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要以德报怨?如何理解孔子的“以直报怨”_以德报怨_的人_孔子

本文目录

  • 人为什么要以德报怨
  • 如何理解孔子的“以直报怨”
  • 你怎么看待“以德报怨”这四个字
  • 一般情况下,以德报怨和以直报怨有区别吗
  • 被渣男用无耻的方式伤害,可以报复却没有,选择用不解释不纠缠结束这一切,我这样算以德报怨吗
  • 个人认为“以德报怨”是世间最“恶心”的行为,你同意吗为什么
  • 为什么老子讲“以德报怨”,而孔子讲“以直报怨”
  • 你做过什么以德报怨的事
  • 为什么“以德报怨”在网络上会被骂圣母
  • 你如何看待“以德报怨”你认为动不动拿这个说法要求别人正确吗

人为什么要以德报怨

这个问题还是从佛法方面解释一下吧,比较容易理解一些点。

佛说人生酬业,每个人生到这个世间,都是来偿还业报的。你今生所受的所有磨难、抱怨、欺骗、不公、仇恨,都是在偿还你前世的业债。如果你泰然接受了,这个债就算还了。
如果你以恶制恶,旧债未偿,又造新业,怨越积越深,生生世世纠缠不清,没完没了。

如果你以德报怨,既偿还了业债,又结了善缘,重债变轻债,恶缘变善缘,何乐而不为。
所以,不论为人为己,以德报怨,都不失为一种智慧的处世方法。

如何理解孔子的“以直报怨”

这句话出自《论语 宪问》:‘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类似的问题,在同时代另一位伟人论著中也有提及。《老子》第七十九章亦有类似说法,“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孔夫子的以直抱怨,后世一般有两种解释。

1:以直报怨的直指的是正直,是道理。别人对我好,我要同样对人好。别人对我恶,我要用道理回应。类似于现在别人伤害了我,我要报警抓他,法律该怎么判就怎么判。

2:直是对等的执行,别人敢伤害我,就同样打回去。

孔夫子的儒是一个很激烈儒,非常具有早期的社会的刚烈作风。只是后世的儒生,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停的曲解夫子的原话原意而已。

你怎么看待“以德报怨”这四个字

回答:《以德报怨》这四个字,是一种生活中的境界。

生活中,当别人对我们有不好的表现和态度对待我们时;我们会用善良的、友好的心情和善举回馈别人,这就是《以德报怨》的表现。曾经有一位朋友就是这样做的:年轻的时候,她那年结婚不久就怀孕了!有一天,邻居有一人因为《一件事》误解了她;那人就对她“动了粗”动手把她打了。真的很可恶,一辈子都不能原谅的。可她在过去很多年以后,还是去看了他。她的这种做法就是《以德报怨》,不和别人斤斤计较就是好样的!

“人有德、必有福”,人有好《品德》就有好福报!能明白这个道理,做人就不会很差。能注重自己《品德》修养的人,是一个在生活中受欢迎的人。努力加强自身修养很重要,能做到《以德报怨》的人更是很难的。

一般情况下,以德报怨和以直报怨有区别吗

我个人的想法,不代表别人,

这几年的故乡,路修在危房边上,

推了麦子一片,没人管,

路上没能走大车,

他们欺负老人。

我真的没理他,只有一句话,

人在做,天在看。

他们家里家外都出事了,

每个人相遇是缘,

应该好好争惜,

来自不易的友谊。

人生有时是逆境,

过了这个坎,

柳暗花明又一村。

懂的了争惜。

逆境能使人更好的成熟,

对于一种能够促使我们成熟的境况,

我们为什么不争惜呢?

逆境有如逆水行舟。

当划过了一段最艰难的河道

之后,

我们常能感到一种放舟千里,

直奔大海的气势与喜悦。

被渣男用无耻的方式伤害,可以报复却没有,选择用不解释不纠缠结束这一切,我这样算以德报怨吗

可以说是以德报怨,但是我觉得,更多的是你放过了你自己!

仇恨是把双刃剑,你可以把它高高举起,向着那个渣男用力砍去,那样,你的内心就会得到一次释放,得到一次短暂的满足。

然而,当你选择报复的时候,你已经在不经意之间,再一次伤害了自己!仇恨越深,伤得越深,留下的伤疤也会久久不能消退……

人其实是一种很容易记仇的动物,很容易产生一种东西,叫做执念!

有了执念,人就会变得固执,变得迷茫;有了执念,就会对过往不能忘记,不能放下;有了执念,就会伤害自己,伤害身边的人……

所以,我非常赞同你的这种做法。面对一个伤害你的渣男,你能够选择不报复、不纠缠,证明你的心理是非常强大的。

放过了他,其实也是放过了你自己!你也一定能够在未来,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幸福!

个人认为“以德报怨”是世间最“恶心”的行为,你同意吗为什么

以德报怨,至少是是非不分,甚至是鼓励坏人做坏事,因为他非但没有得到惩罚,反而还受到德报,那为什么不坚持做坏事呢?

捷克我们本不该援助他们,这次刚刚从我国运走3000万只口罩,国内立马就抢了我侨胞仓库中口罩等。他们感恩吗?他们没有感恩文化,只有从林法则。一厢情愿地用自已的作事风格,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想象成别人也会如此作为,真是愚不可及。

以德报怨,实质就是脑残!祸害自巳,让人笑话。

快快丢了这千年前的封建糟粕吧。

为什么老子讲“以德报怨”,而孔子讲“以直报怨”

你好,要解决这个问题,请注意老子和孔子的一处不同:老子喜欢炼丹修行,而孔子潜心教育事业。

世间万物千变万化,无论自然还是社会总处于动态之中,我们不能完全掌控,那怎样才能让自己不成为炮灰呢?

老子讲究“以德报怨”在当今社会看来很实用。

人生活在世上,怎样才能保全自己呢?

可想而知,没有人喜欢伤害一个温和、谦逊、明理的人。

照老子的观点来看,万事万物的起源都来自于道,而道的基础就是“德”。

我们说的“德”也就是遵循了事物的客观规律。

所以,在面对怨恨时,用自己的品德去淡化它,就相当于真理打败谬误一样容易。

而孔子讲 “以直报怨”在当今社会来看可以算的上真性情,简单理解就是面对怨恨有什么说什么。

照孔子的观点来思考,我们不难发现,孔子的这种思维或多或少,都带有一种“职业病的思维。”

孔子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大量招收私学的老师,其弟子三千,大多数时间都在陪弟子们学习,为弟子们传道受业解惑。

所以,在面对犯错误的弟子时,孔子会直言指正,让弟子很快改正自己的错误。

这种习惯使孔子总喜欢把事情挑明。

孔子站在“徳主辅刑”的告诉我们:要以法律和公正的态度去对待错误,不能姑息养奸,轻易原谅犯错误的人。

老子则是站在“中庸”的角度告诉我们:万物都是相对而成,像八卦一样黑白相辅相成才能形成一个整体,既然已经有怨恨存在,那我们就要用温和、谦逊的态度去感化它。

这就是老子讲“以德报怨”和孔子讲“以直报怨”的原因,但他们都为社会和谐作出了很大贡献。

你做过什么以德报怨的事

以德报怨确实让难以做到,但想想去感化一人是多么伟大事。那是2002年本村的来店消费,走时他的自行车不见了,当时也没监控,他随说不要了,但作为店主哪能算了。于是我开三轮去寻找,最后得知本村三个小孩骑走了,去费旧哪卖。我去费旧的路上,碰见本村三个小孩拿着雪糕正有滋有味吃着,他们一见到我就知道坏了,我让他们坐上车,到费旧领回了自行车。批评了他们一顿,把们送回了家并说明情况,自然家长也不会给他们好声。感化一个人是最难的,但功德是最高的。

为什么“以德报怨”在网络上会被骂圣母

以德报怨和要求别人以德报怨是有逻辑上的冲突的,以德报怨本质上是种包容,那就好理解了,以德报怨是应该包容以直抱怨甚至以怨抱怨的。所以被骂圣母的人,是因为他们要求别人以德报怨,并且对以直抱怨,以怨抱怨的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进行教育、指责甚至谩骂,可是谁知道他自己是个什么样子的人呢。因为大家眼睛都不瞎啊,网上那么多以德报怨的人为何现实中却不见呢,网上那么多要伸张正义的人,为什么现实中那么少呢,是网友不出门还是路人不上网?和键盘侠是一样的。躲在阴暗处攻击别人的,圣母站在制高点对别人提要求。反过来想想,如果你身边真有以德报怨的人,你大概不舍得骂她,甚至别人骂她的时候都跃跃欲试要给骂回去。

你如何看待“以德报怨”你认为动不动拿这个说法要求别人正确吗

“以德报怨“是人间美德。具有这个素质并实施于现实的人,无疑值得期待。但用这个说法,时时去要求别人无疑也过份了。

怨是多种多样的,比方辱父夺妻之怨,请问如何能“以德报怨“?应该是时刻牢记在心,伺机而动。

还有民族的,比方八年抗战,日本残害了我三千万军民,光南京就达三十万人。犯下了滔天罪行,难道我们也要“以德报怨“?

因此“以德报怨“这件事情,还是要有所区别,应该是小事不计较,大事讲原则。不能生搬硬套,以免贻笑大方。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