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春天熬夜有助于养生?_黄帝内经_时间_白昼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被奉为中医理论的奠基鼻祖,是中医入门必学的基础课程。

所以,《黄帝内经》上的话,那句句都是箴言。

熬夜已成了现代青年的普遍现象,由于智能手机在老年人中普及,许多老年人也养成了熬夜刷视频的坏习惯。

我们都知道,熬夜肯定是不好,对身体百害而无一利。

最近读《黄帝内经》,在“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中,发现了这样的话:

翻译过来就是,春天和夏天,要晚睡早起,这样才符合养生之道。

开始我没明白,为什么春夏两季要熬夜才能养生呢,这不和我们的常识相悖吗?

这里说秋天,要早睡早起。

到了冬天,就需要早睡晚起,等到太阳晒屁股了才可起床。

展开全文

看到这里,我似乎有点明白了为什么不同的季节需要不同的作息时间。

《黄帝内经》它是结合了当时的哲学和自然科学等,做出的比较全面的阐述和系统的理论概括。

所以,我们得结合自然规律进行理解。

因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原因,我们所在的北半球,夏天昼长夜短,冬天昼短夜长,春秋两季是过渡。

每年的夏至日,太阳到了最北边的北回归线附近,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夜的时间最短。然后太阳开始南移,白昼时间开始变短,夜晚时间开始变长。

到了冬至那一天,太阳到了最南边,白昼时间变得最短,夜晚时间变得长。然后太阳北移,白昼时间开始变长,夜晚时间开始变短。

我们在读古籍的时候,不但要结合当时的自然规律,还要结合当时的人文条件。

古时候,人们没有手机,没有电视电脑,没有电,没有KTV夜店。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几乎没有娱乐活动,天一黑就上床睡觉造人了。

冬天有的地方五六点钟天就黑了,人们从地里劳作回来,吃过饭,为了节约灯油,早早就睡了。

而夏天黑得晚,有的地方七八点钟还没黑透,这个时候,如果是冬天,有的人都睡醒一个瞌睡了。

所以,夏天睡得晚。

春天也是一样,随着白昼时间延长,睡觉的时间也就相应的延后。

因此,《黄帝内经》才说春三月和夏三月要晚睡,秋三月和冬三月要早睡。并不是要大家熬夜的意思。

这是我的理解,因为不是学中医的,所以不知道理解得对不对,请中医人士指正。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