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一切唯心造,那么因果法则也是唯心所造吗?”一切万法,尽在自心中“这句话如何理解_智慧_这是_文化

本文目录

  • 既然一切唯心造,那么因果法则也是唯心所造吗
  • ”一切万法,尽在自心中“这句话如何理解
  • 为什么说“万物唯心造”
  • “万法唯心”的真实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说应当“心无所

既然一切唯心造,那么因果法则也是唯心所造吗

这个问题要从生命进化的高度来说明,否则很难说明白。

每一个进化成功的生命,都会缔造自己的世界系统,包括规律法则。

这个系统作用,一是为了自己世界的永恒性。

再就是,为它的系统中的众生提供进化指南。即是规律法则的作用。

众生要走向进化和圆满,就要遵循规律法则。否则不能解脱。

所以因果规律是母系统创造的,众生需要遵守。直至进化成功,自己缔造系统,创造规律。从母系统中独立出去。

一点浅见,供朋友们参考。

”一切万法,尽在自心中“这句话如何理解

很有缘能回答这个问题。

正所谓:万法唯心造,诸相由心生。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有遇到的烦恼、痛苦、境遇皆是从心里显现出来的,就是因为我们执着于相才会被境遇所转。

我们的原本的心具足(清净纯洁的佛性)可就是因为每一次的心动和(起心动念)皆是“造业”,因为每一次动的心思不一样所以我们所造的“业”皆不同。既然已经有了“业”即是有了相,就是这个“相”时刻引诱着我们心中(贪嗔痴)而制造种种因种种果。

《玄藏西行记》云:三界所有,唯是一心。心画诸世间,有漏生识,相随识起,五蕴从生。修禅之道,见心而识法界,悟空而得圆通,空有相别,何以成空?谓之无佛无态无心,见心得无心,向上一路,处之泰然。凡事要顺其自然,艰难曲折是必然的,遇事处之要泰然,失意之时要坦然!

所以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我们眼前的种种虚幻皆是有自己的心境所产生的。如果我们能将万事万物看透、看通后就不会太过于执着和痴迷那些华而不实境遇梦境。而我们的世间的一切并没有固定的结局,只有因果心识的转变。如果有一天我们能真正的发现我们的(佛性),辨别我们的心识,便会如大梦初醒般进入一个豁然开朗全新境界。

为什么说“万物唯心造”

万法唯识,三界唯心。

可以说这是佛法里面最为有名的句子。

我们现在用分别心来了解,这也有功德。但是真正悟到了唯心的道理,这是一个入道的标志。

《宗镜录》云:若不悟唯心之旨,如千人排门,无一得出。若悟唯心之旨,则千门自闢,道不用求而顿现。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像一个大剧院,里面起大火,千余人大家争向相外面逃命,但是大家挤在门口,一个都跑不出去。这比喻大家都想学佛修行,但是没有悟到唯心的道理,这个状态就像如此。我们在现实中会看到,不学佛还好,学了佛烦恼反而更加大了。反过来,如果悟道这个唯心的道理,佛所说到84,000法门,一切法门都向你敞开大门,一看都是修行的妙法。

学佛法是能够开智慧的,修行佛法是需要智慧的,有了智慧就能善巧修行。

佛虽然说了84,000法门,但是我们能够悟到唯心智慧就能大总持一切法。

我们现在看到西方的文化,所用的是意识心,在佛法看来这是虚妄的。科学虽然能够观察客观世界是幻化的,西方的文化不能观察,我们的思维亦是幻化的。

所以,唯心不是指唯妄心,是指唯真心。我们凡夫用唯妄心思维,我们看到西方的哲学、科学就是这样,他们强调客观唯物主义,但是他们随着思维的进程,唉,发现又到了唯心主义的阶段,所以我们看到在西方的文化中,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一直纠结不清。学子这种西方的文化很容易让我们产生偏执,执于一边,失去了:中。

唯真心,没有这种缺陷。刚开始就能主观和客观同时观察。最初一念下手的时候就要悟主客同源这个妙净明体,立于这妙明之体,复照了万法如如不动。到达了这种境界,有的时候叫:圆觉,有的时候又叫:圆通。

西方的文化一直在追求研究本体,但是他们不能了解这个本体在哪里。西方人没有这种智慧的方法。我们现在全面开放学西方的文化,把古老的智慧反倒丢掉了。总是用西方的唯心主义来观察我们古老的智慧的唯心之理。事实上这是全部错误的。用我们中华的智慧来观察西方的文化,他们种种的对立的,多少年不能圆满解决的问题,一观察就知道根源在哪个地方。所以我们打开古老的智慧,运用于时代,大有用处。这会带来全面的创造性。能够提升我们中国乃至全人类的文明程度。

“万法唯心”的真实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说应当“心无所

心法无边,心念一动,可缘起诸法。

心若如如不动,就万缘除遣。妄心

顿歇,歇即菩提。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