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掘出一个“玻璃杯”,专家:这是国宝!盗墓贼:呵呵哒……_玻璃_古墓_考古

著名哲学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往哪里去?”

展开全文

对于这个问题,人类穷尽几千年的智慧都无法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古人同样也在探求,并且将人类起源与各种神话联系在一起,就像西方的亚当和夏娃,普罗米修斯和上帝,以及东方的夸父,女娲。

乃至到了如今,现代人类依旧没有停止对未知的探索,倘若将问题中的我放在中华民族的层次来问,就是中华民族从哪里而来,又将往哪里去?

而解决此问题的方法就是考古,用历史的遗迹拨开历史层层的迷雾,还原一段又一段悠久的历史,揭开民族的根本意义所在。

但有时候,考古挖掘出来的东西不仅不能让人理解,甚至如同雾里看花,水中看月一般,让历史变得更加神秘,同时刷新了人们的历史观。

在杭州博物馆就放着这么一件镇馆之宝,如果别人不说,你一定会怀疑是不是工作人员放错了,不就是一个玻璃水杯嘛,而且模型样式跟如今的透明玻璃杯完全一样。

这件玻璃杯出土于20世纪90年代,一个位于杭州的砖瓦厂在例行施工期间,偶然挖掘出了一座古墓,随后考古人员便对古墓进行了仔细勘测与挖掘,根据出土古物的年代推测,应该是战国时期的古墓,但其中有一件物品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当考古人员慢慢擦洗一个杯状出土物品的时候,却发现越擦越亮,到最后竟然发现是透明的,绝对是考古界的一个奇观,但同样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有人说战国时期中国没有透明玻璃的制造工艺,这件物品一定是盗墓贼盗墓所留下的物品。但根据古墓考察发现,这座古墓并没有被盗墓贼拜访过的痕迹,于是排除了是盗墓贼留下来的可能。

那么中国古代到底有没有生产玻璃制品的工艺呢?

其实玻璃的工艺并不复杂,只是将一些常见的无机矿物(石英砂,长石等)高温融化融合后,再停火冷却,就有了简单的玻璃制品。

早在西周时期,我国古代就已经掌握了玻璃制造的工艺,而古埃及更在4000年前就开始已经使用玻璃制品了,只不过那时候的玻璃因为各种无机矿物比例不同,玻璃颜色与性能也各色各异,和如今的工艺水平相差很大。

这是出土于春秋战国时期古墓的玻璃眼,这种珠子主要起装饰作用,虽然跟小时候2毛钱的玻璃弹球差距很大,但至少证明了我国古代有生产玻璃的能力和工艺。

从另一个方面也可以看出,玻璃工艺确实不怎么好,但那这个“玻璃杯”又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呢,难道是穿越者?

考古专家以及历史学家对此都很疑惑,但又很好奇,于是便带到了北京进行更加专业的鉴定,鉴定结果让众人皆惊,这件“玻璃杯”是实实在在的战国货,不是穿越者留下的,不仅是国宝,而且是国宝级的国宝!

杯子的材质并不是普通玻璃水杯的材质,更是通身由天然水晶构成,也就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水晶杯”!找到一块整体而又无暇的天然水晶是何尝不容易,而将水晶完整地打造成光滑水杯的模样,又是何等的艰难。

从水杯以看出战国时期的手工艺水平相当之高,同样从这点你也可以理解为什么秦国弓箭的标准差与如今的子弹是一个水平!

特别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