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梦炎与叶李_上书_误国_忽必烈

历史故事本文相关内容:上书 误国 忽必烈

宋志坚

《续资治通鉴》有一段文字说到留梦炎与叶李。那是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元世祖忽必烈问赵孟頫对此二人的看法,赵孟頫的倾向明显,留梦炎是他的“父执”,他认为“其人厚重,笃于自信,好谋而能断,有大臣器”;对于叶李,则只淡淡地说到其“所读之书,臣皆读之,其所知所能,臣皆知之能之”。忽必烈的看法正好相反:“梦炎在宋为状元,位至丞相,当贾似道误国罔上,梦炎依阿取容。李布衣,乃伏阙上书,是贤于梦炎也”。

叶李“伏阙上书”,被独揽大权的贾似道指使属下诬陷制造冤案发配到漳州,日后贾似道倒台,恰巧亦被发配漳州,与刚刚冤案昭雪的叶李相遇于泉州洛阳桥。叶李留下那首上阕为“君来路,吾归路,来来去去何时住。公田关子竟何如,国事当时谁汝误”的词,说的就是此事。或许很多人不知道,彼时叶李“伏阙上书”,并非什么“朝廷大员”,仅仅是一介“布衣”。

忽必烈在说到留梦炎与叶李二人时,特别在意二人身份,留氏“位至丞相”,对贾似道没说一个“不”字,反而投其所好,他在意的是自己的权位;叶李只是布衣,却敢于上书,说的还是贾似道“误国罔上”之种种,可见,他意不在权位高低,而在贤能与否。是否应当受人尊重,亦是如此。叶李在南宋末年“伏阙上书”时是国子监的学子,南宋亡国之后隐居深山不肯出仕,说他背叛赵宋皇朝屈从蒙元者,实在是小看了他的格调与气度。

忽必烈不赞成赵孟頫对留梦炎与叶李的看法,却理解他的苦衷,故对赵孟頫说:“汝以梦炎父友,不敢斥言其非,可贼诗讥之”,赵孟頫所“贼”之诗,即为“往事已非那可说,且将忠直报皇元”。赵孟頫当然也懂“上论贾似道误国,责留梦炎不言”的真实用意。他日后为改变忽必烈时朝中诸臣不言的局面,为君子伸张正义,使贾似道式的人物难以立足,是出了一己之力的。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