉靖帝用严嵩父子,是有目的的,我们再回过头来思考一下:

不管严世蕃是当着嘉靖帝的面跟其他人扯皇上,还是回家的路上跟张居正吵架扯皇上,他难道没有想过这些话会传到皇上耳朵中?显然,这种行为是嘉靖帝默许的,他需要通过严世蕃来验证,其他人是否敢妄议皇上。这也是为什么严世蕃一扯到嘉靖帝,其他人都闭嘴不说话了的原因。

由此,我们可以推出一个结论:

在以严嵩为首的内阁,任何戏份都要演的,严嵩是唱白脸的,严世蕃是唱黑脸的。最显著的一幕就是严世蕃大闹内阁值房,严嵩本就知道他会去闹,为什么不提前阻拦,而是事后问他:

“就凭你们几个人到西苑禁门去闹,那也叫在前面替我顶住?”

所以,严世蕃在前面闹了一番,也就表明严嵩遵旨并没有提前见严世蕃,等到徐阶见了张居正后,严嵩才发话去叫严世蕃,回头还补上一句:

“可别人不讲规矩啊,徐阶今天下午不是在内阁见了张居正吗?”

由于两个人的定位不同,最终的结局也不同,而严世蕃也是越做越过火,显然是越了线。先是跟嘉靖帝的银子分成就出现问题,自己留了二百万两,只给嘉靖帝一百万两。

眼看局势要崩,严嵩都去找徐阶求情了,又说好话,又送昆曲班子的。结果最终还是严世蕃捅了大篓子,越了线,咬住齐大柱通倭不放,气得嘉靖帝反问:

“他严世蕃的意思,朕的儿子也会通倭?”

真是叔可忍,婶不能忍,严嵩留下,严世蕃,杀!

姓金的人的祖先

姓氏来源:

姓氏:金祖籍:曲阜

祖宗:少昊郡望:彭城郡

分类:赐姓和避难改姓

历史名人

关于金氏名人,历史上堪称明末清初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金圣叹,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为人瑞,字圣叹。吴县(今属江苏)人。他少有才气,尤喜批书。为人狂傲而有奇才,博览多通,所作文章更是雅俗共赏。曾以《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与《西厢》合称“六才子书”,并对后两种进行批改。他的评论标新立异,迥出意表,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一席。除此之外,还有元代一生不仕、专事著述的金履祥,撰有《尚书表注》、《论语集注考证》、《通鉴前篇》、《仁山文集》等书,可谓著作等身,成就非凡。汉代的刺史金尚,唐时的金忠仪,清时史家金门诏,也在金氏族人的史册上,战友有一定位置。

姓氏来源

从历史文献上考证,金姓源出有三:一是,《风俗通》上记载,认为金姓是少昊金天氏之后,《通志·氏族略》一书也有类似记载。:相传少昊是黄帝与缧祖所生的儿子。他是黄帝的继承人,曾经在位84年,建都曲阜。最先为金德王,订立了后世重视金子的制度,所以他又有金天氏的称号,故此,他的后代中有一支即以金为姓,称金氏,此为正宗。二是,根据《前秦录》记载,匈奴休屠王的儿子金日单,汉武帝时归顺汉室,他侍帝数年,从未发生过失,很受汉武帝的重视。他为汉武帝铸造金人祭天,汉武帝赐他姓金,遂取名为金日单。他的子孙便以金为姓,在京北一带繁衍成望族。三是,依照《吴越备史》记载,西汉楚霸王项羽的叔叔项伯身在曹营心在汉,汉高祖为了稳定他,赐他姓刘。五代时他的子孙避吴越王钱戮的名讳“刘”与“戮”音同),于是改姓为金。后代子孙便也以金为姓。亦称金氏。望族居彭城郡(今江苏徐州铜山县一带)。

如何客观评价明朝中期抗倭斗争中胡宗宪的作用

胡宗宪,嘉靖十九年考中进士,先后出任山东益都和浙江余姚知县,之后到北地抗击鞑靼,赴南方平定苗民叛乱,表现出过人的文韬武略。

因倭寇在东南沿海烧杀抢掠,胡宗宪被朝廷任命为浙江巡按监察御史,专事治理倭患。

他到任后严格治军,把原先军纪涣散的明军整顿成劲旅,取得了一系列胜利,被封为直浙总督。他放手使用和提拔人才,招揽有识之士如徐渭等人为自己出谋划策,重用俞大猷与戚继光等名将,支持他们严格练兵。

在他领导下,明军擒汪直、施离间计杀徐海,“两浙倭渐平”后。严嵩父子垮台后,他受牵连入狱,“宗宪自叙平贼功”,使“帝怜之”。

综上所述,胡宗宪虽攀附严嵩父子,但在抗倭这个民族大义面前立场坚定,值得肯定。如果戚家军没有他的坚定支持,抗倭大业难以取得成功。

《人世间》张凯丽饰演的曲秀贞有能力好相处,为何晚年凄凉无比

看了一些评论,都说张凯丽在《人世间》饰演的曲秀贞用力过猛,有点尴尬。殊不知原著中的曲秀贞就是这样的人,她的性格也直接造成了她晚年的凄凉。

说起来,曲秀贞算是有头有脸的大人物,因为下放才到酱油厂挂职。她一出场就有三件事令人印象特别深刻。

第一件事是不让周秉昆进最轻松的味精车间。她以“味精车间人已超编,出渣班组缺人”为由,直接拒绝了厂长一再暗示的、周秉昆有蔡晓光这一层的人脉关系,并放话谁有不满,可以去找她。

第二件事是她到出渣车间视察时,听见周秉昆、曹德宝、吕川在背后讲她坏话、发泄不满。她立即出来教训,不留情面;但看到出渣车间工作条件艰苦,就“求爷爷告奶奶”、不动用厂里一分钱解决了问题。

第三件事是她替丈夫请周秉昆三人到家吃饭。席间曲秀贞的丈夫马守常透露,曲秀贞对于别人叫她“老太太”非常介意,她宁愿让几个年轻人叫她“牛鬼蛇神”“走资派”,都不愿意听见“老太太”这三个字。

从这几件事我们可以看到,曲秀贞对工作认真执着有原则,对下属又是发自内心的照顾体贴,外表严肃又不失可爱。

但是人无完人,毕竟曲秀贞处于那个年代、站在那个位置,思想还是有局限性的。

她曾活生生拆散过儿子的一次婚姻,原因就是门不当户不对,然后娶了一个高干儿媳。结果儿媳贪污巨款,带着丈夫、孙子潜逃,使得曲老太太的葬礼门可罗雀、凄凉无比。

其实原著中还有一个老太太,她和曲老太太一样都是改革后的既得利益者,就是周秉义的丈母娘、由宋春丽饰演的金月姬金老太太。

金老太太对女儿和周秉义的婚姻是破除门第偏见,她对女婿的认可和帮衬,使她的晚年得到了天伦之乐,无形中和曲秀贞形成强烈的对比。

坚持原创,我是烟斗的传说,欢迎交流关注。

胡宗宪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朝,是中国封建历史中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也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清朝官方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 、“远迈汉唐”。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伟大的王朝,却屡屡遭到倭寇的侵扰。基于此,抗倭便成为明朝军事战略上的一大重点。

所谓倭寇,指的是十四至十六世纪侵扰劫掠中国和朝鲜沿海地区的日本海盗,除沿海劫掠以外主要从事中日走私贸易。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人民亦用倭寇指称日本侵略者。

明初,由于国力强盛,重视海军、海运建设,因此倭寇未能酿成大患。正统以后,下西洋停止随着明朝政治腐败,海军松弛,倭寇气焰便日益嚣张。正统四年(1439年),倭寇侵扰浙江 台州的桃渚村,杀人放火,掘坟挖墓,甚至把婴儿束在竿上,用开水浇,看着婴心啼哭,拍手笑乐。倭寇的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痛苦和灾难。

至嘉靖时期,随着东南沿海一带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倭寇更加猖獗起来。

说到抗倭名将,大家马上会想到戚继光和他建立的戚家军。然而,大家一直忽略的胡宗宪也同样功不可没。那么,胡宗宪与戚继光相比,究竟谁才是抗倭第一功臣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对这二人做一个简要介绍:

1.胡宗宪

字汝贞,号梅林。他的家族世代锦衣卫出身,在东南倭乱时期任直浙总督。

他为官二十九年,忠心为国,抗倭有力,官至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

胡宗宪主持的抗倭斗争,是他人生中最大的亮点。他所表现出的胆略和智谋的确可圈可点,称得上是一位能臣,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更为可贵的是,胡宗宪在主持东南御倭战争期间,推荐戚继光任参将,俞大猷为胡宗宪部将。同时,他允许戚继光招募新军,使戚家军成为浙江御倭的主力。

2.戚继光

字元敬,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

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从上可知,论军事成就,胡宗宪略逊于戚继光;但若论对抗倭全局的作用,胡宗宪的作用远大于戚继光。

其实,没有胡宗宪的提携举荐,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便无用武之地。正是有了胡宗宪的鼎力支持,戚继光才能排除干扰,专心地剿灭倭寇,从而最终取得抗倭战争的伟大胜利。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胡宗宪才应是明朝抗倭第一功臣。

方便击倒的韩国拳手金世基到底怎么样

从视频看,这金世基在韩国拥有众多粉丝,另外,从那个韩国主持人在赛前与他的狂躁配合看得出,韩国搏击界对他很重视。应该说,金也是一个搏击高手。但他与方便交手时,表现却是太狼狈了。这也许应验了那句“骄兵必败”的老话。最后,金世基被方便几记重拳击倒。最后的一记重拳击打在金的下巴,让他几近休克昏迷,再也起不来。这是一场让中国人看后感觉非常爽的比赛,我在网络上反反复复地看了几十遍。

我们不能说金世基没有实力,只能说方便太强了。方便毕竟是击倒世界著名搏击拳手马库斯的中国拳手,他击败马库斯的那场比赛更是让人激动。以致让主持人郭冬辰激动的不得了,眼泪都留了出来。

也许是被方便打怕了,心里被打出阴影,金世基后来遇见中国人就惨败。后来也是在韩国进行的一场比赛中,金世基被中国拳手张扬打得坐在围绳边不起来。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