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医学生那么苦?医学生的就业容易吗_医生_医学生_学医

本文目录

  • 为什么医学生那么苦
  • 医学生的就业容易吗
  • 有的人认为学医苦,医学生究竟苦在哪里呢
  • 学医真的不好吗
  • 大专医学生,毕业后都去哪了
  • 都说现在医学生很累很难熬,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去学医
  • 医学生去自己学校的附属医院看病是什么体验
  • 医学生未来就业发展有多艰辛
  • 医学生毕业后的规培是怎么回事
  • 医学生的前途在哪里

为什么医学生那么苦

作为一个工作了7年的医生,回想起刚入学,刚毕业,也是成天抱怨,学医怎么这么苦。

但是现在算熬过一个阶段了。心态更好了,也不嚷嚷着苦了。

回想以前,为什么会觉得苦,我根据自己的情况,总结下面几点。

凡事都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1、 从高考说起

临床医学的录取分数线比其他专业高很多,你同样的分数,比如中山医的临床医学,南方医的本硕连读的分数甚至能达到清华北大的分数线。

所以你高中时候就得比别人更努力,更辛苦,考个高分才能录取你喜欢的医学院

而且学文科的女孩子要想当个临床医生,也不可能。当年我就是一股脑子要当医生,高中时候文科成绩名列前茅,硬生生的逼着自己学了成绩没那么好的理科,那种苦,就像你不喜欢吃洋葱,还得边剥边流泪说真香。

你说苦不苦

2、 从大学说起

老师常说,高三努努力,大学就解放了。如果你学医,特别是临床医学,你感觉,又读了5年的高三。

医学的基础课很多,一个学期的课本比得上有些专业四年的量。一节课讲几十页,你说逃个课吧,下节课就听不懂了,你放弃吧,老师告诉你,这些基础将来是你们做研究的基础,若干年后,要用的时候,不会就别后悔。

学专业课了,老师又威胁你,你们要是不认真听课,将来工作时候遇到什么病漏诊、误诊了,出人命了,别怪我当初没教好。你说我们能不认真听讲么。比高三老师划重点还认真听讲。

3.从实习说起

医学生实习的工作量比别的专业大,比别的专业承受的压力大。刚开始面对生离死别,心理承受能力也要锻炼。

实习了,在医院真的是打杂做起。你什么都不懂,什么人都可以欺负你。但这是你的医学生涯唯一一次能够所有科室都轮状的机会。而且是作为学生,不用担责任,只需要学习的机会。

如果你忍,放好心态,你将能收获一辈子的财富。如果你错过了这一年的机会,逃了实习去专心准备考研,那你将来的就算做成了某一领域的专家,你在其他领域总会有缺失。

别人的大学谈恋爱,节假日逛逛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们就买本参考书,在图书馆抢着位置做着习题。

别人大学去兼职,生活富足。我们天天问家里要钱买书,买试题。

别人实习后算工作经验,有工资。我们什么都不算。

你觉得苦不苦

4、 关于读研

医学生的平均读研率比别的专业高,而且要求比别人高,读完硕士再读博士,甚至博士后。

普通专业本科就业环境好,再读个研究生,出来工作选择更多。

而医学生,硕士甚至博士才是最低门槛。

对比你的高中同学,高中时候你成绩比他们好,高考你的分数也比他们高。但是大学你比他们多读1年。等你本科毕业,你的高中同学已经工作一年了,有稳定的收入,在准备买房,准备结婚了。你还在问家里拿钱继续读研。或者在大医院卑微的做规培生。

再过3年,你的高中同学在行业里已经小有成就,升了职位,或者积累了资本,准备自己创业了。结了婚,孩子也快出生了。

而你,研究生毕业了,开始找工作了。或者规培结束了,开始专科医生培训了。

同学聚会,其他人谈着自己的事业,你说你刚毕业。没房没对象。

你会怀疑人生,为什么,我读书比他们好,长得也不差,为什么我过成了这样?

你觉得苦不苦?

然而,你也不要失去信心。再过几年,你心态稳定了,你事业稳定了,你在你的领域里熬出头了。你会收获别人永远体会不到的治病救人的成就感。那是用金钱买不到的。但是前提是,你熬到了那一天。

医学生,加油。要相信,苦尽会甘来。

医学生的就业容易吗

我,寒门农村女孩,高中因为班主任的一句话,女孩子最好教书和当医生,而选择了医学院,从此开始了十余载的漫漫学医路。我来说说研究生就业情况吧。男医生受欢迎程度远高于女医生。

就业:我,前985四证合一的硕士,在校招投简历的时候,苦苦哀求,省会普通三甲的人事科的老师们才会漫不经心的看一眼,然后给出一个礼貌而意味深长的?。然后石沉大海!地市龙头医院会给你回复,让你去面试,然后要了自己的学生,完美的溜了你。地市其他层次的医院,它很想要你,而你因他的待遇却步,高不成低不就,大概就是如此吧。再说说省会城市大型部级三甲医院的门槛,国内双一流博士是最底的底线了,在这种地方,一个成功的医生是临床水平高的白衣天使和科研实力雄厚科学家的结合,这也说明了专家教授的超凡之处,也更加说明了在大型三甲当医生是多么的不容易。就业不难,难得是工作很难达到你满意的程度,择业要求决定了的就业难度。就业需要定位➕实力➕运气➕人际关系四方面,难与不难,都在人为!

有的人认为学医苦,医学生究竟苦在哪里呢

能够选择学医的,的确是要有足够的勇气的,一些人认为学医很苦,究竟苦在哪呢?

一、 学习苦。首先医学生本科学习的是五年,比其他专业要多一年时间。大学期间所学习的课程,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神经病学、眼科学、传染病学、耳鼻喉学、中医学、寄生虫病学、诊断学、病理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微生物学、医学影像学、免疫学、医学心理学、组织胚胎学、遗传病学、医学生物学实验学、英语、高等数学、马克思主义原理等等。

以为学完这些就完了吗?太天真了,这只是噩梦的开始,学完这些连个医生都不是,后续还有大量的临床技能需要学习,要参加职业医生考试、没完没了的三基考试、住院医规培考试、专业指南的学习、主治医师、副主任医生的考试、新技能新理论的学习、课题的申请、论文的书写等。踏上了学医这条路,不是正在复习老知识,就是在学习新知识的路上,注定职业生涯是一直需要学习的。

二、 工作苦。医学生们进入临床后,会发现其实大学才是最幸福的,大多数医院的医生工作强度是非常大的,几乎每4天都有一个24小时值班,还有日常的白班,没有节假日,没有调休,劳动法似乎对医生无效,还有没完没了的病例要写,病人要看,手术要做,谈话要谈,病了想休息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没人可顶班。

三、 报酬低。医生在很多人眼中是高收入群体,但实际上大多数基层医院底层医生的收入是不高的,特别是饱受争议的三年住院医规培制度,核心问题也是收入太低,连养家糊口都成问题。

四、 医患纠纷多。这个也使很多医生心累,有的甚至转行做其他的了。

考上医学院的都是高智商人群,医生本来也可以很体面的活着,但种种原因导致了目前的窘况,现在网络比较流行的一句话就是“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其实学习苦是可以忍受的,如果报酬和休息得到保证,医疗环境改善,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学医的。

学医真的不好吗

学医今年是念书的第九个年头了,我一路本科硕士博士,进行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我的切身经历告诉你,如果你有更好的选择,不要学医。

当初看心术,医生好帅啊,救死扶伤,道德高尚,心生向往。等到自己学了医却发现一地鸡毛。

1、学习周期太长,想当一个好医生,去一个好医院,现在的形式,你不念个博士根本没有机会,现在医学博士多数院校都改成了4年,带来的就是你要交学费不挣钱足足12年(考研考博路径,直博会少几年),父母会多付出很多。

2、毕了业,进了工作单位,没有并轨规培的,还要进行住院医师比规范化培训,又是三年,干着接病号写病历夜班跑腿的正经工作拿着廉价劳动力的酬劳,我研究生并轨规培期间一个月200块钱,工作规培的会多一些。

3、现在的医患关系大家也看到了,虽然因为疫情有所改善,近几年没有恶劣的暴力伤医、砍捅事件发生,但是能说医患问题已经解决了吗?

4.医生的工资真的没有大家想象的高,根据科室奖金每个科室的医生的工资是不一样的,而且根据年资的不同,低年资的工资真的少的可怜,真正赚钱的是40岁以上的老主任。

5.以前大家总说医生收红包,现在你看谁敢收,分分钟举报你工作都没得!还有现在的医改措施,外科科室的耗材、内科科室的药品哪还有钱赚?完不成药品的KPI,分分钟科室补上,奖金这不又少了!

6.夜班、周末节假日值班,就这我还听到一个病号对我说,你们大夫怎么能有节假日呢?

以上,我正在思考转行,转行父母那又是一个坎,念了这么多年书,不当医生,对不对得起父母?

大专医学生,毕业后都去哪了

很多人都说医学大专生,中专生找不到工作,但我却不这么认为。

我身边很多卫生院的医生和院长都说招人难,根本没人愿意来,本科的不用说,专科的和中专的都没人报名。

就拿我自己说吧,想找个徒弟,找了几年也找不到,我只要大专的,因为没有高大上的医院,人家看不上。

他们所说的难找工作,是高新的,三甲二甲的,大城市的而已,你设置了这些条件,当然难找。

大家看看我做的小儿骨科,虽然挣得不多,但过日子是没问题的,也能对社会做一些贡献,人生意义也不差吧?就是招不到人。

像我做的这个专业,要说大富大贵是不可能的,但生活无忧,还能得到很多家长的尊敬。

学习起来也不太难,就是孩子小,容易哭闹,只要耐心点就可以了。

但为什么却没有年轻人愿意学呢?

都说现在医学生很累很难熬,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去学医

我就是一名在校大四医学生,临床专业。我当初选这专业是父母帮我决定的,自己没在意。上了医学院后,我才知道这专业有多么难学了。背书是常事儿,临近考试不熬夜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学医的,就这样四年挺下来了。从我入学那时起,学医一直被人们不看好,我高中同学只有三个学医,其中一个学检验了,属于辅助科室。其实我高中时期成绩算中等偏后的,很多同学也对我爱理不理的。学到现在,经常有几个同学微信上咨询我自己哪儿不舒服,我现在才觉得,这个专业竟然让这些家伙对我的态度有所改善,念得值了!

回到题主的问题,学医不好为何还有人报考?因为这工作很稳定,人们都认为读这专业出来就是医生,受人尊重吧。而且现在的医学电视剧给很多人留下极佳的印象,成为很多高中生的理想选择。那些说学医不好的,大概就是被一些媒体的说辞蒙蔽了双眼,还有可能就是自己的孩子上不了医学院,自己根本没有亲自走入这个行业。正是有了这些人,才使本来想报考医学专业的优秀学生望而却步,优秀的人才少了,人民的医疗水平又怎能得到大幅度的改善?

以上就是我的见解,希望大家对我的想法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医学生去自己学校的附属医院看病是什么体验

我的几次小病经历:

1.老教授冷冷的看着我说:“这样的小问题也需要来附属医院吗?自己不会给自己看吗?”老教授开完药安排好用法用量,又慈祥的说:“学生没钱,父母供你上学也不容易,今天就不检查了,按我的经验给药吧,不好的话再来找我进一步检查”。千恩万谢后准备离开,又听到老教授说:“回去好好上课、好好看书”

2.去找一师兄看病,师兄听我说完症状,鄙视的说:“回去自己给自己开药治疗,不行再来找我”。

3.找亲爹看病,亲爹听我说完症状,大吼:“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此处省略一百万字)”,然后惺惺的离开,进了隔壁伯伯的诊室……

4.找亲娘看病,亲娘听完症状,慈祥的 说:“这是我的卡,药已经开了,去拿药吧,记得按时吃……(此处省略一万字)”

医学生未来就业发展有多艰辛

重庆卫生考试人为你解答。医生职业一定会是持久不衰的职业。
医学专业,是底层阶级脱离底层的稳妥路子,是中产阶级维持下一代阶级不掉落的好路子,富裕家庭完全没必要学医。

医生的起薪不高,但依然是潜力股

大部分的硕博医学生,26岁之前是没有工资收入的,偶尔做做兼职,争取一下奖学金,这个月可能宽裕一些,大部分时间还是比较苦逼的,毕竟这段时间需要依靠父母的支持。

年轻医生努力熬几年后,成为主治医师或更高级别,收入会逐步增加,医生是个越老越吃香的行业,从业时间越长,你的薪水会越来越高,待遇也会更优厚,只是工作前几年的日子比较难熬,过得会很苦逼。

未来医生职业会更自由,收入会更多元化

从长远来看,医生所处的行业环境是不断变好的,工作选择会更自由,收入也将更多元化。

医学生毕业后的规培是怎么回事

先说一下规培。

全国所有的医学生在经过五年的本科阶段后,如果考研没有成功或者不想再继续考研深造,如果未来想进入公立医院,增加进入公立医院的筹码,那就需要留意具有规培资格的三甲医院的规培招聘信息,努力考进去,然后在这个医院进行为期三年的规培工作,工作时间,国家和所在规培医院会给出一定的生活补助,据说不太多,各个地方有差别,够当地生活费就不错了。期间同时考取医师资格证和住院医师规培证,三年结束后,如果表现优秀的话,也有可能会被所在医院破格录用,但大部分还得重新找工作。与之前不同的是,许多医院招聘要求有上述两证,这样的话,规培生就比没有规培过的医学毕业生增加了许多就业的优势。

再说专培。

这个是进入公立医院工作后,定下哪个科室,然后以后再参加哪个科室的专培,为了以后职称的晋升也是逃脱不掉这个政策的,时间也是三年,只是现在好像还没完全实行,所以学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等到学有所成,大概率就奔三了,这还是正常发展情况下,而且学医是很苦很累的专业,没有极大的兴趣和情怀是很难坚持下来的,最后混到高端都是特别优秀的人才,真是越老越吃香的行业。

医学生的前途在哪里

要说医学生的前途,我觉得前途无量。

84岁的钟南山,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的时候,义无反顾,赶赴武汉防疫最前线。他的逆向而行,给我们留下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令人肃然起敬!

救死扶伤,医生职业神圣荣光。医学生的前途,也是无限光明。

作为医生,就是让人无比的崇拜,在今天,医生的社会地位仍然很高。当前医患关系紧张,这里有深层的原因,但它依然改变不了医生这个职业的优越的社会地位。况且,医患关系的这种局面终将得到改变。所以,我觉得,医学生的前途是无量光明的。

医生的就业前景是非常广阔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直接从事手术,直接与病人打交道。因为专业技术能力要求极高,所以特别紧俏。在普通人看人,能够拿手术刀的,就是拥有了铁饭碗,薪资待遇也非常高,是一般人无法企及的。这么一个体面的、受尊重的、待遇优厚的职业,是普通人所一直向往的。医学影像医生缺口大,工作轻松,没有太大的危险性,也是很好的选择。现在近视的小孩特别多,因此眼视光学专业也很热门。还有口腔医生、美容医生、麻醉医生、妇产科医生、儿科医生等等,前景可期。除了大医院,小医院、乡镇街道医院,都是缺乏人才的,只要你肯去。而且,退休后工作好找,也可以自己开诊所。

除了医院,还有多种就业途径。考研后留校也是很好的就业方向,还可以关注公共卫生方向 ,也可以加入医疗器械、医药行业,还有生物科技公司,还可以自由就业。

所以,在我看来,医学生的前途充满阳光。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