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武侯祠(诸葛亮在四川有着怎样的地位)_刘备_岳飞_成都

本文目录

  • 诸葛亮在四川有着怎样的地位
  • 南宋绍兴八年,岳飞统军过南阳到卧龙岗武侯祠敬拜诸葛亮,为何竟“泪下如雨,夜不成寐
  • 成都和汉中都有武侯墓,到底哪里才是诸葛亮真正的墓葬
  • 诸葛亮为什么被称为武侯

诸葛亮在四川有着怎样的地位

你说他怎样的地位?他的香火在四川历经1800年而连绵不绝,在四川名气最大的不是刘备,而且诸葛亮他在四川的地位在四川可以说是“无出其右”来形容,在蜀中乃至国内找不出像他这样的第二个人

就举个例子来说,你见过几个地方是以人名来命名的,为了纪念诸葛亮,成都设立了一个武侯区,而这个武侯就是诸葛亮的溢号,也就是说身为人主的刘备都没有这个荣誉,而身为臣子的诸葛亮却能获得如此殊荣

你去到了成都问路,你问惠陵(刘备墓)可能没几个成都人知道,但是你要是问武侯祠在哪没几个人不知道

有意思的是,成都最大的武侯祠和慧陵墓其实在同一个地方,但是事实上武侯祠是不存在的,它原本不叫武侯祠,它原本的名字是叫“汉昭烈庙”,是纪念刘备的地方,在明朝的时候朱元璋的一个儿子被封为蜀王,当他来到成都的时候发现刘备的陵墓无人问津,而诸葛亮的墓天天香火不绝

作为皇室的他自然是看不下去的,他认为一个臣子的荣耀怎么能盖过主家呢?于是他把诸葛亮的墓搬到了刘备的慧凌墓里,这样刘备也能蹭到诸葛亮的一点香火了

你以为这是我杜撰的?但是我告诉你事实真的就是如此,主要是当时的川人只想祭祀诸葛亮,对刘备不太感冒,蜀王也是无奈之举,这也导致了大家对“汉昭烈庙”这四个大字视若无睹,还把庙改成了武侯祠

这也造成了武侯祠成为了唯一君臣同祭的庙,就算刘备的真身都放在庙里了,命名的都不是“汉昭烈庙”而是“武侯祠,你去成都问有没有知道“汉昭烈庙”可能只有不到20%的人知道,而一说武侯祠基本上所有的成都人都知道,所以明白诸葛亮在川人心中的位置了吧

据说以前四川人很喜欢戴白头巾,而这戴白头巾是在诸葛亮去世后,成都的百姓自发为诸葛亮缟素三年而戴的,三年过去了,这个传统也被保留下来了,流传了一千多年直到近代才逐渐消失的

成都有个地方叫九里堤的堤坝,乃是诸葛亮当年修建的,经过一千多年的风吹雨打早就消失不见了,但是当地的老百姓舍不得,为了纪念他,直到今天仍把当年诸葛亮修建的堤坝来命名当地,同样的还有几个成都其他几个地方,分别叫武侯大道,武兴路之类的

为什么刘备的墓一直没被人盗这也是有原因的,作为那么出名的帝王,惦记墓里面的陪葬品的盗贼肯定也是非常多的,正是由于刘备的墓跟诸葛亮的墓合葬在一起才相安无事的,当地的百姓非常尊敬诸葛亮,所以对武侯祠也是非常重视的,一直有人严加看管,这才让盗墓贼没有机会下手

而那句著名的成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句话在成都基本上是没什么人说的,不是说默契之类的,我想更多的是出于对诸葛亮的尊重吧

前几年,成都到西安的高铁成功开通,在即将通车的前一晚,很多网友纷纷在微博留言:

“丞相,你看到了吗?”

这是诸葛亮一千多年北伐的路线,这是他梦里多少次收复失地的路线,由此进入汉中,先收复汉中,在直下洛阳,收复失地就指日可待,可惜的是他再也看不到了,他也不知道当年他要耗费几个月时间走的北伐路线在今天只需半天就可以到了

其实不单是后人如此尊敬他,当时的蜀汉后主也同样很尊敬他,甚至叫诸葛亮为“亚父”刘婵这个皇帝可以说是个老好人,跟他爹一个性子,做什么都是软绵绵的,做皇帝四十年中,大赦过十二次,只杀过两个臣子

一个是因为污蔑他的母亲而被斩,一个是说了诸葛亮的坏话,而且还是在诸葛亮的葬礼上,直接就被刘婵叫人给斩了

在诸葛亮死后的第一年,他生前举荐的蒋琬,费伟,姜维先后被封为大将军,而这些后起之辈也不忘所托,撑起了蜀国的未来,只可惜时势造化弄人,虽然蜀国最后还是被灭,不过要是没有诸葛亮推荐的这些人才,蜀国能不能撑这么久还不知道呢

在诸葛亮死后刘婵还为他立庙拜祭,皇帝给臣子立庙极其罕见的,也许只有诸葛亮才有这个殊荣吧

南宋绍兴八年,岳飞统军过南阳到卧龙岗武侯祠敬拜诸葛亮,为何竟“泪下如雨,夜不成寐

岳飞来到武侯祠拜诸葛亮,为什么会哭得那么厉害?有以下几个原因。

头一个原因,是岳飞所面临的天下大势,有点汉末三国的意思。诸葛亮那会,曹操东征西讨,大有一统天下之势。而刘备,犹如流浪儿一般,尚无自己的根据地,只能寄居刘表的地盘之上。而诸葛亮就在这个时候,出来辅佐刘备,助力刘备合力孙权,取荆州、益州,建立蜀汉政权,最终能与魏、吴三分天下,虽然没有完成恢复汉室的最终使命,毕竟也成就了一时的大业。

而在绍兴八年,南宋同样处于一个危急时刻,如同当年汉朝的分崩离析一样,宋朝也已经失去了半壁江山,岳飞认为自己,应该像当年的诸葛亮一样出来力挽狂澜,拯救大宋江山。

次一个原因,就比当年的诸葛亮要复杂多了。要知道,卧龙出山,之所以能发挥巨大作用,首先是因为刘备对他的器重,要不然这样一个小青年,三十岁都不到,如何出类拔萃?如何让文武听从命令?

而岳飞,这一年已经三十五岁了,却远没有诸葛亮那样的待遇,他只是南宋几个方面军之一的指挥官而已。四年前,他曾提议收复襄阳六郡,并说:“恢复中原,此为基本。”高宗表示嘉奖,却又特别规定岳家军不得称“提兵北伐或言收复汴京”,只以收复六郡为限。

更关键的,是发生在绍兴七年的那一段波折:

1137年(绍兴七年)二月,岳飞奉诏入朝觐见高宗,一度得到很优厚的待遇,提拔他做荆湖北路、京西南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高宗甚至把岳飞召至“寝阁”,告诉他:“中兴之事,朕一以委卿。”

而且,高宗不是玩虚的,他告诉岳飞,准备将之前被撤职的大将刘光世所部五万余人划给岳飞。而岳飞,也心情非常激动地表忠心。

但就在这个时候,张浚和秦桧使了坏心眼,以至于最终高宗又变卦,没有将那五万人给岳飞——岳飞这便怒了,他向高宗辞职,而且不等皇帝批准,就离开军队,前往江西庐山母亲墓前守制。

这样一个很冲动的举动,老实说对岳飞很不利,当时朝廷派李若虚、王贵去庐山请岳飞回来,李若虚劝了岳飞整整六日,岳飞才最终回到岗位之上。

这件事,造成高宗心里对岳飞的看法,一下子从比较看重跌到了“这家伙很自以为是、骄横不知分寸”的程度。

更糟糕的,随后的九月十月间,岳飞进京拜见皇帝,又说了一句很不恰当的话——他居然请求皇帝册立养子(即后来的宋孝宗)做皇储。

这个更不应该啊,你是领兵大将,最忌讳的就是牵扯到这种事情中去。要知道这种事,就算是皇帝问你,你也不能多嘴啊!结果你还主动提出请求。

老实说,我怀疑宋高宗就是在这个时候,把岳飞打入了黑名单。

随即,宋高宗便做了几件事:第一是重用秦桧;第二是着手与金人议和,在这一年达成了金人把黄河以南地区还给宋朝,而宋向金低头称臣的协定。

而面对这样的形势,岳飞自然要哭,而跑到诸葛亮庙里大哭一通,更是再合适不过了。

成都和汉中都有武侯墓,到底哪里才是诸葛亮真正的墓葬

头一次听说成都有武侯墓,成都叫武侯祠,汉中勉县叫武侯墓,武侯墓只有一个,你说哪个是真正的武侯墓,这问题还能提出来吗

诸葛亮为什么被称为武侯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武乡在今汉中市的武乡镇),死后被刘禅追谥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来尊称诸葛亮。


蜀建兴元年(公元223年)刘备兵败白帝城,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到永安托负后事,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若不才,君可自取”。

诸葛亮泣不成声地说“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表示诸葛亮的忠贞不二。刘备死后,刘禅继位,蜀汉秉承汉室,尊汉制,异姓不得为王,所以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候,领益州牧。


蜀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再次北伐中病故于五丈原,刘禅下诏称其对内匡扶政事,对外讨伐曹贼,神武赫然,于是追谥诸葛亮为‘忠武侯’,因此历史上尊称其祠庙为‘武侯祠’,最早纪念诸葛亮的武侯祠在陕西汉中的勉县。


根据《逸周书.谥法解》中所说:危身奉上曰‘忠’,威强睿德曰“武”;而“侯”在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为王、侯,可见“侯”的爵位相当高,刘禅追谥诸葛亮为忠武侯是对诸葛亮军事成就的推崇和评价,赞扬诸葛亮忠心伺奉主上处理政事,并且对外征伐有功。忠武侯就是对诸葛亮的最大肯定和褒奖。
谥号军事古代朝廷对大臣死后对其一生的评价,古代人认为刚强直理曰武,威强睿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帅众以顺曰武,保大定功曰武,辟土斥境曰武,除奸靖难曰武,拓地开封曰武,恒民除害曰武,赴敌无避曰武等等,这些理由是比较符合诸葛亮一生的光辉功绩,如辟土斥境是指诸葛亮曾经击退司马懿郭淮等人的进攻并且为蜀汉夺下了武都和阴平两个郡,而除奸靖难是诸葛亮一生都梦想兴复汉室;

对比诸葛亮一生的所作所为都配得上这个“武”字,而且汉代规定丞相是应该封侯的,因此说诸葛亮当丞相其实就已经是被封侯了。


诸葛亮虽为文臣,但他一生戎马,他文可治国,武可抵御强敌,诸葛亮在蜀汉晚期的军事和治国都有重要作用 ,为蜀汉奠定了势力范围,忠武是武将中的最高谥号,诸葛亮为忠武侯名正言顺,名副其实。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